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刮痧 刮风池穴
中暑刮痧 刮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要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感冒鼻塞打喷嚏怎么办小窍门 刮痧治疗
1.找到风府穴、风池穴,用刮痧板角部刮拭风府穴至风池穴,手法宜轻,重复20- 30次,
由内向外刮到没有出现新痧为止。
2.找夹脊穴,涂抹适量经络油,再用面刮法刮拭两侧的夹脊穴10~ 15遍,从上往下拭至出痧为止。
风府穴:风府穴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风池穴: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夹脊穴: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背部与颈部的刮痧,一般都是一起刮的,因为颈部与背部的不舒适是有关联的。但是一起刮的前提条件是,自身气血充足,能够经受住一次性大面积的刮痧,否则会有心慌(短等现象出现。
中暑可以刮痧吗
一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主要适应于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因此,中暑是可以刮痧的。
二 中暑刮痧的主要穴位 2 中暑患者临床上行主要以壮热、烦渴、汗出、昏迷为主要特征,其刮痧的穴位主要有百会、风池、大椎、心俞、檀中、曲泽、曲池、委中、涌泉穴等。 相关阅读:中暑刮痧刮哪里
三 刮痧方法
1、选取合适的刮痧板。用刮痧板以45°圆钝侧,平面朝下。
2、先在百会、风池、大椎穴附近轻轻刮试,至局部发红,再有百会刮至风池直至大椎。悲剧心俞有上向下、由内向外、左右反复刮试,刮试面尽量腊肠,用力均匀适中以皮肤潮红、不感疼痛维度。再每穴位反复10-20次(或每部位1-2分钟)。以刮至出现斑点或痧斑或病人疼痛为度。
3、胸部膻中穴主要由上向下,由左向右反复刮试。
4、上肢曲泽、曲池、下肢委中均有近端向远端刮试。
5、涌泉穴位于较低,应以点按为主,也可由远端向近端刮试可适当用力。
刮痧可以治疗荨麻疹吗 荨麻疹刮痧刮哪里最好
分2组,1组为风门,肝俞,肩髃,委中;另1组为曲池,鱼际,足三里,三阴交,并随症配穴,风寒束表配风池,肺俞;风热客肺配大椎,风池,神门;脾胃湿热配脾俞,胃俞,肾俞;气血两虚配中脘,郄门,大都,膈俞;冲任失调配气海,关元,膈俞,内关,公孙,地机,气冲穴。
刮法:先刮第一组穴,再刮第二组,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症加刮配穴。
分2组,1组为风门,肝俞,肩髃,曲池和鱼际,1组为委中,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刮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其中鱼际以点揉,再刮第2组穴,均刮至初出现痧痕为止。
风府,大椎,膈俞,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
刮法:用刮痧法,先刮颈背部风府,大椎,膈俞,再刮上肢部曲池,合谷,然后刮血海,足三里,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麦粒肿的刮痧疗法
一、风热外袭
(一)症状
以眼睑部出现红肿硬结,形如麦粒,痒痛并作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合谷、天井、风池、少泽、曲池。
(2)定位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天井:在上臂外侧,屈肘时,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少泽: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3)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少泽、合谷、曲池、天井。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部风池穴,重刮,刮至病人不能耐受为止。然后分别刮拭上肢外侧曲池、天井穴和手部合谷、少泽穴,各30次,出痧为度。
二、热毒上攻
(一)症状
以病灶硬实红肿疼痛明显,兼口干、便秘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曲池、内庭、行间、支沟、少冲。
(2)定位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行间: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少冲: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3)刮拭顺序先刮前臂曲池至支沟、少冲,再刮足背部内庭、行间。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重刮上肢外侧曲池穴至支沟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再刮拭手部少冲穴,30次,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足部内庭、行间穴,各30次,可不出痧。
感冒刮痧刮哪里
风寒感冒
取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刮痧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少商,大椎可放痧。
功效:寒邪外束,用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之风池可疏风散寒;督脉之大椎穴可退热;刮拭中府及前胸肺俞及肩胛部属俞募配穴,可宣肺祛邪散寒,刮拭足三里可扶助正气,少商,大椎放痧可解热止痛。
风热感冒
取穴:曲池,尺泽,合谷,外关,风池,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刮拭方法:泻法,大椎重刮或放痧。
功效:风热犯表,肺受灼,清肃失司,故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清肺止咳利咽,曲池,大椎,外关解表泻热,大椎重刮以泻热邪。
暑湿感冒
取穴: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
刮拭顺序: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中脘,然后上肢内侧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功效: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故取孔最,合谷宣肺解表,暑湿内蕴,升降失权故取中脘,足三里和中健胃,化湿降浊;膻中可理气化痰,解胸闷;支沟可调三焦气机,祛暑化湿。
中暑刮痧有用吗 中暑刮痧的主要穴位
中暑患者临床上行主要以壮热、烦渴、汗出、昏迷为主要特征,其刮痧的穴位主要有百会、风池、大椎、心俞、檀中、曲泽、曲池、委中、涌泉穴等。
相关阅读:中暑刮痧刮哪里
中暑刮痧刮哪里 刮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上火刮痧脖子哪里
从后颈部发际正中的哑门穴至大椎穴,沿着脊柱正中线以竖刮法反复刮拭30次,以局部出痧为度。可以配合角刮法重点刮拭大椎穴。能清热泄火,可治疗热病。
从侧头部的太阳穴至后头部风池穴,沿着耳郭弧线以平刮法反复刮拭30次,或以头皮部发热为度。可以配合角刮法重点刮拭风池穴。能疏风散热、缓解头痛。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平刮法反复刮拭双侧胆经风池穴至肩井穴处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可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感冒发烧刮痧刮哪里 感冒发烧随证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刮痧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挂颈部打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痧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少商,大椎可放痧。
方义:寒邪外束,用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汇穴之风池可疏风散寒;督脉之大椎穴可退烧;刮拭中府及前胸肺俞及肩胛部属俞募配穴,可宣肺祛邪散寒,刮拭足三里可扶助正气,少商,大椎放痧可解热止疼痛。
取穴:曲池,尺泽,外关,合谷,风池,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刮拭方法:泻法,大椎重刮或放痧。
方义:风热犯表,肺受灼,清肃失司,故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清肺止咳利咽,曲池,大椎,外关解表泻热,大椎重刮以泻热邪。
感冒的刮痧疗法
刮痧治疗感冒,简便易行,见效快且无不良反应,可作为夏日感冒初期的首选治疗。刮痧是我国传统技法之一,在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述,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历史。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调血行气、祛风止痛、舒筋通络、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可排出体内毒素,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常用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夏日感冒多选用后背部膀胱经刮痧,因为夏日感冒是风邪兼夹暑湿之邪作祟的结果,风为阳邪,易犯阳位,背部为阳,风邪侵入时首当其冲,治疗也当从其侵犯的部位着手,而背部正好为足太阳膀胱经分布的区域,太阳主一身之表,善治一切在表之疾。后背部刮痧治疗感冒,效果良好。
感冒的刮痧疗法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颈部怎么刮痧好
首先是找准几个穴位。风寒感冒早期应该刺激风府以及风池穴。风府穴在哪里?风府在我们脑袋后缘有块突起的隆骨下方,发际上方一寸的位置(如图)风池穴在哪里?风池有两个,一左一右都在风府两边与之平行的胸锁乳突肌外缘位置。找准后可以准备刮痧了。
拿刮板要有姿势。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刮板一端,用中指顶住刮板留出另一端三分之一处用来刮痧。见图
涂上刮痧油。开始刮痧要注意拿住刮板只用那三分之一的部分刮,而且应该向下倾斜四十五度角刮,控制力度,快速平稳刮。刮痧范围要包括整个颈部直到腰椎第一节的大椎穴。两边是从风池分别往下刮。等到刮出三道痧就可以了。每天坚持一次,一般三天之内感冒症状即可消除。
颈椎病刮痧的方法 经脉闭阻型颈椎病
1.症状:颈椎病经脉闭阻常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以颈部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畏寒无汗,舌淡苔白为典型症状。
2.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3.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再刮足部昆仑穴(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4.刮痧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井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然后刮颈后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别由两侧向大椎穴刮痧,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痧,以出痧为度。最后刮足部外侧昆仑穴,重刮,30次,出痧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