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摘除肾肿瘤
高难度摘除肾肿瘤
某医院在江苏省首家采用在体外循环下施行高难度肾癌根治手术获得成功,该院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麻醉科等联手合作,为一名64岁的患者切除了右肾肿瘤,并为其取出了血管中的巨大癌栓。目前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已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
据介绍,患者为南京一位退休干部,4月初发现小便含有不规则血块,经治疗后好转。
随后经B超检查发现其右肾有占位性病变,以肾癌可疑收入该医院泌尿外科病房。4月20日,经过多科讨论设计手术方案,泌尿外科主任姚茂银、心胸外科主任刘志勇等人为患者手术。手术分两组进行,先由心胸外科专家做股静脉、股动脉插管,为体外循环做准备。泌尿外科专家打开腹腔,发现肿瘤未发生转移,顺利将右肾5厘米×5厘米大小肿瘤及右肾切除。手术医生发现在病人肾静脉开口处的腔静脉内,有一枚3厘米×3厘米圆形巨大癌栓,此癌栓就像一枚定时炸弹,很容易脱落,随血流移动,一旦引起肺栓塞,病人会迅速死亡。泌尿外科医生细心分离出复杂的腔静脉,找准精确位置后,成功阻断腔静脉上方,启动体外循环机,血液反方向倒流,快速切开腔静脉,将巨大癌栓取出,手术出血全部被体外循环机吸回,过滤后再输回体内。
中老年人常腰痛警惕肾肿瘤
中老年人常腰痛警惕肾肿瘤,专家介绍说,肾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肾肿瘤作为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男女发病比约为3.5:1,对于4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男性,体检做肾脏B超很重要。及早发现肾肿瘤的的症状,可抓住最佳治疗时间。
那么,肾肿瘤有哪些表现症状呢?专家认为腰部疼痛、血尿、腹部肿块,都可能是肾肿瘤的信号,但由于肾脏位于后腹腔、空间大,不容易被发现肿瘤,因此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尽快做进一步检查。
胸腺瘤治疗措施
胸腺瘤一经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理由是肿瘤继续生长增大,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临床症状;单纯从临床和X线表现难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且良性肿瘤也可恶性变。因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都应尽早切除。有能切除的恶性胸腺瘤可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病人存活。
切口选择突向一侧较小的胸腺瘤多采用前外肋间部胸切口,突向双侧瘤体较大者,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近年来前胸正中切口应用增多,除摘除胸腺瘤外同时摘除对侧胸腺,以防日后出现重症肌无力的可能。亦有春采用横断胸骨双侧胸部横切口切除肿瘤。前胸正中切口不进入胸腔,减少了术后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干扰,避免术后呼吸系统合并症。有人经颈部切口摘除胸腺瘤,其指征为年老患者,有开胸禁忌,肿瘤体积小且靠近颈部。
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孤立无粘连的良性胸腺瘤,完整摘除无困难,手术可顺利完成,但某些复杂病例手术时要充分估计困难。恶性胸腺瘤须先探查,搞清肿瘤与周围邻近器官的关系再行解剖。胸腺瘤位于胶上纵隔心底部,心脏与大血管交界处;恶性胸腺瘤可向周围粘连浸润;肿瘤增长时邻近组织器官被推移,正常解剖关系改变;纤维结缔组织粘连增厚,使之与血管不易辨别。这些均可造成术中误伤血管而引起大出血。术者对于这引起应有警惕性。
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是手术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当肿瘤已经侵犯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或血管被包绕在在肿瘤之中,或肿瘤与周围组织呈冻结状态,此时应采取谨慎态度,中止手术,仅采取病理活检,术后予放射治疗。若肿瘤虽与大血管有粘连浸润,但尚可分离,可逐步解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使其松动,再游离瘤体,最后在其蒂部钳夹后摘除。
对于解剖过程中每纤维组织或索带均应钳夹后切断,避免损伤血管增加手术困难。若意外地损伤血管,切忌惊慌失措盲目钳夹止血。可先用纱布垫压迫出敌国破口,备好吸引器,同时加快输血,吸净术野积血后,辨清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再决定是直接缝合还是修补。
肿瘤从一侧胸腔突向对侧,或瘤体向颈部突出延伸,应在直视下解剖分离,有时一些血管穿越其间,或有血管供应瘤体,盲目钝性分离可造成出血,肿瘤侵犯心包时,可在正常部分剪开心包,伸入手指于心包腔内帮助剔除肿瘤或将心包与肿瘤一并切除。
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哪些
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包括根治的前列腺摘除术、电切及保守性手术,双侧睾丸切除或剜除术。
前列腺摘除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根治方法,适于尿路梗阻明显,一般情况较好,心肺肝肾功能无严重障碍的患者。由于本病均发生于老年患者,故术前准备极为重要,如心肺肝肾功能的检查与治疗,残余尿的引流及控制尿路感染等。
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经路有经尿道,经耻骨上、经耻骨后及经会阴四种,以前两种较常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易为一般外科医师所掌握,暴露好,增生组织可完全摘除,并可同时处理膀胱内其他病变,如结石,肿瘤等。但此法损伤性大,前列腺出血不易完全控制,恢复期较长。
近年来随着器械和技术的进步,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日益广泛。已经从电切逐步发展到汽化电切、等离子体汽化电切及激光治疗,此法具有痛苦小、损伤少及恢复快等优点,但技术难度大,不易掌握,费用较高此方法已经被国际卫生组织定为前列腺增生治疗的金标准。现临床已广泛开展。
两侧睾丸切除或剜除术适用于年高体弱,心肺肝肾功能有严重障碍,难以耐受前列腺摘除术,且非手术治疗无效前列腺增生者。此法简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且危险性小。膀胱造瘘术多为年老体弱及生活不能自理前列腺增生者,因生活不便现已很少应用。
中药治疗胸腺瘤
(1)治疗原则:胸腺瘤一经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理由是肿瘤继续生长增大,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临床症状;单纯从临床和X线表现难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且良性肿瘤也可恶性变。因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都应尽早切除。有能切除的恶性胸腺瘤可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病人存活。
(2)切口选择:突向一侧较小的胸腺瘤多采用前外肋间部胸切口,突向双侧瘤体较大者,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近年来前胸正中切口应用增多,除摘除胸腺瘤外同时摘除对侧胸腺,以防日后出现重症肌无力的可能。亦有春采用横断胸骨双侧胸部横切口切除肿瘤。前胸正中切口不进入胸腔,减少了术后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干扰,避免术后呼吸系统合并症。有人经颈部切口摘除胸腺瘤,其指征为年老患者,有开胸禁忌,肿瘤体积小且靠近颈部。
(3)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孤立无粘连的良性胸腺瘤,完整摘除无困难,手术可顺利完成,但某些复杂病例手术时要充分估计困难。恶性胸腺瘤须先探查,搞清肿瘤与周围邻近器官的关系再行解剖。胸腺瘤位于胶上纵隔心底部,心脏与大血管交界处;恶性胸腺瘤可向周围粘连浸润;肿瘤增长时邻近组织器官被推移,正常解剖关系改变;纤维结缔组织粘连增厚,使之与血管不易辨别。这些均可造成术中误伤血管而引起大出血。术者对于这引起应有警惕性。
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是手术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当肿瘤已经侵犯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或血管被包绕在在肿瘤之中,或肿瘤与周围组织呈冻结状态,此时应采取谨慎态度,中止手术,仅采取病理活检,术后予放射治疗。若肿瘤虽与大血管有粘连浸润,但尚可分离,可逐步解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使其松动,再游离瘤体,最后在其蒂部钳夹后摘除。
对于解剖过程中每纤维组织或索带均应钳夹后切断,避免损伤血管增加手术困难。若意外地损伤血管,切忌惊慌失措盲目钳夹止血。可先用纱布垫压迫出敌国破口,备好吸引器,同时加快输血,吸净术野积血后,辨清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再决定是直接缝合还是修补。
肿瘤从一侧胸腔突向对侧,或瘤体向颈部突出延伸,应在直视下解剖分离,有时一些血管穿越其间,或有血管供应瘤体,盲目钝性分离可造成出血,肿瘤侵犯心包时,可在正常部分剪开心包,伸入手指于心包腔内帮助剔除肿瘤或将心包与肿瘤一并切除。
6.手术治疗结果 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只有当切除不彻底或未能切除的胸腺瘤才考虑放射治疗,化疗对胸腺瘤基微。
手术切除率与肿瘤大小的关系。一般讲,肿瘤愈大切除率愈低,这与肿瘤外科一般结论一致,但是肿瘤大小不是手术可切除的惟一指标。有时大的能切除,而较小的肿瘤不能切除。因之除肿瘤大小以外,肿瘤是否外侵,特别是侵犯周围血管,如上腔静脉、无名静脉、主动脉的严重程度极大地影响手术切除率。当肿瘤包绕血管生长,呈冻结状态,既使中等大小的肿瘤,有时亦不能完整切除。
7.胸腺瘤的放射治疗 恶性胸腺瘤既使肉眼所见已经切除干净者,其瘤床仍需要完成,手术时已清楚有残余瘤组织未切净或未能切除者,需增大剂量,一般为60Gy(6000rad)。有人提出良性胸腺瘤也有少数复发,故建议对良性胸腺瘤也应予以防性照射30~40Gy(3000~4000rad)。胸腺瘤放疗结果,一般均不甚满意,因各地报告结果相关较远,难以评述。
食管平滑肌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虽然平滑肌瘤无症状并且生长缓慢,但以后可以发生症状,故除极小的肿瘤,直径在1~2cm以下者,无任何症状,或病人又老弱,心肺功能低下等身体条件不适手术者外,一经诊断均宜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复发罕见。手术方法与难易程度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形状、黏膜固定、胃的累及程度及少数病例中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而定。手术主要为黏膜外肿瘤摘除术。
1.手术治疗 食管平滑肌瘤虽为良性,但有恶变倾向,且肿瘤长期生长可压迫周围脏器而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特别是瘤体较大、症状明显者均应手术切除。手术切口选择取决于肿瘤部位,食管中上段肿瘤多取右胸切口,食管下段及多发病变则应左胸切口。如息肉状平滑肌瘤蒂部在颈部,可经颈部切口摘除;上胸段平滑肌瘤应用右侧后外或前外开胸切口;中、下段病变应视病变所在的壁而决定右或左侧开胸切口。切开食管肌层后,由于肿瘤有包膜,故剥离很容易,但是应小心避免破损食管黏膜,尤其在剥离陷入肌瘤的结节与结节相邻部形成的“沟”或“谷”底的黏膜褶时。肿瘤摘除后应仔细检查有无黏膜破损,可通过经胃管注气后将食管浸泡在水中检测。如有破损应妥善修补,若肌肉缺损面在3~4cm以下者,可用附近纵隔胸膜缝合加固,超过此范围者可根据情况用大网膜、带蒂膈肌瓣移植或胃壁等方法加固。当肿瘤体积大,挤压相邻的纵隔脏器及胸膜腔时,剥除有困难,或包绕食管全周(通常发生于食管贲门交界部),且有表浅溃疡时,或者下段巨大平滑肌瘤向下延伸超过贲门入胃时,或在剥除术中黏膜破损过多,无法满意修复时,或合并食管癌时,均可行食管部分切除和食管胃吻合术。摘除术比较安全,手术死亡率1%~2%。术后尚未见复发的报道,切除术死亡率2.6%~10%。
(1)手术方式:
①黏膜外肿瘤摘除加肌层修补术:该术式适用于瘤体较小、肿瘤与黏膜无粘连者,是公认的理想术式,即进胸后游离肿瘤所在部位的一段局部食管,再纵行剖开肿瘤处的食管肌层与肿瘤包膜,在黏膜外完整摘除肿瘤,之后间断缝合肌层切口。
②电视下胸腔镜黏膜外肿瘤摘除术:对诊断明确的食管平滑肌瘤,也可经电视胸腔镜摘除。据认为良性平滑肌瘤大小在5cm×5cm×5cm左右者均可经电视胸腔镜摘除。术中辅以电视食管镜监测黏膜有无破损,同时通过内镜充气协助胸内解剖游离平滑肌瘤。适用于瘤体小、肿瘤与黏膜无粘连且胸腔亦无粘连者。优点为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
③食管部分切除术:有些作者认为,对肿瘤较大,呈环形生长并与食管黏膜有严重粘连者以及术中食管黏膜损伤较重、修补有困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施行食管部分切除术。肿瘤有恶变者,也需要施行食管部分切除术。
④胃食管部分切除术:巨大的食管平滑肌瘤常见于食管下段,并能延伸到贲门或胃,与胃黏膜形成严重粘连,局部胃黏膜有溃疡,需行胃食管部分切除术。据Seremitis等于1976年对838例食管平滑肌瘤的分析,约10%的病例需要施行胃食管部分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其主要手术适应证为:
A.某些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或肿瘤发生恶变者;
B.巨大食管平滑肌瘤合并食管巨大憩室者;
C.肿瘤累及食管-胃结合部,施行单纯黏膜外肿瘤摘除术有困难者;
D.肿瘤与食管黏膜形成致密粘连,无法从黏膜外分离并摘除肿瘤的病例。
食管、胃部切除和重建术适用于瘤体大且不规则,并与黏膜严重粘连不易分离者,某些多发性平滑肌瘤不易全部摘除者及疑有恶变术中又不能排除恶变可能者。
(2)手术方法:
①手术切口:食管中上段平滑肌瘤,可以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即病人取仰卧位,右侧背部垫高300°,经右胸第三或第四肋间进胸,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显露。若选择后外侧剖胸切口,还要考虑到肿瘤位于食管的哪一侧。食管下段平滑肌瘤,病人应取右侧卧位,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第6或第7肋间进胸。准备施行胃食管部分切除及胃食管胸内吻合术者,应选择标准的左侧剖胸切口。颈段食管的平滑肌瘤,病人应取仰卧位,经左(右)胸锁乳突肌前斜切口显露颈段食管,切除肿瘤。
②摘除肿瘤:进胸后,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沿食管床纵行剪开纵隔胸膜,钝性游离出肿瘤段食管,用一纱布条将该段食管提起,用手指触诊肿瘤与食管腔内的胃管,明确和食管腔(黏膜)的关系以及肿瘤在食管壁内的活动度,以避免在切开食管肌层和摘除肿瘤时误伤食管黏膜大部分病变处的食管肌层由于肿瘤的长期挤压,局部的肌层变薄,肌纤维疏松。沿食管纵轴适当转动食管,使肿瘤尽可能直接暴露在手术野中并远离食管腔,在肿瘤两侧的食管肌层各缝置一根牵引线,之后纵行切开肿瘤表面的食管外膜与肌层,即显露出瓷白色的平滑肿瘤。使用锐性和钝性分离紧靠瘤体进行分离。必要时,用4号或7号丝线贯穿瘤体缝合1~2针用以牵引,便于游离食管;将肿瘤表现的食管肌层纤维、黏膜下层、黏膜层以及肿瘤包膜全部完整分开后,便能完整摘除肿瘤。
在游离肿瘤时,可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住食管和肿瘤,将肿瘤从食管壁内向肌层切口处轻轻挤压,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更为清楚,游离更为容易。食管平滑肌瘤表面常凹凸不平,有时与黏膜下层的粘连较为紧密,分离时动作要轻柔,粘连严重之外尽量用锐性分离法,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将肿瘤从食管肌层内摘除后,如怀疑食管黏膜可能有损伤,可将胃管尖端从胃腔内向上拔并放置在食管腔内相当于瘤床的水平,再用手指压迫食管创面的上、下两端,手术野内注入生理盐水。之后。从胃管内注入空气50~100ml,同时仔细观察。如注入空气后发现瘤床部位的食管黏膜不膨出并有气泡从食管腔内向外逸出,即证明瘤床黏膜有损伤,在确认损伤部位后吸除手术野内的生理盐水,在食管黏膜破损处用小圆针细丝线或5-0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修补。
如果肿瘤很大,与食管黏膜粘连严重,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可纵行切除一条与肿瘤粘连而无法游离的食管黏膜,之后再纵行缝合修补瘤床的黏膜缺损处。食管黏膜的弹性及伸缩性较好,切除肿瘤后纵行缝合其黏膜切口,不会造成食管腔狭窄。
③缝合修补食管肌层切口或肌层缺损区:摘除肿瘤后,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修补食管壁肌层切口,缝合不宜过密。如果摘除肿瘤之后瘤床有较大的肌层组织缺损(黏膜裸区),可用带蒂膈肌瓣、胸膜瓣、网膜、肋间肌或心包片覆盖加固,以预防瘤床肌层缺损较大而引起并发症。一般而言,摘除食管平滑肌瘤后食管黏膜裸区不加修补,并不造成裸区黏膜发生坏死。Moor 和Bounous(1959)用两组动物做实验:实验组(修补组)在手术切除大小为3.5cm×2.5cm的食管肌层后造成的黏膜裸区用尼龙网(nylon mesh)进行修补,对照组的黏膜裸区不做任何修补。术后1~6个月对两组动物进行复查,二者的食管手术区未见差异。据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遇到术中食管黏膜有损伤的病例,在修补黏膜裂口后再缝合肌层切口或用带蒂膈肌瓣覆盖加固,对预防术后食管黏膜裂口瘘具有重要意义。Nissen(1949)报道1例食管平滑肌瘤病人在摘除肿瘤后局部形成一长约10cm的黏膜管(tube of mucose),使用带蒂的肺组织瓣加以修补,术后病人未发生并发症。
(3)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食管平滑肌瘤病人如果手术顺利,在摘除肿瘤的过程中未损伤食管黏膜及未污染术侧胸腔者,手术结束后便可拔除胃管。术后第1天,病人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第3天或者第5天改为半流质饮食。如果病人接受了食管切除术及胃食管胸内吻合术,其术后处理与食管切除术后的处理相同。
食管平滑肌瘤行黏膜外肿瘤摘除术者,绝大多数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但是,如果术中损伤了食管黏膜而修补不良或损伤黏膜后未能发现者,术后容易并发食管瘘而造成严重后果,病人如在术后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脉快、胸腔积液或液气胸,多提示并发食管瘘,行食管碘油造影检查或口服亚甲蓝(美蓝)溶液后进行胸腔穿刺检查,便能证实诊断,应及时进行处理。食管瘘口小者,经胸腔闭式引流、禁食、抗感染及胃肠道外营养,瘘口多能逐渐愈合;食管瘘口大的病人,如果早期发现,病人条件允许,应及时剖胸行瘘口修补术或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
体积较大的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后,因局部食管肌层薄弱以及发生瘢痕粘连,可能会并发食管腔狭窄或假性食管憩室。因此,术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减少对肿瘤部位食管肌层的手术创伤,仔细修补食管壁的缺损。病人因食管瘢痕狭窄而有吞咽困难症状者,往往需要施行食管扩张术。
2.非手术观察本病发展缓慢,虽有潜在恶性倾向,但恶变率低,因此对年龄大、肿瘤较小、无明显症状者,可以不手术治疗,而行追踪观察。
肾良性肿瘤治疗要点
1、错构瘤小于4cm可不予处理。错构瘤较大者可行剜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瘤体较大、肾结构被破坏、功能丧失者,可以考虑行肾切除术。
2、各类肾恶性肿瘤于确诊后均应早期施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各类肾恶性肿瘤包括肾周围脂肪组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部输尿管及周围组织、受累的肾上腺;如肾静脉内瘤栓已延及腔静脉则应将其一并摘除,然后再修复腔静脉。
3、放射治疗肾母细胞瘤的瘤体过大者可在术前先行放射治疗,待瘤体缩小后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放射治疗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的疗效较差。
4.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对肾母细胞瘤应常规应用,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可酌情应用,可选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等。肾癌术后患者可酌情选用。生物治疗如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
5、患肾动脉栓塞术确诊肾肿瘤须行切除治疗时,可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同时行患肾动脉栓塞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瘤细胞转移。
6、姑息性肾动脉栓塞,辅以放疗和化疗肿瘤累及范围广、邻近器官已受累而不能切除时,可行姑息性肾动脉栓塞,辅以放疗和化疗。
7、胸部摄片、B超和全身骨扫描(SPECT)随访检查肾肿瘤手术后需定期(3~6个月)作胸部摄片、B超和全身骨扫描(SPECT)随访检查,以发现肾蒂复发和转移。【随访】每3~6个月随访1次,特别注意腹部及肺转移
8、根治性肾切除肾盂癌除行根治性肾切除外,还应将全部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的膀胱壁一并切除。
9、离体肾技术行肾部分切除术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的病变局限者可应用离体肾技术行肾部分切除术。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和预后
手术治疗
(1)眼球摘除术:肿瘤充满眼球,有向视神经、脉络膜转移的危险且无保留有用视力希望(RE4~5期),或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以眼球摘除为首选治疗。手术操作应十分轻柔,以防肿瘤细胞进入血循环,切除视神经应尽量长一些,不少于10mm。眼球摘除后可植入活动性义眼。
(2)眼眶内容摘除术:若肿瘤扩散到巩膜或视神经,可行眼眶内容摘除术,术后应联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预后
1.生命预后 生命预后与许多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大小和部位,诊断和治疗的迟早,治疗措施是否合理等。预后亦与组织学改变有关,一般来说,分化程度好的较分化程度低的预后好;肿瘤限于视网膜者较侵犯脉络膜、视神经或已有眼外扩散者好。死因分析,50%的患者死于肿瘤的眼外转移,50%是由于发生了第2恶性肿瘤。
2.视力预后 单眼患者未受累眼的视力预后是良好的。在患眼摘除或治疗后,另眼应定期检查,多数患儿成年后,健眼视力良好。双眼患者视力预后取决于病变范围及治疗效果。若肿瘤小未侵及视盘或黄斑中心凹附近,治疗后可期望得到较好的视力,若肿瘤侵及视盘附近或黄斑中心凹,即使成功地根治了肿瘤,视力预后亦不佳。
另外,患者术后应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术后便秘。
现在可以对这个病采取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亦有部分采取(或联合)药物治疗。
首先应排除肾肿瘤、肾积水、腹膜后肿瘤、异位血管等继发性因素。
原发性VC伴有不育或精液异常者不论症状轻重均为治疗指征,目前手术治疗有经腹股沟管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手术、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精索静脉介入栓塞术等。经腹膜后高位结扎精索静脉相较于经腹股沟管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不易损伤其他血管,不易漏扎精索静脉,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单侧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者的精液参数改善程度和妊娠率均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的治疗。
肾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保留肾组织的肾肿瘤手术
保留肾组织的肾肿瘤手术如双侧肾肿瘤或孤立肾肾肿瘤,以及对侧肾功能不好如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输尿管连处狭窄。肾肿瘤较小即<3cm直径并位于肾边缘的亦可考虑保留肾组织手术,手术方法为部分肾切除术,亦可将肿瘤刺出。
下腔静脉癌栓
肾肿瘤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近年来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扩散,肾肿瘤根治切除术时可同时切除静脉内癌栓或取出下腔静脉内癌栓,预后仍然良好。手术时阻断下腔静脉应在血栓水平以上,可避免致命的肺栓塞。如血栓延伸到心脏,可在心包内把下腔静脉阻断,再切开下腔静脉,取出栓子。
肾肿瘤局部扩散侵犯邻近组织和脏器
这是肾肿瘤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和其受累的组织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这类病人5年生存者不过5%。肾肿瘤局部扩散可伴有疼痛,由于肿瘤侵入后腹壁、骶棘肌和神经根。肾肿瘤直接浸润肝脏比较少,肝内转移多于直接浸润。十二指肠和胰腺受累几无可能治愈。虽然有远处转移,只要手术可能,多数还是能将原发病肾切除,转移处病灶还是有可能获得相当长的存治率,摘除病肾后,血尿和疼痛亦被去除,还是值得的。
免疫治疗
多年来已证明人体实性肿瘤内淋巴细胞对其肿瘤细胞有免疫反应,但这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自体肿瘤的细胞毒作用往往较低,因肿瘤内有抑制的机制,这种TIL细胞需在体外刺激和扩增,使之对自体肿瘤充分发挥细胞毒作用。正常人类淋巴细胞和白介素2(IL—2)培养能够产生效应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即LAK细胞。一组LAK细胞与IL─2治疗肾肿瘤57例;LAK细胞+IL─236例、单纯IL─221例,LAK细胞+IL-2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12/36(33%)。IL─2组仅l/21例C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即TIL细胞亦可在体外用IL─2扩增,在动物实验发现这种过继性的转移TIL,其治疗效果比LAK细胞强50倍~100倍,并可破坏其肺和肝的转移灶。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尚在探讨中。
切除良性肾肿瘤未殃及肾
据该院专家介绍,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如果瘤体较小,可单纯切除肿瘤而不必切除肾脏,但如果肿瘤太大,术中肾脏出血无法控制,就只有将肿瘤和肾脏一并切除。
近日,某医院专家成功地为一患者实施了保肾巨大错构瘤切除术。该手术不但使受术者不必再接受肾移植手术,还为保肾错构瘤手术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据该院专家介绍,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如果瘤体较小,可单纯切除肿瘤而不必切除肾脏,但如果肿瘤太大,术中肾脏出血无法控制,就只有将肿瘤和肾脏一并切除。以前国内有几家医院曾施行过保肾巨大错构瘤手术,但均未获得成功。
不久前,患者高某突感腹部胀满不适,遂到大坪医院就诊。该院泌尿科专家经检查后,确诊患者为双肾错构瘤:右肾的肿瘤已完全占据右侧腹腔并达到盆腔,左肾肿瘤多发。该科专家认为,患者左肾因存在多发性肿瘤,将来有被切除的可能,因此在切除患者右肾巨大肿瘤的同时,应保留其右肾。但患者的肿瘤之大实属罕见,术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肾脏出血。为了确保手术顺利施行,该科专家与其它科室的专家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最终为患者制定出一套较完善的手术方案。
手术时,该科副主任江军在患者的腹前壁上切了一个约20厘米长的切口,将患者巨大的瘤体暴露眼前。当阻断患者肾脏动、静脉后,他又将冰袋敷在患者肾脏表面,并将患者肾脏缺血时间控制在50分钟以内。很快,患者两肾的肿瘤被顺利切除。随后,江军等将患者的肾脏血流重新开放。此时,患者肾脏的泌尿功能良好,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恶性肾肿瘤如何预防
肾癌患者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肾脏位置隐蔽,对早期自我诊断、自查造成困难,血尿是肾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常为无痛性、间歇性全血尿,注意在老年人中血尿常认为是前列腺增生及结石所致,应警惕肾癌可能性。血尿伴有腰痛与肿块仅占肾肿瘤的10%,应警惕出现的肾外表现,如发热、高血压、高血钙、血沉加快、贫血、肝功能异常、消瘦、红细胞增多及平卧位不消失的左侧精索静脉曲张都有肾癌可能,应及时就诊。定期做健康体检,尤其对有致癌诱变剂接触史者的健康监护,重点查血尿常规,肾脏的B 超检查,争取使直径小于1cm 的肿瘤得以早期发现。肾癌一经发现应尽快力争采取手术切除,根治性肾切除包括切除肾周筋膜、脂肪、肾上腺、淋巴组织及中上段输尿管,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应予摘除。肾癌采用化疗与放疗疗效欠佳,免疫治疗有一定疗效。
3.三级预防 病人晚期可出现恶病质,局部疼痛明显,肿瘤内出血引起严重贫血,可采用支持疗法,输血、静脉高营养,姑息性肾切除或选择性区域性动脉内化疗加栓塞治疗,用于严重出血、疼痛和肿瘤外症候群、周围脏器受压等,对症治疗如止痛等减少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预后:肾癌的组织学结构对预后无影响,乳头状囊腺癌预后尚好。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影响预后,透明细胞癌预后好,颗粒细胞癌和混合型预后略差,梭形细胞癌和小细胞癌预后最差。肾切除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35%~40%,10 年生存率为17%~30%。肾癌预后有时难以估计,可在肾切除后20 年、30 年或更长时间出现转移。对于肾静脉内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如能手术彻底摘除,则预后良好;若肿瘤侵犯静脉壁,则应切除受累静脉壁,否则预后不良;肿瘤侵入肾周脂肪和肾筋膜,如能根治性切除,近一半可生存5 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预后不良,极少生存5 年;肾癌侵入邻近器官者的生存时间较短。肿瘤大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练太极不宜追求高难度
关于如何学好太极拳,
一、练习中好能有的老师进行指导;
二、练习太极拳不要过量,一般一天的练习时间以不超过3小时为宜;
三、不要盲目追求腿脚功夫,应以养生为主,尤其是老年人气力不足,更不宜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
此外,练太极拳的佳时间是早晚。冬天练太极拳的佳时间是上午8时-10时,夏天则在此基础上往前推一个小时,此时太阳刚刚升起,练习太极拳对身体大有裨益,而晚上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则为7时以后,9时之前。董志鸿还特别提醒,冬季天气寒冷,尽量不要练到大汗淋漓,如果有汗,应及时擦掉,避免感冒。
单侧腰痛需警惕肾病侵袭
肾结石:该病的发作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突发的单侧腰部剧痛难忍,辗转反侧、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其中有不少患者疼痛在简单处理后能迅速消失,和常人无异。另一种是隐隐作痛,或腰部酸胀感,“马虎”点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正是由于肾结石所致腰部疼痛有上述特性,很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所忽略,以为腰痛两天不打紧,实际上虽然腰不疼了,但结石在肾脏内逐渐长大,有的患者甚至长出了巨大的异形结石,到最后加大了治疗难度、增加了治疗费用。
肾积水:人体的尿液在肾脏内合成,然后犹如水缸里的水进入下水管道,尿液依次经过输尿管、膀胱,经过尿道排出体外。如果在输尿管、膀胱出口、尿道任意位置出现堵塞,都会最终导致上游的肾脏成为“堰塞湖”,如果下游不及时疏通管道,导致尿液在肾脏内越积越多,随时有“溃坝”的可能,那就是肾脏不堪尿液重压,人体重要脏器:肾脏的功能逐渐丧失。而肾积水的典型症状就是不经意的腰部酸胀感,时轻时重,但因为病情是慢性发展,患者很少剧痛难忍。
肾肿瘤:肾肿瘤所致的疼痛一般也是单侧腰部隐隐作痛或胀痛的性质,疼痛并不会很剧烈。但因为肾肿瘤在起病初期很少有腰部疼痛,一旦出现腰部疼痛,肾脏的肿瘤往往已经长得很大了。很多肾肿瘤患者是在体检时发现的,在没有任何症状或腰部疼痛症状轻微的时候治疗肾肿瘤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肾肿瘤严重吗
肾肿瘤严重吗?这得要看患者所患的肾肿瘤空间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良性肾肿瘤不严重,一般无转移或扩散,一般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加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就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绝大多数原发性肾肿瘤为恶性,恶性肾肿瘤可不像良性肾肿瘤那样简单,对肾脏损害较大,需要及时治疗。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配合生物免疫治疗或者中医中药治疗,预后还是很好的。
从良性与恶化肾肿瘤转移的情况上也能看出肾肿瘤是否严重。良性肾肿瘤不转移这也是它生长方式所决定,因为它不侵入周围组织,有完整包膜。而恶性肾肿瘤就不同了,不仅它是浸润性生长(从组织间隙淋巴血管)及向周围组织侵入,固恶性肾肿瘤时常发生转移。由于恶性肿瘤细胞膜钙质低下,细胞间粘着力较弱,瘤细胞自身的阿米巴运动以及肿瘤细胞产生的透明质、酸酶溶解包含它的结缔组织等原因,加至多种损害性治疗,使患者抗病能力再度低下,无能抗拒恶性肿瘤的增殖,使肿瘤细胞能够脱离开原发的部位,转移到别处,形成新的病灶。
良性和恶性肾肿瘤的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严重性也不一样。良性肾肿瘤发展比较迟缓,基本不会发生明显增长。恶性肾肿瘤就反之,短期之内可以形成大的肿块。由于恶性肾肿瘤细胞生长的速度比血运的增加还要快,故肿瘤常因缺血而发生坏死,使肿瘤中心液化或表面破溃,形成难愈的溃疡,合并感染时,常有恶臭的分泌物流出,导致患者身心俱损,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