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一般儿童退烧药物使用原则

一般儿童退烧药物使用原则

1、发烧时,耳温若超过 38.5℃,则使用肛门栓剂退烧。如果小朋友已经在拉肚子,则尽量避免使用栓剂以免刺激肠道。

2、若耳温未超过 38.5℃,可先考虑服用退烧药水;服用后,应先观察40分钟,若烧未退且体温仍高,才考虑使用肛门栓剂退烧。

3、若有以下症状时,请立即送医:①小儿抽搐。②持续性呕吐。③小孩原本的的活动力仍是正常,但突然活动力变得极差。④四小时内即烧到 39℃以上或是 3天以上持续高烧不退。

4、阿斯匹林等水杨酸类退烧药不建议用于 18 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之退烧,因可能引起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的不良反应,对大脑及肝脏造成伤害。

小孩发烧的注意事项

小孩如来是低烧还是高烧,小孩发烧后都应该及时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重视,当孩子的体温达到以下度数,请立刻上医院就医:

1、3个月(或更小):37.9℃。

2、3到6个月:38.3℃。

3、6到24个月:39.4℃。

4、2岁:40℃。

在送去医院的前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退烧处理,退烧处理的原则要遵循一般儿童退烧药物使用原则:

1、发烧时,耳温若超过38.5℃,则使用肛门栓剂退烧。如果小朋友已经在拉肚子,则尽量避免使用栓剂以免刺激肠道。

2、若耳温未超过38.5℃,可先考虑服用退烧药水;服用后,应先观察40分钟,若烧未退且体温仍高,才考虑使用肛门栓剂退烧。

3、若有以下症状时,请立即送医:小儿抽搐。持续性呕吐。小孩原本的的活动力仍是正常,但突然活动力变得极差。四小时内即烧到39℃以上或是3天以上持续高烧不退。

4、阿斯匹林等水杨酸类退烧药不建议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之退烧,因可能引起雷氏症候群的不良反应,对大脑及肝脏造成伤害。

我家小孩经常发烧,怎么办呢,是不是照顾方法不对

小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尚弱,所以小孩经常发烧属于正常现象,谁家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还不得烧上几回,退烧方法也都是实战总结来的,其实回头看看,照顾方法也就是多喝水,物理退烧,吃退烧药。让孩子多喝水能帮助孩子退烧,还能防止脱水;物理退烧,是在发烧38.5摄氏度以下,不能使用退烧药的时候,减轻孩子的不适而选择的方法,以孩子的意愿为主,选择孩子能接受的物理退烧方法;退烧药只选儿童退烧药,美林布洛芬和泰诺林退烧药都可以,一般选择一种就可以了。

小孩发烧如何正确给药

退烧方式选哪种?年龄说了算

根据退烧药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特点,以及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征,专家归纳出了各个年龄段儿童服药的一般规律。

儿童退烧药剂型在使用方法上主要有口服、塞肛以及肌内/静脉注射三种方式。口服是孩子发烧时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它的安全性较高,家长们在家里使用方便,目前,儿童口服退烧药主要剂型有滴剂、混悬剂、颗粒剂/散剂、片剂、糖浆/干糖浆等剂型。外用塞肛对于怕吃药、怕打针,又急需退热的孩子比较合适,可以将退热药物做成的栓剂直接塞入肛门使用,但要注意塞入的深度应合适。

新生儿及婴儿:静脉给药是吸收最快的方法之一;也可根据所患疾病性质等选择透皮给药、直肠给药途径。

婴幼儿:多选用颗粒剂、口服液、滴剂、糖浆剂等口服给药途径,不推荐片剂、胶囊剂等,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3岁以上儿童:口服给药是较好的途径,剂型选择包括颗粒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等。

小儿发烧用什么药 身体说了算

专家介绍,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个体状况使用口服退烧药。在儿童发热原因不明时,家长不要擅自去药店购买退热药,因为这样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会掩盖病情。在发热原因明确,体温高于38.5℃,并有医生指导以明确用法用量时,家长才可直接去药店购买非处方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剂等。

婴幼儿退烧药都有哪些

1.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比较常见的儿童退烧药。从药物的性质上进行分析,对乙酰氨基酚的药性比较好,不容易出现副作用,爸爸妈妈们可以作为家中常备药物。对于孩子的发烧问题,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之后,能够更快退烧,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市面上常见的药物中,小儿百服宁滴剂就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2.布洛芬。布洛芬也是属于常见的儿童退烧药。有些孩子在经历发烧的痛苦中,还出现了头痛的问题。布洛芬能够帮助孩子退烧,还能够解除孩子的痛苦。布洛芬对于孩子的肠道刺激性比较小,也比较适合小孩子们服用。不过对于出生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我们也不建议服用布洛芬。

3.尼美舒利。尼美舒利也是儿童退烧药。不过当孩子的年龄小于十二岁的时候,我们也不建议孩子服用尼美舒利。尼美舒利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要是孩子的身体比较不适应,也可能会存在肝脏受损的情况。要是孩子的体质适合,那么尼美舒利也具备抗炎的效果,能够更快的帮助宝宝退烧。

4.复方氨基比林。复方氨基比林也是比较有效的退烧药。不过当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我们也不建议孩子们服用。这种药物的用量要是没有确定,就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虚脱的情况。

宝宝发烧 奶奶这样做差点让孩子丧了命

孩子一月进4次医院

据2016年12月的一则新闻显示,一位7岁小男孩,一个月进四次医院,原因是奶奶给孩子穿多了。导致孩子在学校大量出汗,脱衣服,终着凉。甚至因为穿太多,大小便不方便,因为尿湿衣服而发生疾病。

捂出来的高热惊厥

孩子发烧期间突发发生抽搐、斜视、口吐白沫、意识丧失等,这些症状并不是癫痫,而是因为发体温超过39℃,引起的一种疾病症状。发生在6个月至4岁儿童身上。

孩子发热期间,奶奶主张捂出汗可退烧的做法,让一位孩子险些因此丧命。

所以有一种冷,叫孩子的奶奶觉得冷!这里并不是说奶奶带孩子就不好,可能孩子的外婆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孩子高烧时不妨这样做

1.解开孩子衣物

避免多穿、多捂,穿着正常的衣物。但是避免穿太少,防止发烧结束后,又出现感冒。

2.洗温水澡

所谓的温水澡,其水温应该在正常体温之下,一般为35-36℃,这样洗浴有利于孩子降温。

如果水温太高,那么不仅无法退烧,还会将热气逼进体内,加重发烧问题。

3.酒精或冰敷

可以用酒精或冰袋,给孩子的额头、手脚、膝盖后和肘窝处降温。这属于一种物理降温方法,但是避免在心脏、脖子、胸口处进行冰敷,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使用退烧药物

市面上的儿童退烧药物有很多,一般建议体温超过38.5℃时候,建议服用退烧药,会在30分钟至1小时内起效。但是服用量要根据医嘱,因为儿童的温度调控系统还不完善,过量的使用退烧药会发生体温过低现象。

另外,退烧药只能维持4-6小时体温正常,不属于治病药物,所以退烧之后还需要请医生治疗,根除发生的病因。

退烧药的副作用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宝宝退烧药的副作用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为了孩子的健康,宝宝发烧用药一定要科学正确哦。

幼儿发烧吃药好还是打针好

用退烧药

退烧药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借助于出汗等过程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的药品。它能有效地控制发烧,使体温降低,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发热的原因。发烧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之一,治疗发烧不论病因病情地使用退烧药是不行的。

家庭用药有原则

1、短期低烧免用药

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烧,这种体温升高在小儿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在成人则往往已经引起明显的不适反应。

2、儿童发烧早诊治

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对一般低烧的反应往往不明显,但其体温升高快,往往下午还好好的,入夜却骤起高热。因此,对小儿发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即使是低烧也应及时就诊,并须配备一些临时使用的退烧药,以免夜里骤起高烧时手足无措。

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所以,发烧用药需十分小心,低热或中热时,最好不要给孩子用退热药,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不稳定,退热药的使用更应慎重。此外退烧药也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药效后孩子还会出现反复,这些属于正常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脱衣散热,松解包降温,采用温水擦身、冰袋敷等物理降温。只有在腋下温度超过38.5℃时才主张给孩子吃退烧药。

肌肉注射

由于一部分6个月~5岁的小儿可能引起热惊厥(多数是良性惊厥,愈后好;如有原发性癫痫,则可能增加其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家长对发热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确实,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由于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极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而吵闹不安。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

如何使用儿童退烧药

一般使用退烧冲剂是最安全的退烧方法。退烧药有很多种,其中水剂是最安全的,而且退烧效果是最快的,孩子也愿意喝。所以平时家中常备退烧冲剂,以免孩子发烧了,干着急。

栓剂也是可以退烧的,但是用量不能过大。一些孩子,不愿意喝退烧冲剂,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退烧栓剂,退烧栓剂是直接塞到肛门里退烧的,所以用量不能过大,以免对直肠刺激。

退烧药必须单独使用,不能混用。虽然退烧药有很多种,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各种退烧药放在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混在一起使用时,药物的计量很难控制,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宝宝发烧感冒应该怎么办

如果是感冒呢,吃点感冒药就好了,像小快克儿童感冒冲剂本身就是可以退烧的,不用再额外的去吃专门的退烧药。 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

专门供儿童使用的儿童退热滴剂、混悬剂和颗粒剂有分散性好,起效快,剂量准确和口感好等特点。并且药物使用说明书内容详细,用药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对应于不同年龄段和相应体重列出,注意事项明晰。

常用的阿苯片为阿司匹林与苯巴比妥的复方制剂,用于小儿退热一直受到临床的好评。用于退热一般是小剂量短时使用,较为安全。但该药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肚脐出血、呕血和便血等不良反应,婴幼儿应禁止使用。

儿童低烧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夏季引发的儿童低烧的疾病有很多,如最为常见的感冒、伤风等,消化不良等,皆会引发儿童低烧不退,另外各种炎症也是儿童低烧不退的重要因素。儿童发生低烧时,通常表现为:食欲改变,身体乏力、盗汗、面部潮红、手足心热、咳嗽、尿频、尿痛、关节疼痛、便秘、神萎等等。家长可根据以上症状初步判断儿童是否发生低烧疾病。

孩子发烧时,家长的头脑需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胡乱处理。首先确定儿童表现的症状,而后查看家中是否存有儿童类退烧药品,如优卡丹等此类受到中国疾控中心推荐的专业儿童退烧药品,在退烧的同时,治疗并预防小儿感冒。同时使用物理降温法为儿童降低体热,如使用凉毛巾敷前额,或在头颈部加冰袋,也可用酒精擦浴患儿的头部、胸部、四肢、手掌等处,以此快速为患儿降低身体热量,为药物治疗带来很好的辅助作用。

如果不知道患儿病因,切勿乱下结论,应在为患儿服用专业退烧药后,尽快到医院确诊病情,以免患儿产生炎症。若医生确诊患儿病情及病因后,就需按时用药,因为中途停药会影响疗效,使得病菌对药品产生相对抗性,严重时有可能导致病菌变异,致使患儿疾病加深。

相关推荐

小孩儿发烧怎么办

01体温测量 发热时,当孩子的腋温低于38.5℃时,采取物理降温;腋温在38.5℃以上时,物理降温加用药物降温,如果有其他症状出现,需要及时就医。 02解开衣服散热(避免冷风的情况下) 如果孩子发烧了,应该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解开衣服,帮助孩子进行散热,小儿身体各项机能发育都并不完全,体温调节功能,特别是散热的能力不如成年人,如果发烧时用厚衣物捂着,是很危险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体温继续上升。 03物理降温 用37℃左右的温湿毛巾擦澡,擦拭部位为全身包括孩子的额头和面部。 04注意补水 小孩发烧时,会比

宝宝发烧怎么办

一、体温38.5℃以上才用退烧药 使用退烧药须每隔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当体温低于38.5℃,可以不用退烧药;体温38.5℃以上才开始服用退烧药,间隔使用的时间至少6小时以上,不能在短时间内频繁使用,一天不能超过4次,否则有可能造成药效过重和退烧过度。体温下降,即停药。 二、退烧药应交替使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小儿退烧药主要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处理一些高热病症时,如果无法通过某个单一的药物达到退热的效果,建议在严重的持续高温的情况下,考虑交替联合用药。 原则上,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

小孩高烧推拿险

小孩高烧推拿险丢命3岁的林林(化名)一直都是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但是入冬以来的流感让这个健壮的小家伙没能“幸免”。近日,林林突然感冒了。由于担心服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林林的妈妈并没有带林林去医院,也没有给他服用感冒药物,而是带他到了小区一家小儿推拿所做推拿。在连续做了3天推拿后,林林的感冒非但没有好,而且还发起了高烧,甚至一度烧到39.6℃。直到推拿7天后,林林高烧不止,而且呼吸急促、不爱吃饭,精神状态也很差,就连哭闹也没有了。这时,林林的妈妈才意识到大事不好,赶紧带孩子来到市妇儿医院就诊。 “孩子来到医院

宝宝发烧怎么办 腋温38.2℃以上

需使用药物并及时就医。 当孩子的腋温超过38.2℃,家长可以选择给宝宝服用退烧药。退烧药品类繁多,但是妈妈要记住,儿童可选的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布洛芬则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服用药物后,就可带宝宝去医院就医。因为布洛芬有很好的缓解发热效果,所以家长可以放心使用,服用退烧药是不影响化验结果的。

如何正确应对孩子发烧

父母们常常有这样的烦恼,半夜孩子突然发起高烧,让家长突然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不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专家支招:如何正确应对孩子发烧。 尼美舒利本作为处方药,应该在专科医生的处方指导下进行使用,但却有部分家长为了追求退热效果而不遵从医嘱过量、长期地使用。专家提醒:“不同的发烧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干预,如果需要药物干预的话,家长在选购儿童退烧药时不要急于选择最强的退烧药,而是应该用相对比较安全的退烧药,如百服宁、泰诺这种扑热息痛类或美林这种布洛芬类的退烧药。” 一、三类发烧情况三种应对方法 1、体温38℃以下

宝宝发烧急疹怎么办

幼儿急疹的特点是突发高热,所以当家长发现宝宝发热时,第一步就是要检查体温,半个小时测量一次,确保体温没有过高(>38.5°)。现在体温计大多都用耳枪式,准确度挺高的,不过还是建议先使用水银体温计对比过准确度后再使用电子体温计,水银量腋下超37.5℃就属于发烧了。 温湿敷:即用毛巾浸于35℃左右的水中,取出后拧去水分,敷于额头,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也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等处。 退热贴:跟敷毛巾方法类似,这种方法不会带来不适,宝宝一般不会抗拒,体温高的宝宝还可

发烧退烧药能不吃就不吃

退烧药很常用,但其毒副作用也是常见的。诸如药疹、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等,尤其是当久用或过量使用此类药物时,毒副作用更加显著。因此,退烧药必须慎重使用,基本原则应该是能不吃就尽量不吃。家庭用药有原则 1.病因不明不用药 对病因不明的发热不能乱用退热药,尤其在发热初期时更不能乱用,以免因用药干扰了发热原有规律而引起误诊。 2.短期低烧免用药 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烧,这种体温升高在小儿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在成人则往往已经引起明显的不适反应。 3.暴发高烧慎用药 当病人体温显

儿童退烧药那种好

宝宝常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百服宁)和布洛芬(如美林、托恩),这些都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可首选该药。布洛芬退热快而平稳,退热持续时间达6~8小时,一般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宝宝退烧的4大误区

误区一:捂汗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捂汗”来退烧,但是,儿童的汗腺不发达,通过“捂汗”,不易达到“发汗”的目的。对儿童来说,往往越捂体温越高,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即因捂盖过严使得孩子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反应低下、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 在儿童发高烧的时候,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手脚摸起来并不热,反而有些凉。若出现手足发凉、怕风,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有可能很快出现发热。所以,家长别以为孩子手脚凉就是穿得不够。 误区二:发低烧急于吃退烧药 刚出生才十几天的新生儿,着凉发烧38摄氏度,家长

孩子发烧退烧药能不吃就不吃

据专家介绍,退烧药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借助于出汗等过程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的药品。它能有效地控制发烧,使体温降低,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发热的原因。发烧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之一,治疗发烧不论病因病情地使用退烧药是不行的。退烧药有毒副作用。 退烧药很常用,但其毒副作用也是常见的。诸如药疹、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等,尤其是当久用或过量使用此类药物时,毒副作用更加显著。因此,退烧药必须慎重使用,基本原则应该是能不吃就尽量不吃。家庭用药有原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