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治疗血虚血燥

中医治疗血虚血燥

中医治疗血虚燥的原则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肾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2)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3)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4)祛瘀生血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因此需要清热解毒。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通过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对患病的病人肯定是有很好的帮助,虽可能不是立竿见影,但是只要长期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这个疾病肯定是会有所好转的,所以不要太着急,疾病都是需要慢慢养的,身体养好了,疾病自然就不在了。

中医治疗血癌

1、多药耐药—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是白血病细胞免受化疗药物攻击最重要的细胞防御机制,是白血病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多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逆转白血病mdr已取得不少的成绩,从单味药到中药复方以及联合用药均1 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多药耐药是白血病细胞免受化疗药物攻击最重要的细胞防御机制,是白血病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多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逆转白血病mdr已取得不少的成绩,从单味药到中药复方以及联合用药均收到了明显疗效。

在重要体系中有关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以及其单体如汉防己、砒霜、冬凌草、鸦胆子、全蝎、薏苡仁、川芎嗪、人参皂苷rg3和补骨脂素,中药复方如复方三根制剂(由虎杖根、藤梨根、水杨梅根、党参、白术、茯苓、山楂肉、甘草等组成)、复方拮新康(主要成分为甲基莲心碱,属于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复方天佛参口服液(由天门冬、西洋参、佛手、倒卵叶五加、猕猴桃根、蟾酥等配伍制成)等均能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as2o3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p糖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有关。浙贝母为临床常用的化痰散结类中药。浙贝母生物碱具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生物活性。研究证实,浙贝母生物碱对高表达的耐药蛋白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并能增加急性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

2、帮助减轻由于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多项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红参和麦冬提取物组成的注射液)可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毒副反应、减轻白血病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毒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减毒增效药物。中药解毒化瘀方能够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病人化疗期间生活质量。

3、帮助白血病患者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白血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包括cd3及cd4下降、cd8升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低下等。许多扶正中药如人参、黄芪、枸杞子、茯苓、灵芝、女贞子和甘草等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增加抗白血病能力的作用。

4、介导生物学的白血病治疗方法: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白血病是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新方法。这种治疗模式的特点是能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靶点,有选择性地去除白血病细胞,克服耐药,清除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对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如作用于cd33靶点的mylotrag、hum199,作用于cd45的抗cd45以及其他相关生物制品il2、il11和vegf等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一些相关的研究证实了补益中药具有介导白血病生物学治疗的作用。中药复方如养阴方、补血方、补益方等以及某些植物多糖,可诱发机体产生brm,发挥抗白血病效果。

中医治疗血虚的原则是什么呢

首先,“脾为后天之本,疏血疏化之源”,脾胃是血液疏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经,则血液疏成幽然源源不适。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运脾胃,脾胃强健则疏化之源不非。

其次,疏可以推抖血液的疏成顺运行,同疏的功能减退,化疏血液的功能也就减退,又因“疏为血帅,血为疏母”,血虚均伴不同程度的疏虚症状,故闲补血时不宜单专血药,而给适当配伍补疏药,以达到益疏疏血之效。

再者,血为阴液,易疏滋腻,淤阻血脉,而致新血不疏,故闲补血同时给配伍活血疏血之品。

南方李锦记新上市的润红胭口适液正是完漂体现这一原则的补血佳品。润红胭口适液配方源幽“医圣”张仲境《金匮要略》中“胶艾汤”顺妇科第一方 “四物汤”,其中阿胶、桑椹滋阴养血;黄芪、莲子、茯苓、红枣健脾益疏疏血;益母草、当返活血疏血,整个配方共凑健脾益疏疏血,补而不腻之效,另配合我国 “补铁工程”的唯一铁源“中猜铁”,对于有血虚症状的人群有很似的猜猜顺改善作专。

血虚最简单有方便的中药是四物汤.另可一星期煮3次的中药材当返15克,杞子15克,首乌10克,红枣8粒往当开水喝,能达到补血的作专.

哪些因素会导致闭经

闭经分为继发性闭经和原发性闭经,在18岁之前都没有行经的称之为原发性闭经,在初潮之后,正常绝经之前的任何时间内,停经超过6个月的称之为继发性闭经。

一般出现闭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卵巢发育不良

(2)多囊卵巢综合症

(3)卵巢功能早衰

(4)卵巢功能受损

(5)甲状腺因素

中医认为闭经的原因是:

(1)肝肾不足,肾气未盛,肝血虚少,冲任不充,无以化生经血而致闭经;

(2)气血虚弱,血虚所致闭经;

(3)阴虚血燥,素体阴虚,血海枯涸而致闭经;

(4)气滞血瘀,致经水不行;

(5)痰湿阻滞,湿聚成痰,阻滞沖任引起经水不行;

血虚血燥的治疗方法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2)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3)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4)祛瘀生血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因此需要清热解毒。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中医治疗血管瘤

1、黄芪、土茯苓各30g,党参、蜀羊泉各20g,生地黄、何首乌、紫草、丹皮、赤芍、白芍、川楝子、延胡索、仙灵脾、黄柏、知母各12g,刘寄奴、田基黄、平地木、荷包草各15g。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2、柴胡、郁金、赤芍、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 肝质硬者,加三棱、莪术、黄芪;神疲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结石者,加大黄、金钱草;胁胀痛者,加丝瓜络、金橘叶。 将上药研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煎40分钟。配用蜈蚣12条,参三七15g,土鳖虫30g,研末装胶囊。3粒(约1g)/次,3次/日,口服。

3、紫丹参、生牡蛎(先煎)、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g,三棱、莪术、炮穿山甲、夏枯草、山慈菇各12g,当归尾、藏红花、制香附、乳香、没药、淡子芩各log。本方亦可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服水蛭胶囊2粒(每粒含水蛭干粉0.5g)/次,2次/日。

补铁是不是就是补血

并不是。

补血主要指的是贫血,而治疗贫血就是需要补充体内亚铁离子,也就是补铁。

补血指以补血药物治疗血虚症的方法。血虚以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失眠健忘,心悸怔忡,月经量少或经闭,舌淡脉细为主症。中医治疗血虚症的方法。又称养血。属补法。血虚症是由于血不足而使脏腑组织失于濡养所表现出来的证候。补血能使脏腑组织得到血液的充分濡养,使脏腑组织的功能恢复正常。

少年牛皮癣中医用药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牛皮癣是由湿热型转化而来的,所以少年牛皮癣中医用药就要以疏通血液为主,以下的中医疗法一定程度上对牛皮癣疾病的治愈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少年牛皮癣患者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学理沦体系对牛皮癣进行辨证施治,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1、清热法血热型牛皮癣,以清热凉血为主。

2、活血法血淤型牛皮癣,相对于银屑病静止期。

3、养血法用于血虚风燥型,病情迁延日。

血淤型牛皮癣的中医药方

1、炒白术、草河车、半枝莲、土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焦山栀、黄芩、茯苓、泽泻、薏苡仁。逐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2、荆芥、防风、蝉衣、红参、茯苓、炒扁豆、山药、苡仁、陈皮、砂仁、干姜、川芎、胡麻仁、首乌、炙甘草、大枣5枚、生姜2片。逐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3、地肤子、炙甘草、茯苓、桂枝、白术、首乌。逐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4、党参、茯苓、紫草、制首乌、陈皮、蜂房、清半夏、炒白术、风化硝、大胡麻、炒枳壳。逐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中医学以为牛皮癣是内有血虚燥热,外受风邪,皮肤失 气血之润所致。在内因方面注重血分的变化,此中血热、血燥、血虚、血瘀为牛皮癣常见的发病原因;在外因方面,以风邪为主,并与寒、湿、燥、毒等相兼致病。 中医治疗牛皮癣就是通过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的。

冬天干燥皮肤痒是怎么回事

1、天气干燥

冬天的天气容易使皮肤干燥,因为因气温降低,人体为了保证散热的减少,皮肤的毛细血管床部分关闭,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汗液、皮脂的分泌也随之减少,人体血液循环较差,皮肤的湿度下降,表现为皮肤干燥,而干燥更易导致皮肤的瘙痒。

2、血虚血燥

出现皮肤瘙痒,也是血虚血燥的一种表现。血充足皮肤才会红润,而血虚血燥,皮肤就会失去滋养。

3、洗澡太勤

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尤其是白领阶层,每日洗澡成了必修课,甚至每天要洗2~3次。其后果是本来分泌就很少的皮脂被洗掉,皮肤越显干燥,也越容易出现瘙痒。

刮痧治疗牛皮癣

刮痧治疗牛皮癣,按中医辩证分析,银屑病存在有"血燥、血热、血虚"之象,而从西医的角度讲,则是由于角质细胞过度增殖,各种生化代谢紊乱所致。

刮痧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是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尤其注意牛皮癣进行期容易发生同形反应。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刮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刮痧时应注意牛皮癣患处感染疮疗、溃烂、破损部位是禁止刮痧的!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可见刮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活中中医治疗牛皮癣有哪些好的疗法?刮痧后应注意的是,最好饮一杯温开水,避免吹风!但是刮痧在治疗牛皮癣时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关推荐

中医治疗血管瘤方法

我国中医学对血管瘤也是早有研究记载,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血管瘤总会有利于血管瘤的治疗。例如肝血管瘤(中医名为:肝症瘕)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则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嗳气、胁胀痛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学症瘕范畴。中医古籍对症瘕颇多认为是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成症瘕。 中医学认为血管瘤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件,或因饮食失节,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脉络,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症瘕。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但在具体血管瘤治疗中应分辨气滞、血

中医治疗血栓性外痔

出血可由多种疾病所导致,并非痔疮所特有。而且,痔疮也并非仅有出血这一症状。患者不要一旦出现了大便出血情况就是患了痔疮,应该尽早去专科医院诊治,以防误诊、误治。引起便血的疾病有: 消化道高位出血:例如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由于血液离开血管后存留在肠腔的时间较长,排出体外时粪便呈柏油状,色黑,或咖啡色,呈浆糊状,大便潜血阳性。 消化道低位出血:尤其是结肠、直肠下端出血,血色鲜红且与排便关系密切。 痔疮引起的便血:痔疮出血的特点是用力排便时,血液从肛门内排出,量不等,或便后手纸带血,

中医补血6方治贫血血虚

1、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时,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调以白糖进食。有大补阴血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形体羸瘦。滋润补益,对脾胃虚寒泄泻及痰湿水饮者不宜食用。 2、鲜乌贼鱼肉250克,桃仁15克,黄酒、酱油、白糖各适量。乌贼鱼肉冲洗干净,切条备用。桃仁洗净,去皮备用。乌贼鱼肉放入锅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烧沸后加黄酒、酱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烂即成。有养血调经功效,故适用于血虚兼有血滞之经闭及血虚经闭,孕妇忌食。 3、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鲜桑椹

女性更年期吃什么好 阿胶

阿胶是女人最好的补品,处在更年期的女性朋友们阿胶可以滋阴养血,美容养颜。尤其是有一些即将绝经的女性朋友们。在绝经前期可以实用适量的阿胶,可以缓解经血虚,肝肾不足,可以补肾益气,治疗血燥。所以女性朋友们可以在月经的前后服用一些阿胶,这样有利于身体。很多服用阿胶的女人,脸色都比较红润,可以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阴虚血燥有哪些症状

阴虚血燥中医的一个证型,主要是指阴液亏虚,津血被耗,肌肤失于润养,出现以头晕目眩,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瘙痒,毛发不荣,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证候,阴虚血燥常见于痿病、便秘、噎膈、耳鸣耳聋、燥病等疾病。

外阴瘙痒怎么办

一般治疗 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中药配方的适合外阴局部熏洗,切忌搔抓。不要用热水洗烫,忌用肥皂。衣着特别是内裤要宽适透气。忌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 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湿热下注、阴虚血燥是引发女性外阴瘙痒的最主要原因,从整体施治的角度看,外阴瘙痒之发病与体内肝、脾、肾等脏腑器官同样密切相关,并涉及任督二脉。有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引起者;有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引起者。阴痒常与带下病交错互见,严重者还可并发阴痛等。 病因治疗 消除引起瘙痒的局部或全身性因素,消毒剂针对滴虫,霉菌感

经期能喝四物汤吗

四物汤由当归,白芍,地黄,川芎四味药组成,是理血调经的基本方,是养血的药物,适宜于治疗血虚,血淤引起的月经失调等症,经期的时候喝可能导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现象,应该尽量避免服用。

血虚中医治疗方法

血虚是什么你知道吗?其实是指我们体内的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证候。 血瘀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那么畅通,有点儿缓慢淤滞,但是又达不到疾病的程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血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及肿瘤包块等。 中药补血方 1桑椹50g,枸杞子20g。水煎服 2黄芪50g,大枣10枚,当归9g,枸杞子9g。水煎服 3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

血小板降低该怎么办

1、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往将本病分为血热、气虚、阴虚三种。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有作用认为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2、脾主统血,脾气亏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血,肾虚则精血无以化生,故血小板减少。 肝藏血,主疏泄,肝郁化火,则迫血妄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成紫斑;肝虚而致藏血失职也可致出血;另外肝病可及脾。心主血,属火,心火亢盛,迫血妄行也可导致出血。 3、故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病机以虚为本,火伤血络,络伤血瘀是目标。 从病

为什么补气的同时也要补血

补气指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气虚证常因饮食失调,年老体弱,久病所致。而补血指以补血药物治疗血虚证的方法。血虚以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失眠健忘,心悸怔忡,月经量少或经闭,舌淡脉细为主症。 气属阳,血属阴,气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血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气血之间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关系。 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证临床表现的特点,可采用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临床上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