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会有后遗症吗
手足口病会有后遗症吗
专家介绍,手足口病主要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主要有以下集中传播途径:一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二是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的接触传播;三是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造成流行。另外,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一些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的家长,执意要求住院治疗。对此,专家建议,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症状轻微的患儿不必住院治疗,适宜居家治疗。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并妥善处理污物,同时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病情的进展,若患儿症状加重,则要及时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就医后若查明白细胞升高,则应被视为一个危险信号,需要加强治疗。
专家指出,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10天左右是可以康复的,不会留下后遗症。但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极少数可因病毒对肌体造成严重病理损害,高热不退的可并发其它疾病,如心肌炎、脑炎等。
发病红疹呈离心形分布
不少家长都有些过分恐惧,一旦发现孩子身上有“红点点”,就怀疑是得了手足口病,,纷纷到医院求医。事实上,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是出了麻疹、水痘而已,更有甚者,只是被蚊虫叮咬,或者花粉、食物过敏引发的红疹而已。
专家提醒,家长需要鉴别普通的疾病与手足口病。水痘起的疹子是向心形分布,以前胸、后背、躯干部为主,蚊虫叮咬则起小丘疹。手足口病起的红疹则呈离心形分布,主要见于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以及会阴部。普通的口腔溃疡通常只有一处,周围没有明显的红肿,而手足口病的溃疡是多处,出现在牙齿黏膜、舌尖、咽峡部位,而且嗓子是红的,有明显的充血。
专家提醒,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病没有得到及时就诊,则很可能会延误病情。
孕妇同为高发人群
据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的一种,可以通过母亲胎盘传播给婴儿。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对疾病的免疫力会明显下降,也是感染病毒的高危人群。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病毒,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出生缺陷。
专家指出,目前儿童预防手足口病的一些措施,在孕妇身上同样适用。如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者,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等。
紫外线甲醛碘酒可杀毒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不过,专家介绍,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液体环境中很稳定,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专家指出,平时应该多晒晒被子,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如果周围没有手足口病人,就没有必要盲目消毒,每天用清水清洁家具即可,室内注意保持通风换气。
此外,对待手足口病应以预防为主,最重要的则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饮食卫生也很重要。家长要帮孩子剪短指甲,平时要仔细观察每个小朋友的变化尤其是孩子的吃饭和喝水;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肌体抵抗力。
最后,专家指出,肠道病毒EV71(手足口病)被发现已经有几十年了,死亡率较低。作为常见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出现危重病情的可能性极低,只要早发现,并进行正规治疗,一般都是可以治愈的。
手足口病轻微怎么治疗 注意:手足口病重症患者需及时就医
如手足口病的患者在发病后就上述重症病症表现的,家长千万不要拖延,要及时就医,因为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目前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治疗,而且发病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治好后可留有后遗症,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患者死亡。
手足口病传染大人吗
普通病例表现
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有时候也会出现在臀部、大腿内侧、会阴部、膝、肘等部位。 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宝宝胃口不好是手足口病吗
1、胃口不好是手足口病吗
胃口不好不一定是手足口病,但是手足口病会出现胃口不好的症状。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出现在手、脚和口腔中,这三个患处会出现类似米粒大小和颜色的疱疹,患儿能感觉到疼痛,有的孩子可能在臀部或者肛部也会长一些。患儿还伴随低烧(38°C左右)、皮疹等体征,不过通常都不严重,1-2周内会自然痊愈,而且没有什么后遗症。持续低烧可能会让小宝宝感到食欲不振、胃口不好、头晕头痛等,并不时出现咳嗽、流鼻涕的症状。
2、手足口病吃什么粥好
2.1、冬瓜粥。要准备一些冬瓜、粳米、猪肉、淀粉、盐、香油、大葱。先把冬瓜削皮洗干净,然后切成片。之后把猪肉洗干净剁碎,再加盐和水淀粉搅拌均匀。然后我们再把粳米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煮。再放入猪肉、冬瓜片,用小火煮一会。等到粥浓稠后再淋上香油,撒上葱花就可以食用了。
2.2、胡萝卜山药粥。要准备一些排骨、山药、胡萝卜、稀饭、姜、盐。先将胡萝卜切成块。然后将排骨过水,之后再烧好热水放入生姜,再放入已过水的排骨,然后加入适量食盐,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炖。然后我们再加入山药,胡萝卜炖煮。再把山药胡萝卜捣烂。加入稀饭,再加入一些排骨汤,煮一会就可以食用了。
3、手足口病不能吃什么食物
3.1、不能吃难消化的食物
手足口病小儿生病时精神状态及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粗糙、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小儿胃肠道的负担,造成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不适。
3.2、不能吃辣,或者刺激性的食物
小孩手足口病会出现口腔疱疹,吃刺激性食物,小儿生病时精神状态及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加重小儿胃肠道的负担,造成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不适。
3.3、不能吃海鲜
海产品容易引起过敏,小孩手足口病出现口腔疱疹,担心摄入海鲜类食物会引起食物过敏,或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拉肚子。
手足口怎么鉴别轻重症 第3招:看病症消退时间
手足口病轻症患者出现的上述轻微病症,会在发病后的7天左右自然消退,而且患者治愈后疹子不留痕迹,没有什么后遗症。
手足口病的重症患者则治愈时间相对较长,通常痊愈在发病后的15天左右,甚至更久才能使全部病症消退,而且少数病例较为严重的,治好后还可能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引起的脑炎有后遗症吗
孩子出现脑膜炎的症状主要是头痛喷射性呕吐及嗜睡烦躁等等,呕吐是一个喷射性的,同时还会出现视力的模糊。
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爆发在两周岁内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多在托儿所,相对集中。再加上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短时间内的流行性的爆发。
特别是EV71感染的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有后遗症吗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
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潜伏期是3—8日。
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coxaohie)病毒a组16、5、9、10型,b组2、5型,新肠道病毒71型以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本病全年都可发生,其中6~8月份为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成人会得手足口病吗
1成人手足口病有时候毫无表现,只是感到无力。但是也有一些成人的手足口病会有发烧,手脚溃烂,口舌生疮这些明显的表现。成人得了手足口病,要及时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以免病情扩散。
2成人手足口病是会传染给小孩子的,因此要注意得病之后,不要过多的接触小孩子。事实证明,很多小孩子的手足口病是大人传染的,因此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大人一定要特别谨慎。
3成人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同时应该保证卧室里的窗户打开,空气流通,另外,得了手足口病的大人要注意休息,最好是等到手足口病的所有症状都痊愈再接触孩子。
注意事项:成人手足口病一样不可大意,它不仅关系着成人的健康,更关系着成人身边的孩子的健康,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成人如果觉得自己感冒了,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因为手足口病前期是和感冒非常相像的。
手足口病先从哪里开始 怎样判断孩子手口足病
观察孩子看是否有:
(1)手足口臀四部位有疱疹
手足口病除了手足口有疱疹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以及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不过这些疱疹多半在数天后干涸、消退,无痕迹,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2)有感冒发烧现象
手足口病还会发生类似感冒发烧的现象,通常临床上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发烧温度38.5度左右,一般以温水擦浴、多喝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若高烧持续不退,就预示着手足口病可能向重症发展了,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3)口里有溃疡
在口腔黏膜出现分散状的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患者会表现口痛、不思饮食、流口水等症状。
(4)其他并发症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患者,可能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头疼等症状,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如果患者在学校或生活环境周围有接触过手足口病,并伴有上述病症表现的,如: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说明患者得了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如果宝宝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甚至抗拒进食或喝水,婴儿频繁吐奶、大量流口水、手抠嘴巴等举动,我们要提高警惕宝宝是否患上了手足口病。
如果你看到孩子有流鼻涕、咳嗽、发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且嘴里长满疱疹,口腔黏膜有白斑溃疡,那么建议您赶紧送小孩去医院检查,这时,医生往往会给开单要求小孩验血,检查血常规。如果白细胞正常或者稍高,淋巴细胞高出许多,就会诊断小孩患上了手足口病。
到医院可能需要检查宝宝的粪便,若粪便中检测到具体是哪种手足口病病毒呈阳性,那就说明是哪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型病毒感染的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病情凶险,可导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因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可能。
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居于以上谈及的种种危害希望广大儿童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手足口病为什么会复发
手足口病会复发的原因手足口病是有肠道病毒引起的,而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就有20多种(型)。所以及时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但还是有可能再得由另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对同种病毒感染有免疫力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宝宝在病愈后体内会获得相应的病毒抗体,如果宝宝下次再接触到相同的病毒侵袭,身体就会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也就不那么容易再次发病了。
对不同病毒感染抗病能力差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多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抗原,所以刺激机体后所产生的抗体也不存在交叉免疫能力,如果病愈后再次受到其他病毒的侵袭,则很容易再次患上手足口病。
小贴士儿童手足口病并不是终身免疫的。曾经患过手足口病的患者仍然有可能会连续两次甚至是三次患上手足口病,即使当季得过后也仍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因此,家长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