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过敏药要注意什么
使用抗过敏药要注意什么
1、抗过敏药的使用应及时,以较快地抑制组胺和一系列反应;值得注意的是组胺拮抗剂可抑制皮肤对组胺的反应,对拟进行皮试变应原者(如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品等)时,应在停药48小时后进行。注射过敏原的患者,不可预防性应用抗组胺剂,以免掩盖轻微症状,而致更严重过敏反应。其中以阿司咪唑尤甚,可长达6周,故需停药6周之久。
2、抗组胺类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间的安全幅度较大,治疗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停药数日后即可消失。最常见的是药物的镇静作用,表现为白天思睡,多数患者都能在数日内耐受。同时饮酒或服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可使嗜睡情况加重。因此,对高空作业者、驾驶员、精密机械操作者,工作前不得服用有中枢抑制作用的抗组胺药。
3、患有急性哮喘、尿梗阻、青光眼、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否则不得使用。由哮喘、吸烟引起的持续性或慢性咳嗽,由肺气肿引起的咳嗽或多痰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否则不得使用。本类药对h1受体拮抗剂过敏者禁用;低血钾者禁用;患先天性q-t综合征者不宜应用;对肝脏功能缺陷者和心律失常者慎用;对6岁以下儿童慎用。
4、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因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则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而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过敏药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即联合用药。用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应各属于不同的类别: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药物,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5、服药期间不得同时饮酒,或服用镇静催眠药及抗抑郁药。
6、h1受体拮抗剂对人类的致畸作用的研究数据尚不充分,但动物试验已证实可引起腭裂、腹股沟疝或泌尿系统畸形,故妊娠期妇女应慎重权衡利弊;同时h1受体拮抗剂也由乳汁分泌,对哺乳期妇女也不宜应用、婴幼儿及老年人应慎用。
抗过敏药服药时间
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因此,长期服用,这些毒性作用发生“积累”,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超过一个月就需要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或者采用必要时用药的方法,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
还有,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长期吃一种药物,会带来不少问题。首先,抗过敏药物容易引起耐药现象,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抗过敏药最好随身携带。虽然过敏症患者家里会常备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以防不测,但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一旦发现出现过敏的一些先兆,比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等,就需要马上服用抗过敏药物,这样,能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抗过敏药物最好随身携带。
专家特别提醒,还有一些患者,服用抗过敏药后,发现没有效果,甚至病情加重,误以为是药量不够,于是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谢教授指出,“主要原因是,许多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比如扑尔敏,有些病人服药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反应,少数病人甚至会发生血象的异常,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容易引起过敏的抗过敏药还有异丙嗪、苯海拉明等等。要注意的是,药物过敏可致命,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要放松警惕,一旦发现药物无效,应该马上就诊,换用其他药物。
专家认为,根据患者过敏症发作时间的不同,服用时间也不相同。过敏症状出现于白天的人,于晨间服药,症状出现于晚间者,则在临睡前服用。扑尔敏容易引起嗜睡、头昏、头痛、反应迟钝等现象,因此最好在临睡前服用。
孕妇得荨麻疹要注意哪些问题
1.慎用药。
孕妇使用抗过敏药的时候要慎重,遵照医嘱,口服一些维生素C和钙制剂,外用一些止痒的擦剂,可以继续使用葡萄糖酸钙推液治疗,不能使用抗组织胺药物。
2.远离过敏原。
如果知道确切的过敏原,要避免再次接触,防止加重症状。若本身就是过敏体质的孕妇,要更注意避免与易产生过敏的衣物面料、护肤品,以及食物等接触。
3.慎用偏方。
孕妇用药要谨慎,可以用一些小偏方,来缓解难忍的症状。小白菜500g,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取3—5片叶子在患处搓揉,感觉非常清凉。每天早晚各1次,3次左右症状就会有效缓解。
如何照顾过敏患者
抗过敏药注意事项
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容易引起耐药现象,服用时间一般2~3个月为宜,否则药效会下降,但不会产生依赖性,比如某些抗过敏药会刺激机体的饱食神经,产生肥胖作用,停药几天后,便会恢复。应不同种抗过敏药轮流吃。
如果需要同时服用治疗其它疾病的药物,一定要咨询医生。对于轻微的药物过敏,家庭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但前提必须是对这种药物不过敏。
对于重症患者,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抗过敏药物,以增强药效,抗过敏药合用可以增强疗效,但合用前也要咨询专业医生。
最后专家提醒,有些人在服用抗过敏药后不但无效,反而会过敏加重。这种情况属于抗过敏药的致敏现象,须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去医院治疗。 日常护理:
1 生活有规律,睡眠要充足。
2 在疾病缓解期,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
(1)不做剧烈运动如跑步、踢球等。
(2)平时在家中可以洗冷水浴、用干毛巾擦身。
(3)天气晴朗暖和的时候,可适当去户外快走,充分热身后也可在洁净的游泳池中游泳。刮大风的时候,在朝阳的房间进行室内锻炼。
皮肤过敏抗过敏药要慎用
目前治疗过敏的药物很多,虽然治疗效果都很好,但是副作用也较多,一定要慎用。
以氯苯那敏(扑尔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类药物,普遍具有疗效好、价格低的优势,但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服药后大多会出现困倦、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操作机器的人以及学生,最好不用或少用。这类药物还有可能引起黏膜干燥、瞳孔散大,所以有青光眼的人要慎用。
以氯雷他定为代表的新一代抗过敏药物现在用的比较多。相比第一代抗过敏药物,不会有明显的镇定作用,副作用也明显减少。
西咪替丁为代表的H2受体阻断剂,肝、肾功能较差的人要忌用。这类药物还会引起疲乏、头痛、眩晕以及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反应。
皮质类固醇激素也是应用广泛的抗过敏药物,疗效显著,但无论内用还是外用,副作用都非常明显。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花露水治疗身体过敏吗 身上痒用花露水过敏怎么办
1、立即停止使用花露水,并用清水将肌肤上的花露水冲洗干净。
2、在过敏的肌肤上涂抹上消炎药膏,舒缓过敏症状,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物。
3、如果涂抹完消炎药膏和服用了抗过敏药物之后,过敏症状仍没有得到缓解,则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抗过敏药注意事项
抗过敏用药需注意三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环境、气候等变化,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多了,随之而来,市场上的抗过敏的药多了,选择的余地也大了。
于是,患者常自行购买抗过敏药治疗,有时,的确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有时则药不对症,不仅无法治愈疾病,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要谨慎使用抗过敏药,并关注以下三方面。
1、病程不同,用药不同
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有其自身的抗过敏机制和特性,治疗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急性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应选择起效快的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慢性、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因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应选用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
在治疗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时,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过敏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一定要咨询医生,合理用药。值得一提的是,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否则容易复发。这时,应该依次停用一种药物,间断用药,直至全部停用,或用清热解毒中药,也能起到一定抗过敏作用,并逐渐停药,这样也可以减少疾病复发。
2、用了抗过敏药,仍须警惕过敏反应
引起过敏反应的不仅有种类繁多的化学活性介质,而且其过程也极为复杂,受到如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但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止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有时服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
因此,服用抗过敏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服药后,仔细观察自己的症状有无变化,一旦发现药物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立刻停药,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抗过敏药治疗。以后,须禁用曾引起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
3、抗过敏药的“耐药性”
如果患者长时间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会致药效下降,或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则说明即该药产生了“耐药性”。因此,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过敏药,一般在服药三个月后,要换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也可以采用中医药疗法,如中草药、针灸等配合治疗,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样吃抗过敏药更有效
近几年来,患过敏性疾病者数量急剧增加,药品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琳琅满目的抗过敏药。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抗组胺药问世后,就不断有不同的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出现于市场,先后有异丙嗪(非那根)、羟嗪、去氯羟嗪、扑尔敏、多虑平、脑益嗪、赛庚啶、酮替芬等,这类药物口服后经胃肠吸收,30分钟起效,药效持续4~6小时,其副作用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及口干等。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先后有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明)、咪唑斯汀(皿治林)、地氯雷他定(恩理思)及非索非那定等,这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没有或仅有轻度嗜睡作用。那么,治疗过敏性疾病如何选用药物呢?有关专家建议:抗过敏药不妨换着吃。
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和抗过敏特性,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寒冷性荨麻疹用赛庚啶效果好,热性荨麻疹用安太乐疗效显著,顽固性荨麻疹可联合应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时间快的抗过敏药,治疗慢性过敏性疾病,因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则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而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过敏药,即联合用药,可以增强治疗效果。用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应各属于不同的类别: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药物,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抗过敏药也可导致过敏,其中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能够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当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过敏反应仍可发生。如果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后原有疾病不愈反而症状加剧时,应考虑到药物过敏,而不要误以为是药量不够所致,如果继续加大剂量,可能会发生危险。所以当使用一种抗过敏药无效时,可以考虑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
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有些患者仅仅服药一个月,就出现了极强的耐药性,此时需要换另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还需注意的是,孕妇尽量不要服用抗过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