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的口腔问题 整个乳牙的发育过程约在2.5~3岁完成
婴幼儿常见的口腔问题 整个乳牙的发育过程约在2.5~3岁完成
一般而言,宝宝的第一颗牙齿大约是在6~8个月左右长出来的,但因每个小孩的体质、生长速度与状况都不尽相同,因此牙齿的生长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有的孩子甚至到了1岁才长出第一颗牙,这都仍属于正常的范围内,家长们不需要太过担心。
而整个乳牙的发育过程约在2.5~3岁左右完成,如果宝宝长牙的时间比正常情况延迟得多,那么家长就得要向专业牙医生咨询了,因为有不少基因异常或罕见疾病,牙齿发育迟缓也是病征之一。
各年龄段儿童体检项目解惑
3-7岁学龄前期
每年进行1-2次全面的体格检查,这段时期儿童智能发展快、独立活动范围大,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发展与感觉、视觉、听觉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儿童体检中,视、听的检查是特别重要的,同时还要测验其对物品、颜色,视听的包括体格生长方面、一般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血压、视力、牙齿、外生殖器发育,以及疫苗补种、寄生虫感染等。尤其需要关注龋齿、视力异常、呼吸道感染、肥胖、外生殖器发育异常等问题。
五大问题:肥胖、龋齿、视力异常、呼吸道感染、外生殖器异常。
饮食控制与运动指导,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小儿体重平均值20%以上者,即为肥胖儿。主要通过低脂、低糖、高蛋白高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及鼓励儿童多运动、游戏促进脂肪消耗的方式来减轻体重。
2岁半就应学习刷牙,发育正常的儿童一般在两岁半左右长完乳牙,此时家长就应训练孩子刷牙。并且控制孩子甜食的摄入量,养成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
散光远视要矫正,7-9岁时孩子的视力才会等同于成人,所以不要着急去治疗孩子的“近视”问题,但如果这段时间出现了散光、远视等问题,也许就需要及时到专科就诊。并且需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结膜炎(红眼病)等发生,影响眼部发育。
注意个人卫生,保证幼儿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鲜空气,鼓励幼儿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以提高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等;避免到嘈杂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早发现早治疗,主要是小男孩的包茎问题,不仅会影响龟头的发育,也容易引起尿道炎,引起尿急尿痛等症状。另外还有幼儿隐睾。隐睾是指幼儿出生时一侧或双侧睾丸未降入阴囊,而停留在腹股沟或腹腔内。若长期停留在腹股沟或腹腔里,会因为高温造成睾丸的病变,体检时要主要到相应问题。
学龄期体检,与学龄前期类似,不再赘述。
青春期体检(10-20岁)
体检内容:除了上述项目,还需要关注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女孩:通常10-12岁开始,发育顺序为:乳房、阴毛、外生殖器的改变、月经来潮、腋毛。整个过程约1.5-6年,在乳房开始发育1年后,身高会急骤增高。男孩:通常12-14岁开始,发育顺序为:睾丸容积增大,继之阴茎增长、增粗,出现阴毛、腋毛生长及声音低沉、胡须等成年男性体态特征,整个过程约5年以上。第二性征出现时,身高体重增长加速。家长应积极进行性教育,帮助孩子缓解第二性征带来的心理困惑等问题。
宝宝口腔保健有哪些常见误区
误区1:宝宝大约在6个月时出牙,太早或太迟都有问题 婴幼儿时期,是乳牙出至乳牙列形成的时期。
宝宝出牙的一般顺序为:无牙牙颌(出生)——乳牙开始萌出(约6个月)——乳牙列完成(约2岁半)。通常,出生后1年内,所有乳牙釉质太化完成;2年内(6~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
大多数情况下,婴儿会在6~7个月时出牙,但有的由于遗传等因素影响,会早些或迟些出牙。像有的宝宝4个月便出牙了,有的延迟至10~12个月才出牙,这都属于正常生理范畴。
但如果宝宝1岁后还未出牙,则可能存在营养不良、佝偻病、呆小病,甚至肿瘤等情况,须及时带他去口腔科或儿童保健科检查处理。至于牙齿早萌,可能是出牙时牙胚距口腔黏膜太近,造成乳牙过早萌出;或者是多生牙(由于存在松动易脱离和尖锐、易磨损口腔黏膜等危险,应及时拔除)。
还有的婴儿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牙床上就附着些米粒大小的白色圆形颗粒,如同刚长出的小牙齿,那就是人们常的“马牙仔”“板牙”,这其实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未被吸收的造釉细胞残作上皮所形成的、附着在牙床上的角化物,经过一段时间会自在行脱落。
可见,宝宝出牙的确多在6~7个月时,但因个体差异,有的会迟些或早些,具体须依实际情况而定。
误区2:宝宝出牙期间出现不适是正常的,顺其自然就好 宝宝出牙时会出现很多不适表现,如经常流口水、牙龈发痒或肿胀、情绪不安,以及食欲减退等。
如果家长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不加理会,往往会影响宝宝的食欲、情绪,甚至是健康,进而其生长发育,后果可能难以预料。 因此,当宝宝出牙期间表现不适时,家长有必要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宝宝总是流口水,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他的口腔卫生,勤帮他抹嘴或换围嘴、洗衣手,以免病从口入。
因此,宝宝出牙期间喜欢啃自己或大人的手指,说明他牙肉痒,这是正常表现,此时此刻家长须做的是想办法帮助宝宝舒缓不适。如将消毒过的含量有液体的牙胶放入冰箱内冷冻后给宝宝咬,或是拿磨牙棒给宝宝磨牙,以帮他减轻不适。
当发现宝宝牙龈肿胀,角摸时感觉坚实,说明宝宝正在长牙,可以不用担心;但如果宝宝牙龈出现红肿或蓝色,则可能是发炎或其他异常,须要及时就医。
此外,当宝宝表现为情绪不安、烦躁时,家长除了情感安抚外,不妨通过玩耍、游戏等方法,转移他对不适的注意力;如果宝宝食欲减退,就不要勉强他进食过多食物,以免引起他对食物的抵触情绪;达期间,宝宝也可能出现低热、大便次数稍多,此时先不要太过惊慌,多留意宝宝的体温、食欲、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当情况持续或增多时,及时就医咨询。
误区3:宝宝乳牙没有发育好,所以牙缝很大 宝宝牙缝大并非乳牙没发育好,实际上,乳牙间大多存在缝隙,称之为生理间隙,可以说是为恒牙替换汤不换药时排列整齐作准备的。
因替换乳牙的恒牙往往大于乳牙,如果乳牙间预留了一定的生理间隙,恒乳牙更替时,牙列就不至于被挤歪了。
另一方面,家长也必须引起警惕,牙缝大会使食物残渣更容易存留其中,因此,务必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以防龋齿发生。
误区4:宝宝口腔应该没什么问题,没必要定期检查 事实上,无论大人或小孩,定期的口腔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应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6个月内带他去作口腔检查,然后每隔半年至一年定期限检查一次。通过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还有助于监测宝宝的牙齿发育状况。
家长还能从中获取适龄宝宝口腔保健的相关知识,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口腔疾患。再者,宝宝从小养成检查口腔的习惯,今后就医的依从性也会相对较好。
误区5:反正乳牙都要换的,龋齿就不用管了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宝宝烂牙齿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乳牙迟早都要换的,与其费钱又费事,倒不如等它自然脱落的好。殊不知,乳牙患龋齿对孩子的健康危害不浅。首先,龋齿严重破坏牙齿的结构,影响孩子的咀嚼和进食,可能有碍营养吸收和全身发育;
其实,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相应恒牙的发育和萌出,以致恒牙发育缺陷或萌出异常,有碍口腔的美观和功能。更甚者,可能引起感染,使病菌入血,孩子的心、肾等到器官都会蒙害。 因此,宝宝患龋齿,绝不能掉以轻心。
误区6:乳牙反咬合不必马上矫正,等牙齿换完成了再说 牙齿反咬合(即下颌咬下颌),一是使上颌骨发育受限,影响脸形和美观;二是可能对颌面关节产生不良影响。
帮当孩子3~5岁懂得配合时,就应及时就诊矫治了,等到到12岁左右换牙完毕,则为时晚矣。
误区7:宝宝出牙后再帮他清洁口腔,之前喂点白开水漱漱口就可以了 宝宝的口腔清洁应当从出生便宜开始做了。
专家认为,在乳牙萌出之前,帮宝宝清洁和按摩牙龈,将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口腔生态环境,有利于牙齿的萌出。家长可在手指上缠上清洁湿润的纱布,轻轻按摩宝宝的牙齿和牙龈组织,擦去上面的污秽物,适当时候也可选择合适的软毛刷蘸清水清洁。而当孩子3岁左右懂得吐漱口水时,就可以让他尝试使用儿童牙刷了。
误区8:让孩子自己刷牙,大人不必管他在熟练之前,刷牙是宝宝需要在家长辅助下完成的精细活动。毕竟,婴幼儿时期,孩子行为能力有限,对刷牙的方法要点也不太知道。因此,从一开始,家长就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任孩子自由发挥。
误区9:恒牙长在乳牙后面,应到医院或自行拨出乳牙 乳牙尚未脱落是不必强行拔出。一般来说,假以时日,它会自然脱落,而恒牙也会长回正常位置。
误区10:做好口腔清洁,就不会患龋齿了 除了做好口腔的清洁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规律喂养、奶瓶喂养时间过长,睡觉含奶嘴等到,都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此外,频繁地进食甜食、零食,也是龋齿高发的一大原因。
因此,要想宝宝口腔健康,家胀理应做到:规律喂养,使用安慰奶嘴不超过10个月,10个月开始训练孩子用杯子饮水,控制孩子接触甜食、零食的频度和甜度,等等。
别让乳牙龋齿影响恒牙发育
患龋齿是孩子婴幼儿期的高峰之一,约70%的宝宝会不幸“中招”。口腔科专家表示,此阶段患龋不仅影响到乳牙、恒牙发育,还可能导致淋巴结炎、副鼻窦炎等全身多种疾病产生。如何防御?还得从喂养、清洁、检查入手。
乳牙患龋容易影响恒牙发育
儿童是龋病高发人群,而低龄婴幼儿又是乳牙患龋病的“重灾区”。主观原因主要与小儿不良习惯导致口腔卫生状况差有关。
客观原因则来自婴幼儿乳牙特点,如钙化程度低、乳牙牙釉质、牙本质薄、牙釉质发育不全、免疫神经系统尚未成熟等,再加上孩子不会自主刷牙或力度不够,导致口腔保健缺位,从而造成婴幼儿期易患龋病。
婴幼儿龋患率高达70%左右。而不久前全国牙防组专家向外界宣称:我国儿童龋齿率率居高不下,平均每个孩子曾拥有5颗坏牙。临床发现非常多家长存在误区:认为乳牙迟早要被恒牙替换,不必多此一举进行补牙。实际上当乳牙发生蛀牙时,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可能会影响到根尖部发育中的恒牙牙胚,造成恒牙形态畸形,乳牙龋病严重会过早脱落,造成恒牙拥挤排列不齐,影响美观,为恒牙患龋埋下祸根,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宝宝蛀牙的原因
●“奶瓶龋”不少见
洪湖张先生的女儿虽然只有1岁,但门牙却都已龋坏。
在门诊中,奶瓶龋的孩子并不少见。新生的婴儿食物主要以牛奶为主,乳牙萌出后,因为自己还不会清洁牙齿,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将牙齿龋坏。因此,家长最好每次喂完奶后能够给婴儿喂点白开水,保持口腔清洁。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小,不会刷牙,其实,孩子口腔清洁应从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开始,也就是大约从6个月开始就要给宝宝“刷牙”了——父母用干净的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沾净水帮宝宝清洗口腔,这种口腔护理方法一般要持续幼儿两岁半;从两岁半开始,父母应替幼儿选择此年龄段使用的牙刷,每日早晚两次,站立于幼儿身后,手把手教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到3岁幼儿经过半年的训练,应能独立完成刷牙动作了。但此时的幼儿还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家长不可疏于监督指导作用,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拥有一副健康美丽的牙齿。另外,如果母亲能在孕期注意多吃促进牙齿发育的食物,孩子出生后乳牙萌出时钙化程度就高,不容易形成龋齿。
●4岁后半年查一次牙
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龋,且调查显示,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尤以4岁后患龋率增长明显。很多家长不解,每天早晚都会督促孩子刷牙,为何还是有蛀牙?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到了3岁以后,大多喜欢吃零食喝饮料,这些都是导致牙齿龋坏的主要原因。虽然现在家长都会监督孩子早晚刷牙,但由于孩子零食不断,又不能保证随时清洁口腔,食物残渣容易附着在牙齿上,另外,许多孩子在晚上刷牙后又会进食,睡前还要喝瓶奶,日积月累就会引发龋齿。
因此,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应从饮食、卫生和定期检查三方面做。让孩子尽量减少吃零食,尤其是含糖分高的零食,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孩子4岁后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因为对口腔医疗怀有恐惧感,孩子有口腔疾病一般不易表达,家长也容易疏忽,通常在孩子牙疼时才会就医,如果能定期检查口腔,及早发现龋齿,就能避免龋齿对恒牙有影响,最后影响全身发育和牙齿美观。
●咀嚼退化龅牙多了
平常生活中,你会发现许多孩子都带着牙箍矫牙齿,“现在孩子牙齿不整齐的怎么这么多?”
孩子的牙齿不整齐通常俗称为错牙合畸形,包括龅牙、牙齿稀、地包天、虎牙、拥挤、歪脸、小下巴等等症状。一方面,与父母遗传有关,尤其是牙齿“地包天”的父母,极可能将之遗传给孩子。还有许多后天因素不容忽视,如喂养姿势不正确、张口呼吸、吮拇指习惯、吐舌习惯、不良吞咽习惯、咬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乳牙期或替牙期出现的问题等都会导致错牙合的发生。现在许多孩子很大了还在依赖奶瓶,这也是导致错合牙的原因之一。
另外,牙齿拥挤、疏松和龅牙等牙齿畸形的小孩数量不断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小孩的食物越来越精细,一日三餐几乎难见粗粮,米越来越白、越来越精细;肉越剁越碎,许多食物几乎不需要咀嚼就可以轻而易举下咽。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的下颔骨退化,牙齿长成畸形。
●反颌最好4岁矫治
孩子长到10岁左右,不少家长带孩子来看看能不能把长得东倒西歪的牙齿排整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外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牙齿矫形的问题,但矫形并不仅仅是将牙齿排整齐这样简单,矫形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如果孩子有反颌,应该在4岁左右孩子能配合时就进行矫治,由于口腔不良习惯等导致的开牙合、反牙合、龅牙等,应及早就医破除不良习惯。如果是单纯的牙齿不整齐在乳牙期不用矫治,一般等到12岁左右乳牙脱落恒牙萌出后矫治,但对奶牙提前脱落造成的缺隙,应该及时就医,预防日后出现错牙合,而上颌后缩、下颌后缩等骨性的错牙合畸形的生长改良则必须把握好时机。下颌后缩畸形,最好在儿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进行骨性改良矫治,由于女孩比男孩发育较早,女孩生长发育高峰期为10-11岁,男孩为12-13岁。而上颌后缩畸形则应在8-10岁左右进行校正。但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对待,建议孩子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幼儿乳牙发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地讲,只要在周岁前能萌出第一颗牙齿来,就不算出牙太迟。如果1岁后还未出牙,就应该去检查是否有缺钙、缺碘等毛病。因此,父母在平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补钙和补碘。
父母要留心幼儿的乳牙日常护理
人一生共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乳牙总共有20颗,出牙有先后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下腭的2颗中切牙,然后是上腭的2颗中切牙。出第一颗牙的月龄每个婴儿都不一样,早的4个月就开始了,迟的要到10~12个月,平均是在7~8月龄时出牙,以后陆续萌出,到2岁半时20颗乳牙出齐,6岁以后开始脱乳牙换恒牙。
一般地讲,只要在周岁前能萌出第一颗牙齿来,就不算出牙太迟。如果1岁后还未出牙,就应该去检查是否有缺钙、缺碘等毛病。因此,父母在平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补钙和补碘。
一般来说,婴幼儿乳牙的好坏取决于母亲妊娠期的营养。无论乳牙或恒牙,在形成过程中都不可缺少下列元素:钙和磷(推荐食物:奶酪、鱼肉、海产品等)、维生素D(推荐食物:鱼、蛋、香菇等)、维生素C(推荐食物: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B(推荐食物:柠檬、谷物、芋类等)、维生素A(推荐食物:紫菜、胡萝卜、青椒等)。因此,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亲、以及长牙期的幼儿都应多吃富含上述元素的食物,做到膳食平衡,以保证和促进幼儿乳牙的健康发育。
幼儿乳牙一般会持续6~10年时间,这段时间正是其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如果牙齿不好,会影响幼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妨碍健康成长,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容貌和发音。因此,需要十分注意幼儿期乳牙的日常护理,具体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保持口腔清洁。
幼儿期虽然不用刷牙,但每次进食后及睡觉前,最好让幼儿喝些白开水,以起到清洁口腔内残留食物、保护乳牙的作用。
保证足够营养。
给幼儿及时添加辅食、摄取足够营养,以保证其牙齿的正常结构、形态以及提高牙齿对齿病的抵抗力。如多晒太阳、及时补充维生素D可帮助钙质在体内的吸收;肉、蛋、奶、鱼中含钙、磷丰富,可促进幼儿牙齿的发育和钙化,减少牙齿发生病变的可能;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所以幼儿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其中的纤维素还有清洁牙齿的作用。
养成正确的吃奶姿势。
幼儿吃奶时,会因吃奶姿势不正确或奶瓶位置不当形成下颌前突或后缩。幼儿经常吸吮空奶嘴会让口腔上腭变得拱起,使得以后萌出的牙齿向前突出,这些牙齿和颌骨的畸形不但会影响幼儿的容貌,而且会影响幼儿咀嚼功能的发展。
因此,幼儿吃奶时要采取半卧位,奶瓶与幼儿的口唇呈90度角,不要使奶嘴压迫上、下唇,也不要让幼儿养成吸吮空奶嘴的习惯。
适当锻炼牙齿。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出牙期的孩子特别爱“咬人”,还喜欢咬硬的东西。这是由于乳牙长出要挤压周边,会让牙龈组织感到痛痒,需要用撕咬物体来进行缓解。
所以,要常给出牙时的宝宝吃些较硬的食物,如饼干、烤面包片、苹果片、胡萝卜片等,以锻炼咀嚼肌,促进牙齿与颌骨的发育。如吃过多过软食物,咀嚼肌得不到锻炼,颌骨不能充分发育,但牙齿仍在生长,就容易导致牙齿相互挤压、排列不整齐或颜面畸形等。
预防牙齿变黄。
正常情况下乳牙是白色的,但以下几种情况会使乳牙变黄:
一是四环素牙,牙齿变黄的程度与服药的剂量和时间直接相关,所以孕妇和8岁内的幼儿都必须禁止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二是氟牙症,引起原因是饮水中氟含量过高而损害牙釉质(牙齿表层硬组织),使牙齿表面呈白玉状或黄褐色斑块,严重的满口均为黄褐色牙。所以,要尽量减少幼儿使用含氟牙膏和直接饮用生水。
常见幼儿口腔问题
小宝宝长牙症状,多数状况为口水偏多、喜欢咬东西,这时只要让宝宝多咬,舒缓牙龈的不舒服,满足宝宝咬东西的欲望需求;
少数状况则会焦躁、牙龈看起来红肿,甚至发烧,解决方式是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固齿器,使用时能按摩小宝宝的牙肉,安抚心情,减少焦躁情绪与不适感。
上述症状通常等到乳牙长出后,自然得到改善,因此,不建议涂抹止痛药物减除疼痛。
多数小朋友在没有特殊疾病的状况下,牙龈会流血原因多半是没做好牙齿清洁。
或许小朋友会因为牙龈出血不舒服,刷牙会痛,就更不去刷牙,但就是因为刷未干净,牙缝塞住许多食物残渣,长期造成细菌孳生,就会有牙龈出血的状况发生。
因此,当发现牙龈出血时,更需要加强牙齿、口腔的清洁。清洁时务必要刷干净牙齿和牙肉的交界处,并且刷干净整个牙面。至于牙刷选择,需要挑刷毛柔软、刷头小。
另外,牙龈出血的其他因素,假如小朋友在之前毫无预警的情况,突然牙龈很肿胀流血,并且合并发烧等其他身体反应,此时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建议到小儿科就诊。
小宝宝越早发生蛀牙,会提高未来蛀牙发生机率,而造成蛀牙的主要因素为:食物、细菌、齿质条件和时间。欲改善及预防蛀牙,需要在各方面都补助加强。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刷牙习惯,可以减少食物堆积在口中的时间,降低蛀牙细菌的影响。
关于齿质条件,乳牙的齿质受妈妈怀孕期间及宝宝出生期间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恒牙的齿质发展,就会受乳牙的健康状况影响,如蛀牙严重,细菌感染牙胚,就会导致恒齿齿质条件不好。
形成咬合异常的因素,可分为先天及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为小朋友不良的口腔习癖,如:咬铅笔、吸手指、吸奶嘴等。
建议在3~4岁以前戒除,咬合异常状况较有机会逐渐回复成正常的咬合能力,改善后天造成的咬合异常问题。
而先天咬合异常状况,如齿列凸出导致咬合异常、骨骼发育造成的咬合异常,建议经由专业牙医师的检查评估后,于合适的时间进行矫正治疗。
让宝宝远离龋齿
要搞好婴幼儿的口腔保健,应做到“3个注意”:
注意营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热量多、各种营养素适合婴儿的需要,还有较多的酶和抗体,有利于婴儿消化、吸收、抵抗疾病。直接哺乳既方便又卫生经济。注意喂奶的方法和时间,出生后3个月内,每隔3小时喂奶一次,以后每隔4小时一次,许多妈妈一见婴儿哭闹,就将奶头或者空的橡皮奶头塞进婴儿口内来哄婴儿,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婴儿连续吸吮,既消耗体力,又因口部肌肉不断收缩,使颌骨发育受限,再者不断吸入大量空气,会压迫上腭,使上腭变得过多过窄,甚至会引起牙龈发炎。哺乳姿势很重要,左右轮换喂奶,以免影响婴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喂奶粉时最好不要让婴儿睡着了奶嘴还含在口内,这样易引起乳切牙和第一乳牙患龋,也就是平时常说的“奶瓶龋”。
注意“一早、二帮、三教育”最好在婴儿乳牙未萌出前就开始注意口腔卫生,时间在哺乳后和每天晚上,由母亲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轻轻擦洗牙龈和腭部,并注意在进食后给少量温开水清洁口腔。3岁时就要教会儿童自己刷牙,并给予指导、监督,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注意定期检查口腔每隔半年给婴儿进行一次定期口腔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尽早预防龋病,最好用氟滴剂给婴儿补充氟化物,可将氟滴剂滴入婴幼儿的口内,也可将氟滴剂加入食物中吃下。3岁以后就可服用氟片或用含低浓度氟的牙膏刷牙。氟滴、氟片的补充剂量一定要在牙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3~4岁时可去医院将上、下第一、二乳磨牙的面,用窝沟封闭剂涂布,以达到防龋的目的。
青少年牙齿矫正最适合什么时间
青少年时期,孩子年龄小,身体健康,而且口腔环境也是不错的,这样做牙齿矫正是很有效果的,那么青少年牙齿矫正最适合什么时间呢?这是很多家长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下面看看我们专家是怎样讲解的吧!
婴幼儿在两岁半乳牙出齐之后,应到专业的口腔医院进行一次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幼儿的口腔保健,纠正吮指吊物等不良习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儿童应每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常见的乳牙地包天应在4岁左右治疗,替牙期应在7-12岁,而恒牙的矫治最佳时期为12-16岁。
矫正是在保持原有牙齿形态不变的前提下,对牙齿进行重新排列,恢复口腔功能与正常形态的过程,而不是单纯为了美观,实貭是一个口腔骨骼的生物学改建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不应响学习和工作。若孩子只是牙不齐,可以等到恒牙列初期(换完牙)治疗,若牙不齐伴有下颌后缩或上颌发育不足,则应立即治疗。
在矫正牙齿以前,需要制取石膏模型,以便留作将来治疗效果的对照参考。医生根据病的情况,设计各种不同的矫正器。目前矫正器的技术种类还是不少的,有:活动翼矫正器技术、方丝弓技术、Begg技术、TN技术、亚历山大技术现在还有一种更先进的MBT矫治技术。矫正器戴在口腔里,一般每隔二~三个星期进行检查治疗一次。矫正器要戴多少期限,要看具体情况才能决定。
矫正牙齿的年齿一般在十五岁以前较好,因为这里正当颌骨发育期间,治疗效果比较迅速而理想,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
目前,我国具有牙齿矫正治疗设置的医疗机构已不少,但受过正规学习过的医生还不是很多,有很多矫正治疗的牙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所以我们应该宣传预防保护牙齿的知识,去除对口腔发育有碍的不良习惯,及早防治牙列不整齐的发生。
治疗过的牙齿不会影响吃东西。成人现在也能正畸,一般要2年左右,可以戴陶瓷透明锁槽,它和牙齿的颜色相近,不会很明显,但是价格较贵。
正畸治疗没有痛苦,只是每次复诊加力后有2天左右不适应,不需服用任何镇痛药。一般来说,小孩矫正牙齿需等到全部乳牙替换完成后再进行(大约11-13岁)。
但是,有些情况下要尽早矫正,比如反合(地包天),严重的深覆合、深覆盖,口腔不良习惯,多生牙等等,因为这些情况会使牙齿畸形越来越严重而变得难于治疗。建议您带小孩去医院检查咨询一次,以便确定矫治时间。牙列拥挤是由于颌骨量不足难以排下正常数目的牙齿,如果牙列无足够的位子是要减数拔牙后做正畸治疗的。拔牙矫治排齐后,多余间隙就会关闭,不必担心。但是有一点,为你治疗的医师必须是经过正规学习的专业医师。
宝宝蛀牙的原因
●“奶瓶龋”不少见
洪湖张先生的女儿虽然只有1岁,但门牙却都已龋坏。
在门诊中,奶瓶龋的孩子并不少见。新生的婴儿食物主要以牛奶为主,乳牙萌出后,因为自己还不会清洁牙齿,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将牙齿龋坏。因此,家长最好每次喂完奶后能够给婴儿喂点白开水,保持口腔清洁。十招有效预防宝宝蛀牙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小,不会刷牙,其实,孩子口腔清洁应从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开始,也就是大约从6个月开始就要给宝宝“刷牙”了——父母用干净的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沾净水帮宝宝清洗口腔,这种口腔护理方法一般要持续幼儿两岁半;从两岁半开始,父母应替幼儿选择此年龄段使用的牙刷,每日早晚两次,站立于幼儿身后,手把手教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到3岁幼儿经过半年的训练,应能独立完成刷牙动作了。但此时的幼儿还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家长不可疏于监督指导作用,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拥有一副健康美丽的牙齿。另外,如果母亲能在孕期注意多吃促进牙齿发育的食物,孩子出生后乳牙萌出时钙化程度就高,不容易形成龋齿。
●4岁后半年查一次牙
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龋,且调查显示,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尤以4岁后患龋率增长明显。很多家长不解,每天早晚都会督促孩子刷牙,为何还是有蛀牙?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到了3岁以后,大多喜欢吃零食喝饮料,这些都是导致牙齿龋坏的主要原因。虽然现在家长都会监督孩子早晚刷牙,但由于孩子零食不断,又不能保证随时清洁口腔,食物残渣容易附着在牙齿上,另外,许多孩子在晚上刷牙后又会进食,睡前还要喝瓶奶,日积月累就会引发龋齿。
因此,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应从饮食、卫生和定期检查三方面做。让孩子尽量减少吃零食,尤其是含糖分高的零食,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孩子4岁后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因为对口腔医疗怀有恐惧感,孩子有口腔疾病一般不易表达,家长也容易疏忽,通常在孩子牙疼时才会就医,如果能定期检查口腔,及早发现龋齿,就能避免龋齿对恒牙有影响,最后影响全身发育和牙齿美观。
●咀嚼退化龅牙多了
平常生活中,你会发现许多孩子都带着牙箍矫牙齿,“现在孩子牙齿不整齐的怎么这么多?”
孩子的牙齿不整齐通常俗称为错牙合畸形,包括龅牙、牙齿稀、地包天、虎牙、拥挤、歪脸、小下巴等等症状。一方面,与父母遗传有关,尤其是牙齿“地包天”的父母,极可能将之遗传给孩子。还有许多后天因素不容忽视,如喂养姿势不正确、张口呼吸、吮拇指习惯、吐舌习惯、不良吞咽习惯、咬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乳牙期或替牙期出现的问题等都会导致错牙合的发生。现在许多孩子很大了还在依赖奶瓶,这也是导致错合牙的原因之一。
另外,牙齿拥挤、疏松和龅牙等牙齿畸形的小孩数量不断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小孩的食物越来越精细,一日三餐几乎难见粗粮,米越来越白、越来越精细;肉越剁越碎,许多食物几乎不需要咀嚼就可以轻而易举下咽。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的下颔骨退化,牙齿长成畸形。
●反颌最好4岁矫治
孩子长到10岁左右,不少家长带孩子来看看能不能把长得东倒西歪的牙齿排整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外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牙齿矫形的问题,但矫形并不仅仅是将牙齿排整齐这样简单,矫形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如果孩子有反颌,应该在4岁左右孩子能配合时就进行矫治,由于口腔不良习惯等导致的开牙合、反牙合、龅牙等,应及早就医破除不良习惯。如果是单纯的牙齿不整齐在乳牙期不用矫治,一般等到12岁左右乳牙脱落恒牙萌出后矫治,但对奶牙提前脱落造成的缺隙,应该及时就医,预防日后出现错牙合,而上颌后缩、下颌后缩等骨性的错牙合畸形的生长改良则必须把握好时机。下颌后缩畸形,最好在儿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进行骨性改良矫治,由于女孩比男孩发育较早,女孩生长发育高峰期为10-11岁,男孩为12-13岁。而上颌后缩畸形则应在8-10岁左右进行校正。但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对待,建议孩子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宝宝出牙快好不好
刚刚出生的婴儿虽然口腔内没有牙齿,但颌骨内已经有牙胚,牙齿萌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牙胚在颌骨内发育至牙冠完成后,随着牙根的发育,牙冠上部的骨组织被吸收,牙齿向外移动,逐渐接近口腔黏膜,最后突破黏膜表面而萌出.牙齿的萌出是成双成对的,而且有一定的程序,有一定的时间,所以,牙齿的萌出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志,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8个月萌出,少数婴儿4个月可出乳牙,若10个月以后仍未出牙,可能与遗传和佝偻病等有关.乳牙的萌出按一定的顺序,即下中切牙、上切牙、下侧切牙、上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第二乳磨牙。乳牙共20个,一般在两岁半全部出齐。2岁内乳牙数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乳牙数=(月龄—6),即10个月的婴儿应出4个乳牙。
牙齿萌出时间和顺序
名称萌出年龄牙数总牙数注
下中切牙4-10个月22牙齿对
上中切牙、上侧切牙6-14个月46称,左
下侧切牙6-14个月28右萌出
第一乳磨牙10-17个月412。一般
尖牙16-24个月416先下后
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420上
婴儿出乳牙一般无不舒服感,个别婴儿即可有睡眠不安、哭闹、流口水、喜欢咬硬东西或咬手指、喂奶时咬奶头。这些现象都是牙齿萌出时压迫神经所致,有的还可出现牙床充血或出现紫泡,多在出牙后即自然消失。孩子出牙期,食物方面宜加脆性食品,如饼干、烤面包片,以帮助乳牙的萌出。
通过上面的解释后,相信大多数家长已经对“宝宝出牙快好还是慢好?”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宝宝出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家长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以上的解释,可以对关注这个问题的家长有所帮助。
宝宝一岁多了还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
宝宝宝宝一岁多了还流口水考虑是正常情况。
在宝宝0-18个月时,因为婴幼儿本身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吞咽反射功能也在发育当中。因此,出现流口水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严重问题。随着身体逐渐发育,乳牙的出全和吞咽功能的完善,大多数宝宝流口水的症状会逐渐缓解,一般2-3岁就不流口水了,所以家长不必担心。
当然,也有可能是口腔的一些疾病的表现,如果家长实在放心不下,可以到儿科去做检查。
怎么保护宝宝的乳牙健康
宝宝六个月
从六个月大拥有第一颗乳牙,到十二岁最后一颗乳牙脱落,乳牙陪伴宝宝度过近12年时间,也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乳牙龋齿不用管,因为始终会换掉?乳牙换恒牙时牙龈肿痛要不要处理?新换的恒牙歪歪扭扭,要不要矫正?对于这些家长常见的困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内科专家一一做出解答。
问:乳牙有问题管不管
答:若不管会影响恒牙
经常有家长问,乳牙有问题是不是不必管,因为始终要换掉。
“这是错误的观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内科专科阮毅主任解释,一般来说,婴儿从6个月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2岁半左右20颗乳牙全部萌出,直到十一二岁左右,最后一颗乳牙才会脱落,此阶段也正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速的时间。乳牙有问题将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乃至心理健康都造成长久的影响。
目前,国内宝宝的乳牙保健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龋病是乳牙最常见的疾病。据卫生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我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乳牙与恒牙相比,钙化程度低,牙釉质、牙本质薄,抗酸力差,因此乳牙比恒牙更容易患龋。”阮毅指出,加上宝宝的饮食多为软质食物,黏稠性强,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而宝宝的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又因其年龄幼小,不能很好地刷牙,导致国内婴幼儿患龋率居高不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内科专科刘墨医生表示,乳牙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是比较容易影响恒牙的。每一个乳牙牙根的下面都有一个正在发育的恒牙牙胚。而恒牙的发育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要在颌骨里经历数年的发育才能萌出,萌出后还要~年的时间恒牙的牙根才能完全发育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上面的乳牙化脓、发炎,就可能造成恒牙形态畸形。
尤其是在替牙期,乳牙形成龋洞后还会导致旁边恒牙的龋坏。如果乳牙龋坏严重至残根或脱落,就会使旁边邻近的牙齿倾斜移位,导致后继恒牙的生长空间丧失,造成宝宝将来的恒牙牙列拥挤以及咬合功能不良。
问:乳牙龋齿只影响牙
答:影响身体心理发育
还有家长问,乳牙龋齿是不是只影响牙,无关其他?
“乳牙不好,对宝宝的影响不仅限于口腔。”刘墨医生指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牙齿疼痛,没有食欲,咀嚼功能下降,对食物的切割、磨细不充分,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营养的摄入,影响身体发育。由龋病转变而来的慢性根尖周炎可以作为病灶引起其他疾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蛛网膜炎、肾炎等等。
宝宝咀嚼功能的下降还会影响颌骨发育,导致空间不足,牙列拥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宝宝尤其是女宝宝,门牙坏了以后,就会羞于说话。”刘墨指出,长此以往,宝宝会变得性情内向自卑,不愿与他人交往。
还有家长有这样的疑问:听说替牙期牙龈红肿很正常,是不是不用管呢?
问:替牙期发炎管不管
答:需及时就医防加重
专家指出,从6岁左右,第一颗恒牙开始萌出,到12岁左右最后一颗乳牙脱落,在近6年的时间里,宝宝的口腔里同时存在乳牙和恒牙,常常有新的恒牙萌出,旧的乳牙脱落。这段时间最常见的是萌出性牙龈炎,就是恒牙萌出穿破牙龈时,周围的牙龈发生红肿。有些老人家说,这样很正常,不用管就好。专家指出,如果牙龈红肿,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处理,避免炎症的反复和加重。
问:几岁可做恒牙矫形
答:通常到12岁左右
“如果乳牙尚未脱落,替换的恒牙已经萌出,要及时拔掉乳牙,否则可能会导致将来牙列不齐。”阮毅指出,不少家长发现宝宝刚刚长出的恒牙歪歪扭扭,马上急着要医生给孩子戴“牙箍”,矫正牙齿,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焦虑。
“替牙期在医学上有个专用名词叫‘丑小鸭期’,就是指这个阶段宝宝口腔里牙齿比较乱,有些乳牙掉了,恒牙还没长出来,而长出来的恒牙也是排列不齐,不美观。”阮毅表示,随着恒牙位置的慢慢调整,牙齿排列会逐渐变整齐,通常到12岁左右,“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
他提醒,如果12岁左右牙齿还是很不整齐,这个时候牙齿的位置已经基本稳定,则可以考虑矫正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