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吗 川崎病用什么药治疗
川崎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吗 川崎病用什么药治疗
明确是川崎病的话,它的治疗就是用阿司匹林治疗血管炎性,如果有发热,要预防冠状动脉的病变发生,可以用丙种球蛋白,另外如果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可以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川崎病合并有病毒或者是细菌感染,要进行对应的抗病毒、抗细菌治疗,如果合并有血栓的形成,需要用双密哒膜和抗血小板的制剂,如果合并有心率失常或者是心肌梗死,要进行一个相关的对症处理。
川崎病好治吗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它是一个急性全身血管炎,常见于年龄不超过5岁的婴幼儿,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颈部的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的病变、球结膜充血、长时间发热、多形性皮疹、手足硬性肿胀伴指尖脱屑,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是川崎病最严重的一个并发症,可以形成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扩张,如果川崎病没有及时治疗,病情发展成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是15%-25%,川崎病成为婴幼儿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有川崎病是要及时治疗的,一般是主要通过抗炎、免疫支持及对症处理。如果没有合并冠状动脉的损伤,及时治疗就是对症处理,如果合并有冠状动脉的损伤,治疗时间会比较长,然后要进行一个定期的随访,病程可能会延续数月或数年,所以川崎病的治疗是需要根据它的病情、临床症状,根据情况酌情治疗的。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什么炎
感染因素川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烧、皮疹、关节炎、心肌炎等,并伴有血沉增快,包细胞增多等现象,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川崎病的发病因素与感染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感染源为:细菌、病毒、原虫、支原体、立克次体等。
免疫性因素川崎病的周围血肿有一系列免疫学紊乱的表现,在一定的程度上属于免疫亢进,这可能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基底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所以川崎病的发生于免疫性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与川崎病发病有关的遗传易感性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示,川崎病是一种地域上广泛分布的疾病,欧美及亚洲各地均有疾病的发生,其中白种人的发病率最低,亚洲人的发病率高,所以部分人认为川崎病的发生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
其它因素还有人认为川崎病属于一种流行病,主要考试是周围环境污染,地理区域性、化学洗涤剂、食品污染或特殊药物的应用以及外源性毒素引起。
川崎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吗
川崎病曾经又叫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它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也不是很明确的一种疾病,主要病理表现是产生血管炎性改变,川崎病不一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川崎病容易合并病毒、细菌感染,所以病毒感染可能是川崎病的一种合并病,并不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川崎病。
如何及早识破小儿川崎病
川崎病在医学上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位名叫川崎富作的日本人于1967年首次发现的。川崎病大约80%发生在3岁以下的小儿,大多数是1~2岁的婴幼儿。通常来讲,男孩多于女孩。
川崎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每年的4~5月及11月至次年1月时发病率最高。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累及皮肤时出现皮疹、手指和脚趾脱皮、肛门周围脱皮;累及黏膜时出现白眼球充血;累及淋巴结时出现颈部、腋下等淋巴结肿大。
目前,川崎病的病因还未完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即人体对侵入的病原体产生的一种过分反应,造成了人体组织的自身损伤。近几年来,由于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提高,诊断水平也大大提高。
川崎病感染后,表面上看是引起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病变。其实,更严重的是还会引起全身急性中、小动脉炎,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及血小板继发性增高。最严重的危害是在患病的中后期,容易发生大、中动脉损伤,尤其是引起冠状动脉瘤。另外,血管内膜损伤会使血小板继发性增加,也很容易导致血管栓塞形成,严重时甚至造成心、脑栓塞。因此,川崎病是小儿最严重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
川崎病传染吗
1首先我跟家长说一下,嗯这个川崎病,他的,最早被发现的时候是在1976年的日本,是由一个日本的医学生博士,发现得这种病,并给它起名叫做川崎病。他的很多症状类似于感冒。
2前面说了川崎病的由来,下面我就说一下这个川崎病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它是具有传染性的,有很多人研究他好像是一种病毒性的感染。但是在日本,曾有几次大面积的爆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3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它是否具有传染性,建议您可以联合几个家长向校方提出要求让这个得病的孩子可以在家休息几天,一般如果川崎病大约在三周左右就好。这样也是本着对孩子和大家负责任的态度。
注意事项:
你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你家孩子曾经接触过川崎病的孩子,平时你可以注意孩子,是否有高烧的现象,一般川崎病人,高烧都在39度以上,并且持续超过5到7天。
川崎病易被误诊为麻疹
“麻疹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染性疾病,而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从 1967 年首次报道病例,至今不过50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说,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容易混淆。
两种疾病怎么会混淆在一起呢?川崎病中80%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麻疹通常是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川崎病主要和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细小病毒等。临床上也存在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所以推测,麻疹病毒亦有可能是导致川崎病的诱 因之一。
在临床上,川崎病和麻疹都会造成多脏器损害。川崎病患儿几乎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而麻疹患儿除皮肤、黏膜受损外,也常有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并 发症。两种疾病均可出现典型皮疹,以面部、四肢为多。奇特的是,川崎病会有麻疹样皮疹等,大约持续4天后消退。治疗用药方面也有所重合,川崎病主要治疗药 物为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麻疹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重症麻疹可应用丙种球蛋白。
“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在考虑川崎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排除麻疹的可能;在不能排除麻疹的情况下,亦需考虑川崎病的可能。”任榕娜提醒说,临床上既有 川崎病误诊为麻疹的病例,反之亦然,而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也时有发生。两者在症状及体征上相似之处太多,但典型川崎病的部分患儿,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 损害,这是川崎病的特异性表现。典型麻疹患儿,在发疹前一两天,常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即麻疹黏膜斑,需引起警惕,以便鉴别。
川崎病毒是怎么回事
川崎病是一种病,病毒的话有可能跟川崎有关系的,目前的川崎病的发病病因不明确,发病的机理也不是很明确,它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在临床上可以看到有皮疹、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四肢末端脱皮等症状,川崎病的病因不明确,但是临床上有见到各种病毒感染有可能会导致加重川崎病的进展,主要有影响到冠状动脉的病变,所以川崎病和病毒是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并不一定是川崎病的直接病因,有可能会加重或是合并的一个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