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5种艾灸法治失眠

5种艾灸法治失眠

取穴:三阴交、神门、心俞、百会、内关、足三里

操作:

(1)隔姜灸:每穴可用黄豆大艾柱灸5-10壮,每晚1次,5次为1个疗程。

(2)温和灸: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3)艾柱隔芹菜根灸:取鲜芹菜根切成0.2厘米薄片置穴上,放艾柱灸3-5壮,每晚1次。

(4)珍珠层粉敷灸:取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粉、冰片各等量混匀,填满脐窝敷灸,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5)朱砂敷灸:取双脚涌泉穴,将朱砂3-5克,研成细面,用干净白布一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粘附于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洗脚,睡前贴敷。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艾灸治疗头痛

外感头痛起病较急,常伴随恶寒,发热,鼻塞,流鼻涕等表证;内伤头痛起病缓慢,时发时止,主要有肝阳头痛,表现为面红口苦,舌苔薄黄;肾虚头痛,男性有遗精,女性有带下,舌红,少苔等表现;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心慌,舌质淡。

百会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即为百会穴。艾灸这个穴位,可以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能视,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的时足心最凹陷处就是此穴,艾灸此穴可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行间穴:在足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艾灸该穴位可以清肝明目,熄风定惊,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艾灸该穴位有燥湿生风功效,主治失眠,头痛,腰痛,全身胀痛等症。

艾条温和灸:取百会,列缺,涌泉等穴位用艾条 隔开头发悬灸10-2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这种灸法适合治疗外感头痛。

艾炷隔姜灸:取列缺穴,选用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扎上小孔,小心施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熏灸:取列缺,涌泉,行间,太冲等穴位,按照先灸背部再灸四肢的顺序施灸,将 艾绒或艾条放入温灸盒内,小心绑在穴位上施灸20-3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针灸治疗失眠有神效

2.2.1 艾灸法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用辩证取穴,配合每晚艾灸百会15 min。

2.2.2 温针法孙远征等[12]运用温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选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针刺得气后施灸30 min。

2.3 特殊针法

2.3.1 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背心、肾上腺和心为主穴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每

日按压15 min,治疗2周后结果有效。取皮质下、心、肝、肾、神门、耳背心等耳穴刺络放血治疗失眠,隔日1次,治疗4周后有效。

2.3.2 腹针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商曲、气旁、气穴为主穴辩证配合背俞穴治疗失眠。治疗20次。

2.3.3 电针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关元、中脘、双风池、双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双侧安眠及四神聪;耳穴取双侧神门、心、脾、

怎样补肾效果最好

温齿

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漱口。科学研究评释,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的情况下,才气举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中医以为,“齿为肾之余”,冬季寒冷,连结牙齿的温润对肾脏有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掩护牙齿便是掩护肾脏。

艾灸

灸法是针灸学治法的一种,艾灸对寒、热、虚、实诸证均有一定效果,其机理归根结底在于艾灸通利经络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灸法是补肾的最强法,它无毒无副作用,不打针不吃药,而且直接作用于人的肾部腧穴,效果甚至达到立竿见影。

艾灸疗法治疗失眠

失眠多由于思虑太过,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灸疗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合配足三里。

百会穴: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

灸法:艾条灸5~7分钟。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处,胫骨后缘。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内关穴: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晚上梦多,是以前有生气或闷气,肝阳上越,压太冲、膈俞。

隐匿性肾炎:可以艾灸腰阳关(督脉)、肾俞、太溪、复溜和涌泉穴。每天一次,温和灸,每次30-50分钟。

上述穴位可以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说明:复溜本身可以益肾固表,利湿消肿;涌泉穴能交济心肾,两穴配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举个例:按摩腿内侧一个点,反应就分三种情况:如果靠腿下边疼,属于肾寒不足。

如果中间部位疼,属于肝血淤滞。

如果上面部位疼痒,属于脾血虚。

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艾灸治疗失眠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有很多人对于艾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怎么样产生疑问,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睡眠不好3大危害

睡眠会占我们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睡眠不好就会严重的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中医告诉大家睡眠不好的3大危害,并且告诉你睡眠不好针灸治疗。

睡眠不好的3大危害

危害一:睡眠障碍致机体衰老加速。

事实证明,经久不眠会导致人体衰老或衰竭。长期睡眠不足亦可威胁人体健康,这首先表现为神经系统过度疲劳,发生神经衰弱,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降低,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全身乏力,严重者会影响到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危害二:睡眠障碍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研究表明,主体防卫系统的增强主要不是在睡醒,而是在睡眠中进行的,而且主要在睡眠到半夜的“深度慢波睡眠”中。因此,上半夜“睡得香”,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最佳“处方”。而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会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导致疾病的发生。

危害三:睡眠障碍可引起高血压。

约1/3的原发性高血压是由睡眠障碍引起的。特别是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更易患高血压病。其特点是经一夜睡眠后,不仅血压不下降,反而较睡前更高,以致发生脑血管意外。此类的疾病如解除睡眠时呼吸暂停与低氧,高血压即能得以控制或治愈。

5种艾灸法治失眠:

取穴:三阴交、神门、心俞、百会、内关、足三里

操作:

(1)隔姜灸:每穴可用黄豆大艾柱灸5-10壮,每晚1次,5次为1个疗程。

(2)温和灸: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3)艾柱隔芹菜根灸:取鲜芹菜根切成0.2厘米薄片置穴上,放艾柱灸3-5壮,每晚1次。

(4)珍珠层粉敷灸:取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粉、冰片各等量混匀,填满脐窝敷灸,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5)朱砂敷灸:取双脚涌泉穴,将朱砂3-5克,研成细面,用干净白布一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粘附于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洗脚,睡前贴敷。

劳宫的作用与好处 劳宫艾灸方法

没玩睡前用艾条在百会穴上悬灸10-15分钟,这种艾灸的方法,除了可以提升阳气,还可以改善中老年人常有的失眠,及其很多伴随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慌,失眠,健忘等。

失眠多梦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涌泉,神门,百会 艾灸治疗失眠有养心安神的作用,每晚临睡前1小时,用较热的温水先泡脚15分钟然后将艾条点燃,对准双侧涌泉穴,如果你的失眠用这种方法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你还可以艾灸肓募穴,用隔姜灸的方法,每次艾灸5-10状。主要调和阴阳,安神健脑。肓募穴位于腹中(肾经),为脏腑气交通的重要穴位,灸此穴能调和脏腑气血,故可艾灸治疗失眠。

失眠艾灸哪些穴位 快速治疗失眠的两种艾灸法

取穴:心俞、内关、神门、安眠。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取穴:心俞、脾俞、膈腧、神门、足三里。

操作方法: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柱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一般各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灸1~2次。

三伏天针灸好还是艾灸好 艾灸治失眠灸哪里最好

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主要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失眠的人群来说,适当进行艾灸是可以缓解其症状的。

失眠患者可以进行的艾灸部位有很多,常见的有内关穴、心俞穴、神门穴、涌泉穴等穴位。

特色中医治失眠抑郁症效果如何

一、中医疗法治失眠抑郁症标本兼治

中医治失眠抑郁症的原理,主要是从根相上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原则,辅以疏通经络,养心安神,清热祛火,健脾益肾,舒肝理气的方法,来增强失眠抑郁症患者大脑细胞微循环,改善大脑的血氧代谢,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二、中医疗法治失眠抑郁症疗效稳定

治失眠抑郁症采用中医疗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疗效显着、稳定,无副作用,且愈后不易复发,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另一方面,中医疗法治失眠抑郁症,免疫双向调节大脑兴奋、抑郁、既能抑制白细胞介素干扰神经介质的合成及代谢。又能保护神经冲动正常的传导和传递。这是治疗精神障碍的一个突破。

怎样补肾效果最好

1、饮食补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 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2、吞津液

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

3、温齿

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漱口。科学研究评释,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的情况下,才气举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中医以为,“齿为肾之余”,冬季寒冷,连结牙齿的温润对肾脏有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掩护牙齿便是掩护肾脏。

4、艾灸

灸法是针灸学治法的一种,艾灸对寒、热、虚、实诸证均有一定效果,其机理归根结底在于艾灸通利经络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灸法是补肾的最强法,它无毒无副作用,不打针不吃药,而且直接作用于人的肾部腧穴,效果甚至达到立竿见影。

斑秃可以艾灸吗

斑秃可以艾灸。

中医认为,人之毛发主要与五脏中的肝,肾有着密切联系。肝藏血,肾藏精,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肝肾精血同源,血由精所化。精血充足则毛发光泽。由此可见斑秃发病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阻毛窍。艾灸有活血通络,祛风邪,固本生发之功,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斑秃应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

肝肾不足型斑秃艾灸方法

肝藏血,精血不足,则毛发生长无源;症见患者病程时间较长,久而不愈,头发无光泽,枯黄,发病时头发大片脱落,严重时可全部脱落,同时伴随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潮热,盗汗遗精等临床表现。

治则:滋养肝肾。

施灸取穴:肾俞,肝俞,太溪。失眠加灸神门,内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2天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气血亏虚型斑秃艾灸方法

发为血之余,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虚则血液难生,毛根失去濡养,故发落成片。症见患者多在大病,久病或产后,气血耗损过多,或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缘,脱发范围由小到大,在脱发范围内存有零星少量头发,但容易拭去,头发枯黄,同时伴随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等表现。

治则:益气生血。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足三里,上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甚者加脾俞,膈俞。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各穴依次施灸。

痰阻毛窍型斑秃艾灸方法

头发骤然成片脱落,同时伴随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烦躁易怒,或胸闷,胸痛胁胀,失眠多梦。

治则:祛瘀通络。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天柱,风池,合谷。烦躁易怒,胸痛胁胀,失眠多梦甚者加太冲,三阴交。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 各穴依次施灸。

艾灸哪里补肾

补肾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煮至遗尿,尿失禁,尿路感染,小便赤涩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萎,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生殖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眩晕,虚劳,腰痛,低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艾灸方法:每次5-7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耳鸣,遗尿,阳萎,早泄,赤白带下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虚损腰痛,五劳七伤,手足逆冷等症。

艾灸方法:温和灸15-30分钟,或隔姜灸3-5壮。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前脚掌中心凹陷处,艾灸此穴位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主治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咽痛失音,口疮,二便不利,肾结石,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热等症。

艾灸方法:一般可温和灸15-30分钟。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肚脐旁开两指处,艾灸次穴位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主治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早泄,阳萎,遗精,腰痛,肋间神经痛,脑血管后遗症等症。

艾灸方法:取肾俞,命门穴,由上到下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艾灸该穴位可以清热生气,补肾壮阳,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失眠,健忘,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咳嗽,气喘,咯血,胸疼等症。

艾灸方法:取太溪,涌泉穴,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相关推荐

艾灸也能治疗失眠

艾灸治疗失眠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神门、心俞、足三里、太溪、百会、肾俞为主穴。神门穴能养心安神,心俞穴能理气宁心,足三里穴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太溪、肾俞穴能滋阴补肾,百会穴能通畅脑气、宁静心神。所以艾灸上述几个穴位,能增进睡眠。 另外如烦躁、心情抑郁,可加灸太冲、阳陵泉穴,以行气解郁;如有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干少唾液、手足心热及盗汗等,可加灸三阴交穴以滋阴降火;如容易生气、不思饮食、腹胀、消化不良,可加灸肝俞、脾俞穴以调理肝脾;如心慌、记忆力减退、多梦、肢体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可加灸脾俞、三

孕妇艾灸可以吗

一般普通健康孕妇是建议不要做艾灸的。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疗法,它用艾条熏穴位以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能治疗失眠、身体乏力、记忆力不集中、关节疼痛等症状。 但是普通孕妇是不适宜做艾灸的,特别是妊娠初期,艾灸讲究穴位疗法,可致动血,稍有不慎对胎儿反而有害无益。

艾灸多长时间合适

艾灸开始时间少点,以后再慢慢增加疚的时间。艾灸夏天疚好。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艾灸最好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因为艾灸是热的,在最热的时候做艾灸,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谓冬病夏治,就是这样的。但是做艾灸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有效的。最好要长期坚持做。 艾 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心悸艾灸哪里

心悸可以艾灸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

艾灸肚脐后的反应

艾灸的各种反应 近期我介绍艾灸治病的文章很多,很多百姓参与到艾灸治疗疾病的行列,由此,产生很多的个体差异。有的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和副作用,而有的则反应明显,且不断有各种反应出现。 1、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在很多文章里也提到了,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

艾灸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

治疗失眠的方法都是什么

一、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上讲:人由于被七情所伤,即恼怒、忧思、悲恐、惊吓而导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至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寐。中医治疗失眠的具体方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各具特色。 1. 针灸疗法用针刺、艾灸的方法在人体经络及经外腧穴施以一定的手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针刺又可分为体针、头针、面针、眼针、耳针、足针、温针、火针、三棱针、梅花针等多种针法;灸法可分为艾条灸、麦粒灸、疤痕灸、隔姜灸、隔蒜灸、药饼灸等。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2. 药物疗法指

艾灸的副作用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在很多文章里也提到了,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2、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

什么穴位能治失眠

中医认为,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肝阳扰动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偶尔失眠是正常的,但是经常性的失眠就必须治疗。 失眠的原因主要为脏腑机能紊乱,所以治疗失眠我们可以运用交通心肾、调节气血的手法。中医指出,经常失眠可以按摩神门、内关、安眠、三阴交、百会这几个治疗失眠的特效穴位。一般来说,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都可以用这几个穴位。 1、神门穴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乃心经原气留止的部位,位于掌侧腕横纹的尺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处。此穴乃心气出入之门户,能养心安神,为

艾灸可以去治疗失眠

艾灸是可以来治疗失眠的情况的,在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用一些温水先泡上15分钟的脚,然后再将艾条点燃了,对脚的一个穴位用艾条进行熏烤,这种艾灸可以滋阴降火,使人能够清心安神,很多人艾灸之后都会有想要睡觉的感觉,艾灸是需要长久进行的坚持治疗的,有的时候在艾灸以后可能会有些渴的感觉,建议结束以后多喝一点红糖水和白开水,对睡眠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