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气海和血海指的是什么 血海主治疾病

气海和血海指的是什么 血海主治疾病

中医认为,血虚,血燥,血稠可引起皮肤痒,血海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故而有止痒的功效;此外刺激血海还可健脾化湿,调经统血,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股内侧痛,皮肤湿疹等症。

活血调经的血海穴

人的下肢内侧穴位有很多种,下面小编带大家介绍血海穴的作用与好处。按摩血海穴的作用与好处有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瘦腿、治疗雀斑、月经不调、痛经、贫血、腹痛等。血海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别着急,看完下面的文章,相信你对它就会非常的熟悉了。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血海穴的相关知识,一起去瞧瞧吧!

血海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另说在膝上二寸半(《针灸甲乙经》);在膝上三寸(《千金要方》注);在膝上一寸(《类经图翼》)。布有股前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及股动、静脉肌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五淋,湿疹,瘾疹,阴部痒痛,股内侧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但在临床应用中,却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疗效。《金针梅花诗钞》血海条曰:“缘何血海动波澜,统血无权血妄行”。可见血海穴在功能上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针灸甲乙经》:“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千金要方》:“一作三寸”;《千金翼方》作“二寸”;《灵枢经脉翼》作“二寸中”;今皆从二寸,“半”字疑为“中”字之误。《针方六集》:“一方以患人手按膝盖骨上,大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大指尽处是穴。”即以对侧的手掌按其膝盖,手指向上,拇指偏向大腿内侧,当拇指端所止处。《循经考穴编》:“以虎口按犊鼻骨,取中指点到是。”

定位取穴

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大腿前面阔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纤维组织较外侧薄弱。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进入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膝上内动脉起于动脉,在股骨内上髁上方紧贴骨内面深进,经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腱与股骨骨面之间至膝关节前面,参加膝关节。

操作

直刺 l~1.2寸;可灸。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

临床应用

1)治月经不调∶血海,带脉(《针灸资生经》)。

2)治荨麻疹∶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

3)治膝关节疼痛∶血海,犊鼻,阴陵泉,阳陵泉。

文献摘录

1)《针灸甲乙经》∶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2)《针灸大成》∶暴崩不止,血海主之。

3)《类经图翼》∶主带下,逆气,腹胀。

穴位名解

(1)血海。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

(2)百虫窝。百,数量词,形容多也。虫窝,虫之所生之地也。百虫窝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其特性为湿热。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而本穴所应的时序、地域又为长夏的中土,是百虫的产生之时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虫窝。

(3)血郄。血,指穴内物质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运行出入为细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既湿又热,是血的气态物存在形式。穴内气血物质的出入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折合为血则其量较小,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

治疗病症

痛经

每月一次的生理痛真是非常难受,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这种小腹疼痛。

气海的准确位置 气海主治疾病

气海穴在下腹部,而下腹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中医认为,气海内气的强弱,决定了人的盛衰存亡,主治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男性遗精,以及尿频,尿闭,遗尿,腹胀肠鸣,脐腹疼痛等症,对中风脱症,脱肛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气海和血海指的是什么 血海位置图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从髌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即是该穴,为脾经上的重要腧穴之一。

气海和血海指的是什么 气海的作用

气海穴有温养益气,补益回阳,益肾固精,强壮全身的作用,验证于临床,本穴可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可作为先天禀赋虚弱,后天劳损太过,大病新瘥,产后体虚等的补虚要穴,并可与关元,足三里等相互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补养效果。

月经不调怎么艾灸图

调和气血靠艾灸——灸关元、血海、三阴交穴

月经不调是女性月经病的统称,它通常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其中包括经期提前、经期延后、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经期延长、崩漏、闭经、经量过多、经色紫黑等诸多病症。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因经期感受寒湿、过食辛辣寒凉食物、郁怒忧思等因素引起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一穴见效:关元

【隔姜灸关元】

取穴原理:经血从胞宫而出,胞宫位于下腹部,受冲、任二脉所管,所以可取任脉关元穴,调整阴血源头。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选择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小孔。把姜放在关元穴上,将艾炷放置姜上,点燃艾炷,每次灸5~10分钟,每日1次。

小小妙招见奇效

黑木耳红枣茶:调理气血

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可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型月经过多。

隔姜灸关元

配穴辅助:血海、三阴交【回旋灸血海】

取穴原理: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调,血海有调经统血、健脾化湿的功效。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和坐位。点燃艾条,对准气海、血海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回旋施灸,每次每穴灸15~20分钟。

回旋灸血海

【温和灸三阴交】

取穴原理:三阴交是妇科病的首选穴,有健脾益胃、调肝补肾、调理经带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

艾灸方法:取坐位。点燃艾条,对准三阴交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温和施灸,每次灸3~15分钟。

隐白的位置在哪里 隐白配伍疗法

1、隐白穴配三阴交穴、地机穴:缓解治疗出血症;

2、隐白穴配大敦:主治昏厥,中风昏迷;

3、隐白穴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衄血;

4、隐白穴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

5、隐白穴配厉兑:主治梦多。

吃撑了怎样按摩穴位

1、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2、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中注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中注穴配穴治病方法

月经不调可配气海,血海,三阴交;气滞腹痛,便秘,泻痢,疝气可配天枢,上巨虚,维道,归来;小便不利可配中极,膀胱俞。

气海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气海俞对症配穴

1.配气海,血海,关元,三阴交,针刺泻法,活血止痛,治疗瘀阻胞宫之月经不调,痛经等。

2.配次髎,血海,承山,二白,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活血化瘀,治疗大肠瘀滞之痔漏。

3.配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阿是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治疗瘀血腰痛,腿膝不利等症。

脸上长痘痘艾灸哪里 血海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时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血海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等,脸上长痘痘取血海艾灸也有一定的作用。

产后恶露不尽怎么调理 针灸调理

产后恶露反复不尽的女性,可以请中医师做针灸调理。以强刺激手法,促进子宫收缩,排净恶露。

针灸穴位: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穴。或灸隐白穴,有健脾止血作用。

功效:关元穴,能益元气、固冲任,调理胞宫,令血归经;气海穴,能益气摄血、生血;血海,三阴交为理血调经之要穴。四穴合用,以扶正为主,兼清余邪,调理冲任,统摄血行。

阴包的准确位置图 阴包穴配伍治病方法

月经不调可配三阴交,气海,血海;小便不利,遗尿可配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腹痛可配气海,五枢;腰骶痛引小腹可配次髎,带脉,维道。

相关推荐

眩晕刮痧刮哪里 气血亏虚型眩晕

取穴:百会,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刮拭顺序:先按揉头顶百会穴,其次刮背部膈俞,然后刮腹部气海穴,再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方义:百会为诸阳之会,可升举阳气以帅血上荣;血海,膈俞可补血;足三里,三阴交以脾胃,益生化之源;气海培补元气。

自己如何找血海 治疗出血病症

血海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此此穴有理气活血,引血补血,化瘀之功,治疗出血病症的最佳穴位,不管出血,瘀血,还贫血,血不下行,都可以选用此穴。

气海的准确位置图 艾灸气海主治哪些疾病

艾灸气海能补气理气,益肾固精,主治腹痛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四肢乏力等症状。

足五里准确位置图片 足五里的配伍疗法

1、足五里穴配三阳络穴、天井穴、历兑、三间穴:治嗜卧欲动摇; 2、足五里穴配血海、三阴交、风市:有养血祛风的作用,主治阴囊湿疹; 3、足五里穴配气海,太冲:有舒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睾丸肿痛; 4、足五里穴配中极、阴陵泉: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尿潴留。

膝阳关透曲泉的针刺手法 曲泉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燥湿止痒。配带脉,中极,下髎,阴陵泉,针刺泻法,治疗湿热下注之黄白带下;配中极,血海,蠡沟,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湿热下注之阴痒,湿疹。 2.本穴清热利湿。配中极,膀胱俞,阴陵泉,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配阴陵泉,大敦,照海,针刺泻法,治疗湿热脚气。 3.本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配气海血海,三阴交,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郁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配中极,归来,膈俞,血海,太冲,针用泻法,治疗瘀血阻滞之产后腹痛。 4.配关元,中极,三阴交,太冲,大敦,针刺泻法,疏肝理气止

气海血海的位置和作用什么

气海位于脐中下1.5寸。取穴时,仰卧,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10等分,从肚脐往下3/10处即该穴。该穴有温养益气,补益回阳,益肾固精,强壮全身的作用,验证于临床,本穴可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可作为先天禀赋虚弱,后天劳损太过,大病新瘥,产后体虚等的补虚要穴,并可与关元,足三里等相互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补养效果。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从髌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即该穴,为脾经上的重要腧穴之一。血海具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功能,古代,

气海针灸几寸 针灸气海主治病证

1.脏腑气虚之四肢无力,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厥冷,中风脱证,胃下垂,脱肛,阴挺,疝气,遗精,遗尿,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赤白带下,产后崩漏不止,胞衣不下,不孕,虚喘,泻痢不止,水谷不化,便秘,癃闭,淋证诸症。 2.气机阻滞之脘腹胀满,绕脐腹痛,水肿,癃闭,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胞衣不下,崩漏诸症。

月经量少吃红枣好不好

1、不要让自己过分劳累,女性的身体一定要好好养着的,如果过度的劳累会导致自己的身体器官出现负荷,让身体器官不能正常的进行运转和新陈代谢,而在月经期间女性身体比平常更加的虚弱,更容易发困和出现疲劳。 2、点按血海血海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所以血海穴具有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能通行溢蓄全身血气的效果,可以用尖用力点按血海穴一分钟,会感觉到明显的酸胀感,同时对左右腿的血海穴,进行交替治疗3-5次。

膝盖上两厘米什么穴位

1、膝盖上两厘米什么穴位 膝盖上两厘米血海穴,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血海穴,或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端下面便血海穴。) 、 2、血海穴的临床运用 治疮疡,本穴可以清血利湿,治血液中血浊血毒血热引起的疮疡。治血疾病,统治凡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治皮肤痒,血虚、血躁,血

中医怎么治疗月经不来

针灸疗法 (1)毫针 虚证闭经取穴: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 方法:行补法,针刺并灸。 实证闭经取穴:次髎、中极、三阴交、行间、合谷。 方法:针刺行泻法,不灸。 (2)电针 取穴:关元配三阴交,归来配足三里,中极配血海。 方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3)皮内针 取穴:血海、足三里。 方法:7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日。皮内针的埋藏处要保持干燥、清洁,不能着水。 (4)皮肤针 取穴:腰骶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脐下任、冲脉循行路线,归来,血海,足三里。 方法: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