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什么会这么高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什么会这么高
1、生活和饮食习惯:研究表明,任何癌症的发生都或多或少与生活习惯和饮食有关,前列腺癌当然也是如此,研究发现,久坐的生活习惯和高脂肪饮食都有可能诱发前列腺癌。
2、遗传和种族因素:医学数据显示,遗传和种族能预先确定患前列腺癌的概率,若父亲和兄弟曾患有前列腺癌,那么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建议有家族史的人40岁时便开始进行定期体检。
3、前列腺癌发病机率升高与性生活有关:人们在年轻时性欲旺盛,老年时性欲旺盛但性交次数少,不产生性冲动年龄病人比对照组早,婚姻状态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美国单身黑人的危险性最高,已婚者居中,离婚者危险性最低。日本的研究则相反,离婚者比未婚者危险性高,结婚年龄越年轻,婚龄越长,危险性越大,婚后有小孩比没有小孩危险性大。
4、前列腺癌癌与肥胖、吸烟、手术有关:这些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尽管少数研究认为接受输精管切除术的人患前列腺癌的机率会增高。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缺少锻炼、放射线或性传染的病毒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饮食清淡可以预防前列腺癌
年龄: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
前列腺癌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美国有一组报道在50岁以上男性的尸检约30%有前列腺癌,80岁以上则达50%。
遗传:有家族史者请注意
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机率也会大大增加。
饮食因素:控制摄入总热量
在危险因素中,最具预防意义的是诱发前列腺癌的饮食因素。研究表明脂肪性食物摄入过多会增高前列腺癌的患病率,而大豆蛋白类的饮食会减少其发病率。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和日本移民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是本国人的3-7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脂肪性食物比本国人吃得多。因为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胆固醇合成增加,进一步导致以胆固醇为基础合成的雄激素增加,而雄激素中的睾酮比率增加是前列腺癌的重要发病因素。现在认为在饮食总热量中脂肪所占的比率以10%-20%较为理想。
亚洲国家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还与大豆蛋白类的食物摄入较多有关。因为此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植物性雌激素,其化学结构与人体内的雌激素相似,对雄激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关。当然,有关诱发前列腺癌的饮食因素远不止这些。例如绿茶中的儿茶酸或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e与硒等成分,都能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
预防前列腺癌的饮食归纳起来有五点:一是食物总热量中脂肪所占的比率低于20%;二是每日摄入豆制品食物20-40克;三是硒每日200微克;四是维生素e每日400-800国际单位;五是多饮绿茶。其中三、四两项也可用常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代替。
尽管少数研究认为接受输精管切除术的人患前列腺癌的机率会增高,但大部分研究都不赞成这一观点。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过度肥胖、缺少锻炼、吸烟、放射线或性传染的病毒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男性需提高警惕,戒除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可能都对前列腺癌的预防有意义。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到底有多高
前列腺癌疾病是一种男性恶性肿瘤疾病,由于自身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病率是逐年升高的,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那么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病率具体有多高呢?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
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北美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是低发病率地区。1993-1997年美国黑人的标化发病率达到了185.7/10万,是同期上海市民的60倍。虽然绝对数差别很大,但是近30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大部分国家都有明显的升高。1978年至1997年美国黑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了92.8%,同期新加坡华人的发病率增加了88.4%。
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高明显受到了PSA筛查的影响:1986年随着PSA检查技术的广泛使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使得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在1992年达到高峰,随后由于早期筛查的缘故发病率出现下降,1995年以来保持缓慢增长。
同期上海、台湾和新加坡三个亚洲发达地区的肿瘤发病率资料显示:近20年时间,三个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3.3倍、8.5倍和4.8倍。目前新加坡和台湾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15/10万以上,位列男性常见肿瘤的前6位。
虽然美国和中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显著(高达78倍),但是前列腺癌死亡率的差别要小得多(16倍)。由于PSA筛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1998-2002年美国的前列腺癌死亡率为30.3/10万,并且仍处在下降趋势中。
而亚洲地区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和发病率变化相接近,1978年至1997年新加坡华人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增加了173.7%。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是反映肿瘤致死性的指标,虽然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但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低于亚洲国家且逐渐降低。
前列腺炎会导致前列腺癌吗
虽然慢性炎症是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但全世界范围内的报道中还没有发现慢性前列腺炎能够导致前列腺癌发生的证据。
前列腺癌与其他癌症的病因有很大差别,雄激素的调控失调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吴阶平教授在解放后对北京尚在世的清末太监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没有得前列腺癌的例子,全世界研究也发现阉割后的人不患前列腺癌,这说明雄激素在前列腺癌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医学公认,阻断雄激素对前列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前列腺癌还与人种、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不同种族的发病率相差颇大,白种人和黑人发病率最高,黄种人移民至欧美发病率增加,亚洲人种发病率最低。高脂饮食和肥胖的因素,也可能是前列腺癌的诱因,多项研究都证实摄取太多动物脂肪与前列腺癌有关。
由于男性体内有雄激素的存在,没有办法完全防止发生前列腺癌。人们仅能够从饮食上多加注意,希望减少前列腺癌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年纪较大的男性要少吃肉类,多吃低脂肪食物、黄豆类食品和蔬菜水果,并定期运动增强体质。
如何降低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关键因素,如脂肪性食物摄入过多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饮食可归纳为五类:
一是每天食物的总热量中脂肪所占的比率应低于20%。
二是每天要摄入豆制品食物约20-40克。
三是每天摄入足够硒元素(200微克)。
四是每天摄入维生素E(400-800国际单位)。
五是每天多饮绿茶。(其中三、四两项可用常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代替)。
另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过度肥胖、缺少锻炼、吸烟、放射线或性传染的病毒也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相关危险因素的中老年男性需提高警惕,如接受输精管切除术的患者患前列腺癌的机率会增加一倍。中老年男性定期检查前列腺也可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每年去医院接受检查,并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适量运动。这样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如何有效预防前列腺癌
1、前列腺癌发生与膳食结构及食用频率有密切关系。医学研究表明,高脂饮食是较公认的危险因素,饮用水含钙较高的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也较高。加强对饮食习惯的干预,首先从日常饮食入手,减少红色肉类、蛋类、高脂奶制品等的摄入,增加豆制品蔬菜的摄入,尤其对高危人群,应改变欧美饮食倾向,保持中国传统饮食习惯。注意饮食搭配,尽量以豆类等植物蛋白满足机体的需要,选用天然食品补充维生素。护理人员应强化人们的防病意识,指导、督促高危人群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食品,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降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性。
2、性关系严谨可能是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低的原因。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增加与性传播疾病有关,尤其是淋病,尖锐湿疣等,虽然未能明确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性激素调节失衡有关,但最近提示一些炎症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因此,树立健康向上的性道德观、节制性生活,且有稳定的性生活伴侣,保障婚姻美满。
3、前列腺癌特点是潜伏期长、起病隐蔽、且不易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相鉴别,临床确诊病例多数已有远处转移。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筛选尤为重要,抓住时机以便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到底有多高
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北美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是低发病率地区。1993-1997年美国黑人的标化发病率达到了185.7/10万,是同期上海市民的60倍。虽然绝对数差别很大,但是近30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大部分国家都有明显的升高。1978年至1997年美国黑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上升了92.8%,同期新加坡华人的发病率增加了88.4%。
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高明显受到了PSA筛查的影响:1986年随着PSA检查技术的广泛使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使得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在1992年达到高峰,随后由于早期筛查的缘故发病率出现下降,1995年以来保持缓慢增长。
同期上海、台湾和新加坡三个亚洲发达地区的肿瘤发病率资料显示:近20年时间,三个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3.3倍、8.5倍和4.8倍。目前新加坡和台湾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15/10万以上,位列男性常见肿瘤的前6位。
前列腺癌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前列腺癌发病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患前列腺癌发病的原因和哪些因素有关。
前列腺癌发病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年龄。年纪越大,发生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就越高。
荷尔蒙。男性荷尔蒙分泌越多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就越多。也因为这个原因,从小被阉割或睾丸发育不良的人不会得前列腺癌,但是相信没有男人愿意用这种代价来换取自己远离前列腺癌。
环境。环境中的镉污染,也会加大前列腺癌的发生几率。
遗传。血亲中有前列腺癌的人,得前列腺癌的机会就比一般人高;换句话说,约有9%的前列腺癌患者有家族病史。
感染。长期、慢性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会大大增加前列腺癌光顾的机会。
饮食。如果你的日常饮食中,摄入了大量含有饱合性脂肪酸的东西,那就要小心了。饱合性脂肪酸可是前列腺癌的诱发剂。这些都是前列腺癌发病的原因。
性生活与前列腺癌患者之间的关系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目前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研究显示性生活频繁程度与前列腺癌发病率有很大的关系。
以美国为主的多国癌症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合理的性生活是预防前列腺癌的良好措施,这一研究针对1079名前列腺癌患者和1259名健康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在20~50之间射精的次数越多,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就越低,如果在20多岁时每天自慰或性交1次,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会降低1/3,此结果得出时研究已经持续了4年。
这是因为精液若长期积蓄在体内,可对前列腺管道内的细胞有致癌作用,正常情况下精液并不能致癌,但其浓缩后就会由致癌作用,长期不射精者体内精液会处于饱和状态。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查出得了前列腺癌的患者,则却是另一种情形了,此时若是继续进行性生活则是有害的了,性生活时尿道与膀胱颈部会出现强烈的收缩,出现射精疼痛,若是前列腺癌已侵犯膀胱颈部后尿道,性交后则还会因为强烈的收缩而出血,导致血尿或血精,前列腺也会因此而充血,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前列腺癌真的会遗传吗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家族中如若有前列腺癌的病史,则患者的家属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定期的检查,以便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当家族中有直系男性亲属患前列腺癌时,该家族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会明显增高。
直系男性亲属一般指父亲和兄弟。如果亲属中有1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那么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就会比普通人群高1倍;如果有2个,将会高3倍。这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一个或是一组基因相关,只是这些基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科学家完全鉴定出来。
虽然前列腺癌会不会遗传,至今未有明确的定论,但倘若家族中有前列腺癌的发病史,则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定期检查,以便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清淡饮食可预防前列腺癌
饮食因素:控制摄入总热量
在危险因素中,最具预防意义的是诱发前列腺癌的饮食因素。研究表明脂肪性食物摄入过多会增高前列腺癌的患病率,而大豆蛋白类的饮食会减少其发病率。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和日本移民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是本国人的3-7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脂肪性食物比本国人吃得多。因为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胆固醇合成增加,进一步导致以胆固醇为基础合成的雄激素增加,而雄激素中的睾酮比率增加是前列腺癌的重要发病因素。现在认为在饮食总热量中脂肪所占的比率以10%-20%较为理想。
亚洲国家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还与大豆蛋白类的食物摄入较多有关。因为此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植物性雌激素,其化学结构与人体内的雌激素相似,对雄激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关。当然,有关诱发前列腺癌的饮食因素远不止这些。例如绿茶中的儿茶酸或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E与硒等成分,都能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
预防前列腺癌的饮食归纳起来有五点:一是食物总热量中脂肪所占的比率低于20%;二是每日摄入豆制品食物20-40克;三是硒每日200微克;四是维生素E每日400-800国际单位;五是多饮绿茶。其中三、四两项也可用常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代替。
其他:请适量运动
尽管少数研究认为接受输精管切除术的人患前列腺癌的机率会增高,但大部分研究都不赞成这一观点。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过度肥胖、缺少锻炼、吸烟、放射线或性传染的病毒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男性需提高警惕,戒除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可能都对前列腺癌的预防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