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如何确诊
蛋白尿如何确诊
(一)病史
根据蛋白尿的原因不同追问病史要有所侧重,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癫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三)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每日尿量2000ml定性“+’的尿蛋白量比尿量400ml定性为“+’者多,因此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对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观察、疗效的判定均应以尿蛋白定量为宜。
2.尿蛋白定量检查:方法较多,有巴氏法、双缩豚法,磷钨酸法、读酸一、三氯化铁法等,以双缩豚法最准确,最常用。24h尿蛋白1g以下肾小球疾病机会少,常见原因肾盂肾炎,肾硬化,尿路梗阻,尿路肿瘤及结石等。尿蛋白1~3g最常见的原因是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患。24h尿蛋白定量在3.5g以上者见于原发或继发肾病综合征。
(四)尿蛋自特殊检查
常用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可分以下五型:聊。IgG、IgA、IgE、IgD型。尿放免法是一种尿蛋白定性方法,尿常规阴性时,放射免疫法可表现阳性,其缺点假阳性率高。放射免疫法尿β2-m g测定对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帮助较大。
尿液有泡泡是怎么回事 确诊为蛋白尿另作检测辨识
但尿液试纸测定会受到当次尿液浓度影响,若复检结果都有蛋白尿,则至检测1天的尿蛋白排泄量,正常状况1天不应超过150至200毫克;若确诊有蛋白尿,包括量化尿中蛋白总量,还得区别是否为病理性蛋白尿,这时就得靠不同的检查协助诊断,因为像是原发性肾脏病或糖尿病等,都可能埋下病理性蛋白尿危险因子。
蛋白尿诊断鉴别
诊断
(一)病史
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癜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1、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
2、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从下肢开始,从下向上蔓延,病程长,易复发,晚期常常有肾功能损害,以高血压型出现最早。
3、肾盂肾炎: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腰痛、膀胱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为脓尿菌尿是其特点。
4、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脱发,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游走性关节炎,光过敏,雷诺现象,多脏器 损害尤以心、肾最多见,其中肾受损占第一位。其蛋白尿一般较多,部分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
5、多发性骨髓瘤:老年男性好发,贫血重且与肾脏受损不相称。病情进展快,易损害肾功能,骨质破坏,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其尿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
6、其他:剧烈运动出现微量蛋白尿,发热出现蛋白尿,心力衰竭肾淤血引起蛋白尿,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一般诊断不困难。
什么是蛋白尿
在接诊患者过程中,很多患者问到有关蛋白尿症状的问题。比如有些患者问:什么是蛋白尿症状?患什么疾病会有蛋白尿症状?有蛋白尿症状该怎么办?那么根据患者提出的有关蛋白尿症状的问题,本文在此为大家做一简单答疑。
首先和大家解释的是这里用:“蛋白尿症状”这个词其实是不太科学的说法,但因为患者对专业词语的掌握问题,我们姑且就用大家熟识的词语做科普讲解。
疑问一:怎么判断蛋白尿症状?
提到蛋白尿很多人会与泡沫尿混淆,其实泡沫尿不等于蛋白尿,对大部分人来说,小便时有泡沫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使尿液张力较强而出现一些泡沫,所以,出现泡沫尿不一定表示身体出了问题。反过来说,蛋白尿时一般都会排泡沫尿。
并且这种泡沫尿的特征往往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小便中含有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矿物盐)时排出的泡沫较大,并且很快就消失。
自己鉴别的最好方法是,取一支试管装20毫升尿液,用手来回振荡,如尿液表面出现细小而久不消散的泡沫,为可疑蛋白尿,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如果是大泡沫很快消失,要警惕是否是糖尿。当然了,如果出现泡沫尿又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浮肿、高血压,或者多饮、多尿、多食、口干渴等症状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真性蛋白尿,以免延误病情。
尿蛋白治疗方式
要了解蛋白尿如何治疗,需先了解此蛋白尿是否是真性蛋白尿。并非出现蛋白提到蛋白尿的症状就一定是肾病,一些蛋白尿的产生是运动性蛋白尿和功能性蛋白尿,此时的蛋白尿无需治疗,一般来说经过适当的休息以及调节,尿蛋白会很快的消除,恢复正常。
蛋白尿的产生原因还可能有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等。所以,判断蛋白尿是何种原因造成,还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将自己的化验检查各项综合结果反馈给医生,医生会给出明确诊断。
蛋白尿虽是肾脏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如果一经判断蛋白尿属于肾病原因造成,那么在治疗上就要系统综合的来施治,肾病产生蛋白尿的原因是因为肾脏实质单位,受到了外部因素的侵害,从而启动了肾脏纤维化,导致部分肾小球受损,肾小球孔径屏障及电荷屏障受损,才导致大分子的蛋白物质漏出。那么蛋白尿如何治疗呢?
专家提醒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当出现尿蛋白时不要慌张与盲目,首先要确诊自己的蛋白尿是否是真性蛋白尿,是否是肾脏损伤而出现的蛋白尿。一旦确诊为病理性蛋白尿,需要及时的采取正确的蛋白尿治疗手段,以制止病情埋下复发及蔓延的隐患。
治疗蛋白尿一定要彻底,要针对蛋白尿产生的根本性原因——肾脏组织受损进行修复,切莫治标不治本,导致病情加重而多少年后发展到肾衰竭。蛋白尿耽误治疗就会导致病情恶化,此时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蛋白尿的问题,而是如何恢复肾脏功能,降低血肌酐与尿素氮,避免透析或延长透析。
尿蛋白阴性是得了肾炎吗
尿蛋白阴性是得了肾炎吗?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李丽专家指出,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尿蛋白阳性,但尿蛋白阳性的人却不一定是肾炎患者。
有人于发热、剧烈运动后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在退热和休息后尿蛋白消失。严重心衰病人亦可出现蛋白尿,心衰好转后尿蛋白消失,这种暂时性、轻度、良性蛋白尿的出现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所致。
尿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24小时定量少于0.5克,很少超过1.0克。临床功能性蛋白尿,诱因去除,蛋白尿消失。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肾炎患者都应出现蛋白尿,而蛋白尿则不一定都是肾炎引起。
尿蛋白之多寡不是判断是否为肾小球肾炎的惟一依据,也不是判断肾病轻重的惟一指标。当临床上出现大量尿蛋白,也只能初步判定患有肾小球疾病,最后确诊,乃需进一步检查,包括肾穿刺活检。
尿蛋白阴性是得了肾炎吗?需要指出的是,蛋白尿的伴随症状往往比蛋白尿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在测出蛋白尿之后还需观察是否伴有少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以及是否有皮疹、发热、关节痛、贫血、消瘦,或者原先是否有糖尿病、肝炎等其他病史,这对判断肾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为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极为重要。
尿蛋白阴性是得了肾炎吗?以上就是专家对这个问题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一旦出现任何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以免延误病情。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微量白蛋白尿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值是多少呢,微量白蛋白尿检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正常蛋白,但在生理条件下,只有少量的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尿白蛋白排泄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个表征。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肾固有细胞的损害,肾固有细胞结构的变化,功能变化的结构和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
当尿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那就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低蛋白血症,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肾病的发展,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如果治疗不时间,会进入尿毒症期。
意义
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重要性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蛋白尿病因
机理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允许分子量较小蛋白滤出如核糖核酸酶、溶菌酶、卵蛋白、肌肉释放的肌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尿中可有小于30 mg/min蛋白出现,但被肾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当肾小球基底膜有损害时,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或肾小管病变,蛋白再吸收能力下降,两者均可引起蛋白尿的增加。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带负电荷,故对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不易漏出称电屏障功能。基底膜的电屏障功能作用是很大的,有人提出肾小球壁固定负电荷减少,不仅会导致蛋白质大量进人泌尿腔,还会使分子较大的物质在系膜中积聚,甚至能影响循环中免疫复合物,使其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沉积。
病因分类
一、按蛋白尿发生机理分
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无论是原发还是继抓肾小球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膜有病变,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癫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此类尿蛋白量较肾小球性蛋白量少。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如肾小管拌和远曲肾小管产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此种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结石核心。
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血浆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由肾小球滤过,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如多发性骨髓瘤时,血浆中有大量轻链免疫球蛋白从尿中排出,称凝溶蛋白或称本一周蛋白(Benee.None protein)尿液加温至45~60℃,凝溶蛋白开始凝固,尿液浑浊,再继续加温至沸点时则溶解,尿液清凉,再冷却至60℃以下时又出现浑浊、沉淀或凝块。此试验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最常用的方法。进而应多部位拍骨片,可发现骨质破坏(多在颅骨、肋骨、脊柱骨等)骨髓检查。可找到大量骨髓瘤细胞,是重要的确诊依据。
2、组织性蛋白尿 一些器官组织产生的蛋白经血液循环由肾小球滤出,从尿中排出,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尼伤、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二、按蛋白尿的性质分
1、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种轻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g,其产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肾脏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起肾血管痉挛、充血、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所致,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病理性蛋自尿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尿,见于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较多,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营型,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3、体位性蛋自尿
其特点蛋白尿的出现与体位有关,长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体位蛋白尿是由于肾静脉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引起暂时的循环障碍所致,卧位1h尿蛋白消失或减少。疑有体位性蛋白尿时,分别测清晨起床前,起床后尿中蛋白量可出现显著差别。脊柱前凸引起者,嘱患者背靠墙直立 10 min后观察,若尿蛋白出现可确立诊断。诊断体位性蛋白尿应慎重,需长时间随访,一般观察5年以上,病情无变化、肾功能持续正常,方可诊断。一旦发现持续性蛋白尿存在、功能有损害时,应及时纠正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蛋白尿怎样治疗
蛋白尿如何治疗?这个问题一直受到蛋白尿患者的广泛关注。蛋白尿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病情的症状表现。及时治疗蛋白尿有利于患者的病情。而对于蛋白尿的治疗很多患者是不清楚的。针对这个问题,以下肾病专家详情为您介绍。
要了解蛋白尿如何治疗,需先了解此蛋白尿是否是真性蛋白尿。并非出现蛋白提到蛋白尿的症状就一定是肾病,一些蛋白尿的产生是运动性蛋白尿和功能性蛋白尿,此时的蛋白尿无需治疗,一般来说经过适当的休息以及调节,尿蛋白会很快的消除,恢复正常。
蛋白尿的产生原因还可能有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等。所以,判断蛋白尿是何种原因造成,还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将自己的化验检查各项综合结果反馈给医生,医生会给出明确诊断。
蛋白尿虽是肾脏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如果一经判断蛋白尿属于肾病原因造成,那么在治疗上就要系统综合的来施治,肾病产生蛋白尿的原因是因为肾脏实质单位,受到了外部因素的侵害,从而启动了肾脏纤维化,导致部分肾小球受损,肾小球孔径屏障及电荷屏障受损,才导致大分子的蛋白物质漏出。那么蛋白尿如何治疗呢?
专家提醒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当出现尿蛋白时不要慌张与盲目,首先要确诊自己的蛋白尿是否是真性蛋白尿,是否是肾脏损伤而出现的蛋白尿。一旦确诊为病理性蛋白尿,需要及时的采取正确的蛋白尿治疗手段,以制止病情埋下复发及蔓延的隐患。
治疗蛋白尿一定要彻底,要针对蛋白尿产生的根本性原因——肾脏组织受损进行修复,切莫治标不治本,导致病情加重而多少年后发展到肾衰竭。蛋白尿耽误治疗就会导致病情恶化,此时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蛋白尿的问题,而是如何恢复肾脏功能,降低血肌酐与尿素氮,避免透析或延长透析。
蛋白尿如何治疗?通过以上专家的详细介绍,相信您也了解了,希望能给患者带来帮助。在出现蛋白尿之后,避免惊慌,治疗蛋白尿的方法有多种,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明确蛋白尿有什么症状,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切勿盲目选择治疗方法。
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通过免疫复合物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潜伏期1~2周平均10 d发病上呼吸道感染后潜伏期6~12d皮肤感染后潜伏期14~24d,也急性感染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24h尿蛋白定量 l~3 g血总补体和补体C3降低肾影像学检查肾脏增大水肿从眼睑开始以后从颜面部发展至全身病程短绝大多数可痊愈(90%左右)区别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分普通型高血压型肾病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其临床表现与急性肾炎相似不同点是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短一般一周之内最短5 d水肿从下肢开始从下向上蔓延病程长易复发晚期常常有肾功能损害以高血压型出现最早眼底检查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眼底出血渗出等与急性肾炎眼底小动脉痉挛不同影像学检查肾脏缩小
(三)肾盂肾炎
是感染疾患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腰痛膀腕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为脓尿菌尿是其特点24h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g之内很少超过2g一般无水肿血压不高只有慢性肾孟肾炎晚期肾功能损害时才表现水肿高血压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脱发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游走性关节炎光过敏雷诺现象多脏器损害尤以心J肾产经系统最多见其中肾受损占第一位其蛋白尿一般较多部分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阳性总补体和补体C3降低约l/3案例血中可找到狼疮细胞皮肤活检真皮变性萎缩
(五)多发性骨髓瘤
老年男性好发贫血重且与肾脏受损不相称病情进展快易损害肾功能骨质破坏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肝脾肿大骨髓检查大量骨髓瘤细胞存在可确诊其尿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本一周氏尿蛋白阳性
(六)其他
剧烈运动出现微量蛋白尿发热出现蛋白尿心力衰竭肾淤血引起蛋白尿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一 般诊断不困难。
早晨第一泡尿全是泡沫 泡沫尿并不等于蛋白尿
很多人认为尿中有泡沫就是出现蛋白尿了,但其实多数的泡沫尿都不是蛋白尿,而很多情况下蛋白尿还可能没有泡沫,因此尿中有泡沫并不能作为蛋白尿的评判标准。
若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看上去油腻光亮,且久久不散,则很可能是蛋白尿,通常自己鉴别的话最好是取一支试管装20毫升尿液,用手来回振荡,如尿液表面出现细小而久不消散的泡沫,可疑为蛋白尿,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
蛋白尿可以通过尿常规的检查检测出来,当尿蛋白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若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尿蛋白的诊断
依据蛋白尿情况,结合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痛风、损伤肾脏药物的使用以及家族史等,结合查体,如胸腹水、贫血、心肝肾情况,眼底检查等,并综合各项检验检查结果来诊断。
根据不同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平时注意避免过高蛋白饮食。定期体检,如有蛋白尿尽早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痛风5~10年以上者应至少每半至1年化验一次尿常规。注意尽量避免可能导致肾损害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和不明成分中药。如必要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蛋白尿的治疗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
蛋白质漏出虽然少,但是这也不是就说明病症病症就发生的轻,尿中出现大量的蛋白的话,也不能就说明肾病就一定严重,这些都是要检查才能下定论的。
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
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