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卧床并发症有哪些
老年人卧床并发症有哪些
皮肤系统
1.皮肤萎缩:由于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造成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老化使皮肤厚度变薄及弹力纤维变性,从而导致皮肤丰满度丧失。
2.褥疮:这是长期卧床的常见临床表现,多见于骶骨坐骨结节和外踝等部分。这不仅是单纯的机械性压迫所造成的循环障碍,而且也与营养不良、粪尿等所形成的局部湿润与污染等因素有关。
呼吸系统
1.肺活量减少与通气量降低:卧床老人在最大吸气或用力呼气时,肋间肌、膈肌以及腹肌很少收缩,加上呼吸肌肌力减退,肋椎关节与肋软骨关节不能承受全范围的活动,导致肺活量有效呼吸量及最大通气量均明显降低。
2.缺氧:上述限制性损害和水平姿势(卧床)对肺循环的影响使通气/血流比值明显降低,如卧床老人可发生肺下部通气不足和血流过度引起显著的动静脉短路现象,降低了动脉氧张力,导致缺氧。如果患者由于感染或运动提高了代谢,需要缺氧更明显。
3.坠积性肺炎:卧床使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明显降低,呼吸道黏液分泌易于聚积在下部支气管,加上呼吸运动受限和咳嗽反射减弱,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而发生坠积性肺炎。老年人久病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或喂食不当造成食物误入气道,更容易诱发肺部感染。
神经系统
1.感觉改变:长期卧床的老人经常伴有感觉异常和痛阈降低。
2.运动功能减退:长期卧床病人所有运动均低于每天进行日常活动久坐的人,这种情况在弛缓性瘫痪引起的运动受限者更为明显。
3.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长期卧床的老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结果很难维持自主活动的平衡状态,因而病人不能适应姿势变更等日常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肌肉系统 长期卧床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瘫痪病人尤其如此。
1.肌力耐力减退:卧床1周以后肌力可丧失20%,以后每卧床1周将使剩余肌力减弱20%。在无任何运动神经受损时,人的优势侧握力如果是50kg,制动1周以后只有40kg,2周以后为32kg,3周以后则为25kg,依此类推。而肌力恢复的速度则要缓慢得多,按每天以最大肌力参加锻炼计划的人计算,每周只增加原有肌力的10%。耐力丧失是肌力减退的结果,其发生速度与肌力减退一致。
2.失用性肌萎缩:肌肉体积缩小是长期卧床最明显的征象之一,也是肌力耐力减退的原因。在弛缓性瘫痪患者中,因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消失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丧失了收缩能力,逐渐产生肌肉萎缩。在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病人或是夹板固定的病人,肌肉萎缩可以只有正常体积的30%~35%。
3.协调不良与肌肉挛缩: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及耐力受限等因素引起动作协调不良,表现在上下肢体严重地影响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人出现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影响运动单位或更高级中枢的病变,但卧床本身也是起一定作用。肌肉萎缩常伴有肌肉挛缩,多见于膝屈肌和伸肌,给站立和行走带来严重的障碍。
骨骼系统
1.骨质疏松与异位钙化:由于肌肉活动减少和卧床后羟脯氨酸和钙排泄量增加,骨的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耗竭导致骨质疏松,因而卧床老人比同龄人更容易发生骨折,骨钙的转移引起短暂或持续性高钙血症,常伴有钙质沉积在受损的软组织中,这称为异位钙化。
2.关节纤维变性与关节强直:这两种损害也是久病卧床的主要表现。卧床老人由于关节运动减少,关节周围的肌肉逐渐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加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异位钙化,关节变僵硬,不能进行全范围的活动,造成不可逆的畸形,引起关节永久性强直,并可造成变形性关节炎与关节周围炎。
3.腰背痛:长期卧床引起腰背肌挛缩、腰椎前凸度增加、骨盆前倾容易引起腰背疼痛。
心血管系统
1.心率增快:处于长期卧床的老人,交感神经的张力超过迷走神经,导致基础心率增加。
2.心力贮备减少:老年人心肌收缩力减退、心排血量降低而长期卧床后心率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舒张末期容量降低,心功能贮备较卧床前进一步减少,故病人只能进行有限的体力活动,因为过度用力可能引起显著的心动过速与心绞痛,也可以说是潜在的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3.直立性低血压:这是长期卧床后最普遍的心血管系统不适应的症状之一。长期卧床的老人在起立和坐起时,两下肢都明显淤血,静脉回流减少,妨碍舒张期心室充盈,心室搏出量减少,从而使立位血压明显降低。
4.水肿:四肢运动能促进静脉回流。因废用而不能活动的四肢容易导致静脉血液淤滞,使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增高,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发生水肿,如水肿持续时间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渗透到血管外,形成纤维蛋白,容易引起挛缩,挛缩又可增加废用程度,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5.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时骨髂肌的泵作用显著减少或消失,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加上老年人常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
消化系统 卧床老人肠胃活动全面减退,不仅影响蠕动性,能也影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1.食欲减退:不活动的老人热量需要减少,卧床引起焦虑、抑郁症都可引起食欲显著丧失,最终导致营养不良。
2.便秘:长期卧床老人因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胃肠蠕动功能降低,肠道吸收水分增加,液体和纤维摄入量过少,容易引起便秘。长时间便秘会引起粪便阻塞甚至肠梗阻。
内分泌与泌尿系统
1.多尿:主要发生于卧床休息的早期,因为身体处于水平位,部分细胞外液转移到微血管床的静脉侧,使静脉回流增加,右心房容量受体反射性抑制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多尿。
2.尿钠排出增加:这是伴随初期多尿发生的暂时现象。
3.尿钙过多:长期卧床引起骨质疏松,骨钙不断进入血液,最后使尿钙排出增多。
4.肾结石与尿路感染:由于尿钙显著过多、膀胱功能受损及放置尿管,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尿钙过多、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可导致肾盂或下尿路产生结石。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与结石可逐渐损害肾功能。
另外,久病卧床老人几乎都有一定的心理精神障碍,因为不能活动,社交活动减少,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症,智力活动能力也因长久不活动和闭门不出而显著减退,生活质量受很大影响,往往悲观失望,躯体疾患也往往日益加重心理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加重心理精神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使老人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长期卧床不仅给老年人造成身心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卧床老人的家庭成员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精神和经济上的帮助,从而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
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此类骨折易于出现压缩型或粉碎型,一般建议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手术内固定,避免褥疮、感染等长期卧床并发症。但是需要注意由于骨质疏松,可能出现内固定不牢靠、骨折愈合缓慢等情况,在术后同时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以及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卧床老人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1、泌尿系感染可能:
病人长期卧床,一定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局部保持干燥,多饮水,勤接尿。尽量不用纸尿裤。
2、肺部感染可能:
有效通气受碍,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要多更换体位,翻身。拍背。协助排痰。
3、肌肉萎缩可能:
长期卧床,几乎没有活动量,肌肉得不到锻炼。要给予按摩,帮助运动,锻炼肌肉,一日可数次。
4、发生褥疮可能:
由于卧床,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最终导致皮肤破溃坏死。要给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5、静脉栓塞:
肢体活动受限,血流缓慢,血管硬化狭窄引起。饮食清淡,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为主。要帮助多运动。
老人骨折致命的危险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不稳定的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则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为高龄患者实施这类手术必须经过多个关键环节,围手术期的风险比年轻的患者要高许多。冬季是老人骨折的高发期,老人骨折不是小问题,一旦骨折要立刻送往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否则将为产生严重的后果。老人一旦跌倒,扶起后要认真询问、检查有无损伤。如疼痛较重,局部肿胀,并有畸形,不能活动,应怀疑有骨折或脱位,宜先就近取材作简单固定,再送医院检查治疗,可拍x线片协助确诊。
老人骨折 死亡率高达40%
很多人认为老人冬季骨折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专家介绍,股骨颈、髋骨和脊柱这三种骨折,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比例都相当高。据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达40%,5年的存活率只有20%。因此,髋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劫”,部分老年人在发生髋骨骨折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只能长期卧床,甚至在一年内出现死亡。
老年人骨折后还会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老年人骨折发生后,愈合速度慢,会造成很大的痛苦,约有20%左右的老年人骨折以后,由于原本就有心衰、脑梗等严重疾病,无法手术,只能采取卧床的保守治疗方式。老人一旦采取卧床治疗,很难避免并发症的侵蚀,这些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常见的髋关节股骨颈骨折,由于治疗上比较困难,相当比例病人难以愈合,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更严重的是,老年人骨折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卧床,血液流动缓慢,脑缺血、缺氧加重,引起支配心脏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可引起心脏传导和自律性改变,出现心律失常。
所以老人骨折是致命的大事,需要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尤其是在冬天,要积极预防老人骨折。
压缩骨折为何悄然发生
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可以由外伤诱发,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看似轻微的外力,在不断负重或轻微垂直外力作用于脊椎时,就会发生压缩骨折,好发部位在胸椎的末端及腰椎。这是因为老年人除了有骨质疏松外,他们的腰肌及韧带也会发生退行性变,缺乏伸缩性。同时椎间盘水分含量减少,各椎体可动性下降,即使受到轻微的外伤或负重,也会直接影响椎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大多数患者是因轻到中度外伤所致,有明显的腰背痛,也有少数患者骨折时无明显症状。
发生了脊椎压缩性骨折,若属于稳定的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若为不稳定骨折,则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外固定、功能锻炼等治疗,而光靠单纯的补钙是不够的。因为老年人肠道吸收钙的功能已经减退,所补的钙质往往得不到充分吸收,因此须结合其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但保守治疗须长期卧床,有可能加速骨质疏松的进展,还可能引起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卧床并发症。
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时间长、失血多,加上病人骨质疏松,螺钉植入握持力不够坚强,需加入骨水泥维持复位固定。由于病人大多是老年人,身体状况欠佳,多不愿意接受手术。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是近来新兴的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只需在腰背部经皮穿刺、经椎弓根进入椎体,通过球囊将压缩椎体撑开,注入骨水泥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疼痛缓解率高达90%以上。这一治疗技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骨质疏松椎体内微小骨折被骨水泥固定,通过骨水泥与椎体内松质骨的结合固定,使伤椎椎体强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伤椎的高度。可以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是椎体内感觉神经末梢被骨水泥凝固产生的高温破坏。从理论上说,椎体成形术可能会因骨水泥泄漏而出现脊髓神经受压、静脉栓塞、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老人家大腿骨折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脊柱、髋部或下肢骨折致患者卧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坠积于肺内,会导致肺炎,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卧床后更易出现。出现肺炎时患者出现发热,呼吸急促,肺部听诊有啰音,X线检查肺内有片状阴影。
(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卧床患者因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血栓可以脱落,沿血管走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3)褥疮(也称压疮):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压伤皮肤,形成褥疮,褥疮是中老年骨折后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骶尾部及髋部由于皮肤血运较差,最容易出现褥疮,且一旦出现褥疮不易愈合。老年人尤其是脊柱骨折伴截瘫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应特别注意,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有效预防褥疮。
(4)泌尿系感染及结石:长期卧床患者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
肺炎对老人的危害都有哪些
冬季也是老年人肺炎的多发季节。老年人免疫机能相对减退,如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很容易引起肺炎;老年人患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很多,其免疫机能减退,也容易合并肺炎;老年人因脑血管意外、外伤、衰老而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要知道,虽然如今各种新的抗菌药不断面世,但老年人因肺炎而丧生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肺炎常常成为老年人的直接死因。
少数老年肺炎以胃肠道症状较突出,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消化不良等。老年肺炎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并发症多。这大多与老年患者原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有关。常见的并发症有休克、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这些并发症是造成老年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
老年性肺炎危害较大,由于许多老人伴有多种疾病,而肺炎又常累及多个脏器,就会出现所谓多米诺骨牌现象,以至不可救治。因此,要重视老人患肺炎的严重危害。现在大家应该了解老年肺炎的危害了,在治疗的时候也要多加注意,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骨折为何悄然发生
其实,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可以由外伤诱发,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看似轻微的外力,在不断负重或轻微垂直外力作用于脊椎时,就会发生压缩骨折,好发部位在胸椎的末端及腰椎。这是因为老年人除了有骨质疏松外,他们的腰肌及韧带也会发生退行性变,缺乏伸缩性。同时椎间盘水分含量减少,各椎体可动性下降,即使受到轻微的外伤或负重,也会直接影响椎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大多数患者是因轻到中度外伤所致,有明显的腰背痛,也有少数患者骨折时无明显症状。
发生了脊椎压缩性骨折,若属于稳定的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若为不稳定骨折,则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外固定、功能锻炼等治疗,而光靠单纯的补钙是不够的。因为老年人肠道吸收钙的功能已经减退,所补的钙质往往得不到充分吸收,因此须结合其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但保守治疗须长期卧床,有可能加速骨质疏松的进展,还可能引起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卧床并发症。
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时间长、失血多,加上病人骨质疏松,螺钉植入握持力不够坚强,需加入骨水泥维持复位固定。由于病人大多是老年人,身体状况欠佳,多不愿意接受手术。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是近来新兴的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只需在腰背部经皮穿刺、经椎弓根进入椎体,通过球囊将压缩椎体撑开,注入骨水泥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疼痛缓解率高达90%以上。这一治疗技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骨质疏松椎体内微小骨折被骨水泥固定,通过骨水泥与椎体内松质骨的结合固定,使伤椎椎体强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伤椎的高度。可以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是椎体内感觉神经末梢被骨水泥凝固产生的高温破坏。从理论上说,椎体成形术可能会因骨水泥泄漏而出现脊髓神经受压、静脉栓塞、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老年久病卧床应该如何预防
老年人久病卧床应立足于预防。有些本来是轻症的疾病,由于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导致老年人卧床不起。老年人一般体力较弱,其恢复力、意志等各方面都比青年人差,而风险也多,故稍有一点小病也有过于谨慎从事的倾向,结果造成不必要的长期卧床→废用综合征→全身症状恶化、合并症→使卧床时间更加延长的恶性循环。因此,越是老年人越应及早离床,预防久病卧床。
具体方案是:①预防原因和诱因,主要预防脑卒中和骨折。②防止人为制造的长期卧床,老年人卧床休息后要强调早活动、早下床,过度安静有不良后果。③康复训练应及早进行,至迟也应在发病后1周开始。④康复应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不能仅限于一般康复训练。⑤早起换衣、吃饭等日常生活不应躺在床上进行。⑥改善居住环境,用好各种机器,如靠背架、床边便坐、轮椅等,以避免发生复合性残疾。⑦积极利用社区保健福利设施,做好康复训练,及(或)参加日间医院,以维持日常生活能力,借以预防久病卧床。
老年人感冒的并发症有哪些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许多脏器和系统的功能逐渐衰弱,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免疫能力、御寒能力较差,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所以也易患感冒。
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免疫力、机体抵抗力日趋下降,故一旦感冒,更容易发生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易继发、并发更为严重的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有:
(1)支气管炎和肺炎:老年人感冒常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有些老年人一开始就有咳嗽、咳痰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继而咳黄绿色脓痰,继发细菌或病毒性肺炎致命。
(2)胸膜炎、心包炎等:感染通过血液循环波及全身,细菌感染并发败血症,导致全身各种化脓性病灶,如膜炎、心包炎、骨髓炎、肝脓肿等。
(3)肾炎、心肌炎等:由于感染及变态反应对机体的影响,可发生风湿性、急性肾炎、心肌炎等。
(4)心功能失常:感冒三只熊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这些并发症是常见的,往往比较严重,给老年人在肉体上、精神上、经济上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感冒虽是常见病,但老年人患感冒应及时请医生诊治,注意休息,坚持服药,切不可麻痹大意,轻率对待。
老人骨折的危害
很多人认为老人冬季骨折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股骨颈骨折、髋骨骨折和脊柱骨折这三种骨折,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当高。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达40%,5年存活率只有20%。因此,髋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劫”,部分老年人在发生髋骨骨折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只能长期卧床。因此老人骨折的危害还是相当大的。
老年人骨折后,愈合速度慢,会造成很大的痛苦,约有20%左右的老年人骨折以后,由于原本就有心衰、脑梗等严重疾病,无法手术,只能采取卧床的保守治疗方法。老人一旦采取卧床治疗,很难避免并发症的侵蚀,这些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
常见的股骨颈骨折,由于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相当多的病人难以愈合,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更严重的是,老年人骨折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老人骨折是致命的大事,需要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尤其是在冬天,要积极预防老人骨折。
年纪愈大,就愈可能发生骨折。儿童虽然好动,容易受伤,但是由于他们的骨头富有弹性,骨头会弯曲,却不容易断裂。而老年人的骨头已变得松脆、衰弱,他们的平衡及协调功能又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种种障碍,因此老年人就很容易摔倒受伤,造成骨折。了解了骨折的危害有哪些,大家在生活中就要尽量避免骨折的发生。
老人骨折的危害
老年人骨折后,愈合速度慢,会造成很大的痛苦,约有20%左右的老年人骨折以后,由于原本就有心衰、脑梗等严重疾病,无法手术,只能采取卧床的保守治疗方法。老人一旦采取卧床治疗,很难避免并发症的侵蚀,这些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
常见的股骨颈骨折,由于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相当多的病人难以愈合,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更严重的是,老年人骨折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老人骨折是致命的大事,需要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尤其是在冬天,要积极预防老人骨折。
年纪愈大,就愈可能发生骨折。儿童虽然好动,容易受伤,但是由于他们的骨头富有弹性,骨头会弯曲,却不容易断裂。而老年人的骨头已变得松脆、衰弱,他们的平衡及协调功能又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种种障碍,因此老年人就很容易摔倒受伤,造成骨折。了解了骨折的危害有哪些,大家在生活中就要尽量避免骨折的发生。
老年痴呆的护理
首先要预防老年人卧床不起。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家人往往很容易产生过度的保护倾向,这是造成病人卧床不起的最大原因。患者一旦卧床不起,可出现许多并发症,这将会加重痴呆症状,加快缩短其寿命,因此对早期痴呆病人应该让他们在家人看护和指导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家人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绝对不能疏远病人,要帮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碍及行为障碍,帮助病人恢复记忆。这对早期患者的防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注意饮食和营养。老年痴呆症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饮食障碍和吞咽障碍。再则,老年人本身肾功能及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基础代谢减少和身体活动减少等原因,使体内对营养素的利用、吸收容易产生障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甚至出现贫血。因此对痴呆症患者的饮食要考虑量和质的平衡,要选用容易消化、容易吞咽的食物,对蛋白质、脂肪的摄入不必加以限制。低营养状态,会进一步促使疾病的发展。
要保持日常卫生习惯。对早期痴呆症患者要尽可能帮助其保持日常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起居、穿衣、刷牙、洗脸等,即使做得不规范,也要尽可能让他自己去做。因为这也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所不可忽视的环节。对卧床不起患者,必须给予护理,清洁口腔,要定时给患者洗澡、洗头,要勤换衣服。在痴呆患者中时常出现大小便失禁,一旦出现大小便失禁,即病情已到了相当严重的时期。但排便、排尿要及时处理,清洗干净,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要预防感染。痴呆患者肺炎的发病率很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据国外调查资料报道,痴呆症患者的死亡原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因并发肺炎而死亡。一旦并发,病程进展迅速,尤其是卧床不起患者,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如呼吸系统机能下降,机体感染防御能力下降,以及意识障碍,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生褥疮时,这就很容易并发肺炎。所以要尽可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旦并发感染应及时治疗。
要预防褥疮。所谓褥疮是指由于局部循环障碍而使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预防褥疮的发生,首先要对卧床不起患者,进行全身和局部管理。全身管理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全身状态的改善,保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预防感染等。局部管理:对卧床不起患者2—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注意观察皮肤、保持皮肤清洁,不能使用酒精、清毒剂清洗,用温水洗比较好。局部可以用棉垫、枕头、泡沫软垫枕于臀部、肋部等好发部位。
关于颈椎病的护理
颈椎病的护理(1)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经受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颈椎病的护理(2)正确有效牵引,解除机械性压迫。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由于病人颈部制动,就在减轻局部刺激。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在家时,如果自己的长辈患有颈椎病之类的,可以帮他们多按摩,或者帮他们泡泡脚。
颈椎病的护理(3)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注意疼痛部位,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有关卧床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经常用百分之五十的红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如骶骨、尾骨、足跟处、内外踝等。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颈椎病的护理了,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存在着颈椎的问题,没事的话大家可以在家按摩一下,如果家中有老年人的话就可以帮他们多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