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你知道诊断的方法吗
开角型青光眼你知道诊断的方法吗
一、诊断检查
1、眼压升高应注意在疾病早期,眼压并不是持续性升高,约有50%的青光眼单次眼压测量低于22mmHg,因此不能依靠一两次正常眼压值就认为眼压不高,测定24h时眼压救助与发现眼压高峰值及其波动范围。在某些巩膜硬度偏低的病人,如高度近视者,常规Schiotz压陷式眼压及所测之眼压往往比实际眼压偏低,须用压平式计测量或测校正眼压,以了解此类病人的真实眼压
2、视盘损害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扩大,盘沿宽窄不一,特别是上下方盘沿变窄或局部变薄,视盘出血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都属于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损害。此外,双眼视盘形态变成的不对称,如C/D差值>0.2,也有诊断意义。
3、视野缺损可重复性的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常系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的征象。采用Goldmann视野计超阈值静点检查或计算机自动视野计阈值定量检查,较容易发现早期视野缺损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有密切对应关系,如两者相互吻合,其结果可互相印证。
二、诊断要点:
(1)眼压异常:24小时眼压曲线波动较大,大于10mmHg(1.3kPa)。
(2)眼压描记:C值降低,小于0.12。
(3)眼底检查:视乳头凹陷大,垂直径≥横径,杯/盘比≥0.6,或双侧相差0.2,盘沿面积变窄,线状出血等。
(4)视野改变:由旁中心暗点、阶梯状或弓形视野缺损、周边视野缩小等。
三、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特点:
(1)发病隐蔽,大部分无任何症状。眼压多在35-50mmHg左右。
(2)病程为渐进性发展,很多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失明。
(3)由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在发现时,病情已进入晚期或绝对期。
如何诊断青光眼
对可疑患者,首先应测量眼压。眼压大于24mmHg为病理性高眼压,但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因为眼压在一日内呈周期性波动。日眼压波动大于8mmHg为病理性眼压。正常人双眼眼压接近,如双眼压差大于5mmHg也为病理性眼压。下一步检查眼底,观察视盘改变,青光眼的视盘改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表现为:病理性陷凹,目前普遍采用陷凹与视盘直径的比值C/D表示陷凹大小。C/D大于0.6 或双眼C/D差大于0.2为异常;视盘沿变薄,常伴有盘沿的宽窄不均和切迹,表示盘沿视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视盘血管改变,表现为视盘边缘出血,血管架空,视盘血管鼻侧移位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此外,眼底检查可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由于它可出现在视野缺损前,被认为是早期诊断指征之一。
视野检查对青光眼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因为它代表了视神经的损伤,临床常见视野缺损类型有:视阈值普遍降低、弓形缺损、鼻侧阶梯、垂直阶梯、颞侧扇形缺损、中心及颞侧岛状视野。
通过上述检查,我们可以诊断青光眼,但在开始治疗前还应确定青光眼的类型。首先检查前房角,房角开放者为开角型青光眼,反之则为闭角型青光眼。通过房角检查,青光眼分类诊断仍有困难时,可查房水流畅系数C值。C值小于0.1为病理性,压畅比P0/C大于150为病理性,主要见于开角型青光眼。但需注意,闭角型青光眼反复发作后C值及压畅比也可异常。另外我们对一些疑似青光眼可选一些激发试验,以辅助诊断。
继发性青光眼的诊断,首先有眼部或全身病变,当然还有高眼压和视神经损伤。通过房角镜检查,了解造成高眼压的原因是房角关闭还是小梁滤过功能障碍,以诊断是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抑或闭角型青光眼。
怎么远离青光眼方法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值得注意的是开角型青光眼往往表现为潜在的无症状性进行性双侧视觉损害,当有临床视觉损害表现时往往已有广泛的视野缺损。
与青光眼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遗传:青光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在病人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因此,其近亲属应加以警惕和常规筛查;
2.种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黑种人和白种人中最为常见。亚洲人群包括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较为常见(开角型青光眼现有增多趋势);
3.年龄:多50岁以上发病,但开角型青光眼在中青年患者中亦不少见;
4.屈光状态:开角型青光眼在近视眼尤其高度近视眼人群中多见,闭角型青光眼在远视人群中多见;
5.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也可能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我们应如何远离青光眼?
1.所有35岁以上的人群体检时,眼底镜和眼压检查应该成为常规检查,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和高危病人来说尤为重要,5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
2.寒冷多风沙的天气减少外出;
3.慎用含激素的眼药水,尤其长期使用可诱发激素性青光眼;
4.突然的视物模糊伴眼胀、头痛、恶心呕吐,常常被患者甚至医生以为是急性胃肠道疾病或中风而延误治疗;
5.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
99药剂师温馨提示远离青光眼,应做到起居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和兴奋,研究表明许多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急性发作与情绪激动有关。
开角型青光眼的饮食介绍有哪些
1.意见建议:
以下食物疗法具有较好的降眼压作用,可选择食用。
(1)蜂蜜与甘油。
2)利水食物.多食赤豆,苡仁,西瓜,冬瓜,丝瓜,金针菜等利水食物。
(3)润肠食物.可多服蜂蜜,麻油,菜油等植物油,以改善肠道的润滑度.还可多食香蕉,萝卜,生梨,柠檬,柑桔,西瓜,香瓜,西红柿等瓜果与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粗粮等,以通便。
2.开角型青光眼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患者在饮食上,应当吃些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传染病,并保持大便通畅。尽量的不吃或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会使患者的血压发生变化,从而很容易导致开角型青光眼。莲心、小麦片、核桃肉等具有养心安神功效,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适当多食。
2.开角型青光眼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当在饮食上忌烟、忌酒、忌喝浓茶。
青光眼的诊断标准
1.家族史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
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
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
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青光眼应该如何诊断
1、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头疼恶心要提防是青光眼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青光眼类型多为闭角型,约占70%-80%。闭角型根据发病情况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眼睛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而引起的眼压升高;发育性青光眼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在婴幼儿或青少年时期即表现出青光眼的改变。可见,青光眼的发生“既不挑人,也不挑年龄段”。
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1、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开角型青光眼能治好吗
相关疾病专家指出,开角型青光眼如果在早期发现就进行治疗的话,效果会好很多。但是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已经遭受了损害,接下来的治疗只能防止开角型青光眼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已,之前已经受损害的视功能一般都不能通过治疗俩完全恢复的。
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原则有哪些?
第一、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先用低浓度的药液后用高浓度的药液滴眼治疗,然后根据不同药物的有效降眼压作用时间,决定每天点药的次数,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在二十四个小时内能维持有效药量,患者在睡前可改用眼膏涂眼。
第二、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长期应用抗青光眼药物,若出现药效降低时,可改用其他降压药,或联合应用这些药物。
第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一般都是会先用药物治疗,若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各种药物达到最大药量下仍不能控制眼压缓解病情恶化的话,建议这类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关于开角型青光眼的常用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接触瞳孔阻滞手术、解除小梁网阻塞的手术、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的手术以及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
为何眼睛会持续发胀
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青光眼有两种: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后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开角型青光眼在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1%-2%,特别是在高度近视者和家族中有青光眼病史的人中容易出现,每天大量使用电脑的白领有患此病的风险。
专家分析:黄建宁主任告诉记者,青光眼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而且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而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因此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感觉眼睛发胀,但是没有很好的重视,随着眼压慢慢升高,由于长期没有理会,对于这种压力就慢慢“耐受”了。如果出现一定的诱发因素,就会突然暴发。高度近视患者、糖尿病患者、高眼压的患者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都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发人群。定期眼部检查是及时发现青光眼的最好方法。建议有持续性眼胀感觉的,最好都去做一个青光眼排除。
怎么检查青光眼
1、查视野
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2、查眼压
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家族史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4、眼底改变
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开角型青光眼的检查
开角型青光眼的检查,青光眼是当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害我们大家眼睛健康的疾病,且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青光眼的类型不只一种,开角型青光眼就较为多见,因此大家要重视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检查,以便能够更好的防范于未然。
开角型青光眼疾病的发生给我们的眼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人人都是离不开健康的眼睛的。当大家在去医院就诊时,医生都会通过让患者做一系列的检查来帮助他们确诊患者目前的病情,而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对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的眼部疾病,而在发病初期时多无明显自觉症状。
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检查:
眼压稳定:临床上很多医生都会通过看患者眼压是不是稳定来进行开角型青光眼的检查诊断,患者们更应该要对此方面多做一些了解。在早期眼压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随着病情的发展,基压逐渐增高。当基压与高峰压之间的差值甚小或接近于零时,就意味着本病发展到最后阶段。
眼底改变:通过看病人眼底的改变也是检查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方法之一,患者们要积极认真的配合医生科学的诊治。视盘凹陷增大是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检查时,要充分散瞳和使用足够亮度的无赤光道直接检眼镜。
上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围绕开角型青光眼的检查方面向大家做的一些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更多的认识与了解开角型青光眼检查方面的知识而有所帮助。另外,大家若是还想了解更多详情的话,可随时向我们的在线专家咨询,专家会帮助您的,最后祝您早日康复,生活幸福。
青光眼的诊断标准
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1.家族史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
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
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
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怎样治疗好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类型有很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就是其中一种。其早期症状轻或无,隐匿而进展慢,即使有经验的眼科医生,有时也难做出诊断。
对于高眼压症者,视乳头凹陷直径/视乳头直径>O.6者,有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家族史者,皮质类固醇引起眼压显著增高者,不明原因的早晨阅读困难、老年人老花不断加重、近视明显进行性加深者,应到有条件的医院作全面检查,包括眼底、视野、前房角、眼压描记、24小时眼压曲线、对比敏感度、色觉、图形视网膜电图及图形视诱发电位等检查,综合考虑,争取作出早期诊断,以保护视功能。
目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尽可能延缓其进展,使病人在存活期间能保持好的视力,大多数病例可通过降低眼压达到此目的。因为病人的视神经对压力的耐受力不同,因而不可能规定一种眼压水平可保持病情稳定,有的病人眼压在15mmHg而损害仍在进展,而另一些患者眼压达30mmHg尚可耐受相当长时间而不出现损害。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非常高,危害性非常大。大多数开角型青光眼病人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有少数病例有头痛、眼胀或视瞪等,但光有这些症状并无诊断价值。中、晚期才有视野、视乳头及中心视力的改变。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方法:治疗原则是先用药物治疗,若各种药物而且在最大浓度使用的情况下,眼压仍不能控制,视功能继续恶化者,方考虑手术治疗。所用的药物先用低浓度,控制不满意时,逐渐使用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