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冠心病风险高
哪些人冠心病风险高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冠心病呢?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一个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还就是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还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的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地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了解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那么得了冠心病的人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呢,冠心病的发病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的增加、饱食、大量地吸烟和饮酒有关。
儿童做个基因检测更健康
对于儿童来说,基因检测对其未来的健康意义重大。基因检测通过检测一滴或其它组织细胞,通过一定的手段,提取基因信息,分析所含有的各种易感基因的情况,从而起预测身体患疾病的风险。
1、儿童冠心病基因检测
冠心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的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冠心病现在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合理饮食结构、各种危险因素同样威胁着年轻人,使冠心病发病年轻化,冠心病虽然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但“猝死”的阴影却是挥之不去的,因此预防才是根本。对于具有多基因遗传性的冠心病来说,进行基因检测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及早预防和进行相应的生活保健,同时还可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2、儿童高血脂基因检测
由高血脂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能预防的,如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危险就降低2%。而预防高血脂要在18岁前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预防在40岁左右,到50岁可能为时已晚。
3、儿童肥胖基因检测
肥胖症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胆囊炎及某些癌症的重要诱因和共同的病理基础,通过对肥胖症风险基因检测的检测,可以帮您了解自己患肥胖症的风险,提前做好预防,并辅助积极的措施以避免患病;帮助已经患肥胖症的人,确定发病原因是否由基因异常引起,并能帮助后代预测患病风险而加以预防。
4、儿童高血压基因检测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共识,它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复杂性疾病,遗传度达62%。科学研究表明,携带不同基因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不同,因此了解自己的基因状况,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来降低患病风险。
5、儿童糖尿病基因检测
糖尿病特别是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其中遗传因素约占30%,环境因素约占70%。如双亲均患糖尿病,子代患病风险至少增加4倍,及早进行糖尿病的遗传风险检测,可以使高遗传风险人群重视并积极改变自身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达到降低患病风险、避免糖尿病发生的目的。
6、儿童耳聋基因检测
做个基因检测,就可以知道未出生或者刚出生的小宝宝是否对耳毒性药物敏感,是不是更容易受到耳毒性药物的伤害,从而导致耳聋。
老年人冠心病偏方
1、香蕉治冠心病:香蕉50克捣烂,加入等量茶水,再放少量蜂蜜,制成香蕉茶频饮。此法对治冠心病及动脉硬化有效。
2、丹参蜂蜜治冠心病:丹参、蜂蜜各30克,先将丹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去渣留汁,兑入蜂蜜调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本蜜剂适于大多数冠心病人的辅助治疗。
3、手指操治冠心病:每天早晨起床前,平躺在床上,两手各从大拇指开始,依次用力弯曲10次;然后用右手掌用力搓左手心、手背;再用左手掌用力搓右手心、手背;最后各用一手的大拇指、食指掐另一手的手指根部,次数越多越好。
4、山楂益母茶治冠心病:山楂30克,益母草10克,绿茶5克,共置杯中,沸水冲沏,每日代茶饮,上下午各一杯,治冠心病有效果。
腿部的5个秘密你造吗
一、腿短心脏病风险高
当人体最下方肋骨到髋骨上方距离超过10厘米,从膝盖到脚踝的长度小于膝盖到臀部的长度时,就会呈现出腿较短的身材。尽管这种比例能让运动员拥有较低的重心,能更快改变方向,但它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发表在《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上半身长度相同的男性,大腿的长度每短1.3厘米,患上冠心病的风险就会增加10%。
二、女性腿长生育力强
人们常会认为拥有大长腿的人具有吸引力,这种偏好的科学原理至今还是未解之谜。但发表在《进化与人类行为期刊》上的研究表明:长腿是人们拥有良好营养状况和生育力的潜意识标志。双腿的长度是营养状况的一个很好的指标,因为女性一旦进入青春期大腿就会停止生长。如果女性拥有一双大长腿,她很有可能成长在良好的环境中,这会对她的生育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影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血脂异常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蛋白质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所以,控制血质很重要。
二、高血压
血压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其主要危险因素。60%~70%的冠心病病人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
三、吸烟
吸烟可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进动脉粥硬化、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是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而且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有直接相关。
四、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病人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糖尿病是一个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血糖高以后,就会损伤血管内膜,内皮细胞损伤以后,血液当中的这些有害物质,包括血质、血小板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上,导致管狭窄。然后,糖尿病病人血小板的功能有障碍,就是凝血功能增强,这样就容易导致血栓,心梗实际上就是血栓以后堵塞血管造成的。
五、肥胖
据调查,冠心病在体重中度增加和朝中时即已开始增加,超重还可以增加脑卒中的危险。还有研究显示,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衡量患心脏病风险的最佳指标,这种测量方法要比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或体重更能说明问题。
方法:腰围除以臀围,男性应该≤0.9,女性应该≤0.85,数值越高,患心脏病的危险就越大。苹果形身材的人哪怕体重并不高,患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仍是一般人的3倍。
六、遗传因素
一级亲属中有冠心病早发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10倍,亲属冠心病发生越早,该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
七、A型性格
A型性格为类型中的“有害成分”,即愤怒特征导致心血管高反应性,引起高血压或冠心病。
八、缺乏体力活动
事实证明,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经常性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均可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降低血压的方法 戒烟
每天吸一根烟也会增加中风和冠心病风险,因此戒烟不仅有利肺部健康,也有利心脏健康。
冠心病早期症状
心脏彩超:常看不到冠状动脉狭窄
费洪文介绍道,得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超过70%,才会有心肌缺血的胸痛、胸闷、劳力后气促等症状,需要放支架、搭桥等。
“若没有这类症状的人想筛查冠心病,只做心脏彩超,因为冠状动脉比较细小,常规心脏彩超显示不清冠状动脉硬化及斑块狭窄。临床中,有些病人冠状动脉管径狭窄超过了90%,心脏超声检查却完全正常。”他表示,心脏超声的主要作用是看心脏结构异常、左室厚度、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对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判别比较有利。
冠状动脉CT,没指征没必要一步到位
还有的人觉得心脏检查要一步到位,要做就做冠状动脉CT,这肯定不会让冠心病漏诊。费洪文介绍道,冠状CT确实可以清晰看到冠状动脉的情况,但有一定辐射量。且冠状动脉CT的费用较高,一般是患者有了胸痛、胸闷、劳力后气促等症状,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病人情况判断冠心病的危险程度,综合判断有无必要做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没症状没指征的人没有必要一步到位。
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第一,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不管是否有遗传背景,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因素,高龄的人一定比低龄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提前,以往强调45岁,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要警惕自己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每年体检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空腹血糖。
第二,遗传背景。凡是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最新的调查发现,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子女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兄弟姐妹中已经有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对糖尿病家族史的了解非常重要。除此以外,本次调查统计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或心肌梗死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无家族史高,但没有糖尿病家族风险大,所以凡是有这几种疾病家族史者的后代,较易得糖尿病。
第三,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如果仅为四肢发达,腹部并不胖还好,因为皮下脂肪、臀部、腿部容易存脂肪酸,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而四肢不胖,只肚子胖的,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除上述因素,已有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mmHg,或者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高,或者在妊娠期间有高血糖,或者有生8斤以上孩子的妇女均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第四,心血管病人伴随糖尿病风险高。在前几年欧洲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心脏病的高血糖的调查,在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测定血糖,发现2/3有高血糖,其中一半已经是糖尿病,另一半是糖尿病前期,提示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是冠心病患者中伴随1/3糖尿病,1/3糖尿病前期。基于这个结果,中国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神经疾病科、脑血管疾病科也作过调查,发现了相似结果,也就是说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有2/3到达了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程度不同,约有一半达到糖尿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伴随率非常高。
心血管疾病可以预测
1.C反应蛋白检测。C反应蛋白是炎症的标志,正常者低于1毫克/升;当超过3毫克/升,说明体内有炎症。如果多次抽血检查均高于3毫克/升,说明该物质含量高不是由于普通的炎症,而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行钙化积分评价或颈动脉超声检查了。减肥、多运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2.颈动脉超声。通过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预测心脏病。研究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冠心病有关,超声检查在血流受阻前就可以早期非常敏感地检测血管病变,因为没有射线,怀孕妇女也可行此检查;如果动脉内膜厚度异常,说明心脏病风险也较高,需要调整饮食、多运动或服降脂药、降压药。
3.冠状动脉CT造影及钙化评分。盖斯顿教授建议,如果你年过半百,此项检查很有必要;有心脏病高危因素或者有家族史的人也应检查冠脉钙化情况;因X线有辐射,怀孕女性不能做。钙化评分在400以上,说明未来10年内心脏病风险增高;评分超过1000,意味着1年内如果不治疗,心脏病风险增加25%。评分超过200,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吃降脂药等减少血管内斑块。
4.负荷超声心动图。盖斯顿教授指出,与单纯心脏负荷试验相比,该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不管多大年纪,出现心脏病症状如气短、胸闷、胸痛,都要作此项检查,发现异常,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5.冠脉造影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血管阻塞情况。它是评估心脏病严重程度以及判断是否行支架或搭桥治疗的最好方法。
6.血脂及脂蛋白(a)检测。除了传统的血脂浓度的检测,还要检测脂蛋白(a)的浓度,因为它是小颗粒物质,更容易形成斑块,危害也更大,脂蛋白(a)水平超过30每毫克分升,心脏病危险增加。
7.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45岁以上或者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都要查HbA1c。糖尿病人冠心病的风险增加5倍,因此预防糖尿病就是预防心脏病。HbA1c检测如两次高于6.5%,需要调整饮食或药物治疗。
七种检查可预测心脏病
C反应蛋白检测:C反应蛋白是炎症的标志,正常者低于1毫克/升;当超过3毫克/升,说明体内有炎症。如果多次抽血检查均高于3毫克/升,说明该物质含量高不是由于普通的炎症,而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行钙化积分评价或颈动脉超声检查了。减肥、多运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颈动脉超声:通过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预测心脏病。研究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冠心病有关,超声检查在血流受阻前就可以早期非常敏感地检测血管病变,因为没有射线,怀孕妇女也可行此检查;如果动脉内膜厚度异常,说明心脏病风险也较高,需要调整饮食、多运动或服降脂药、降压药。
冠状动脉CT造影及钙化评分:盖斯顿教授建议,如果你年过半百,此项检查很有必要;有心脏病高危因素或者有家族史的人也应检查冠脉钙化情况;因X线有辐射,怀孕女性不能做。钙化评分在400以上,说明未来10年内心脏病风险增高;评分超过1000,意味着1年内如果不治疗,心脏病风险增加25%。评分超过200,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吃降脂药等减少血管内斑块。
负荷超声心动图:盖斯顿教授指出,与单纯心脏负荷试验相比,该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不管多大年纪,出现心脏病症状如气短、胸闷、胸痛,都要作此项检查,发现异常,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血管阻塞情况。它是评估心脏病严重程度以及判断是否行支架或搭桥治疗的最好方法。
血脂及脂蛋白(a)检测:除了传统的血脂浓度的检测,还要检测脂蛋白(a)的浓度,因为它是小颗粒物质,更容易形成斑块,危害也更大,脂蛋白(a)水平超过30每毫克分升,心脏病危险增加。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45岁以上或者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都要查HbA1c。糖尿病人冠心病的风险增加5倍,因此预防糖尿病就是预防心脏病。HbA1c检测如两次高于6.5%,需要调整饮食或药物治疗。
绝经妇女患冠心病风险高
女性绝经后冠心病风险明显上升
专家介绍,大多数女性的更年期是从40~45岁开始的,除了出现月经不规则的现象外,女性身体还将出现一系列变化,比如“绝望主妇”Bree所出现的潮热出汗。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郁琦教授等人的统计,潮热在北方更年期女性中高达50%左右,南方女性估计在30%~40%之间。中国女性在更年期里,精神、情绪方面的改变以及躯体方面的症状比较严重,比如焦虑、多疑、抑郁、失眠、心悸、记忆力下降、尿频尿急、阴道萎缩导致性交疼痛等。
然而,以上这些只是更年期的近期和中期症状,从长远的角度看,更年期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谢梅青介绍,更年期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下降,体内脂肪分布开始发生变化,更趋向于男性,原本在臀部、大腿部较多的脂肪逐步堆积到腰部,腰围增粗,就容易引起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是造成冠心病的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与同龄男性比,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本比男性低,但在女性绝经后15~20年内,患冠心病的风险不断上升,到了70岁时赶超男性;同年龄段已绝经女性与没有绝经的女性相比,前者比后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高出2~6倍。另外,更年期对女性健康另外一个远期危害就是骨质疏松症高发。
母乳喂养,妈妈宝宝都有益
6月21日,中国慢病研究研究组发表最新研究结果称,与不哺乳的妈妈相比,哺乳妈妈未来一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大约会降低10%。
对于世界卫生组织“在婴儿头半年进行母乳喂养”这一建议,该研究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证据。
该研究显示,与从未哺乳的妈妈相比,哺乳妈妈的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分别降低9%和8%。
而且,哺乳时间越长,心血管病风险越低。哺乳超过2年的妈妈,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分别较从不哺乳的妈妈降低18%和17%。
另外,对于哺乳的妈妈,每养育一个孩子时,哺乳时间每延长半年,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分别降低4%和3%。
2004-2008年,该研究从中国10个不同地区纳入近50万30~79岁让人。其中女性近29万例,基线均无心血管病,平均年龄51岁,99%至少生育一个孩子,其中97%报告曾经哺乳,每个孩子平均哺乳时间为1年。随访8年期间,16 671例出现冠心病,23 983例出现中风。
心梗猝死的十个观点
1、对于正常人,也就是之前没有患冠心病的人,若初次发生冠心病的话,每10人就会有1个人表现为猝死,4个人表现为心肌梗死,剩下5个人表现为心绞痛。
2、我国的资料显示,在冠心病发病后1小时内猝死者占三分之一,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占了75%左右。
3、猝死的患者中,80%的人都能发现冠心病的证据。但相当一部分人在生前是“正常人”,看起来都没什么问题。
4、半数猝死患者猝死一月前有警示症状,胸痛为常见,其次是呼吸急促。90%以上的人在猝死前24小时内症状再次反复发作。
5、之前发生心梗者猝死风险高,需要应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
6、“五毒俱全”的人因冠心病猝死的风险高,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需要纠正这些危险因素。
7、除这“五毒”之外,还有重要的几个方面,他们是:压力山大、水果和蔬菜吃的少、运动少和饮酒。
8、压力山大者发生心梗的重要性仅次于高脂血症和吸烟,据第三位。压力大再加上生活不规律,也是名人、医生等猝死高发的原因。
9、冠心病猝死的主要机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了动脉内膜破裂,并形成血栓,导致心梗或死亡。而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在中年进展快。
10、多数猝死发生在医院外面,因此有胸痛应呼叫救护车,而不应自行前往医院,我国有10%的猝死者死在去医院的路上。而一旦发生猝死,应现场心肺复苏并呼叫救护车。
不吃早餐最易得两种病
不吃早餐易患糖尿病
国外很多短期人体研究和现况调查研究证明,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风险等。不过,这些研究的效力还不够,不能充分肯定不吃早餐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直接关系。
最近的一些大型调查分析,对不吃早餐易引发糖尿病这一说法给出了有力的论证。一项2012 年发表的研究对29206 名没有糖尿病的健康男性跟踪调查16 年,发现和每天规律吃三餐的人相比,每天不吃早餐而只吃1~2 餐的男性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升高25%。
即便除去其他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因素,甚至消除体重变化的影响,不吃早餐也会让男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升高16%。也就是说,不吃早餐,哪怕并没有引起体重增加,仍然会加大糖尿病风险。
不吃早餐易患冠心病
另一项2013 年发表的研究则对26902 名男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和每天规律吃早餐的男性相比,不吃早餐的男性冠心病风险会上升27%。
有人问,我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也晚,早饭如果不吃,只吃午、晚两餐,而且一点不多吃,行吗?问题在于,晚饭是六七点钟吃,晚上要12 点以后睡,到了10 点以后就容易饿,饿了就要加夜宵,遗憾的是,相比不吃早饭而言,深夜吃夜宵似乎更糟糕。和不吃夜宵的男性相比,吃夜宵的男性冠心病风险会上升55%之多。分析表明,这是因为吃夜宵往往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