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高血压的原因
体位性高血压的原因
正常的血压是在140-90以下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不明确的,可能和环境、饮食、遗传等因素有关系的,治疗的方法就是要口服药物控制血压,注意饮食和适当锻炼是改善高血压的关键。
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都会导致肾病的,需要及时控制症状才行,只要能够用药物控制到正常范围就可以,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高血压患者应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
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不能过多的食入盐,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
老年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是很多老年人都有的疾病,因为老年人的身体非常的脆弱,所以对于高血压要引起格外的重视。
高龄老人高血压的特点
1、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压高,下压不高,上压和下压之间的差距较大,这是血管硬化造成的。
2、昼夜节律异常。正常人夜间血压低、白天血压高,老年人昼夜血压节律消失或者颠倒。
3、血压波动大。高龄老人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a体位性血压波动。b 清晨高血压。c餐后低血压。
4、白大衣高血压 、假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在高龄老人中很常见。
三类人群测血压需注意
1、特殊的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此外,白大衣高血压、隐性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也较为多见,还有可能表现为假性高血压(收缩压偏高)与假性低血压(收缩压偏低)。因此对于特殊的老年人,每次应测量2次或多次血压,并算平均值。此外,还要常规加测站立位血压,及早发现体位性低血压。
2、心律失常患者。特別是脉搏短促明显的房颤患者,测量血压原则上是提高充气压,减慢放气速度,测量多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充气至200—250毫米汞柱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1个搏动声为收缩压。如果自测血压有困难,此类人群最好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样能获得更为客观的血压值。
3、肥胖患者。此类人如使用过小、过短袖带,测得的血压往往比真实值偏高。因此,上臂粗或肱二头肌发达者,需要使用更长更宽的袖带来压迫肱动脉。
从体位性疾病说起
医学界在临床发现,有些病属于体位病,即卧位时没有症状,直立、运动或者是久坐后便出现了症状,因而把这类疾病定义为体位性疾病。如: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蛋白尿、体位性休克、体位性眩晕、体位性震颤、体位性窒息等。
以体位性低血压为例,罹患体位性低血压多是老年人和儿童,中年人则是在重感冒和体弱多病的情况下才会偶发体位性低血压。凡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多有营养不良、急性病传染或重感染,也有些是服了降压药或镇静药,有些是因病因伤连续卧床,于是在直立时便出现了低血压征兆。
有资料显示,65~75岁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约占15%,75岁以上者约占30%~50%。从这两个年龄段,就知道是年老体虚之人。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是站立不稳、视物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严重时可致晕厥。
研究体位性疾病的病因,关键要研究其致病机理。即从平卧位转入直立后体内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医学界认为:体位性低血压是直立性脱虚,是从平卧位转为直立或者是长时间站立导致了脑供血不足,然后出现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
体位性低血压的实质是交感神经失常,即在平卧位转入直立时交感神经不兴奋。由于直立时心率不增加,血压不增加,因而直立后血向下沉,便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高血压是指本人没有高血压体征,但是在从平卧转为站立后收缩压和舒张同时升高,其幅度达20mmhg以上。对此,医学界的解释是人站立或坐位时,由于淤滞在下垂部位静脉血管池内的血液过多,使回流心脏的血流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从而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全身的小血管尤其是小动脉处于收缩或痉挛,于是就形成了体位性高血压。
造成肾虚型高血压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肾虚型高血压原因
肾虚型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中称为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危害极大,应该积极进行护理和治疗。在治疗降压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护肾功能,宜用对肾血流无影响或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以免一些药物对肾功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治疗方法
肾虚型高血压可以怎么治疗呢?主要在于调理,治疗高血压功效显著。治疗高血压最好选择纯中药,纯中药降压主张调理和改善患者的内部环境,通过补气血、平衡脏腑阴阳,能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导致它发生的原因密切相关。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比例很少,只有5%~10%。虽然血压升高仅仅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之一,但继发性高血压还是在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后果方面都和原发性高血压近似。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首先是测量的血压达到高血压标准。即安静状态下测得收缩压大于140,或舒张压大于90 ,且双侧血压测得3次结果对比核实一致。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必须要检测出诱发高血压的病因,即什么疾病和原因引发的高血压。可通过超声、放射性核素、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检测、肾盂造影、主动脉造影来查明高血压原因,还可通过尿中激素及其他代谢产物水平来协助诊断病因。
简单的说,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较为复杂,需要找出继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原因;如找不到原因,则不能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
何为体位性高血压
所谓体位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在站立或坐位时血压增高,而在平卧位时血压正常。这种高血压在国内高血压患者中占4.2%,国外报道占10%。此病的特点是它一般没有高血压的特征,多数在体检或偶然的情况发现,其血压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且波动幅度较大。个别严重者可伴有心悸、易疲倦、入睡快等。血液检查血浆肾素活性较正常人高,甚至超过一般高血压病患者。
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机理,一般认为与静脉、静脉窦的“重力血管池”过度充盈有关。
人体心脏水平面以下部位的静脉和静脉窦,在受到血液重力影响时,会胀大起来,医学上将这些静脉或静脉窦称为“重力血管池”。当人平卧时这些血管池不受什么影响,但在站或坐位时,由于淤滞在下垂部位静脉血管池内的血液过多,使回流心脏的血流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从而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全身小血管,尤其是小动脉长期处于收缩或痉挛状态,造成血压升高。有些人对这种反应特别敏感,所以可产生体位性高血压。
对于体位性高血压,一般不用降压药物治疗。若使用降压药,如利尿剂等,不但不能降压,反而会激发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主要治疗方法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肌肉丰满度,个别症状明显者,可适当服用脑复康、肌苷、维生素B、谷维素等,对神经加以调节即可。
肾性高血压如何使用降压药
肾性高血压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常选用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一般需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方能控制血压。应逐渐增加用药品种和剂量,避免使血压过急下降,同时注意观察在血压下降时肾功能的变化。
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因包括单侧肾动脉狭窄和双侧肾动脉狭窄,单侧肾动脉狭窄属于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可选用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而双侧肾动脉狭窄属于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可选用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应用任何降压药物,均必须密切关注肾功能的变化,使用ACEI、ARB尤为注意。
造成肾虚型高血压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肾虚型高血压原因
肾虚型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中称为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危害极大,应该积极进行护理和治疗。在治疗降压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护肾功能,宜用对肾血流无影响或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以免一些药物对肾功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治疗方法
肾虚型高血压可以怎么治疗呢?主要在于调理,治疗高血压功效显著。治疗高血压最好选择纯中药,纯中药降压主张调理和改善患者的内部环境,通过补气血、平衡脏腑阴阳,能够平稳控制血压,提高靶器官质量,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最佳目的。
老人晕厥时这些一定要做
不少老人或久病卧床的人,在从卧位或下蹲位突然站起时,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其原因是体位的突然改变,腹部和头部的血液迅速向下肢流去,供应头部的血液相对减少,出现暂时性脑缺血,表现为眼前发黑,有金星闪闪,持续时间短暂。
或许你会觉得这种体位性低血压是很常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蹲下去久了突然站起来,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老人的情况与我们不同,老年人因神经调节功能差、动脉弹性下降、体质虚弱等原因而较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一定因素诱导下,体位性低血压就更容易发生,餐后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见于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
识别老人体位性低血压的5个要点
体位性低血压识别的五个要点:65岁以上、前一年发生跌倒事件、患高血压、卒中或心绞痛,每点1分,最高5分,评分越高者未来10年全因死亡风险越大。
家庭急救建议:醒后几分钟再坐起,在床边再坐几分钟,可以做轻微的四肢活动后再站立,这对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帮助。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穿弹力长袜,用紧身腰带。
预防建议:对这类病人,建议平时宜服一些补中益气丸,也应加强体育锻炼,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或扶物而起,站立前后做轻微的四肢活动后再站立,不宜下蹲过久。
高血压有七种特殊类型
在临床上,一般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由于高血压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的功能,甚至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世界各国的医学家都在对高血压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由于有些患者的高血压类型比较特殊,在治疗时只有针对这些高血压的形成原因对症治疗,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那么,在临床上主要有哪些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呢?
假性高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少人的血压升高只是因其肱动脉硬化从而使测得的收缩压偏高,这种现象可称为假性高血压。此时,患者可通过直接测量动脉内压的方式来确定自己是否是假性高血压。当患者动脉内压值明显小于血压计测得的读数并处于正常范围内时,该患者即可被诊断为假性高血压。由于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常有脏器动脉硬化且伴有舒张压偏低等病症,所以,患者不能贸然进行降压治疗,而应针对患者的动脉硬化及脏器供血不足进行治疗,以达到降低其收缩压的目的。
肥胖性高血压:有些高血压患者,其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平方(米2)〕大于27或肥胖度〔超重体重(千克)/标准体重(千克)×100%〕大于25%。通过控制热量摄入及降低体重,患者的血压就可以明显下降或接近正常。此种高血压可称为肥胖性高血压。肥胖性高血压多为轻型或中型的高血压,一般通过减肥即可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但如果患者血压过高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时,除了要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外,还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体位性高血压:有些患者卧位时血压正常(舒张压≤90毫米汞柱),立位时血压升高(舒张压>90毫米汞柱、收缩压>150毫米汞柱),且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此种高血压可称为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多见于轻型高血压。一般情况下,血压正常或持续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会随体位的变动而有所改变,但不会超过10毫米汞柱。而体位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动则可超过15毫米汞柱,且常伴有体位性心动过速等症状。研究证实,体位性高血压的形成多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因此在治疗时,患者可不必急于使用降压药物,而应通过体育锻炼和心理疗法等来促进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
睡眠呼吸障碍性高血压:睡眠呼吸障碍者在睡眠时可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一般每次呼吸暂停可持续10秒左右,每夜可发作30次以上,且伴有周期性血压升高的症状。此种高血压可称为睡眠呼吸障碍性高血压。其形成原因是患者在睡眠期间由于呼吸反复暂停,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使外周小动脉发生代偿性改变,如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及对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反应性增高等。在治疗时,患者应主要以纠正气道阻塞为主,可采取侧卧或半卧的睡眠姿势,也可采取手术的方法,如切除增生的扁桃体等,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高原性高血压:有些患者在高原地区生活时血压升高,离开高原地区后不经降压处理血压很快便恢复正常。此种高血压可称为高原性高血压。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体内缺氧导致的。在治疗时,患者一般不需服用降压药物,可通过迁移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以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妊娠性高血压:妇女在妊娠时由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常较妊娠前有所降低。而有些妇女在孕前血压正常或偏低,怀孕后其舒张压可升高达85毫米汞柱以上,且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此种高血压可称为妊娠性高血压。其发病率可占妊娠妇女的30%,多与患者的血容量增加、周围血管痉挛及激素的分泌水平增高有关。在临床上,对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应特别慎重,一般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肺性高血压:有些人在患了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肺内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后,血压会有所升高,而一旦应用抗生素、止咳药或支气管扩张剂后(未用降压药),其血压便会明显降低。此种高血压可称为肺性高血压,形成原因多与患者体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有关。在治疗时,患者一般不需进行降压治疗,当呼吸系统疾病缓解后,其血压大多可降至正常水平。
高血压少见的几种分类
体位性高血压:患者站着或坐着时血压增高,而躺着时血压却正常,而且患者一般没有高血压的症状,所以多数是在体检时被发现。这类型患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而且波动幅度较大,有的患者有心慌、易疲劳、入睡快等表现;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比正常人高,甚至超过一般高血压病患者。
由于发病机理不同于一般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患者不能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否则,不仅不能降压,反而会激发血压进一步升高。对于体位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改变生活方式,保证必要的静卧休息、抬高双脚静坐、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肌肉丰满度等。
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其收缩压在140~16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5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患者只是血压稍偏高,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损害,因此临界高血压极易被患者忽视。但是约有71.5%的临界高血压会发展为高血压,并易发生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症,其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医生提醒,体检时发现为临界高血压者,需连续一周每日测两次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若一年之后,血压均值升高10毫米汞柱,就需要用药物治疗,而且治疗时间不能少于两年,要达到血压不再升高为止。血压恢复正常后仍要继续观察和坚持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控制体重;二是戒烟限酒;三是限制盐、糖摄入;四是增加钙、钾的摄入;五是坚持运动;六是保持心理平衡、防止情绪失控。
无症状高血压:又称适应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通常呈阶梯状缓慢上升。由于其已经适应了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因此即使血压已很高也无任何症状。患者也因此不认为自己有病,也不愿接受降压治疗。而最常见的严重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并可发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以说,这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
高血压少见的几种分类
体位性高血压:患者站着或坐着时血压增高,而躺着时血压却正常,而且患者一般没有高血压的症状,所以多数是在体检时被发现。这类型患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而且波动幅度较大,有的患者有心慌、易疲劳、入睡快等表现;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比正常人高,甚至超过一般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发病机理不同于一般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患者不能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否则,不仅不能降压,反而会激发血压进一步升高。对于体位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改变生活方式,保证必要的静卧休息、抬高双脚静坐、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肌肉丰满度等。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其收缩压在140~16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5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患者只是血压稍偏高,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损害,因此临界高血压极易被患者忽视。但是约有71.5%的临界高血压会发展为高血压,并易发生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症,其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医生提醒,体检时发现为临界高血压者,需连续一周每日测两次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若一年之后,血压均值升高10毫米汞柱,就需要用药物治疗,而且治疗时间不能少于两年,要达到血压不再升高为止。血压恢复正常后仍要继续观察和坚持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控制体重;二是戒烟限酒;三是限制盐、糖摄入;四是增加钙、钾的摄入;五是坚持运动;六是保持心理平衡、防止情绪失控。无症状高血压:又称适应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通常呈阶梯状缓慢上升。由于其已经适应了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因此即使血压已很高也无任何症状。患者也因此不认为自己有病,也不愿接受降压治疗。而最常见的严重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并可发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以说,这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