准妈妈孕期慎用中药
准妈妈孕期慎用中药
不少准妈妈和家里的长辈都认为比较西医,中医中药疗效好,安全性高。因此,在妊娠期间希望通过中医治疗或者中药食疗来帮助腹中胎儿更好的发育生长。
实际上,中药虽然比较温和,但准妈妈仍需慎用,如一些活血化瘀药、行气驱风药、苦寒清热药和凉血解毒药等等。有的准妈妈想通过服用补药来巩固胎儿,但实际上人参、鹿茸、桂圆等补品都是不能乱服的,准妈妈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方可服用中药和各种补药。
是不是多数中草药孕妇都可以食用?
活血破气类“活血”使血液循环加速,追血下溢,促胎外出;“破气”会使气行逆乱,气乱则无力固胎。这类中药有桃仁、红花、乳香和没药等。
利下类这类中药往往具有通利小便、泻下通腑的作用,常会伤阴耗气。如滑石、冬葵子、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薏苡仁和木通等。
大辛大热类辛热之药有造成堕胎的危险。属这类的有附子、肉桂、川乌、草乌等。
芳香渗透类此类中药辛温香燥,有通胎外出之弊。如麝香、草果、丁香和降香等。
有毒类水银、硫磺等都会直接影响胎儿。
不仅中草药对胎儿有影响,由于中成药成分比较复杂,在服用时也应慎重。应禁用和忌用的中成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牛黄清心丸、风湿跌打丸(酒)、小金丹、玉真散、失笑散、苏合香丸、木瓜丸、活血止痛散、再造丸、苁蓉通便口服液、冠心苏合丸、五味麝香丸、利胆排石片(冲剂)等。
应慎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上清丸、藿香正气丸(水)、防风通圣丸、蛇胆半夏末、安宫牛黄丸、附子理中丸、祛风舒筋丸、六神丸、十滴水等。
对于有些中药,一时难以明确是否不利于妊娠的,可向有经验的中医咨询。同时,孕妇病情较重时,不能因噎废食,概不服用,以免延误病情,影响胎儿和孕妇的健康。
准妈妈慎用蚊香花露水
确实,在很多驱蚊产品中,只有花露水的说明书上明确注明“孕妇慎用”字样;一些喷雾式灭蚊杀虫剂及电蚊香液中,标明主要有效成分是“胺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等,却未注明是否对孕妇有害;而大多数盘式蚊香则连有效成分都未注明,让准妈妈无从选择。
菊酯类物质是神经杀毒剂,其散发药性对蚊子的神经进行麻痹。但由于只是用来灭蚊,往往剂量较轻,间接接触人体不会构成严重危害。相比而言,许多灭蚊产品添加了芳香剂,对蚊虫产生窒息作用,一般人体吸入危害不大,但孕妇吸入可能影响胎儿的呼吸。花露水中若含有麝香等挥发成分,则可能引起孕妇子宫收缩。正规蚊香上市前都应通过动物试验,一般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但是否会影响孕妇,目前没有研究资料。因此,专家提醒,为求安全,准妈妈慎用蚊香、防蚊水、花露水。
孕期准妈妈服药要谨慎
患病要吃药、打针,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对于怀孕的妇女,用药就必须谨慎小心。60年代初期,德国等国家应用了药物"反应停"治疗孕妇妊娠早期的呕吐,结果造成成千上万名四肢短小的畸形儿("海豹胎")。此后,妊娠期用药问题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也引起了广大孕妇及家属的关注。怎样合理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涉及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用药不当,可导致胎儿畸形、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当孕妇患病而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要充分考虑到用药的必要性、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应考虑药物是否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怀孕以后,孕妇体内酶系统有一定变化,氧化、还原、水解等作用都会受一定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药物的解毒和排泄,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妊娠后妇女肝功能有所下降,因此肝脏的解毒功能也会受一定影响。妊娠期孕激素上升,可抑制代谢酶,因而也影响药物的代谢,所以药物在体内蓄积时间长。妊娠期血浆蛋白下降,有些药物需要和血浆蛋白结合解毒,因此容易增加药物的毒性。这些造成了孕妇用药当慎重,不同于未孕时。
孕妇可以吃黄桃吗 孕妇吃黄桃的注意事项
1、不要吃桃仁,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准妈妈误吃可能会引起流产的征兆。
2、未成熟的黄桃不能吃,否则会腹胀或生疖痈。
3、即使是成熟的黄桃,也不能吃得太多,太多会令人生热上火。
4、烂了的黄桃不能吃,上面细菌较多,吃了会肠胃不适。
5、食用黄桃一定要是新鲜的、洗干净了的。
6、患有糖尿病的或者血糖过高的准妈妈慎吃,多食会引起病情加重。
7、内热体质,易生疮疖的准妈妈慎吃,多食易上火。
准妈妈染发应慎重
到目前为止,虽然并没有烫发药剂造成胎儿不良影响的报告,但染发剂有不少种类,这些药物常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对于经常使用染发剂的理发师而言,皮肤出现异位性皮炎,或是接触性荨
麻疹是常有的事。也有不少人因为染发之后,造成头皮发炎、红肿,甚至掉发。
染发剂对于胎儿到底有没有影响呢?1997年,荷兰科学家卡塞麦克斯针对9000名染发师做了研究,分别探讨了1986年到1988年及1991年到1993年,这些染发师的子女在脑神经发育方面与正常人的差别。结果发现,在1986年至1988年这一组的子女有比较不好的影响,不过另一组与正常人没有差别,所以染发剂对胎儿到底有没有影响,还是没有非常明确的结论。
从上面的研究看来,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染烫发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目前倒也没有发现明确造成胎儿畸形或是影响的证据。但是,这些药剂毕竟还是有毒性的,不少的动物实验在药量增加的状况下,还是造成了胎儿的问题,所以,在孕期如果要染烫发,应该把握下面的一些原则:
染烫发最好等到怀孕三个月以后,因为怀孕三个月前胎儿正值器官发育期,最容易造成畸形。应尽量减少染发的次数,以免累积的药物造成影响。染发或烫发可以只处理头发中、尾段的部分,减少头皮药物的吸收或是过敏。
哪些中药孕妇不能使用
中药究竟有没有副作用,目前还处于研究证明阶段。但许多临床实践证明,某些中药有堕胎的作用,如果准妈妈不慎服用,会导致流产。因此准妈妈不能随意服用中药。
准妈妈慎用的中药,主要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等药物,如桃仁、枳实、红花、大黄、附子、半夏等。这些药物在一秀情况下尽量不要服用。
准妈妈忌用的中药,包括逐水药和活血行血药类,如巴豆、黑白丑、大戟、商陆、三棱、莪术、虻虫等。这些药毒性较强或药性较猛,准妈妈绝对不可服用。
有一些中成药中,含有孕妇忌用慎用的成分,如重金属铅、锰等。这些药通常会在使用说明或用法上注明“孕妇忌用”字样,如牛黄解毒丸、紫雪丹、跌打丸、至宝丹、六神丸、大小活络丹、苏合香丸、舒筋活络丸、开胸顺气丸、玉真散等。另外,防风通圣丸、藿香正气丸、蛇胆半夏末等药物,准妈妈也要慎用。
有的人平时习惯惯稍有不适,便自己选两种中成药用,怀孕后切不可这样做,在准备怀孕或怀孕初期,如果需要服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对自身和腹中的宝宝造成伤害。
不管是哪种药物,准妈妈在服用时,都必须经过医师的同意,尤其在怀孕6~13周之间的器官发育期,用药更要特别注意。超过这段时间,胎儿器官发育雏形已大致完备,对药物敏感性也增加,可用药物的种类与剂量就比较宽松一些。但这个时期应格外注意药物毒性对胎儿的影响,因此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才能保证较大的安全性。
对于原本就有一些内科疾病,如甲状腺亢进、气喘、癫痫、糖尿病、红斑性狼疮等丙的女性,应该等疾病被控制在稳定状况下,经医生同意后再计划怀孕。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非常不幸的后果,让人后悔莫及。
准妈妈慎用“暖宝宝”
即撕即贴的“暖宝宝”很受年轻女白领的青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林奇志副主任医师表示,“暖宝宝”并非每个人都适用,尤其是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如果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胎儿健康。
据了解,现在市面上出售的“暖宝宝”~般~包十片,每片有手掌大小。“暖宝宝”最高温度可达62℃,平均温度也在52℃,可持续发热12小时。林奇志表示,孕妇最好能远离过热的物质,建议不要使用“暖宝宝”。因为如果孕妇使用“暖宝宝”这类产品,并且贴的部位正对着子宫,就可能导致子宫收缩,影响胎位,严重的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早产。而孕妇尤其是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腹部不能过热,最好是保持常温。准妈妈也不能用过热的水洗澡,最好使用温水。
林奇志同时建议孕妇不要使用电热毯,因为它不仅会导致皮肤干燥,还会产生足以危害胎儿健康的电磁波。专家指出,电热毯即使是绝缘电阻完全合格的电热毯,也会有感应电压产生并作用于人体。体与电热毯之间的感应电压可达40~70伏特,且有15微安的电流,产生足以危害胎儿健康的电磁波。
准妈妈用药守则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准妈妈经常询问:“药师,刚刚忘了跟医师说我怀孕了,这个药可以吃吗?会不会影响宝宝?”其实,孕妇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孕期患疾病需用药物治疗,选药不合理;二是孕期患各种疾病需用药物治疗时不肯用药加重病情。因此,孕妇在孕期要正确对待用药问题,并注意以下几点。
主动告诉医生或药师是否怀孕
妊娠期或者打算近期怀孕的妇女,应当主动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医生或药师,因为药店、医院有不少药物是妇女慎用或禁用的,使医生或药师能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更合理地开出处方或推荐药物。医生、药师在接诊育龄女性时,也应高度警惕妊娠可能。
尽量不要用药
病情不重时,一般不必用药;能少用药时绝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则不要用;可单用时就不要联合用药。选择口服给药,尽量避免注射方式给药。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选择毒副反应小的药物
用药前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使用抗菌药物时,选择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孕妈妈请慎用药物
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在娘胎里妈妈们就要好好伺候小宝贝了。许多药物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关注胎儿健康,了解这5大妊娠药物分类不可少。
常用的很多药物都可能会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巴比妥类安眠药、非巴比妥类的安定、安宁、利眠宁,降压利尿药硫酸镁、甘露醇、速尿,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一些抗生素类药物,麻醉镇痛药,激素类,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抗癫痫药,抗癌药,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等,具体分为这五大类。
美国国家药物食品管理委员会,简称FDA,对常用的妊娠药物进行了A、B、C、D、X的分类。
A类药物是安全的,临床药物都不属于A类,除了几种维生素。
B类药物至少没有明确的致畸作用。比如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类的抗生素,还有红霉素等等。
C类和D类药物主要适应于疾病对于孕妇的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对胎儿有危害(致畸或流产)但对孕妇有益,需权衡利弊后慎用。如一些抗生素、激素类药物。
X类药物对胎儿有危害,对孕妇无益,此类为孕期禁用药,如抗癌药物,性激素(雌激素、合成孕激素)等。
不同类型的药物,而且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药物其孕期应用安全性存在不同。如治疗甲亢的药物,常用的有两种药物,这两类药物孕期应用以后均能不同剂量通过胎盘达到胎儿体内。但孕期患有甲亢者,不应用药物加以控制对孕妇本身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对胎儿健康发育也不利,所以,此时医生应给患者选用影响相对小的药物。
准妈妈慎用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营养代谢及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因此,孕妇禁用口服降糖药。但是,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故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可以用胰岛素,只要使用得当,完全可确保母子平安。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可以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使冠心病患病率增加2~4倍、心肌梗死增加10倍、脑卒中增加3~4倍、肢体坏疽增加10倍、尿毒症增加17倍、双目失明增加25倍。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具有调节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尤其是通过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肝糖元的合成、抑制肝糖元的异生而发挥强大的降糖作用。胰岛素不仅是当今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武器,而且,可以逆转糖尿病的早期并发症,对自身胰岛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准妈妈补血需谨慎
正常人补铁过度将会造成铁元素沉着,血粘度增高,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还容易引起中毒。
孕妇补血更应谨慎,应先到医院检查血色素是否正常,再判断是否需要补血。每个孕妇在怀孕期间都应该接受三次贫血检查,第一次是在被诊断怀孕时;第二次在五、六个月时;另外,在生产前两周左右,再做最后一次检查。
孕妇如需补血,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盲目补铁,只会导致铁中毒,严重影响胎儿和孕妇的身体健康。孕妇补血更应注重营养的全面补充,采用安全有效的补血方法,比如补充具有黄芪、当归等成份的补血产品。实践证明,通过调整和改善孕妇的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供给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提供充分的铁、维生素C,就能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孕妇贫血,其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未准妈妈待孕期须慎用药
抗真菌药物让她忐忑不安 32岁的阿玲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医生告诉她,她比正常妇女的受孕几率要低一些。结婚后,渴望要孩子的她一直没有避孕。不久前,阿玲因皮肤病用了几天以往也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斯皮仁诺,病情好转后,阿玲同时也发现自己怀孕了。 心怀喜悦的她无意中看到斯皮仁诺的药物说明书有“孕妇忌服”的字眼,阿玲忐忑不安地到处咨询医生,胎儿会否畸形?
像她这样年龄偏大又有影响怀孕因素的妇女是否应该保留胎儿? 当阿玲得知,斯皮仁诺在动物试验中被证实有致畸的危险,而在人类中还没有相应的实验数据,风险难以评估时,经再三衡量,仍然决定保留胎儿,但此后,在妊娠期间,令人愉快的怀孕体验已被担忧所代替。 孕期不宜接种疫苗 梁智明介绍说,从优生优育的原则上来看,任何药物(营养类药物除外)在整个妊娠期间都是不宜使用的,没有确切的资料表明,哪一种药物对胎儿来说是绝对安全的,胎儿期是细胞分化、组织器官发育迅速的时期,很容易受到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妊娠的前3月内,宝宝的重要器官都是在这个时期内形成的,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就更大。
即使是像维生素、叶酸等营养类药物,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过量服用有可能出现中毒现象。例如,妊娠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可致胎儿的高钙血症和智力低下;而大剂量补充维生素A,则可在妊娠早期造成胎儿畸形流产。此外,为避免患上传染病而接种疫苗,对孕妇来说也是不适宜的,在整个孕期里孕妇都不能接种疫苗。
待孕期用药前应咨询医生 药师提醒,所有育龄妇女都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凡婚后没有避孕又打算要孩子的,只要不能排除怀孕可能的,最好不要服用任何药物,在看病、体检时,应把已婚待孕的情况告知医生,实在有必要用药的,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衡量利弊慎重地作出选择,以避免不利因素对孕育健康宝宝的内环境造成干扰。 如果在这个期间内用药,特别是注明孕妇忌服或禁服的药物,应迅速到医院咨询医生或临床药学师,让他们对药物致畸作出风险评估。
准妈妈补血需谨慎
由于怀孕,母体自身的血液需要增加,而且胎儿还要夺去部分铁,所以很容易引起贫血。即使母体中并没有胎儿所需的足够的铁,胎儿也会毫不怜悯地从母体摄取所需的铁。这样一来,母亲的贫血就会更加严重,而通过母体贫血造成的连锁反应,约有30%-40%的婴幼儿也患有贫血;那么补血是不是就是补铁呢?当然不是。
正常人补铁过度将会造成铁的沉着,血粘度增高,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还容易引起中毒。孕妇补血更该谨慎,应先到医院检查血色素是否正常,再判断是否需要补血。每个孕妇在怀孕期间都应该接受三次贫血检查,第一次是在被诊断怀孕时,第二次在五、六个月时,另外,在生产前两周左右,再做最后一次检查。
如需补血,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盲目补铁只会导致铁中毒,严重影响胎儿和孕妇的身体健康。孕妇补血更应注重营养的全面补充,采用安全有效的补血方法,比如补充具有黄芪、当归等成份的补血产品。
孕妈妈需慎用的外用药
百多邦软膏
是一种抗生素外用软膏,广泛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妊娠期最好不要使用该药。因为药膏中所含的聚乙二醇会被人体吸收且蓄积,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皮质激素类药
如皮炎平等,这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广泛用于荨麻疹、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治疗。妊娠期孕妈妈大面积或长期外用时,可造成胎宝宝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风油精
风油精含有樟脑,正常人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会很快与之结合,变成无毒物质。但孕妈妈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含量降低,若过多使用风油精,樟脑就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内,作用于胎宝宝,严重时可导致流产或胎宝宝死亡。
准妈妈孕期要慎用抗生素
妊娠期用药有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这一点目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也不可谈药色变,得了病硬扛着不治,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这样对孕妇及胎儿都不利。其实妊娠期只要正确选用抗生素,是能做到既能治疗孕妇疾病又不影响胎儿健康的。
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青霉素类(如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美洛西林等)及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对胎儿是安全的。以上两类药物都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人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故药物的毒性低,可安全用于妊娠各期感染患者。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白霉素、林可霉素、严迪、罗红霉素等)毒性也小,也可用于孕妇。
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对胎儿听力及肾脏有损害。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甲烯土霉素等)容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孕早期可致胎儿畸形,四肢发育不良及小肢畸形,孕中期可致牙蕾发育不良,从而使乳牙呈棕黄色及牙釉质发育不良,恒牙发育也受影响,易造成龋齿,孕后期可引起肝、肾损害。喹诺酮类(如吡哌酸、氟哌酸、氟啶酸、氟嗪酸等)在动物实验中可引起幼崽儿关节发育受损,虽然在人尚无这方面的证据,应用时也应谨慎。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等),容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将胆红素替换出来导致新生儿黄疸。甲硝唑类药物容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尤其是妊娠头3个月,组织器官形成时期更是危险,故不宜应用。
总之,妊娠期患了感染性疾病既不可以硬扛着不治,也不可盲目滥用药物,要及时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