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乙肝接种疫苗效果最好
预防乙肝接种疫苗效果最好
儿童
注射疫苗乙肝病毒
携带率降15%
“年龄越小,越容易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一旦感染,有70%-90%的机会变成慢性病毒携带者,这将影响孩子终生”。专家指出,新生儿及时有效地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佳途径。
1992年,广东省每100个人中就有75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hbsag)达到17.85%,居全国之首。其中1-4岁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6.76%,从当年开始,广东省推行乙肝疫苗接种,重点对新生儿、学龄前儿童进行接种。
十多年过去了,2006年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人群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到11.10%,广东省儿童乙肝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改变,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大幅下降,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92%。
2008年广东省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8.78%。专家指出,不管父母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可在较长时间内避免感染乙肝病毒。
成人
打后无抗体可能已感染
佟先生做销售已经4年了,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外吃饭应酬的机会也较多,他有点担心患上乙肝病,于是,拿着公司的体检报告到医院去打疫苗。其体检单为乙肝表面抗原定性检查,结果为阴性,核心抗体阳性,以前他从没有打过乙肝疫苗。
医生看到他的体检报告后,建议他做一下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检查,佟先生没有同意。结果,三针疫苗打完之后检查发现,其原来为阴性的表面抗原变成了阳性,他认为是打疫苗导致他染上了乙肝病毒。
打新冠疫苗几天不能饮酒 打完疫苗24小时后可以喝酒吗
可以,但不建议。
接种疫苗后正常的活动、饮食不影响疫苗效果,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但是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发热、乏力,甚至恶心、腹泻等症状时,应当适当调整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不要酗酒或暴饮暴食。
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饮酒会影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效果,但酒精属于刺激性的食物,接种疫苗后喝酒会增加偶合反应,因此建议接种疫苗后最好是短时间内不要喝酒。
老年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吗
乙肝的发现与治疗固然重要,但预防更为重要。除了增强体质和防止传染外,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的血源性疫苗,注射进入人体后作为一种抗原成分,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种能消灭乙肝病毒的表面抗体,此抗体可以保护机体免疫不被乙肝病毒侵袭。接受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人,将有95%以上会产生保护性抗体。该抗体可持续一段3——4年时间,这段时间被接种者可免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老年人患乙肝,病情都较重,并发症也较多,健康老人大多希望注射疫苗预防乙肝。但据医学调查,六十岁以上老人中70%以上已被乙肝病毒感染,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有的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人就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了。况且,一些非国家非定点企业生产的疫苗质量并不可靠,有的甚至可起到反作用。
对些确实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而且又需要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的老人来说,也可酌情注射乙肝疫苗。然而,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差,不易产生保护性抗体,故老年人免疫接种成功率较低,暂不主张接种。
孕妇能打哪些疫苗 乙肝疫苗
此种疫苗为死疫苗,孕妇可用。没有受到感染或体内无抵抗力的孕妇,只需按常规程序(0、1、6个月)注射3针疫苗即可预防乙肝的发生。怀疑受到感染的孕妇(如密切接触乙肝病人或被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等),则应先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验血。如果孕妇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表面抗体阳性,就不需要注射了;若均为阴性,则需再注射3针乙肝疫苗,分别于注射乙肝球蛋白后7~10天接种第1针,再隔1个月和6个月各接种1针。
肥胖的孩子更容易乙肝dna吗
肝病专家医师指出,各种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另外,假如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偶合发病。
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的有效措施。不过,很多因素可影响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因此不能掉以轻心。例如:
1.被动吸烟:有关的调查发现,被动吸烟的儿童体内抗体水平下降较快。
2.肥胖:专家以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肥胖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3.5倍。
3.挑食:挑食的儿童经常有某些营养缺乏,使机体免疫反应功能降低,体内产生的抗体有限,因而易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肝病的传播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血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生殖细胞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为主),吸血昆虫(蚊子,臭虫等)传播,饮食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血源性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预防乙肝主要是严格检查供血者。尽量不使用血液及血制品,特别是进口血液制品。医源性传播主要是注射器不消毒重复使用,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而造成传播。预防应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增强无菌观念,实行一人一针一用一消毒,是预防乙肝经医源性传播的关键。
母婴传播是通过胎盘传播和经过产道传播两种方式实现。预防时应重点放在婚检上和孕妇乙肝患者治疗上,同时全面落实新生儿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上。 通过生殖细胞传播给下一代,男性为乙肝患者的,传播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预防办法是婚前检查,指导治疗。给婴儿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
密切接触传播的几率较低,有人曾做统计仅为12%,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播乙型肝炎。广泛接种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其他传播途径有吸血昆虫叮咬,如蚊子,臭虫等,所以要注意消灭害虫,防止害虫叮咬。乙型肝炎饮食传播的可能性很小,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还是有必要的,不管怎样,广泛地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
新生儿24h内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刚出生的宝宝要接种不少疫苗,乙肝疫苗是其中一种,那么,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新生儿24小时内要接种“第一针”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疾控专家提醒,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另一只胳膊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新生儿第一针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12小时内注射更好。若超过48小时后注射则预防效果降低。
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最好三天内不要擦洗,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接种乙肝疫苗从免疫效果看,大量研究表明,受种者的抗体阳转率在90%以上,接种乙肝疫苗后三年,保护率在80%以上;但是有一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应该怎么办呢?肝病专家指出,注射乙肝疫苗后又没有产生抗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更换疫苗。对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可改用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使之成为低应答者;对接种无前S蛋白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用有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
(2)增加接种次数。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5)改变接种途径。有人对肌肉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为皮内注射,每两周一次,直到迟发型变态反应呈阳性为止。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乙肝抗体滴度,并根据乙肝抗体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乙肝抗体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如何提升宝宝免疫力 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父母们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乙肝知道怎么预防吗
您了解乙肝如何预防吗:
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们如果想避免感染乙肝病毒,就可以积极接种乙肝疫苗。
家庭预防乙肝的传染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与携带者或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成正比。所以,乙肝家庭预防除了要切断乙肝传播途径外,长期有效地控制携带者或患者的病情才是最好。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来降低患者的病毒水平。“药物+控制传染途径”这一策略是我们家庭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
定期消毒预防乙肝
乙肝病毒属于耐热的病毒,在31度到32度之间,乙肝病毒可以在体外生存六个月;65度可以达到一个小时;95度可以达到三分钟。所以说乙肝病毒是一个很耐热的病毒,在低温下,负20度可以存活15年,乙肝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还是比较顽强的。如果想要消毒的话就对餐具、桌子用5%的次氯酸擦洗。这样对乙肝预防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打乙肝疫苗一般可以管多长时间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一般在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90%以上的接种者体内可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据我国的医学调查,于初次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5年,51%接种者体内仍含有对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接种疫苗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仍比未接种者明显偏低。证明对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来说,半数人群的免疫力至少能保持15年。但不是说,在15年内不需要复种乙肝疫苗。对感染乙肝病毒危险期高的人,当体内乙肝抗体消失或过低时,应复种乙肝疫苗。如果家中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而且其他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将近10年,这时,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相对较高,最好进行乙肝疫苗复种。
您的孩子要补种乙肝疫苗吗
我国在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乙肝疫苗和接种费需要自费。在2002年以后实行了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但需要交纳10元接种劳务费。直到2005年5月劳务费取消,接种乙肝疫苗才真正分文不收。因此,2005年以前可能会有儿童因经济原因放弃接种疫苗,他们可以借此次机会补种疫苗。还有一些儿童,由于早产或出生低体重等特殊情况,出生后无法接种乙肝疫苗。另外有些儿童出生后虽接种了乙肝疫苗,但后来又失去了免疫力,因此他们也需要补种或打乙肝疫苗加强针。
打过疫苗并非全部生效
想知道过去接种的乙肝疫苗是否还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抽血化验确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说明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或曾产生抗体但已消失,这种儿童应该补种三针乙肝疫苗。如产生了抗体,但水平低,说明保护效力弱,可再打一针乙肝疫苗,即加强针。如抗体为阳性且抗体滴度较高,说明原来的乙肝疫苗还有很好的保护效力,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此外,有些人尽管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为阴性,但重新打一针疫苗后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这种情况说明体内对原来的疫苗还有免疫记忆,此时再打一针疫苗就可以了。
过去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都会得到保护,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抽血化验抗体。如果孩子的家人或密切接触者存在乙肝病毒携带的情况,尤其是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孩子接种乙肝疫苗后最好抽血化验乙肝表面抗体。如果阴性,应加强免疫或再接种。化验的时间可在最后一针疫苗接种后一个月时,比如新生儿是出生后0、1、6月接种三针,那么就可在7月龄的时候化验是否出现了乙肝表面抗体,如为阳性,说明疫苗有效。
疫苗应该全程接种
对于新生儿来说,接种比不接种好,全程(3针)接种比单针接种好,出生后立即接种比过一段时间后接种效果好,疫苗中抗原含量高的效果好,如10微克疫苗比5微克疫苗效果好。
那么,10微克和5微克疫苗有什么区别?相比之下,高抗原含量的疫苗能够实现快速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转,即能更快地出现保护作用,并获得高水平的血清学保护。再有,抗原含量高的疫苗提供的保护期限也更为持久。为了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差别,一项“十一五”课题——乙肝免疫策略研究正在比较5微克与10微克乙肝疫苗效果的差异,研究将在明年结题,届时会有更为确切的数据。
目前国家统一要求的疫苗是抗原含量5微克的乙肝疫苗,而对于母亲为“大三阳”的新生儿应选择10微克的疫苗。在部分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生儿乙肝疫苗为10微克剂量。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家长可以自费为孩子选择10微克的国产或进口乙肝疫苗,每针费用在20~70元之间。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1乙肝疫苗为什么能够预防乙肝呢,那是因为,通过注射乙肝疫苗,会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可以保证人体对于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防止感染乙肝病毒,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
2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需要看是成人,还是幼儿,如果是刚出生的宝宝,一般是出生后24小时内,打一次乙肝疫苗,一个月后,再打一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因此,孩子父母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3如果不是新生儿,对于儿童或者成人,在打乙肝疫苗之后,首先需要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都是阴性,并且,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接种,即打一针后,1一个月后再打一支,6个月后再打一支。
4另外,有个别情况,比如说对于接种乙肝疫苗有过敏体质的人,需要慎用,比如说曾经出现过发热,严重感染,或者患有其他不适合打疫苗的疾病,需要暂缓接种,在医生的指导下,再做打算,以免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接种新冠疫苗当天洗澡了怎么办 打新冠疫苗之后不能做什么
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可以正常的活动、饮食不影响疫苗效果,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虽然目前并没有规定打新冠疫苗后不能喝酒,但酒精毕竟属于刺激性的食物,接种完疫苗后以防对疫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接种疫苗之后,最好是一周之后再饮酒,尤其是对酒精敏感的人更加需要注意。
小贴士:虽说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可以正常活动、饮食,但由于一些人接种疫苗之后会出现发热、乏力,甚至恶心、腹泻等症状时,因此建议接种疫苗之后要适当调整饮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暴饮暴食,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10种情况不能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打完新冠疫苗之后多久能喝酒
最好是一周后。
正常情况下来说,接种新冠疫苗之后,人体可以正常活动,饮食不影响疫苗效果,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但要注意不能喝酒。
正常情况下来说,接种疫苗后一周内最好不饮酒,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确保免疫系统正常运行,影响新冠疫苗效果以及自身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