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还可用中医辨证施治
小儿支气管炎还可用中医辨证施治
(1)风寒型:咳嗽、喉痒、痰稀色白、鼻塞、涕清、身疼、脉浮紧、苔薄白,方用杏苏散加味:苏叶3克,陈皮3克,半夏4.5克,获苓9克,甘草3克,枳壳4.5克,薄荷3克,肺风草9克,白芷3克,前胡4。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风热型:咳嗽痰黄、不易咳出、口渴、发热、汗出、脉数、苔黄质红,方用温胆汤加味:麻黄2克,苦杏3克,苏子6克,桑白9克,竹茹15克,鱼腥草15克,桔梗6克,胆星3克,黄芩6克,水煎服,每日2次。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婴儿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当急性支气管炎发生痉挛而致呼吸困难时,轻者参考以下中医疗法“实热喘”处理。
2.中医疗法
本病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
以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
处方举例:杏仁6g,苏叶3g,前胡9g,半复6g,牛蒡子6g,生姜3片。
(2)风热咳嗽
咳嗽不爽,痰以黄粘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3)实热喘
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顺喘憋。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外方举例: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青黛3g,苏子6g,莱菔子9g,可随证选加其它药物1~2味:
①表邪重时加菊花9g,鲜芦根15g。
②热重时加黄芩6g,银花9g,连翘9g。
③咳嗽重时加前胡9g或百部9g。
④喘重时选加郁金6g,银杏9g或生赭石15g。
⑤痰多时加葶苈子9g,蒌仁9g。
3.其它治疗
有时需用适量的吐根糖浆,婴幼儿每次2~15滴,年长儿每次1~2ml,每日4~6次,可使痰液易于咳出。10%氯化铵溶液也有同样作用,其剂量为每次0.1~0.2ml/kg。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适当抗菌药物。此外对迁延性支气管炎可加用超短波或紫外线照射。
总之,小儿支气管炎如不及时治愈,后果是严重的。只有避免小儿患支气管炎,或患病后及时彻底治疗,才能消除后患。
支气管炎怎样治疗才可以缓解咳嗽
一、中医疗法
支气管炎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支气管炎以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支气管炎的咳嗽不爽,痰以黄粘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二、对症治疗
支气管炎患者应使痰易于咳出,故不用镇咳剂。支气管炎如复方甘草合剂、急支糖浆或盐酸氨溴索、溴己新(必嗽平),也可雾化帮助祛痰;如果支气管炎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如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等。喘息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3-5天。
对于急性发作的支气管炎患者在抗感染的同时还应配合使用祛痰止咳的药物,改善症状。对于慢性发展的支气管炎病人应坚持用药,力求能消除症状。对于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和痰量较多的患者,应以祛痰为主,达到呼吸道的畅通。不要用强的镇咳剂,以免导致炎症,导致病情恶化。
急性支气管炎应该怎么治好
一般治疗支气管炎:
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咳出;控制感染,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对症治疗应使痰易于咳出。支气管炎患者还要戒烟、减少有害的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及时治疗鼻咽部慢性炎症等。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和开 展体育活动,参加劳动锻炼,增强体质,避免着冷,预防感冒,居室常通风换气,以防空气污染。对预防支气管炎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疗法治疗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西药治疗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常伴发咳嗽,可以选择一些镇咳药辅助治疗,化痰止咳,缓解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对于并发病菌感染的患者要注意在专家指导下使用一些抗菌药物。婴儿患病后,家人要注意调整孩子的睡姿,保证孩子的呼吸通畅。
对症治疗支气管炎:
根据感染的原因和程度选择支气管炎的治疗办法。一般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轻者可口服,重者则用肌注或静脉滴注的方法,常用的抗生素有青、红霉素,头孢菌类等。能尽量应用窄谱抗生素则应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感染或产生抗体。
小儿支气管炎能治愈吗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称为外感咳嗽,根据致病原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三种类型。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
症见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伴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
常用杏苏散加减:杏仁6g,苏叶3g,前胡9g,半复6g,牛蒡子6g,生姜3片。
(2)风热咳嗽:
症见咳嗽不爽,痰黄粘稠,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身微黄白,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3)实热喘:
除见上述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顺喘憋。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
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青黛3g,苏子6g,莱菔子9g。
过敏性哮喘的饮食宜与忌
由于哮喘患者大多体质差、消瘦,因此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但应少吃虾、蟹、咸鱼、牛奶等食物,以防过敏。同时,哮喘病热量消耗大,所以饮食上应多补充热量,如米、面等。患者还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
建议你采取中医治疗,中医是按症用药,辩证施治。不同疾病的患者需服用不同的中药,所以中药的品种、数量要有它自身的特点。中药主要的作用是清理肺部的垃圾以及调理肺部功能,是有一定的治疗的效果的,但也只能缓解一定的症状,是不能根本性的治疗的。
还是要根据你自身的病情采用外治的方法相结合,比如:拔、熏、灸、针、“清肺洗肺”、“药物穴位截根疗法”、“药物离子导入疗法”、“迷走神经阻断疗法”一起进行治疗,达到内因外因标本兼治!
国际“迷走神经阻断疗法”抗复发专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支气管哮喘、小儿哮喘、过敏性哮喘、喘息性哮喘、心源性哮喘、肺气肿等。
小孩气管炎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
1、止咳:咳嗽有痰时,使用止咳化痰药物。如果患儿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服用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2、化痰:可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同时要注意拍背排痰或人工吸痰。
3、平喘:患儿有喘息时可服用止喘药如氨茶碱、博利康尼或激素等治疗。
4、退热:患儿体温超过38、5℃以上时给予退热处置。
西医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如为细菌感染,一般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一般选用必嗽平、小儿强力痰灵或咳必清糖水、复方甘草合剂等止咳化痰。
·频繁干咳时可服少量镇咳药物,有时也可使用氨茶碱或舒喘灵解痉止咳,但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小儿支气管炎如何用药?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称本病为外感咳嗽,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
(1)风寒型:咳嗽、喉痒、痰稀色白、鼻塞、涕清、身疼、脉浮紧、苔薄白,方用杏苏散加味:苏叶3克,陈皮3克,半夏4.5克,获苓9克,甘草3克,枳壳4.5克,薄荷3克,肺风草9克,白芷3克,前胡4.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风热型:咳嗽痰黄、不易咳出、口渴、发热、汗出、脉数、苔黄质红,方用温胆汤加味……>>全文
还可以用外贴药:很多宝宝患病后,长期服药可引发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外贴中药的安全、方便便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青睐。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有百草琼浆益气贴和三九贴等。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常见的症状,那就是气管炎了,我们知道气管炎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做好对于气管炎的预防工作,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小孩子气管炎要怎么治疗。
几种常见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表现
小儿支气管炎的发病可急可缓
大多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先有流涕、鼻塞、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也可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痰量逐渐增多,婴幼儿不会咳痰,多经咽部咽下。
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在胸部两侧都可听到或多或少的干罗音或粗大的湿罗音
一般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或轻或重,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有中度发热,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偶可高热,多2-3日即退。感觉疲劳,影响睡眠与食欲,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
年长儿可偶诉头痛与胸痛的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
一般的情况咳嗽时连续7-10天的,有的时候是可以迁延到2-3周这样,有的更严重的是在减轻之后后复发的,尤其是在营养不良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身上,还有患有佝偻病的患儿更加的容易发和反复的发作,如果不适当的进行治疗的话可能就会引起肺炎。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其特点是发病年龄多较小,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哮喘及呼气性呼吸困难,有一定的复发性。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旦出现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误区是什么
西医一旦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统一,中医也只是根据患儿的体质辨证为热、寒、痰等证用药。但其实小儿支气管哮喘可以分为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类同西医上的毛细支气管炎,辨证为毒,认为解毒是根本,止哮是关键,使用中药七叶一枝花,苦参等药物解毒,配以宣肺平喘;幼儿哮喘,类同西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多是痰作祟,中药方中注意使用化痰药物。而儿童哮喘则以风为主,方药中加入除风止哮的地龙,全蝎,僵蚕等。
现代医学的理论,有一部分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大,免疫力的增强,哮喘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甚至痊愈,国外一些医疗机构做的较大规模的调查结果的确是这样。但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势必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也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症状轻的患儿未经治疗而自愈,等到这部分患儿年老以后如何还未可知。因此,小儿支气管哮喘必须治疗,应分为以上三期规范治疗,尽量在患儿18岁以前治愈,因为成人哮喘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但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论是西医治疗还是中医治疗都是如此。这里还是要谈到稳定期的治疗,对于哮喘的治愈十分关键。但有些家长没有耐心,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小儿支气管哮喘不能长期治疗,这都会对患儿的预后大有害处,长此以往,这部分患儿发生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险性很大,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以后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这里呼吁哮喘患儿的家长不要把眼光聚焦在发作期的治疗上,而要着眼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整体、长期治疗上,争取患儿早日康复。
中医辨证施治眼袋
对获得性眼袋,中医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以便从根本上消除眼袋产生的土壤。
方药:参苓白术散(选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10克,薏苡仁10克,缩砂仁10克,桔梗10克,白扁豆15克,白茯苓20克,党参20克,甘草20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功用:益气健脾,渗湿之泻。
方解:方中的党参、白茯苓、白术、甘草是为君药:可补脾胃之气。再配合白扁豆、薏苡仁和山药的健脾渗湿功用,可使体内多余的水气尽快排出。而缩砂仁的辛温芳香,能促进精微的运化,彻底断绝水肿生成的可能。
上述方药一帖煎成两剂,每天早晚各服一剂。不仅能有效去除眼袋,还能消退皮肤的湿气,从而减少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发生的几率。
几种常见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表现
小儿支气管炎的发病可急可缓
大多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先有流涕、鼻塞、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也可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痰量逐渐增多,婴幼儿不会咳痰,多经咽部咽下。
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在胸部两侧都可听到或多或少的干罗音或粗大的湿罗音
一般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或轻或重,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有中度发热,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偶可高热,多2-3日即退。感觉疲劳,影响睡眠与食欲,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