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治疗可使肾衰患儿达到正常身高
生长激素治疗可使肾衰患儿达到正常身高
根据德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生长激素治疗研究组报道,身材矮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进行长期的生长激素治疗后,可以引发追赶性生长(catch-up growth),并且基本上都可达到正常成人身高。
德国heidelberg儿童医院的otto mehls医生和同事研究了平均年龄为10.4岁的38名处于青春期前的慢性肾衰患儿。研究者用生长激素对这些患儿进行治疗,直至他们达到成年人最终的身高,平均治疗疗程为5.3年。研究者还以50位条件相匹配的未进行生长激素治疗的慢性肾衰患儿作为对照。
研究人员发现,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出现追赶性生长,而对照组患儿却存在进行性的生长不足。那些经生长激素治疗的男孩和女孩的最终平均身高分别是165cm,156cm。治疗组儿童平均的最终身高低于正常值1.6 sd,却高出他们标准化身高基线1.4 sd,而在对照组里,患儿的平均最终身高低于正常2.1 sd,低于其标准化身高基线0.6 sd。
mehls医生认为外源性生长激素治疗只能部分克服慢性肾衰患儿的生长激素耐受。因此,给予生长激素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缩短透析时间,以利于患儿的生长
孩子不长个的五个原因
原因1:家族性矮小
父母身材矮,对子女身高会有重要影响。因遗传基因所引起的矮小称为“家族性矮小”,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生长曲线和正常儿童的曲线平行,但始终是在低限。
注意事项
1.注意合理营养。不偏食,少吃零食,尤其在餐前1-2小时不吃糖果或喝饮料,保持良好的食欲。食欲好,吃得好,营养合理,才能为长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2.经常运动。运动后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身体生长。
3.保证充足睡眠。正常人的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睡眠时分泌,充足的睡眠对身体生长很重要。
4。保持精神愉快。精神压抑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有一种病称为“情绪剥夺侏儒”,就是因在儿童期受到歧视、虐待造成的。一旦改变环境,儿童又会正常生长。
5.找专科医生检查。家族性矮小儿童不要任意用药,有些药可使骨骺早闭合,生长潜力耗尽,成年后身高反而更矮,这是值得家长们警惕的。
6.找专科医生诊治。如果宝贝到3岁时,身高还低于下限值水平,应找专科医生诊治。如果诊断为特发性矮小,可以试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好。
原因2:小于胎龄儿
是指足月出生的宝贝,但体重小于2.5公斤或身长低于47厘米婴儿。由于患病或孕期进食少等原因,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出生后身材矮小。不过,大多数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得到合理充足的喂养,有追赶性生长现象,2岁前可以达到正常儿的身高。如果到2岁时身高仍矮于正常水平,其中的80%将达不到成人的正常身高。
注意事项
1.加强喂养。保证奶量充足,及时、合理添加辅食,预防贫血和佝偻病;适当补充锌剂,有利于追赶性生长。
2.生长激素治疗。如果宝贝2岁时,身高仍然低于正常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研究证明有较好的效果。
原因3:营养不良
各种营养素是宝贝长高的物质基础。3岁前是宝贝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如果在这一段时期奶量不足,或不能及时添加辅食(有的1岁后才添加辅食),宝贝的身高增长便会受到影响。
注意事项
1.合理喂养。宝贝1周岁前,合理喂养,保证奶量充足,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给宝贝断母乳后,要培养宝贝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
什么是特纳氏综合征
特纳氏综合征是内分泌学专家HenryTurner博士在1938年首先提出。HenryTurner博士描述了一系列女性患者的症状,后来研究发现,此病由女性基因缺陷引起。
大多数女孩有两个性染色体,被称作X染色体。患有特纳氏综合征的女性其中一个X染色体可能缺失、不完整或遭到了损坏。
诊断早期诊断特纳氏综合征对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染色体确诊,这种检查叫染色体核型分析。患有特纳氏综合征的女孩并发身材矮小症,此外,还能有以下体征:
·蹼状颈(肩膀和脖子两侧部位变厚)
·后发际低
·耳朵位置低
·眼睑下垂
·轻度肘外翻
·手部和脚部肿胀
·指(趾)甲发育不良·多痣身材矮小是唯一普遍存在的症状
其他影响
特纳氏综合征可能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双重损害。因为缺乏一个X染色体,患儿的性发育会受到影响。特纳氏综合征的很多症状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缓解,早期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发育:患儿的心理发育比一般正常儿童慢,由于不正常的性发育和生长,患儿的自我认可度低。
特纳氏综合征患儿的青春期可能延迟或者消失,可能不育
。她们患肾脏、心脏和甲状腺疾病的风险也较大。
特纳氏综合征和生长
特纳氏综合征会导致身材矮小。早期对患儿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会提高患儿生长速度,帮助她们获得理想的成人身高。
特纳氏综合征可用生长激素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长激素可以帮助加快生长速度获得更理想的成人身高。医生也可能推荐联合应用其他治疗,以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发育。
性早熟孩子康复五注意
增加体育活动 尤应加强下肢锻炼,每天应保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可选择跑步、登楼、跳绳、跳橡皮筋等运动项目。一开始可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并持之以恒,以免因过度疲劳而丧失信心。下肢的锻炼能刺激长骨骨骺生长板的细胞分裂增殖,促进长高。此外运动锻炼对调节体重、改变身体组分、增加肌肉量和减少脂肪含量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保证充足睡眠 每晚应有8小时高质量的睡眠,以保证垂体在夜间能分泌足量的生长激素,对身高的快速生长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定期监测身高 在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期间,应每3个月监测血IGF-1水平和身高的变化,如果有效则可以考虑继续使用。由于生长激素有可能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因此由肿瘤引起性早熟的患儿应禁用生长激素。所以,在使用生长激素之前应先排除体内存在肿瘤的可能,或者肿瘤已经得到有效处理并随访达1年以上且无复发的征象时,方可使用低剂量的生长激素,并严密随诊。
用生长激素要看骨龄 既往认为,只有生长激素缺乏的患者才能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但是目前认为在一些生长激素并不缺乏的患儿中,如Turner综合征和特发性矮小的患者使用生长激素也可促进身高增长。具体到某一患者能否采用生长激素促生长治疗,关键是要看骨龄的情况。骨骺是否闭合是决定可否使用生长激素最重要的指标。从理论上讲,只要骨骺没有闭合,就还有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机会。但如果骨骺闭合后还使用较大剂量的生长激素治疗,则不仅不能促进长高,反而会带来肢端肥大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容貌变得粗陋。
4岁是判定儿童矮小黄金分界线
判定儿童矮小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因为不论男童还是女童,在4岁左右其体内长高激素、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形成,从身材上也可以看出是否存在着缺陷,这些条件对今后的生长发育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是在人体睡眠期间,儿童睡眠时间每天应大于9小时,体内生长激素就会得到充分的分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民间所传“孩子睡觉就长肉”就是这个道理。4岁左右,儿童咀嚼功能已胜任,这时候给他们均衡营养,其中包括脂肪、蛋白质,让体内得到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就为正常生长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岁左右,还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此时多让儿童运动,做些力所能及的智力开发,使其思维处于活跃阶段,也会促进内分泌,对生长有利。婴幼儿0岁~1岁比其他孩子矮25厘米,1岁~2岁比其他孩子矮10厘米,2岁后比其他孩子矮5厘米,家长就应该带孩子上医院检查。
国内孩子往往治得太晚
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骨骺是骨骼的生长发育中心,通过不断骨化来增加骨的长度,人的身高也随着增加。一般过了青春发育期,骨骺与干骺端完全融合,骨骺全部骨化,骨骼就不再有生长的空间,身高也就不会再增加。
因此,矮小患者起治年龄对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治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成年身高。
然而,“国内70%的孩子11岁~16岁才开始接受矮小治疗。而由美国国家合作生长发育研究(NCGS)数据显示,国外59%的孩子是在6岁~10岁开始接受矮小治疗。”徐璇介绍,这与中国父母常过度寄希望于发育期有关。
我国男性和女性的骨骺闭合年龄分别为16岁左右和14岁左右,在确诊孩子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后,在骨骺闭合前及早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矮小儿童是有希望达到正常身高的,而使用生长激素的年龄早比晚效果要好。
儿童个子矮小的常见原因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疾病影响
如果宝贝罹患某种先天性疾病,也势必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一些内分泌疾病,比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以及生长激素缺乏症,都有可能导致儿童个子矮。家长要及早发现病因,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确诊立即积极治疗原发病,使生长速度恢复正常,预防矮小。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营养不良
各种营养素是宝贝长高的物质基础。3岁前是宝贝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如果在这一段时期奶量不足,或不能及时添加婴幼儿辅食(有的1岁后才添加辅食),宝贝的身高增长便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下:
1.合理喂养
宝贝1周岁前,合理喂养,保证奶量充足,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给宝贝断母乳后,要培养宝贝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小于胎龄儿
是指足月出生的宝贝,但体重小于2.5公斤或身长低于47厘米婴儿。由于患病或孕期进食少等原因,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出生后身材矮小。不过,大多数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得到合理充足的喂养,有追赶性生长现象,2岁前可以达到正常儿的身高。如果到2岁时身高仍矮于正常水平,其中的80%将达不到成人的正常身高。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下:
1.加强喂养
保证奶量充足,合理、及时添加辅食,预防贫血和佝偻病;适当补充锌剂,有利于追赶性生长。
2.生长激素治疗
如果宝贝2岁时,身高仍然低于正常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研究证明有较好的效果。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家族性矮小
父母身材矮,对子女身高会有重要影响。因遗传基因所引起的矮小称为“家族性矮小”,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生长曲线和正常儿童的曲线平行,但始终是在低限。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下:
1.经常运动
运动后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身体生长。
2.充足睡眠
正常人的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睡眠时分泌,充足的睡眠对身体生长很重要。
3.医生检查
家族性矮小儿童不要任意用药,有些药可使骨骺早闭合,生长潜力耗尽,成年后身高反而更矮,这是值得家长们警惕的。
4.医生诊治
如果宝贝到3岁时,身高还低于下限值水平,应找专科医生诊治。如果诊断为特发性矮小,可以试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好。
5.合理营养
不偏食,少吃零食,尤其在餐前1-2小时不喝饮料或吃糖果,保持良好的食欲。食欲好,吃得好,营养合理,才能为长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6.精神愉快
精神压抑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有一种病称为“情绪剥夺侏儒”,就是因在儿童期受到歧视、虐待造成的。一旦改变环境,儿童又会正常生长。
影响矮小症身高的因素有很多
父母亲身高是正常的,自己只有一米五的个头,矮小症患者总是会为身高发愁,焦急地问:“我还能长高吗?”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底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矮小症身高的因素有很多,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1、遗传:生长发育受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遗传是重要的先天因素。
2、营养: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正常身高的条件之一。
3、运动:运动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的生长。
4、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良好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对生长也至关重要。
5、生活习惯:内容包括极广,如饮食、运动、卫生、睡眠、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情况等等。
6、内分泌因素:体内的一些激素水平会影响骨骼的发育,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7、其他:如种族,性成熟早晚,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
只要身高低于同地区、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者在医学上称为矮小症。常见的矮小病因有:
1、内分泌性矮小:如生长素缺乏、甲状腺素低下等,可通过生长素激发试验和检测甲状腺素确诊。性早熟所致成年身高低也属此类。性早熟者与一般矮小不同,由于发育提前,成长期身高可高于同龄人,但生长停止也早,最终身高常常较矮。
2、遗传性身材矮小:除少数能查出家族中同患某种疾病的外,多数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3、营养性矮小:一般性“挑食”不至于引起身材矮小,仅见于长期慢性病的患者。此类病人不需要进行增高治疗,只要有效治疗原发病,调整营养就能长高。
4、宫内发育迟缓: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低,出生后半年内未能实现有效追赶,成年身高也低。
5、染色体疾病:如特纳综合症、唐氏综合症等,通过染色体检查可确诊。
6、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粘多糖病。
7、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即所谓的“晚长”,这一类人群常有家族史,一般不需要治疗,最终也能达到正常身高。如疑属此类,应定期检查骨龄,并做成年身高预测。
8、骨骼系统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等。
小孩注射生长激素的危害有哪些
小孩注射生长激素的危害是非常多的。生长激素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少数的小孩出现水肿、注射部位局部疼痛,一般不用治疗,会自然消失的。
因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者称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多见于男孩,患儿出生时身高体重正常,数周后出现生长发育迟缓,2-3岁后逐渐明显,其外观明显小于实际年龄,但身体各部位比例尚匀称,智能发育亦正常。身高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30%以上。随年龄增长可出现第二性征缺乏和性器官发育不良。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除有上述症状外,尚有原发病的种种症状和体征。本病一旦确诊,开始治疗年龄愈小,效果愈好。目前已广泛使用的有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
身高与遗传,营养状况,运动情况密切相关,注意营养均衡,多参加体育锻炼,最好能查个激素水平看看是否有异常。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最好不要通过服用激素来增高。小孩注射生长激素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注射生长激素对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首先对孩子的发育无疑是会造成影响的,这种影响是不好的,因为人体本身是会分泌生长激素的,即使是生长激素不足,发育不良的孩子,也要注意不要随意注射生长激素,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不建议大家使用注射生长激素。
性早熟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吗
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系统常见的发育异常,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
性早熟的孩子临床表现是性征发育提前,由于提前进入青春期和身高突增阶段,一段时间内身高可能会明显高于同龄人。但是由于青春期会促进性激素大量分泌,导致骨龄快速成熟而丧失生长空间,性早熟的孩子一般会因为青春期启动太早而失去2年左右的长高时间,终身高一般会比正常儿童偏矮10厘米左右,出现小时候“鹤立鸡群”、长大了“鸡立鹤群”的现象。
性早熟的治疗目的是以改善患儿的成年身高为核心的。国外有文献报道,性早熟患儿治疗年龄越大,单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终身高获益越少,对这些患者终身高没有起到任何帮助。所以要配合生长激素联合治疗,以达到理想终身高,生长激素治疗可在不影响骨龄的情况下促进生长发育,进而改善终身高。
金赛生长激素是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新药。1998年,金赛上市*支国产品牌生长激素粉剂,实现国产生长激素“零的突破”,结束了跨国药企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让中国人能用得起生长激素。2005年,金赛上市亚洲*支生长激素水针剂,实现了从国产首仿到与国际同步的突破。2014年,金赛上市全球*支长效生长激素水针剂,实现了从亚洲*到全球首创,从每天1针到每周1针,大大降低了注射频率。
从“全国*”到“亚洲*”再到“全球*”,金赛药业成为全国*的基因工程新药孵化基地,同时也被评为全国首家基因工程药物质量管理示范中心。金赛20年专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不断完成生长激素的变革,累计治疗全国矮小儿童超过10万名,年身高平均增长8-12厘米,有效率近*, 为中国所有挣扎在矮小困境里的患者带来希望。
孩子得了矮小症怎么办
3~16岁是治疗“黄金期”
“矮小症早期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医生指出,3~16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帮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患儿完全可以达到正常人的身高。
矮小症患者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侏儒症患者,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对Tumer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显著,一般治疗第一年可增高2~3厘米,个别人可增高15厘米以上。
另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也比较有效:
1、合理的饮食: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另外,多吃含钙食物也有助于长高。
2、适量的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有助于长高的运动有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等。尽量避免举重等会阻碍骨骼纵向生长的运动。
3、父母的关爱:身体的发育受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低年龄的儿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一般把儿童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而引起的身材矮小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关爱有加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