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隆穴针刺怎么操作
丰隆穴针刺怎么操作
丰隆针刺方向
取穴法:侧卧,髋骨下缘至踝关节横纹之中点水平,即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骨与腓骨之间。
进针方向:从外侧向内直刺,与外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1-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8-1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有酸胀感,向上放射至大腿根部,下至外踝。
作用与好处
丰隆属足阳明胃经络穴,别走足太阴,能沟通脾胃两经。脾为生痰之源,故本穴有清降痰浊之功,为治痰之要穴,可用于治疗痰饮,咳喘诸症;本穴又有和胃气,宁神志,清热化湿之功,用于治疗风痰头痛,头昏眩晕,倦怠思卧,咳嗽多痰,哮喘气急,胸闷胸痛,大便秘结,下肢瘫痪,癫狂诸症。
针刺丰隆注意事项
1.当针刺丰隆出现触电样针感时,应将针拔出几分,忌继续捻针,否则容易出现针感后遗。
2.深刺时,须防止刺伤胫前动,静脉,如果针刺手法过强,可能会损伤内部血管,造成内出血,皮下血肿。
骨性关节炎的推拿方法
骨性关节炎不仅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骨痹”范畴。本病治疗主要在于解除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结构。采用推拿治疗,从膝关节局部用药和全身整体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综合治疗,是使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方法。
采用推拿配合针灸和中药熏蒸治疗骨性关节炎,取穴:鹤顶、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施术部位:理疗、熏蒸以患膝部为主;推拿以患肢肾、肝、脾胃经脉为主;
操作:推拿用轻柔缓和的手法,弹拨研磨髌骨,摇膝屈伸,促进膝关节正常滑液分泌,达到膝关节力学平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熏蒸以自制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熏蒸患部,每次30min,10 次为1个疗程;针刺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10min 行针1 次,留针30min。
对照组:取穴针刺操作同治疗组。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有效率82.2%。有专家报道结合中药烫熨治疗骨关节炎患者62例,其推拿手法采用一指禅推法推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和膝周之阿是穴,优良率为78.42%。
当阳在哪里 当阳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取穴,在头前部,当瞳孔之上,前发际上1寸处是穴。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明目醒神,疏风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鼻塞,目赤肿痛,卒不识人。
悬钟的定位和主治 悬钟穴针刺操作手法
正坐垂足或侧卧,于外踝直上3寸,当腓骨前缘和腓骨长肌腱之前,直刺,可透三阴交,深1-2寸,局部可有酸胀感。当于腓骨后缘取穴时,因向后斜刺进针,同时进针应缓慢,不可大幅度提插捻转,以免产生疼痛。
注意:忌针刺手法过强,沿腓骨前缘入针,直刺可此种腓神经分支,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部,此时应稍提针,如仍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忌针刺过深,本穴深刺可穿透小腿骨间膜,易刺伤腓动,静脉,如针刺过深,可能会损伤内部血管,造成内出血,皮下血肿。
温溜的准确位置图片 温溜穴常用配伍治疗
1.本穴清热解毒,泻火消肿,配商阳,天突,丰隆,商阳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阳明实热咽喉肿痛;配风池,迎香,合谷,少商,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肺经蕴热鼻衄;配商阳,内庭,合谷,颊车,太阳,商阳点刺 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胃火上攻之面肿,头痛;配商阳,合谷,承浆,金津,玉液,上廉泉,商阳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胃热口舌肿痛。
2.配上巨虚,梁门,天枢,曲池,足三里,针刺泻法,调理肠胃,治疗肠腑不通之腹痛,肠鸣。
3.配液门,京骨,仆参,针刺泻法,泄热通腑,清心化痰,治疗痰热扰心之癫疾,吐舌鼓颌,狂言等。
4.配肩髃,曲池,外关,天宗,秉风,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疗风湿痹阻之肩臂痛。
针刺孔最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孔最穴常用配伍
1.本穴清肺止血,善治热伤肺络之咯血,衄血等出血疾患。配曲泽,合谷,肺俞,鱼际,针刺泻法,治疗肺热咳血;配风池,迎香,合谷,少商,针刺泻法,治疗肺经蕴热鼻衄;配太冲,肝俞,肺俞,针刺泻法,治疗肝火犯肺之咯血;配尺泽,鱼际,百劳,然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阴虚火旺之咯血。
2.配少商,合谷,内庭,关冲,少商,关冲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泻肺胃,消肿利咽,治疗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3.配鱼际,扶突,天鼎,太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风热失音。
4.配合谷,大椎,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泄热止痛,治疗风热袭表之热病无汗,头痛。
5.配尺泽,肺俞,曲池,风门,大椎,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
6.配少商,尺泽,丰隆,太白,肺俞,太白针刺补法,丰隆针刺平补平泻法,余穴针刺泻法,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浊阻肺,肺失宣降之咳嗽气喘,喉间痰鸣,痰稠量多等。
7.配风门,肺俞,尺泽,足三里,丰隆,四缝,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白色或黄色粘液,余穴针刺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治疗痰热阻肺之小儿顿咳痉咳期。
8.配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平喘,治疗痰热气喘。
9.配曲池,手三里,天井,外关,阳池,合谷,针用泻法,舒筋活络,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挛痛,腕痛,上肢不遂等。
小孩喉咙有痰如何推拿
宝宝嗓子有痰的话,家长可以给宝宝按摩天突穴和丰隆穴。 那天突穴它是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具体的操作是用拇指或者中指按揉,大概呢是15~30次,这个主要可以治疗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等。 丰隆穴位于外踝骨上8寸,然后呢胫骨前缘外侧1.5寸。那我们讲这个寸呢,一般来讲是同身寸,我们如果是四个手指并拢的话,大概就是三寸左右,家长们呢可以估计。丰隆穴是在胫腓骨之间。 具体的操作是用拇指或者中指端去按揉它,大约1~3分钟。主治痰多,气喘,胸闷。 那么我们要建议家长的就是给宝宝的按摩一定是要轻柔,不要太过用力。
腹结的位置图片 腹结穴针刺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操作方法:仰卧位,脐中下1.3寸,旁开4寸处取穴。
功能: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绕脐痛,泄泻,疝气,腹胀,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咳嗽诸症。配天枢,脾俞治疗腹胀;配天枢,大横,肓俞治疗绕脐痛。
大迎的位置图片 大迎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闭口鼓气,下颌角下前方下方沟形凹陷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功能:疏风清热,调和经脉。
主治:口眼歪斜,颊肿,牙关紧闭,牙痛。
列缺针刺方法 列缺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太阳,风府,外关,针刺泻法,疏风散寒,宣肺解表,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头痛,痛连项背,项强,恶寒发热等。若风寒偏头痛,加率谷,阳陵泉;风痰头痛,加上星,中脘,丰隆,印堂;项强,加天柱,风门,后溪。
2.配肺俞,合谷,针刺泻法,宣肺止咳,治疗各型咳嗽。若风寒疏肺,加外关,风门;风热壅肺,加尺泽,大椎;痰湿阻肺,加脾俞,太白,丰隆;肝火犯肺,加肝俞,太冲;风痰咳嗽,加太渊;寒饮伏肺咳嗽,加尺泽,风门。
3.配少商,尺泽,合谷,鱼际,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宣肺,利咽止痛,治疗肺热炽盛之喉痹咽痛。
4.配合谷,下关,颊车,外关,风池,针刺泻法,泻火止痛,治疗风火牙痛。
5.配上星,印堂,迎香,风池,针刺泻法,清热宣肺,通利鼻窍,治疗肺经热盛之鼻渊,鼻塞,浊涕黄臭,头额胀痛等。
6.配合谷,风门,风池,肺俞,肺俞针刺补法,俞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固表散邪,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汗出恶风,身重乏力等。
7.配照海,神门,内关,太溪,巨阙,关元,气海,针刺补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治疗阴虚内热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等。
8.配身柱,本身,丰隆,鸡尾,太冲,丘墟,针刺泻法,化痰定痫,治疗风痰惊痫。
9.配中极,水道,针刺泻法,清热除湿,利尿止痛,治疗湿热下注之尿血,小便热,阴经痛等。
10.配大椎,至阳,天柱,列缺,后溪,颈部夹脊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肩凝症。
11.配曲池,列缺,阳溪,合谷,针刺泻法,阳溪,曲池加灸,温经散寒,宣痹止痛,主治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肩臂痛,大指,此指痛而不用等。
12.本穴祛风通络,配颊车,地仓,合谷,太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风中经络之口眼㖞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中风半身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