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海和血海指的是什么 血海主治疾病
气海和血海指的是什么 血海主治疾病
中医认为,血虚,血燥,血稠可引起皮肤痒,血海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故而有止痒的功效;此外刺激血海还可健脾化湿,调经统血,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股内侧痛,皮肤湿疹等症。
活血调经的血海穴
人的下肢内侧穴位有很多种,下面小编带大家介绍血海穴的作用与好处。按摩血海穴的作用与好处有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瘦腿、治疗雀斑、月经不调、痛经、贫血、腹痛等。血海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别着急,看完下面的文章,相信你对它就会非常的熟悉了。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血海穴的相关知识,一起去瞧瞧吧!
血海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另说在膝上二寸半(《针灸甲乙经》);在膝上三寸(《千金要方》注);在膝上一寸(《类经图翼》)。布有股前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及股动、静脉肌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五淋,湿疹,瘾疹,阴部痒痛,股内侧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但在临床应用中,却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疗效。《金针梅花诗钞》血海条曰:“缘何血海动波澜,统血无权血妄行”。可见血海穴在功能上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针灸甲乙经》:“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千金要方》:“一作三寸”;《千金翼方》作“二寸”;《灵枢经脉翼》作“二寸中”;今皆从二寸,“半”字疑为“中”字之误。《针方六集》:“一方以患人手按膝盖骨上,大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大指尽处是穴。”即以对侧的手掌按其膝盖,手指向上,拇指偏向大腿内侧,当拇指端所止处。《循经考穴编》:“以虎口按犊鼻骨,取中指点到是。”
定位取穴
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大腿前面阔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纤维组织较外侧薄弱。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进入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膝上内动脉起于动脉,在股骨内上髁上方紧贴骨内面深进,经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腱与股骨骨面之间至膝关节前面,参加膝关节。
操作
直刺 l~1.2寸;可灸。
主治病症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
临床应用
1)治月经不调∶血海,带脉(《针灸资生经》)。
2)治荨麻疹∶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
3)治膝关节疼痛∶血海,犊鼻,阴陵泉,阳陵泉。
文献摘录
1)《针灸甲乙经》∶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2)《针灸大成》∶暴崩不止,血海主之。
3)《类经图翼》∶主带下,逆气,腹胀。
穴位名解
(1)血海。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
(2)百虫窝。百,数量词,形容多也。虫窝,虫之所生之地也。百虫窝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其特性为湿热。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而本穴所应的时序、地域又为长夏的中土,是百虫的产生之时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虫窝。
(3)血郄。血,指穴内物质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运行出入为细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既湿又热,是血的气态物存在形式。穴内气血物质的出入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折合为血则其量较小,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
治疗病症
痛经
每月一次的生理痛真是非常难受,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这种小腹疼痛。
气海的准确位置 气海主治疾病
气海穴在下腹部,而下腹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中医认为,气海内气的强弱,决定了人的盛衰存亡,主治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男性遗精,以及尿频,尿闭,遗尿,腹胀肠鸣,脐腹疼痛等症,对中风脱症,脱肛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气海和血海指的是什么 血海位置图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从髌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即是该穴,为脾经上的重要腧穴之一。
气海和血海指的是什么 气海的作用
气海穴有温养益气,补益回阳,益肾固精,强壮全身的作用,验证于临床,本穴可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可作为先天禀赋虚弱,后天劳损太过,大病新瘥,产后体虚等的补虚要穴,并可与关元,足三里等相互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补养效果。
月经不调怎么艾灸图
调和气血靠艾灸——灸关元、血海、三阴交穴
月经不调是女性月经病的统称,它通常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其中包括经期提前、经期延后、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经期延长、崩漏、闭经、经量过多、经色紫黑等诸多病症。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因经期感受寒湿、过食辛辣寒凉食物、郁怒忧思等因素引起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一穴见效:关元
【隔姜灸关元】
取穴原理:经血从胞宫而出,胞宫位于下腹部,受冲、任二脉所管,所以可取任脉关元穴,调整阴血源头。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选择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小孔。把姜放在关元穴上,将艾炷放置姜上,点燃艾炷,每次灸5~10分钟,每日1次。
小小妙招见奇效
黑木耳红枣茶:调理气血
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可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型月经过多。
隔姜灸关元
配穴辅助:血海、三阴交【回旋灸血海】
取穴原理: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调,血海有调经统血、健脾化湿的功效。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和坐位。点燃艾条,对准气海、血海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回旋施灸,每次每穴灸15~20分钟。
回旋灸血海
【温和灸三阴交】
取穴原理:三阴交是妇科病的首选穴,有健脾益胃、调肝补肾、调理经带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
艾灸方法:取坐位。点燃艾条,对准三阴交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温和施灸,每次灸3~15分钟。
隐白的位置在哪里 隐白配伍疗法
1、隐白穴配三阴交穴、地机穴:缓解治疗出血症;
2、隐白穴配大敦:主治昏厥,中风昏迷;
3、隐白穴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衄血;
4、隐白穴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
5、隐白穴配厉兑:主治梦多。
吃撑了怎样按摩穴位
1、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2、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中注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中注穴配穴治病方法
月经不调可配气海,血海,三阴交;气滞腹痛,便秘,泻痢,疝气可配天枢,上巨虚,维道,归来;小便不利可配中极,膀胱俞。
气海俞的准确位置图片 气海俞对症配穴
1.配气海,血海,关元,三阴交,针刺泻法,活血止痛,治疗瘀阻胞宫之月经不调,痛经等。
2.配次髎,血海,承山,二白,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活血化瘀,治疗大肠瘀滞之痔漏。
3.配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阿是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治疗瘀血腰痛,腿膝不利等症。
脸上长痘痘艾灸哪里 血海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时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血海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等,脸上长痘痘取血海艾灸也有一定的作用。
产后恶露不尽怎么调理 针灸调理
产后恶露反复不尽的女性,可以请中医师做针灸调理。以强刺激手法,促进子宫收缩,排净恶露。
针灸穴位: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穴。或灸隐白穴,有健脾止血作用。
功效:关元穴,能益元气、固冲任,调理胞宫,令血归经;气海穴,能益气摄血、生血;血海,三阴交为理血调经之要穴。四穴合用,以扶正为主,兼清余邪,调理冲任,统摄血行。
阴包的准确位置图 阴包穴配伍治病方法
月经不调可配三阴交,气海,血海;小便不利,遗尿可配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腹痛可配气海,五枢;腰骶痛引小腹可配次髎,带脉,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