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如果能用药治疗们最好不要动手术。不要让腰部活动,是不想断裂处损伤周围的神经,以免影响下肢活动,做个外固定就要可以,用木棍和竹子这类,就可以用接骨药接骨。老年人的固定十天就可以拆下了。用的是外敷药,一般治疗总的时间有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恢复。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要注意避免手术,从而避免后遗症。
其次要注意出现瘫痪的可能,如果一旦出现瘫痪情况,我们应该要注意瘫痪病人的照顾,有很多方面的注意,包括饮食。瘫痪病人的照顾,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
再有就是要注意治疗期间的一些问题,保守治疗期间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坐起等脊柱的负重的活动,一般需要8-12周可下床活动,期间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练习,只要是没有脊髓的合并损伤,按医嘱进行休息及坚持腰背肌的功能练习,一般是不会出现后遗症的。
注意事项:
手术是治标不治本,而且伤身。所以大家尽量采用保守治疗,避免出现后遗症,在治疗之后好不要负重行走,还是卧床休息好,只要没有神经症状,也就是椎管内没有受压,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吃什么对骨质疏松好 骨质疏松的表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限性疼痛、畸形和骨折。疼痛多发生在胸段和下腰段,通常和疏松的程度相关,在上下台阶、姿势改变以及震动时可使疼痛加重。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可产生压缩性骨折,椎体从缩性骨折产生后,立即出现该部位的急性锐痛,一般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如果不采取特殊治疗措施在3-4周后可逐渐缓解。
部分骨质疏松较轻患者常无症状,一般在拍X线片时才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还有一种是背部慢性深部广泛性锐痛,同时还可有全身乏力等,疼痛常因脊住侧弯、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后突引起。骨折部位以椎体、股骨颈和尺桡骨远端多见。椎体压缩骨折可导致身高短缩,使胸椎后突症状更加明显,使肋弓和髂嵴之间的距离短缩。
优于胸廓畸形和疼痛,患者的呼吸幅度会有所下降,阻碍肺部的气体交换,而使肺部易感染。同时由于胸郭畸形还可影响心脏功能。四肢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可出现酸痛,长骨骨折时会导致局部疼痛。
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表现
(1)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之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2)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3)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为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①稳定性骨折 : 凡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前方压缩不超过椎体厚度的 1/2 ,不合并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 );或单纯附件( 横突、棘突或单侧椎板、椎弓根 )骨折均属稳定性骨 折。这类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不大 ,一般无韧带损伤 ,无明显移位倾向 ,在治疗上也较为简单 ,多用保守治疗 ,预后较好。
②不稳定性骨折 : 凡椎体压缩超过椎体厚度的 l/2, 粉碎性 ,或骨折伴有脱位、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的均属不稳定性骨折。这类骨折多系强烈暴力造成 ,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多 合并韧带撕裂及脊髓或脊神经根损伤 ,在治疗上较困难 ,大多需要手术 ,预后也较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什么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由于骨质疏松症造成椎体骨组织内钙 的逐渐丢失,引起骨密度和骨强度的降低,造成椎体单发或多发压缩。
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更年期女性;老年男性;滥用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环孢素A、含铝抗酸药、利福平等);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血)、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有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长期吸烟、过度饮酒,高蛋白、高盐饮食,饮大量咖啡,活动量少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哪些危害?
1、慢性胸腰背痛,久治不愈,严重地影响生活、日常活动和健康;
2、脊柱变形,“驼背”进行性加重,严重时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3、严重时不能站立,只能长期卧床,增加死亡率。
老年人如何发现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当老年人出现急性或慢性胸腰背痛,不论是否有受伤病史,都应该想到有椎体骨折的存在,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拍片或CT检查,以排除椎体骨折;当普通拍片不能完全确定的时候,最好做磁共振(MRI)检查。
怎样防止或避免老年人发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防止或者避免老年人发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下面的建议或许有所帮助。
1)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并且要长期坚持治疗;
2)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提供无障碍设计的建筑、道路;
3)洗澡时,由于地面湿滑,容易发生趔趄或者摔倒,应特别小心;
4)坐车时避免剧烈颠簸,突然起步或突然刹车;
5)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时,应该量力而行;
6)减轻体重。
总之一句话,要时刻牢记骨质疏松症容易发生骨折,要时刻小心,才有可能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椎体压缩性骨折早治疗早轻松
1.目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应用止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卧床休息,支具固定和康复治疗等。
2.手术治疗主要应用经皮椎体强化术(PVA),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实现快速止痛、恢复椎体高度、强化骨折椎体强度与刚度、并纠正后凸畸形。
3.尽管比较PVP与PKP疗效的研究并不少见,然而直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大样本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比较PVP、PKP、非手术治疗三种方式首次治疗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美国学者等进行了一项基于国家医保患者数据库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的存活率、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次入院、翻修手术等。该研究结果已在近期的JBJS(美国卷)杂志上发表。
4.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在医保患者数据库中共选取了72693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排除过去曾发生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曾行PVA治疗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死亡病例,最后共有68752例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
5.在这68752例患者中,55.6%的患者采用的是非手术治疗方式,11.2%的患者采用的是PVP,33.2%的患者采用的是PKP。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并基于可能的混杂变量校正结果。
6.该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研究对象的一年总生存率为77.8%,三年总生存率为49.6%。非手术组、PVP组、PKP组患者的估计三年生存率分别为42.3%、49.7%、59.9%。PKP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与三年生存率均是三组患者中最高的,分别为85.2%与59.9%。单就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析,行PKP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仍较高,与整体分析结果一致。
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