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远视眼的症状有哪些
青少年远视眼的症状有哪些
一、青少年远视的视力变化
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症状。这样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稍不足的,因而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显性远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
二、青少年远视的调节力变化
青少年远视患者为了获得清晰物像,不论看远或看近都需要运用调节,而调节力的强弱与年龄和健康状况相关。
(1) 青少年中、高度远视,有的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差,有的远近视力均不正常,所以又称为显性远视。
(2) 青少年轻度远视在,由于调节力强,远近视力都正常,故又称为潜伏性远视。
(3) 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远近视力均下降,以近视力减退更明显,出现"早花"现象。
(4) 青少年远视的患者由于长时间过度的调节痉挛,眼屈光力暂时加强,使远视眼呈现正视或近视状态,后者称为假性近视。
年人远视眼的矫正原则和儿童不尽相同。年轻、远视度数小、视力正常、无视疲劳等症状者也不必配戴眼镜,一旦出现视力减退或视疲劳时则应给予眼镜矫正。
近视眼常见症状有哪些
目前生活中青少年患上近视眼的几率是很高的,并且近视眼发生后给他们带来的伤害也很大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了解一些近视眼的症状,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症状要及早进行预防,并且积极的采取治疗,近视眼常见症状有哪些?
近视眼常见症状有哪些?
1、近视眼发生后会导致视力与屈光度改变,远视力减退,近视力良好是近视眼的症状中的重要特征。一般远视力越差,近视眼的度数越高,二者多成反比关系。这是常见的近视眼的症状。
2、近视眼发生后会破坏调节和集合间的平衡关系,出现视物成双影或视物模糊、眼球胀痛、头痛、恶心、视物眼感困乏、干涩等近视眼的症状。
3、低度近视眼的症状一般不会出现眼底变化。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轴加长、故常表现为眼球外突、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应较慢、睑裂隙狭小等近视眼的症状。
远视眼的检查及日常注意
1、弥散光下进行眼外观检查
包括眼球大小,和险形的对称。部分病人可呈内隐斜或内斜视,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少部分病人也有外斜视。遮盖法可判定是隐性或显性。
2、视力检查
远、近视力的正确检查与灵活分析,对于远视的快速诊断有很大帮助。青少年的眼睛有远视眼示意图很强的调节作用,轻度远视时,远、近视力皆可正常;青少年高度远视和中年人中度远视,远、近视力均减退。
3、检眼镜检查
最常见的表现是视乳头较小,色泽红润,边缘稍模糊,高度远视者可合并发生淡黄色团状透明的脉络膜小疣,大者可有视野缺损。在乳头的下方往往形成一种新月形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的,因而并不造成视力明显的降低。相对地说,远视眼的黄斑部比正视眼者要离开乳头远些。
4、主观验光法检查和客观检影法检查
并用球柱镜联合予以矫正。
另外,有条件的话还可做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常略浅。
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预防远视眼的确切方法。但以下方法对远视眼患者的眼睛有一定好处:
1、吃含有丰富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
2、在室外工作或行走时戴太阳眼镜,防止过量紫外线照射眼球。
3、喝足够的水以防止眼干。
4、做危险工作时保护好眼睛,如敲击金属物体、使用腐蚀性化学品等。
5、定期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哪些年龄段最易近视呢
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
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可影响眼的屈光变化已为动物试验和临床工作所证实。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视力减退是近视眼的主要症状。轻、中度近视眼患者远视力低常而近视力正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读写不困难。
高度近视眼则远、近视力都不好。视疲劳是近视眼的另一个常见不适,多与调节集合失衡有关,近视眼习惯近距离读写,长时间读写后可引起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不适;眯眼视物以利改善视力却可导致疲劳。
高度近视发生眼组织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症状。玻璃体混浊可产生飞蚊症,视网膜脉络膜退行病变可发生黄斑出血、萎缩,甚至视网膜脱离,赞成严重视力障碍。
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者发病较早,幼儿时期就可能已是近视眼了。近视发生越早,形成高度近视眼的可能性越大。病理性近视眼在20岁以后还可能发展。
单纯近视眼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少年时期。有统计证明,小学三年级以前视力低常主要由远视眼、散光眼、先天性近视眼所引起,四年级以后近视眼比例增加,高中学生中远视力低常主要由近视眼引起。儿童少年远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大多在10-15岁,半数以上集中于12-15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使近视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势。单纯性近视眼在20岁左右趋于稳定。
散瞳验光适合哪些人
散瞳验光是应用睫状肌麻痹剂使眼的睫状肌麻痹,在调节作用消失的情况下进行的验光,由于睫状肌麻痹剂同时伴有散大瞳孔的作用,过去常称为“散瞳验光”。由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调节力较强,验光时不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可能不能把屈光中的调节成分去除,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配镜度数过高,影响视力,因为青少年眼睛的调节能力强,如果不进行散瞳验光,往往配出的近视度数偏高,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加速近视的发展。 (2) 给假性近视的人配眼镜,通常假性近视在经过一定的用眼休息及药物治疗后视力就能恢复正常,没有必要配镜。如果戴了不适合的眼镜,不仅得不到有效治疗,还会产生新的屈光不正。 (3) 将本来是远视的人误配近视镜,造成配镜的原则性错误。 散瞳验光主要适合于以下情况: (1) 首次进行屈光检查的儿童; (2) 需要全矫的远视者; (3) 有内斜的远视儿童; (4) 屈光不正比较复杂者; (5 )有视力疲劳症状的成年远视者等。
老花眼是什么引起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不断改变。图1为Duane对4000只人眼调节测定结果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少年时的调节力为14.0D,其近点在7cm处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近点逐渐地、不间断地后退,36岁时已经退到14cm,其调节力为7.0D到45岁时,近点退到25cm,调节力只有4.0D。到60岁时,大约只保持着1.0D的调节。表1为不同年龄的调节正常值(D) 。
大多数的近工作距离在28~30cm。正视眼到45岁时,只有3.5D~4.0D调节这种调节程度已经达到看清楚近处物体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持续地做近距离工作,要用掉全部的调节力才可得到通常的视力。眼睛为了保持近距离视力就要紧张地工作持续地紧张状态必然引起视觉疲劳。一般来说在使用调节时只可动用全部调节力的2/3,而以另外1/3作为保留力量,工作起来才可舒适前已述及,45岁的正视眼,如进行25cm的近距工作,要动用全部调节力,因而在近作业不要维持多久就要发生主觉的视疲劳症状,所以说正视眼大约在45岁开始成为老视。为了坚持近距离工作,老视眼要戴用凸透镜予以帮助。
远视眼在年轻时,其近点比正视眼远得多,因而老视眼的症状要较早出现。一个远视3.0D的眼,要用7.0D的调节才可得到4.0D的调节程度,约在25岁时就开始表现老视眼症状;另一方面,一个4.0D近视眼,因为它的远点在25cm处,到老年时,可用其远点当作近点来从事近距离的工作,所以这种眼虽然已是老视眼,但并不会出现老视眼的症状。
儿童真假近视怎么区分
眼科专家介绍,最早提出“假性近视”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是用于青少年近视眼,而是用于远视眼。因为远视眼看远不清楚、看近更模糊,所以看远看近都需要使用调节,导致调节过度紧张甚至痉挛,此时表现出一些近视眼症状如:视远模糊、视近稍清楚、看东西眯眼;小瞳孔验光有近视度数。一旦调节得到放松(如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再检查却是远视眼。
所以,常态时的近视表现被眼科医生认为是“假性”的。“假性近视”是调节过度紧张(痉挛)这种状态的通俗说法,是一种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就像发烧、咳嗽这些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一样。
假性近视又称为调节性近视。它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睫状肌的持续收缩,过度调节,形成调节痉挛,使晶状体屈光度增加,眼球处于近视状态者。在调节麻痹时,这种近视状态即可消失。因为此时并未形成真正的近视,而是一种调节功能过强的现象,故又称调节性近视。眼调节紧张度的大小和维持时间的长短代表了假性近视的程度。
假性近视有哪些特点?
A、远视力低于近视力。
B、视力不稳定:由于假性近视是调节反应异常所引起,在由近转为看远时,调节处于逐渐放松过程中,视力可好转,再看近时又可变坏。
C、对目前所用的各种疗法都表现为治疗时有效,而停止治疗后视力又可下降。
D、由于青少年调节力较强,故易发生假性近视,但少数从事近业工作的壮年人也可发生。随着年龄增加,调节反应时间逐渐延长,正视眼的老年人在看近之后突然看远也可能发生暂时性近视,也有人称之为生理性假性近视。
专家提示,儿童假性近视患者,要注意少吃糖、及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或烧煮过度的蛋白类食物,会减少近视的发生。进食过量的糖会使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存量减少。摄入过多烧煮过度的蛋白类食物,可使体内钙的代谢发生异常,造成缺钙。
铬和钙这两种元素直接影响机体对眼内液压的调节,若人体内铬、钙含量处于正常平衡的状态,眼内液压就能保持正常,这样就得以预防近视。所以在日常膳食中,少吃糖及烧煮过度的蛋白类食物。并注意补充体内微量元素铬、钙。含铬丰富的食物有:豆类、小麦、蛋、鸡肉、猪肉、黄油。可将含铬、钙丰富的食物合理加入日常膳食中,以达到以饮食调节预防形成近视的目的。
小心患老花眼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不断改变。图1为Duane对4000只人眼调节测定结果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少年时的调节力为14.0D,其近点在7cm处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近点逐渐地、不间断地后退,36岁时已经退到14cm,其调节力为7.0D到45岁时,近点退到25cm,调节力只有4.0D。到60岁时,大约只保持着1.0D的调节。表1为不同年龄的调节正常值(D) 。
远视发病原理(4张)
大多数的近工作距离在28~30cm。正视眼到45岁时,只有3.5D~4.0D调节这种调节程度已经达到看清楚近处物体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持续地做近距离工作,要用掉全部的调节力才可得到通常的视力。眼睛为了保持近距离视力就要紧张地工作持续地紧张状态必然引起视觉疲劳。一般来说在使用调节时只可动用全部调节力的2/3,而以另外1/3作为保留力量,工作起来才可舒适前已述及,45岁的正视眼,如进行25cm的近距工作,要动用全部调节力,因而在近作业不要维持多久就要发生主觉的视疲劳症状,所以说正视眼大约在45岁开始成为老视。为了坚持近距离工作,老视眼要戴用凸透镜予以帮助。
远视眼在年轻时,其近点比正视眼远得多,因而老视眼的症状要较早出现。一个远视3.0D的眼,要用7.0D的调节才可得到4.0D的调节程度,约在25岁时就开始表现老视眼症状;另一方面,一个4.0D近视眼,因为它的远点在25cm处,到老年时,可用其远点当作近点来从事近距离的工作,所以这种眼虽然已是老视眼,但并不会出现老视眼的症状。
宝宝远视眼治疗注意事项
儿童经常出现的眼病有近视和远视两种,相对来说,远视眼很多家长并不熟悉。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儿童远视眼的注意事项等。
1、远视眼未矫正易导致斜视:配戴眼镜。调节性内斜视若早发现,早治疗的话,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就能治愈。远视引发的弱视,也需要及时的配戴合适的眼镜,来提升视力。
2、远视眼的矫正原则应与年龄有关:青少年若远视度数小、视力正常、无视疲劳等不必配戴眼镜,若视力减退或视疲劳则应给予配镜矫正。成年人远视最好是进行激光手术。
3、及时及早治疗远视是关键:配镜能促进儿童双眼视觉发育,预防斜视,也可预防弱视。
4、远视矫正不能长期戴一副眼镜:这样的话,会使远视矫正过度,阻碍眼球增大。患者应注意更换眼镜时间。
远视眼是什么病
远视眼是眼科中常见的眼病,是屈光不正的一种,主要是外界景物的反光进入眼内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后面,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看远看近均不清楚。那下面我们来认识下青少年远视眼有哪些症状?
1、青少年远视的视力变化:
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症状。这样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稍不足的,因而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显性远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
2、青少年远视的调节力变化:
青少年远视患者为了获得清晰物像,不论看远或看近都需要运用调节,而调节力的强弱与年龄和健康状况相关。
(1) 青少年中、高度远视,有的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差,有的远近视力均不正常,所以又称为显性远视。
(2) 青少年轻度远视在,由于调节力强,远近视力都正常,故又称为潜伏性远视。
(3) 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远近视力均下降,以近视力减退更明显,出现“早花”现象。
(4) 青少年远视的患者由于长时间过度的调节痉挛,眼屈光力暂时加强,使远视眼呈现正视或近视状态,后者称为假性近视。
远视眼日常应该注意哪些
相较于发病率日高的近视眼而言,远视眼似乎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暑假的来临,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的少年儿童患者增加了许多,青少年如有中高度远视而不配镜,极易引发内斜视和弱视。
要将远视度数验准确,配一副能起到治疗效果又保持舒适感觉的眼镜,绝非易事,除了客观验光和主观试镜外,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调节状态、肌力平衡、精神状态以及所从事的职业而全面考虑。广州市中山二路耀东英智眼科医院专家对此深有体会。
7岁以下的儿童,如不伴有视力下降和斜视,远视在150度以下是生理性的,一般不予处理;远视高于150度而低于300度,则应嘱其在看书写字的时候配戴即可,以避免调节过度出现假性近视。远视高于300度,为防止形成弱视和内斜视应经常戴眼镜。
在睫状肌完全麻痹的情况下,客观验光度数是否等于处方度数呢?
答案是否定的。为维持一定的调节张力,应适当降低屈光度,具体度数应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而定。但对伴有弱视和斜视,则应以客观验光为准,而不可贸然降低度数,以免贻误治疗。如果患者戴眼镜后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不能适应,可以隔天点一次低浓度的阿托品眼药水,维持1-2周,直至适应为止。此外,所有儿童的的远视度数会因眼轴的增长而降低,或变为正视眼。因此对于儿童远视患者,一定要每半年验光一次,至少每年调换一次眼镜度数,以防过度矫正引起人工近视。
青年远视的验配,主要根据其主观症状。如只为单纯提高远视或减轻视疲劳,根据主观试镜,可按最高度数最佳视力的原则来配。
对于中年远视,除了看远以外,要兼顾看近。客观验光和主观试镜应相结合,在客观验光的度数上降低100-200度,力求能够清晰、舒适地看远、近距离。
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远视患者为了获得清晰物像,不论看远或看近都需要运用调节,而调节力的强弱与年龄和健康状况相关。
(1) 轻度远视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调节力强,远近视力都正常,故又称为潜伏性远视。
(2) 中、高度远视,有的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差,有的远近视力均不正常,所以又称为显性远视。
(3) 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远近视力均下降,以近视力减退更明显,出现"早花"现象。
(4) 年轻患者由于长时间过度的调节痉挛,眼屈光力暂时加强,使远视眼呈现正视或近视状态,后者称为假性近视。
2、视患者常伴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睑腺炎。
3、视力疲劳 视力疲劳是远视患者的主要自觉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球、眼眶和眉弓部胀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更为明显,稍事休息症状减轻或消失。
4、远视患者使用过多的调节必然伴随过多 的集合,因而产生调节性内斜视,远视度数较高的一眼呈内斜位。
5、眼球各部分较小,晶状体大小基本正常,前房浅。高度远视眼眼球小。视乳头较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相比无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情况无变化,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远视眼的常见症状,远视眼会导致视力出现问题,还会导致孩子的视力疲劳,同时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面对这些远视眼的症状,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远视眼与年龄关系密切
远视眼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在中老年人多见。远视眼与年龄的关系很密切,因此,我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远视眼的相关知识,学会去更好的预防远视眼的发生。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远视眼与年龄的关系。
在6岁以下的儿童,患了低、中度远视的患儿不会有任何症状。因为此时患者的眼睛调节幅度很大,近距离阅读的需求也较少。高度远视者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调节性内斜而被发现。调节性内斜表现为近距内斜大于远距内科,由高调节性集合/调节比例(ac/a)引起。远视的正确矫正可以减少调节,从而减少调节内斜。
6-20岁的人患远视眼,由于近距离阅读的需求逐渐增大,特别在10岁左右时,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
20-40岁的远视眼患者,在近距离阅读时会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部分患者老提视提前出现,这是因此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幅度减少,隐性远视减少,显性远视增加。
如果患者年龄大于40岁,眼睛的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隐性远视会逐渐转为显性远视,这些病人不仅需要近距阅读附加,而且还需要远距远视矫正。
专家提醒,对于一般轻度的远视,如没有引起患者视力障碍、视疲劳或斜视等现象,同时一般的健康情况尚属良好,则无矫正的必要;反之,任何上述条件不符合时,则应戴适度的眼镜予以矫正。原则上应在睫状肌麻痹的条件下验光配以凸镜片矫正屈光不正的度数。对幼儿及青少年,尤为必要。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远视眼的原因、预防、治疗等知识,欢迎咨询全球医院网在线专家。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远视眼与年龄的关系的介绍,希望对您了解远视眼的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什么年龄易患近视眼
近视眼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有关:
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可影响眼的屈光变化已为动物试验和临床工作所证实。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近视眼有哪些危害?
视力减退是近视眼的主要症状。轻、中度近视眼患者远视力低常而近视力正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读写不困难。
高度近视眼则远、近视力都不好。视疲劳是近视眼的另一个常见不适,多与调节集合失衡有关,近视眼习惯近距离读写,长时间读写后可引起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不适;眯眼视物以利改善视力却可导致疲劳。
高度近视发生眼组织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症状。玻璃体混浊可产生飞蚊症,视网膜脉络膜退行病变可发生黄斑出血、萎缩,甚至视网膜脱离,赞成严重视力障碍。
什么年龄容易发生近视眼?
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者发病较早,幼儿时期就可能已是近视眼了。近视发生越早,形成高度近视眼的可能性越大。病理性近视眼在20岁以后还可能发展。
单纯近视眼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少年时期。有统计证明,小学三年级以前视力低常主要由远视眼、散光眼、先天性近视眼所引起,四年级以后近视眼比例增加,高中学生中远视力低常主要由近视眼引起。儿童少年远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大多在10-15岁,半数以上集中于12-15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使近视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势。单纯性近视眼在20岁左右趋于稳定。
如何判断孩子假性近视
检查:视力:右:0.9.左:0.8.双眼结膜轻度出血,角膜清,晶体、眼底及眼位正常。鼻窦X线片正常。
初步诊断:近视眼前驱症候群。
诊断依据:青少年在发生近视前,往往有先兆症状,开始并不足表现为视力下降,因青少年的眼睛似乎不易疲劳,即使视力有一定的下降也往往不易发觉。
近视眼诊断的重点在于区分近视与近视眼的不同含义。近视是视力概念,近视眼是屈光概念,两者不可混淆。前者为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常的一种近视现象,后者为一类近视性屈光不正。近视眼表现有近视,但有近视者不一定都是近视眼。
严格说来,近视眼均应以眼的屈光学诊断(静态屈光度)为准。目前,诊断依据可小结为:
视力诊断: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1.0者均属近视(使用的视力表不同,而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如为标准对数视力表,则低常远视力的记录应为<5.0)。年龄男性<0岁、女性<45岁者,近视力正常应为1.5,标难检查距离均为25cm。
屈光诊断:即于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呈现近视屈光(≥-0.25D)者。理论上的诊断标准应为:远视力<1 0="">24mm,调节麻痹下视网膜捡影为近视屈光(最低屈光度至少为≥-0.125D)者。但是,就目前条件与水平来说,如此准确与明确尚难以做到。
眼底诊断: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近视眼,都应检查眼底,可初步估计近视眼的轻重及真假近视眼。一般有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改变,可诊断为真性近视眼,其屈光度在-300D左右或更高。有的伴着黄斑变性和出血等,如果眼底正常,可能是轻度近视或假性近视眼。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可根据眼底镜上的屈光度估计大概的屈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