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上消化道出血要怎么办
老人上消化道出血要怎么办
1.对急性大量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采取平卧位,两膝弯曲或抬高下肢,应避免低头位时影响呼吸功能以及将血液吸入气管,并有利于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仅有黑粪者可不必禁食。呕血停止后,可进温凉米汤、豆浆或牛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该禁食。发生出血后,在检查的同时要进行紧急处理,包括立即输液。必要时输血或胃内给冷盐水洗胃及必要的止血药。还可通过内窥镜局部喷洒药物等。近些年来采用的高频电凝和激光止血等新技术,有效率达94-95%。此法适于不宜做紧急外科手术者,对肝硬化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还可在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止血。
2.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剂止血。
3.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4.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必需使用,应加用保持胃粘膜药物。
5.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一般处理
(1)大量出血:加强护理,禁食,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通畅。吸氧,记录尿量及排出血量,严密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肤色、静脉充盈等情况,有条件者行心电血压监护,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2)中少量出血:根据出血量、年龄、伴随病变等给以相应的护理、观察和监护;呕血及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须禁食,其余患者一般可适当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2.补充血容量 老年人对缺血耐受力差,补充血容量应更为积极,输血指征应相对放宽。大量或较大量出血后,应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尽早输入足量全血(肝硬化者宜鲜血)。最好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量,避免因输液过多引起肺水肿。对肝硬化患者要提防因输血过多、增加门静脉压力而引起再出血。
3.止血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①生长抑素:可用奥曲肽(善得定,生长抑素八肽),首次100μg静脉注射,以后每小时25μg静脉滴注,持续72h。可减少内脏动脉血流,减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和血流量,而快速止血。止血率70%~87%。不良反应少。
4.其他治疗
(1)处理继发病变:急性肾衰竭,按休克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处理。对感染、肝性脑病等给以相应治疗。对于失血后贫血,可补充铁剂并适当增加蛋白质营养,血止后一般恢复较快。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是一种呈螯合状态的非离子铁剂,用量小,吸收全,不良反应小;口服150mg,1次/d。老年人严重贫血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脑、肾等损害,必要时应输红细胞补充。
(2)治疗原发病变:参见相应章节。
(3)治疗伴随病变:老年人往往有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基础病。消化道出血后,这些伴随病变可能与失血性损害相互牵连而影响病情的演变。因此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抢救中,应兼顾并重视心脏病等伴随病变的治疗,这往往成为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
婴儿上消化道出血
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很多的,像应激性溃疡、新生儿自然出血病、吞入母血、牛奶不耐受症等等。有的婴儿的上消化道出血,也跟奶粉有关系的,奶粉中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导致出血的。
如果发生婴儿消化道出血后,一定要让宝宝卧床休息,不要总是抱起。观察宝宝的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否冷湿和温暖。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等等的生命体征、还有出血量与每小时的尿量。
一定要保持宝宝的呼吸道的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如果抢救过来了,可能会因为大脑缺氧导致脑瘫的。大量出血的宝宝宜禁食,多数病人在出血后有发热的,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的。
婴儿消化道出血被确诊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是,在禁食期间家长,尤其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听医生的话,不要因为心疼宝宝,给宝宝喂奶,那样会害了宝宝的。
新生儿如果咽入母血或者是咽入自己的血液之后就会出现假性的消化道出血,比如婴儿在通过产道的时候咽下了产道内的污血或者是母亲的乳头部位出血,新生儿的口鼻爱到损伤之后出血的话也会咽入消化道出现假性的呕血和便血。
如果新生儿的消化道出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的话就会在出生之后三天左右出现便血和呕血,如果严重的话新生儿的其他部位也会出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等都有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
1、出现呕血、黑粪、血便,或呕吐物、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其中任一种情况,而能排除来自口腔或呼吸道的出血,或饮食等因素的干扰,则可确定消化道出血。仅粪隐血试验阳性,而无其他出血表现者,可素食3天后复查,以排除饮食干扰。铁、铋等可使粪便呈黑色,某些食物可使粪便呈红色,均可由粪隐血试验鉴别。注意某些蔬菜水果(小萝卜、菜花、黄瓜、胡萝卜、卷心菜、马铃薯、南瓜、葡萄、无花果等)有时可使粪隐血试验呈假阳性。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法的粪隐血试验不易受干扰,特异性接近100%。
2、老年人短时间内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昏、黑矇、心动过速,即使以往未发现消化道疾病,诊断时也应考虑到急性消化道出血,特别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可能性,给以仔细检查和密切观察,必要和可能时插胃管抽取胃液以助诊断。
3、老年人贫血未找到其他原因,应反复行粪隐血试验以排除消化道出血以及其后隐藏的消化道病变。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众多,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一)病史与体征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然是主要的诊断步骤。
小量而缓慢的消化道出血,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弱或头昏,有的仅在作呕出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征象,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的血便,易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如血液贮留胃内,与胃酸接触后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如血液停留在肠内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致使粪便变黑如沥青,又称柏油样便。出血量超过60ml即可引起黑粪。
急性大量出血或出血持续不止,则出现心悸、冷汗、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以及昏厥等循环衰竭现象,若短期内失血量超过总循环血量的1/3,可危及生命。在出血后数小时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变化不大,不能用以评估出血的严重性。出血后3~4小时到数日内,组织液进入循环血内以补偿其血容量,即使出血已停止,可见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并见骨髓刺激征象,表现为晚幼红细胞、嗜多染色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 后者在出血后4~5天可达5~15%。如在出血后2周,网织红细胞持续增多,提示有继续出血。大出血后数小时白细胞数增高,约在3~4天后恢复正常。血尿素氮增高,可达40mg/dl, 由于肠内血液蛋白消化产物的吸收以及休克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所致。出血停止,血尿素氮在2~3日内降至正常。如病人无呕吐或失水,肾功能良好,血尿素氮不断增高则常提示有继续出血。
1、发现上消化道出血,要对出血的程度作一估计(见表36-2),以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应激性溃疡是在机体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急性糜烂与浅表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有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前者多发生于服用水杨酸制剂、保泰松、消炎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利血平或酒精之后,由于胃粘膜上皮的脂蛋白受损所致;后者多发生在败血症、颅内病变、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大手术之后,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使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胃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而加重粘膜缺血缺氧和胃粘膜糜烂出血所致。根据上述病史,诊断不难。近年来由于纤维内窥镜的广泛应用,检出以急性胃粘膜糜烂和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糜烂性胃炎日益增多,病人多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表现,上述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
伴有吞咽困难的呕血,多起源于食管癌或食管溃疡。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系食管内压力突然增高导致食管胃连接处纵行撕裂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剧烈呕吐、咳嗽或用力提物之后。
由胆道出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多系胆道蛔虫、胆道炎症或胆石引起,其特征是在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等胆道感染症状之后出现周期性呕血或便血。
(二)纤维胃镜检查 可以检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的病变,有条件的单位能在急性出血时进行,可直接窥见活动性出血病变的状况和部位,通过活体组织学检查大多可以明确诊断。大量实践证明,在急性出血期内进行内窥镜检查是安全的,检查距出血时间愈近,诊断阳性率愈高,只要操作熟练,应用得当,不会加重出血。检查前用冰水洗胃,可使视野清晰。受检者的血红蛋白不应低于5g/dl,检查期间给 予吸氧,以防发生心肌缺氧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三)X线钡餐检查 仍为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出血的病因和定位。如用钡剂和空气双对比造影更可以查出胃粘膜表浅病变或溃疡,其诊断符合率与内窥镜检查相近似,并可起相互补充的作用。但钡餐检查不适用于急性活动性出血期间,仅应用于慢性出血或出血已停止病例的检查。
(四)选择性血管造影 如果内窥镜检和钡餐检查仍不能确定出血病因者,可作选择性血管造影,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各分支内,注入造影剂,可以发现造影剂外溢、曲张静脉、血管瘤、血管发育不良和动静脉畸形等改变,可应用于急性出血期间的检查。
(五)放射性核素显像 是近年开展的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方法,现用99mTc标记红细胞的腹部γ闪烁扫描,具有能持续动态观察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当消化道出血仅占全身总血容量的1%时,即可检出,加上标记的红细胞在24小时后扫描仍能显像,故对间歇性出血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缺点是对出血的病因和定位诊断的作用有限,特异性差,其临床应用尚受到一定的限制。
消化道出血应该怎么办
上消化道出血就是从食道、胃、十二指肠以及肝胆系统的出血,对多数人来讲都是严重的病,如果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就更应该重视了,现在就看看上消化道出血应该怎么办?
察便辨病老人常有一种旧观念,所谓“写字不描,拉屎不瞧”。不愿意或不关心自己大便的性状,这是一种谬误。且不说习字要从描仿开始,单说对自己排便的形色气味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非常有害的。对于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察看粪便颜色的变化是惟一能自己发现出血的方法。并可根据粪便颜色判断出血部位和多少,如大便呈深褐色,表明出血量不大,可查便潜血;若便呈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如果粪便呈紫红柏油状,可能出血量大而急,应速去医院就医;便带鲜血,多为下消化道出血。老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溃疡病为主,占 40%~50%;第二位是胃癌出血,占10%以上;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占8%,胃黏膜病变占7%;急慢性胃炎占4%,其他占15%左右。
呕血黑便切忌惊慌当您发生呕吐鲜血,或排黑便时,一定会很紧张,而紧张、惊慌非常有害,这只能使血压升高,加重出血。正确的做法是,先安静卧床,把情况告诉家人。如果家里没人,可告诉邻居,再给单位拨个电话。如果出血量大,感觉有些心慌、憋闷或头晕,应直接拨打“120”,千万不要自己慌慌张张往医院跑,那样容易出意外,更不能向家人隐瞒,自欺欺人。
警惕老人隐匿出血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前多有腹痛、上腹不适、呃逆等消化道紊乱症状,无症状者仅占19%;而老人由于感觉不灵敏或反应迟钝,39.8%的人上消化道出血之前毫无感觉,没有任何先兆。即使有些不适也说不准确,等到出血积累到一定量,突然发生呕血或黑便时,病情已十分严重。所以对老人的轻微腹部不适、消化道症状,甚至不安烦躁等情绪改变,都不要轻易放过,要注意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蛛丝马迹。
适当用些镇静药如果有安定类药可立即口服2片,这些药可立刻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减轻应激反应带来的麻烦,有利于出血自止。
冷饮降温止血如果冰箱中有5℃左右的冷饮或冰水,可缓慢间断饮用,每次100~200毫升。如果没有冷藏饮料,可在凉开水中放几块冰或一支冰糕;实在没有,把任何冰冻食品用塑料袋装好,放入水容器内,使水降温后饮用。如以往有过出血史,家中最好常备云南白药、三七粉、白芨散等药物,出血时服用,有利止血。
不必绝对禁食不吃不喝,会使胃酸增高,而胃内的酸碱度(pH值)可直接影响血液凝固。当pH值为6.4时,血小板凝集可减少50%;若pH值降至5.4时几乎不能凝血。此时吃些苏打饼干或其他糊状食物,加些小苏打,可降低胃内酸度,对止血有利。如家中或邻居有甲氰脒胍或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也可拿来服用,有制止胃酸分泌的作用,会帮助止血。
另外一定要少吃粗糙或是辛辣刺激的食物,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来讲是最大的福音。
老人过食易呕血
81岁的李老先生独自一人生活,平日喜欢吃肉。一天,老先生买了半扇猪肋,大概有3斤多。回家后,他把猪肋剁成大块,红烧了一大锅。老先生原计划每天吃一点儿,可刚过3天就吃得剩不多了。吃到最后一顿,就着冰箱里没舍得扔的一块儿干烙饼,与排骨一起炖着吃了。次日凌晨4点,老人开始呕血。去医院急诊检查发现,他与张老汉得的是同样的病。香喷喷的3斤多猪肋,最后闹得李老先生卧床禁食打吊针。
医生点评:
据调查,在全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老年人占15%,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中,消化性溃疡占33%,其中以胃溃疡患病率为高。暴饮暴食、过度进食,是胃溃疡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上消化道出血处理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如果感觉呼吸困难应当给予吸氧,并且在出血期间必须卧床休息,饮食方面以流质的温凉食物为主。如果是大出血没有停止则不可以吃任何东西。还要对病人的血压以及体温做重点观测。呕血的病人休息的时候头应当偏向一侧,这样才能够避免却因为新书到气管里面导致窒息。当然上消化道出血更重要的就是止血,可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是针对门静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常见的止血方法。如果病人的神志清醒,则通过这种止血方法有效率大约在80%左。止血过后再次出血的概率大约在50%左右。
三、去甲肾上腺素液进行口服具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这种药能够使得胃黏膜的小动脉收缩,从而起到止血作用。凝血酶口服也可以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药物。此外,胃内部降温对上消化道出血也具有一定的止血功效。
四、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还可以通过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来办到。因为抑制胃酸分泌可以提高胃部ph值,从而避免胃酸对于出血部位的刺激,这样不但可以止血,还可以防止止血成功过后再次出血。
五、生长抑素可以降低门脉压力,如果事因为食管为底静脉破裂而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则此种药物有止血作用。内镜止血也可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
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部位和致病原因是不一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部位是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等器官。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部位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溃疡病、胃炎、及肝病等疾病引起的。而下消化道出血一般没有此类疾病史。下消化道出血一般是由于肛肠疾病引起的。
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患者出现呕血伴有便血,就表明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出现单纯便血则为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会出现黑便、柏油样便及隐血便。而下消化道出现的是鲜红色血便。上消化道出血的大便血量多、粪质少、血与粪便均匀混合。而下消化道出血会出现大便时滴血的症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烧心、反酸。而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为下腹痛、脐周痛、便血。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怎样治疗
1.一般处理
(1)大量出血:
加强护理,禁食,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通畅。吸氧,记录尿量及排出血量,严密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肤色、静脉充盈等情况,有条件者行心电血压监护,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2)中少量出血:
根据出血量、年龄、伴随病变等给以相应的护理、观察和监护;呕血及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须禁食,其余患者一般可适当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2.补充血容量
老年人对缺血耐受力差,补充血容量应更为积极,输血指征应相对放宽。大量或较大量出血后,应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尽早输入足量全血(肝硬化者宜鲜血)。最好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量,避免因输液过多引起肺水肿。对肝硬化患者要提防因输血过多、增加门静脉压力而引起再出血。
3.止血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①生长抑素:可用奥曲肽(善得定,生长抑素八肽),首次100μg静脉注射,以后每小时25μg静脉滴注,持续72h。可减少内脏动脉血流,减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和血流量,而快速止血。止血率70%~87%。不良反应少。
②神经垂体素:也可减低门静脉压力而止血,以往为本病主要治疗药物。但不良反应多,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于老年人不宜。仅在受经济等条件限制,不得已时,谨慎使用。有心脏病、高血压者禁用。与硝酸甘油联用可使不良反应明显下降,并可减少出血复发率。
③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为以往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短暂疗效约80%,但短期内再度出血发生率高,且病人较痛苦。应用中须慎防黏膜受压坏死、气囊滑出堵塞咽喉、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现多在奥曲肽(善得定)未能满意止血时配合使用。
④内镜治疗:内镜圈套结扎术,方法简便,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内镜下向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止血总有效率为85.4%,但可发生食管溃疡、胸腔积液、纵隔炎等并发症,仅适用于其他方法无效而又不宜手术的高危病人。
⑤手术治疗:适于内科方法效果差而又允许手术者。
⑥其他:止血剂巴曲酶(立止血)、抗分泌药奥美拉唑(洛赛克)对加快止血和防止再出血当有帮助。
(2)其他上消化道出血:
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组织的自我消化;降低局部pH值,有利于血小板的聚集和出血部位凝血块的形成,是大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最基本的治疗手段,相当部分病人经抗酸治疗即可止血。可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1~2次/d,或40mg静脉滴注,出血控制后改为口服。抑酸效强,不良反应少,对消化性溃疡止血率达90%以上。也可用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先静滴,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
去甲肾上腺素6~8mg,加生理盐水30~100ml口服,1次/6~8h,生效快。吸收少,代谢快,故不影响心率、血压。但要慎防消化道黏膜的缺血性损害。冰盐水灌胃、孟氏液口服或内镜下喷洒等方法作用相似。
可用奥曲肽(善得定)100µg皮下注射,1次/8h。必要时亦可静注、静滴。有抑制胃酸、促胃液素和胃蛋白酶、减少内脏血流、保护胃黏膜等多重作用,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止血率87%~100%。考虑价格因素,可在出血量大而其他内科方法无效时使用。
局部可用凝血酶、云南白药、白芨制剂、紫珠草制剂等。全身(静注、肌注)可用巴曲酶(立止血)。冻干凝血酶原复合物用于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其他止血药如酚磺乙胺(止血敏)等效果不肯定。
有喷洒止血液、局部注射药物、高频电凝止血、激光止血、微波止血等方法。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可因伴有血管硬化而持续或反复不止,此时可考虑用高频电凝或激光,但应严格掌握指征,慎防动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在伴有穿孔、幽门梗阻、恶性肿瘤,或内科方法不能止血时,可考虑手术。因内科方法发展快,选择余地大,而手术后有发生残胃癌等病变的危险性,故决定手术应慎重。
(3)下消化道出血:
①出血量少者,可直接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炎、抗阿米巴、息肉摘除等。
②必要时局部或全身应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云南白药、白芨制剂(以上为局部应用)、巴曲酶(立止血)、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环酸(止血环酸)等。局部可用灌肠,适用于靠近肛门端的大肠出血。
③血管收缩剂: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冷开水100~150ml作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如前述。
④加压素(神经垂体素):用于大出血,但不良反应大,老年人应慎用,有心脏病、高血压者禁用。
⑤奥曲肽(善得定):通过减少内脏血流而止血。可用于大出血,特别是小肠肿瘤或血管畸形出血,内镜难以到达,其他内科方法难以奏效时。用法如前述。
⑥内镜下止血:如局部喷洒或注射止血药物、切除息肉等,为治疗大肠出血的有效手段。
⑦选择性动脉栓塞法止血:适用于有外科手术禁忌证,一般内科方法止血失败的病例。
⑧外科手术:一般应先查明出血部位和原因,再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等出血宜行手术治疗。
(4)全身性和全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
①针对原发病治疗,排除引起出血的因素(如抗凝药物、某些抗生素等)。
②针对不同疾病引起出血的机制治疗,例如补充血小板、维生素C、维生素K,应用冻干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③根据出血的量和具体部位,选择止血方法(参见前文)。
4.其他治疗
(1)处理继发病变:
急性肾衰竭,按休克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处理。对感染、肝性脑病等给以相应治疗。对于失血后贫血,可补充铁剂并适当增加蛋白质营养,血止后一般恢复较快。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是一种呈螯合状态的非离子铁剂,用量小,吸收全,不良反应小;口服150mg,1次/d。老年人严重贫血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脑、肾等损害,必要时应输红细胞补充。
(2)治疗原发病变:
参见相应章节。
(3)治疗伴随病变:
老年人往往有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基础病。消化道出血后,这些伴随病变可能与失血性损害相互牵连而影响病情的演变。因此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抢救中,应兼顾并重视心脏病等伴随病变的治疗,这往往成为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后况很严重,若发觉不对劲的地方还请及时去往正规的医疗部门进行就诊,专家指出:应警惕老人隐匿出血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前多有腹痛、上腹不适、呃逆等消化道紊乱症状,无症状者仅占19%;而老人由于感觉不灵敏或反应迟钝,39.8%的人上消化道出血之前毫无感觉,没有任何先兆。即使有些不适也说不准确,等到出血积累到一定量,突然发生呕血或黑便时,病情已十分严重。所以对老人的轻微腹部不适、消化道症状,甚至不安烦躁等情绪改变,都不要轻易放过,要注意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蛛丝马迹。
饮食护理
出血活动期禁食。
①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患者出血停止6h后进食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流食和水温不宜过热,以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少食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不食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品、硬食、饮料,如浓汁鸡汤、肉汤、浓茶、咖啡等。
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出血停止24h后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冷流质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和肝性脑病,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如:花生、苹果、瓜子、核桃、鱼和排骨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粘膜而再次出血。
消化道出血怎么治疗
察便辨病老人常有一种旧观念,所谓“写字不描,拉屎不瞧”。不愿意或不关心自己大便的性状,这是一种谬误。且不说习字要从描仿开始,单说对自己排便的形色气味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非常有害的。对于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察看粪便颜色的变化是惟一能自己发现出血的方法。并可根据粪便颜色判断出血部位和多少,如大便呈深褐色,表明出血量不大,可查便潜血;若便呈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如果粪便呈紫红柏油状,可能出血量大而急,应速去医院就医;便带鲜血,多为下消化道出血。老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溃疡病为主,占40%~50%;第二位是胃癌出血,占10%以上;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占8%,胃黏膜病变占7%;急慢性胃炎占4%,其他占15%左右。
呕血黑便切忌惊慌当您发生呕吐鲜血,或排黑便时,一定会很紧张,而紧张、惊慌非常有害,这只能使血压升高,加重出血。正确的做法是,先安静卧床,把情况告诉家人。如果家里没人,可告诉邻居,再给单位拨个电话。如果出血量大,感觉有些心慌、憋闷或头晕,应直接拨打“120”,千万不要自己慌慌张张往医院跑,那样容易出意外,更不能向家人隐瞒,自欺欺人。
警惕老人隐匿出血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前多有腹痛、上腹不适、呃逆等消化道紊乱症状,无症状者仅占19%;而老人由于感觉不灵敏或反应迟钝,39.8%的人上消化道出血之前毫无感觉,没有任何先兆。即使有些不适也说不准确,等到出血积累到一定量,突然发生呕血或黑便时,病情已十分严重。所以对老人的轻微腹部不适、消化道症状,甚至不安烦躁等情绪改变,都不要轻易放过,要注意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蛛丝马迹。
适当用些镇静药如果有安定类药可立即口服2片,这些药可立刻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减轻应激反应带来的麻烦,有利于出血自止。
冷饮降温止血如果冰箱中有5℃左右的冷饮或冰水,可缓慢间断饮用,每次100~200毫升。如果没有冷藏饮料,可在凉开水中放几块冰或一支冰糕;实在没有,把任何冰冻食品用塑料袋装好,放入水容器内,使水降温后饮用。如以往有过出血史,家中最好常备云南白药、三七粉、白芨散等药物,出血时服用,有利止血。
不必绝对禁食不吃不喝,会使胃酸增高,而胃内的酸碱度(ph值)可直接影响血液凝固。当ph值为6.4时,血小板凝集可减少50%;若ph值降至5.4时几乎不能凝血。此时吃些苏打饼干或其他糊状食物,加些小苏打,可降低胃内酸度,对止血有利。如家中或邻居有甲氰脒胍或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也可拿来服用,有制止胃酸分泌的作用,会帮助止血。
此外,还应避免粗糙食物,以免加重食道静脉破裂;不可服稀盐酸、食醋或其他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等),以免使溃疡加深,难以止血;更不可腹部热敷,以免胃肠充血而加重出血。往医院转送病人时,无论用急救车还是出租车,都应让病人平卧,行车宜平稳,防止颠簸,以免诱发或加重休克;不要忘记带上以往的病历和检查资料,供医生及时作出诊断,尽快得到有效治疗。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症状
1.血的排出
(1)呕血:①可见于食管出血,胃出血、量多,十二指肠出血,或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量大,以上部位出血,伴呕吐、反流或梗阻等因素。②颜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呈暗红色,若与胃液混合再呕出则呈咖啡色;胃或十二指肠出血呕出者常呈咖啡色,若量大未及与胃液充分混合则为暗红或鲜红色。
2、黑便:①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空肠、回肠或右半结肠出血,排出慢者。②性状:典型者色黑、发亮、黏稠,呈柏油样;若出血量少,与粪便混合,可呈不同程度的黑褐色便;粪便集中时呈柏油样,水冲散后呈暗红色,这种情况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者,也可见于下消化道出血。
3、暗红血便:①多见于结肠或空、回肠出血;②也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量大、排出快时。
4、鲜红血便:①便后滴血或喷血,见于肛门直肠出血;②少量鲜红血便,或粪便表面附着少量鲜红血,见于肛门直肠或左半结肠出血;③大量鲜红血便,除见于肛门、直肠、左半结肠出血外,也可见于右半结肠甚至小肠出血,量大、排出快时。
5、混合血便:①果酱样便,粪便与血混合均匀,多见于右半结肠出血,如阿米巴痢疾;②黏液血便或黏液脓血便,多见于左半结肠出血,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众多,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病史与体征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然是主要的诊断步骤。
1.呕血与黑粪
小量而缓慢的消化道出血,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弱或头昏,有的仅在做呕吐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征象,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的血便,易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如血液贮留胃内,与胃酸接触后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如血液停留在肠内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致使粪便变黑如沥青,又称柏油样便,出血量超过60ml即可引起黑粪。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出血或出血持续不止,则出现心悸,冷汗,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以及昏厥等循环衰竭现象,若短期内失血量超过总循环血量的1/3,可危及生命。
3.贫血和血象变化
在出血后数小时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变化不大,不能用以评估出血的严重性。出血后3~4小时到数日内,组织液进入循环血内以补偿其血容量,即使出血已停止,可见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并见骨髓刺激征象,表现为晚幼红细胞,嗜多染色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后者在出血后4~5天可达5~15%,如在出血后2周,网织红细胞持续增多,提示有继续出血,大出血后数小时白细胞数增高,约在3~4天后恢复正常。
4.发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所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引起发热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5.氮质血症
在上消化道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成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可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日后降至正常。如病人无呕吐或失水,肾功能良好,血尿素氮不断增高则常提示有继续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