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泻如何正确用药

腹泻如何正确用药

临床上用于治疗腹泻的药物有许多种,包括止泻药、抗生素、肠道菌群调节剂等。它们的作用各异,治疗时需正确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止泻药:如思密达、易蒙停等,主要作用于肠内壁,可以减慢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停留时间,使腹泻得到缓解。顾名思义,此类药物的作用只是止泻,纠正的是症状,至于原因可以不管。所以,任何原因造成的腹泻均可使用,但是治标不治本,症状一经消除,就要停止使用,超时服用就会造成便秘。

抗生素:如氟哌酸、泻利停等,使用这类药物的前提是有细菌感染,对于细菌性腹泻,正确使用可以完全治愈。但现在使用的都是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不但腹泻纠正不了,反而会加重。这是因为药物抗菌谱过广杀灭了正常菌群,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又重新导致腹泻。此时就需要第三类药物来加入治疗方案了。

肠道菌群调节剂:如整肠生、培菲康等,这是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活菌,进入肠道后可重建宿主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平衡,以治疗内源和外源微生物引起的肠道感染。但是大剂量使用时也可造成便秘。它还有个弱点是害怕抗生素,所以服用时必须与抗生素间隔2—4小时。

我们怎样使用这些药物才能尽其利而避其害呢?以细菌性腹泻为例,可以先使用抗生素,腹泻严重者加止泻药,同时要补充水和电解质;待腹泻症状得到改善后,停用抗生素和止泻药,加上肠道菌群调节剂,直至痊愈。

日常生活中,因意外事故,天灾地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心脏病发等意外引发人身伤害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很可能会为120争取到抢救时间,挽回一条生命。

大闸蟹怎么挑才是好的 活螃蟹蒸出来苦吃了会怎么样

吃了苦味的螃蟹一般比较难以判断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所以需要密切注意自身情况,如果一段时间后身体没有不适反应,那一般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不再食用就可以了。

若是食用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情况的话,建议多喝温水加速代谢,如果没有缓解的话,应及时就医处理,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小儿如何正确用药

1.“拖”不可靠,及时用药。小儿生病往往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如不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小病有时也可酿成大恙。如常见的腹泻或胃肠炎,如不及时控制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脱水、休克甚至发生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而危及生命。因此,小儿用药在诊断清楚的前提下应讲究用药及时,不可拖延。

2.新生儿及未成熟儿谨慎对待。新生儿及未成熟儿的生理机能更不健全,尤其是酶系统活力低下,用药不当很容易发生中毒。如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3.剂量计算要合理。小儿用药量有时按年龄计算,有时按体重计算,有些药物按体重计算是根据生理特点而定,用药量往往比按年龄计算略大些。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比较,由于生理功能的因素,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不同,不单纯是成人剂量的减少。

4.慎用外用药。某些外用药也可引起中毒。如过量阿托品滴眼可引起高热、惊厥、谵语;大量酒精擦洗可因散热快而发生呼吸困难、虚脱及昏迷;皮质激素类软膏大面积外用可引起全身性水肿;新霉素软膏外用过多可致耳聋。

小儿腹泻正确的治疗方法

一到秋季,腹泻的人就增多起来,尤其是儿童。看到孩子腹泻,家长就会着急给孩子吃些抗菌消炎药,其实找到病因最重要,而有些大人吃的止泻药对孩子并不适用。

儿科专家介绍说,儿童的这种腹泻,又叫轮状病毒肠炎,是4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生于9月份至来年1月份。由于小儿消化系统没有完全发育,加上秋季早晚温差大,宝宝对外界适应能力弱,轮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如果孩子吃东西不洗手、爱咬手指,也容易感染病毒。秋季腹泻一般起病急,病初即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一般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

诺氟沙星儿童不可用

看到孩子腹泻,有的家长马上给孩子吃诺氟沙星胶囊,这是错误的。动物实验表明,诺氟沙星可影响幼龄动物的软骨生长,对儿童身高发育不利。另外,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不用治疗就能好,如果在不合并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不过这种腹泻很容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威胁生命。所以说及时补液很重要。可以买小儿专用补液盐(ORS),也可以在家自制补液盐。

有两种自制口服补液盐的方法:

一是加糖加盐的小米油:用小米熬汤,熬久一点儿后,只取最上面的汁——小米油,将米渣全部滤掉。然后,在小米油里放入少许糖、盐,入口稍微感觉到一丝甜甜、咸咸即可。

二是加糖加盐的炒面糊:先将白面放入铁锅里炒一炒,或放入微波炉里烤,色至金黄时出锅;然后用开水把面冲成糊状,再加适量糖和盐,也是略微甜甜的、咸咸的口感。

如果孩子没有脱水,仍要积极预防。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差、眼窝凹陷、嘴唇发干、尿量少、眼泪少或无、肢端尚温暖或稍凉,说明患儿已处于轻到中度脱水状态,要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

一旦孩子尿量减少、哭而无泪、精神委靡,尤其是超过6小时没排尿,说明脱水已经相当严重,必须立即去医院静脉补液。

小儿腹泻正确的治疗方法

儿科专家介绍说,儿童的这种腹泻,又叫轮状病毒肠炎,是4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生于9月份至来年1月份。由于小儿消化系统没有完全发育,加上秋季早晚温差大,宝宝对外界适应能力弱,轮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如果孩子吃东西不洗手、爱咬手指,也容易感染病毒。秋季腹泻一般起病急,病初即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一般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

诺氟沙星儿童不可用

看到孩子腹泻,有的家长马上给孩子吃诺氟沙星胶囊,这是错误的。动物实验表明,诺氟沙星可影响幼龄动物的软骨生长,对儿童身高发育不利。另外,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不用治疗就能好,如果在不合并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不过这种腹泻很容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威胁生命。所以说及时补液很重要。可以买小儿专用补液盐(ORS),也可以在家自制补液盐。

有两种自制口服补液盐的方法:

一是加糖加盐的小米油:用小米熬汤,熬久一点儿后,只取最上面的汁——小米油,将米渣全部滤掉。然后,在小米油里放入少许糖、盐,入口稍微感觉到一丝甜甜、咸咸即可。

二是加糖加盐的炒面糊:先将白面放入铁锅里炒一炒,或放入微波炉里烤,色至金黄时出锅;然后用开水把面冲成糊状,再加适量糖和盐,也是略微甜甜的、咸咸的口感。

如果孩子没有脱水,仍要积极预防。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差、眼窝凹陷、嘴唇发干、尿量少、眼泪少或无、肢端尚温暖或稍凉,说明患儿已处于轻到中度脱水状态,要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

一旦孩子尿量减少、哭而无泪、精神委靡,尤其是超过6小时没排尿,说明脱水已经相当严重,必须立即去医院静脉补液。

秋季腹泻预防的误区

● 误区1:是菌痢或由细菌引起的腹泻。正确认识: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

● 误区2:宝宝饮食不干净造成的,没有传染性。 正确认识: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有效预防

● 误区3:秋季腹泻不是传染病,没有疫苗 。正确认识:宝宝秋季腹泻有疫苗,是计划外疫苗,需自费。

●误区4:腹泻往往是由细菌引起的,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正确认识: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 误区5:宝宝泻得太厉害,用止泻药可以止泻 。正确认识:止泻药副作用大,对婴幼儿有毒害

● 误区6:宝宝腹泻,止泻、禁食(或补充营养)很重要 。正确认识:孩子脱水重,需要及时补液

藿香正气水揉肚子的功效 藿香正气水喝了多久见效

1小时左右。

藿香正气水对于上述所提到的症候,若是对症用药的话,1小时左右可感觉不适症状有一定缓解,尤其是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的缓解效果较快,但若是没有对症用药,可能疗效甚微甚至加重,因此对于无法判断自身是否能使用藿香正气水的情况下,最好是先咨询专业的医师,在医嘱下正确用药。

龟头炎如何正确用药

龟头粘膜的炎症称龟头炎。本病可因各种病原体感染、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临床将龟头炎氛围多种类型,治疗也应对症下药。

一、急性浅表性龟头炎

1.患处红斑、肿胀、糜烂、渗出;自觉疼痛及瘙痒。

2.多由于摩擦、避孕套(药)、清洁剂等刺激引起。

二、念珠菌性龟头炎

1.早期潮红,表面散在针尖大小红色丘疱疹,其上覆有点状乳酪样分泌物,脓疱,严重时糜烂,渗出。

2.分泌物直接镜检见念珠菌孢子及菌丝。

3.患者常有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或皮质激素,或患糖尿病。

三、滴虫性龟头炎

1.患处红斑,丘疹,逐渐扩大,表面有水疱,继而糜烂、渗出。

2.分泌物中见滴虫。

治疗要点:

1.去除刺激因素。

2.糜烂渗出时,用3%硼酸液,或0.05%黄莲素液湿敷。

3.抗感染治疗,针对不同病原体,采用抗真菌、抗滴虫等药物。

4.过敏性因素引起者,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对于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和环状溃烂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首选红霉素和四环素,一般每服0.5g,每日4次。滴虫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首选灭滴灵,每服0.2g,每日3次,连用10天。对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包皮龟头炎的治疗常用曲古霉素或伊曲康唑治疗。曲古霉素10~20万单位,每日2次,伊曲康唑每服100mg,每日2次,连服7天。

相关推荐

儿童感冒如何正确用药

(1)感冒并发症应及时用药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喉部以上的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及喉部的感染,统称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引起感冒的病原中以病毒为主,约占感冒的90%以上。仅有少数是由细菌和支原体等引起。而由流感病毒引起者称为流行性感冒。 由于大多数感冒是病毒引起,具有自限性的特点,即只要好好休息、加强护理就可获得痊愈。但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气管炎等多由感冒而来,附近器官的感染也常与感冒密切相关,如鼻窦炎、中耳炎、淋巴结炎、咽后壁脓肿等,严重者可引起

无花果的营养价值食用禁忌 无花果的饮食禁忌

1.大便溏薄的朋友不宜生食无花果。 2.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腹泻、正常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患者不宜食用无花果。

宝宝咳嗽如何正确用药

1、无痰干咳:无痰干咳可应用中枢性止咳药。 中枢性止咳药是一类特殊药品,有严格的适应症,只适用于剧烈的无痰干咳。它虽然对咳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咳嗽中枢会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服用一段时间后还会成瘾,所以不可擅自服用,必须有医生处方,并且只能少量短时间使用。老年人、孕妇、小儿都应避免服用中枢性止咳药。 2、多痰咳嗽:多痰患者要禁用中枢性镇咳药,多痰或痰液黏稠的患者,要选择祛痰或化痰的止咳药。 痰液潴留在体内,不仅会使呼吸道致病原生长繁殖,导致炎症的恶化,还会阻塞支气管,发生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中枢性镇咳

褪黑素的副作用 褪黑素的副作用怎么降低

1.不要长时间服用,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和抗性。 2.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正确用药,最好是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药物。

婴儿生理性腹泻 正确对待宝宝腹泻问题

一、炒米粥 将大米炒至色泽微黄,冷却后装进保鲜盒内备用。需要的时候,取少量炒的米煮成稀粥,不要放油,给宝宝吃,每天吃2~3次。 二、苹果汤 妈妈可以把新鲜苹果切成丁,放入锅里,加少量水,用文火煮六七分钟,待稍微凉一些,装进奶瓶中给宝宝喝。 三、萝卜汤 准备红萝卜1到2根,盐少许。将红萝卜清洗干净放入搅拌机当中搅拌成泥。然后将萝卜泥加水煮10分钟,用细筛过滤去渣。然后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萝卜为碱性,含有果胶,能吸附细菌及其毒素,并使大便成形。 婴儿生理性腹泻护理 1、母乳喂养,减少

春季皮肤过敏正确用药

春季皮肤容易过敏的主要原因是花粉,其次是日光的刺激。冬季日光强度弱,而且人们很少在室外活动,到了春季,接受日光照射的强度大、时间长,皮肤一下子不能适应,容易发生炎症。 另外,面部涂抹的化妆品经过日晒及温度升高的改变,也容易使皮肤过敏。 一旦皮肤发生过敏,不但瘙痒难忍,而且影响美观,于是不少人听从他人的建议,从家里的药箱找出含有激素的软膏,如皮炎平、肤轻松等,涂在面部,瘙痒一般都能立刻消失,皮疹也迅速消退,但很快还会复发,再次使用这些激素类的软膏,仍然有效。 反复多次后,面部容易出现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干燥

哮喘患儿如何正确用药

对于应用吸入治疗的儿童及婴幼儿哮喘患儿,首先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及病情选择适合患儿的药物及吸入装置。 一。吸入药物:目前除了口服的药物外,常用的吸入药物剂型主要有三种:溶液、气雾剂及粉剂。 二。吸入装置:儿童的用药不同成人,要根据患儿年龄,选用不同的装置。 对待不同年龄的患儿,不同吸入装置的选择十分重要。笔者在哮喘门诊中见到的一些情况:如3-4岁的患儿使用都保,医生认为已经给患儿用上好药了,为什么病情还控制不好?这是因为孩子太小,吸入气流太小,没有力气把药吸进去。有患儿家长每天用水冲洗都保的吸入口器,把里面的

宫颈糜烂如何正确用药

有些女性的宫颈糜烂的程度很严重,这种情况下,不建议用药治疗,最好到医院里,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光治疗或者是冷冻治疗,或者是用微波等方式进行治疗。这样,反而有更好的效果。 对于轻度的宫颈糜烂者来讲,用药治就可以了。一般可以选择用局部敷药,或者是阴道药物冲洗等,还有一种就是上阴道栓剂也可以用来治疗宫颈糜烂。 对于宫颈糜烂来讲,如果按摩宫颈糜烂的症状的话,防止糜烂加重的话,那么就要用宫颈炎急性期服用或者是注射抗菌素,这种药物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女性轻微度的宫颈糜烂来讲,有十分强的效果。

哮喘患儿如何正确用药

但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到,给患儿用的吸入激素等吸入型药物,患儿是否正确地吸入了。 对于应用吸入治疗的儿童及婴幼儿哮喘患儿,首先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及病情选择适合患儿的药物及吸入装置。 一。吸入药物:目前除了口服的药物外,常用的吸入药物剂型主要有三种:溶液、气雾剂及粉剂。 二。吸入装置:儿童的用药不同成人,要根据患儿年龄,选用不同的装置。 对待不同年龄的患儿,不同吸入装置的选择十分重要。笔者在哮喘门诊中见到的一些情况:如3-4岁的患儿使用都保,医生认为已经给患儿用上好药了,为什么病情还控制不

儿童感冒如何正确用药

儿童感冒药风行数十年,但迄今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儿童感冒药有效,亦无法证明它们安全无害。更糟的是,有时儿童感冒胶囊还比不上医生开的维生素片。假如宝宝感冒,多喝水、多关爱,既要防止过度干预治疗,减少医源性损害,又不可掉以轻心,造成严重后果。 (1)感冒并发症应及时用药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喉部以上的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及喉部的感染,统称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引起感冒的病原中以病毒为主,约占感冒的90%以上。仅有少数是由细菌和支原体等引起。而由流感病毒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