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表止汗的中药有哪些 麻黄根敛肺止汗
固表止汗的中药有哪些 麻黄根敛肺止汗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经。
药性功效:麻黄根入肺走表,功专敛汗,具有敛肺止汗之功。凡盗汗,自汗及体虚多汗者,均可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注意:有表邪者忌用。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疗方法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从中医养生保健角度出发,中医食疗是治疗手心出汗最好的方法。
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百合,味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黄蓍粥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黄蓍,味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做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功效:浮小麦,味甘,凉,入心经,止汗。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小麦山药汤
材料: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做法: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补气敛汗。
参归腰子
材料:人参10克,当归8克,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做法: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功效: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手心容易出汗的朋友,多吃以上推荐的药膳吧。
手心出汗的治疗方法
1、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手心出汗是怎么回事
手心出汗是怎么回事
手心出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胃热,可服清胃热的中药。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疗方法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从中医养生保健角度出发,中医食疗是治疗手心出汗最好的方法。
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百合,味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黄蓍粥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黄蓍,味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做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功效:浮小麦,味甘,凉,入心经,止汗。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固涩
南五味子味酸涩性收敛,有收敛固涩的功效,能涩肠止泻,可用于治疗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常与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等药同用。南五味子还可敛肺止汗,可用与治疗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五味子最佳搭配
1.五味子+山茱萸、熟地、山药:敛肺益肾,治肺肾两虚咳喘。
2.五味子+麻黄+细辛+干姜:敛肺止咳,治风寒咳嗽。
3.五味子+麻黄根、牡蛎:敛肺止汗。
4.五味子+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补肾、涩精、止遗,治梦遗。
5.五味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涩肠止泻。
6.五味子+人参、麦冬:益气、生津、止咳,治热气伤阴、汗多口渴。
7.五味子+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补益心肾、宁心安神,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而引起的虚烦心悸、失眠多梦。
五味子煲汤怎么搭配
1.五味子搭配麻黄根、牡蛎:敛肺止汗
2.五味子搭配山茱萸、熟地、山药:补肾、涩精止遗。
3.五味子搭配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止泻涩肠。
4.五味子搭配山茱萸、熟地、山药:敛肺益肾,治肺肾两虚咳喘
5.五味子搭配麻黄、细辛、干姜:敛肺止咳,治风寒咳嗽
6.五味子搭配人参、麦冬:益气、生津、止咳,治热气伤阴、汗多口渴。
黄芪感冒的时候能吃吗 黄芪配伍什么治感冒
黄芪和大枣:黄芪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可以起到益气固表止汗,适宜于体虚反复感冒,体虚出汗肺结核盗汗等。
复芪止汗冲剂:此方以黄芪益气固表,党参,白术补脾益肺,麻黄根,牡蛎,五味子收敛止汗。全方有益气固表敛汗的作用,用于肺气虚多汗易感冒者为佳。
红芪的功效与作用 固表止汗
红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的药物同用,来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
手足多汗的偏方
偏方一
材料:生黄芪30g,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各9g,浮小麦15g。
用法: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治法:固表止汗。
偏方二
材料:熟地15g,山药、白芍、浮小麦、牡蛎、茯芩各12g,丹皮、泽泻、山茱萸各6g,糯稻根须9g。
用法: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偏方三
材料:鲜白萝卜600g(切片),明矾15g,加水2500ml,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
主治:手足多汗症。
盗汗喝什么茶好 浮麦麻根茶
配料:浮小麦30克,麻黄根6克。
制法:上二味共为粗末,水煎取汁,代茶饮用。
功能:补虚养心,固表止汗。用于盗汗证。
手脚出汗吃什么好
1、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百合,味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2、黄蓍粥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黄蓍,味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3、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做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功效:浮小麦,味甘,凉,入心经,止汗。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着出汗等症。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疗方法
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百合,味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黄蓍粥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黄蓍,味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做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功效:浮小麦,味甘,凉,入心经,止汗。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容易出汗吃什么
黄蓍粥,功效,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用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百合粥,功效,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浮小麦饮,功效,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用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小麦山药汤,功效,补气敛汗。材料,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用法,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