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老人骨折要注意哪些事项
处理老人骨折要注意哪些事项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严重或多发骨折及合并有其他创伤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预防,更要早发现,早处理。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 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尝试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将细菌带入伤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如将骨折端或脱位的关节复位了,应给予注明,并在送医院时向医生交待清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
下面介绍几种骨折肢体临时固定方法:
1、上肢骨折主要用夹板固定,用三角巾悬吊,并将伤肢用绷带固定在胸壁上;
2、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环托马斯架固定或绑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夹板上;
3、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损伤时,应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损伤。在搬动时,最好3人站在同侧,用手平平托起,再平放于木板上,以防脊柱扭曲造成截瘫;
4、无论病人是仰卧或俯卧,尽量不变动原来位置将四肢理直,准备好硬板担架后,由两人轻轻将病人滚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宽布带捆在担架上;
5、如骨折位于颈部,则一人必须把住下颏和枕部略加牵引。滚翻时脊柱应保持中立位。腰或颈下垫一小布卷则更好。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老人骨头摔裂缝多久能好
1、老人骨头摔裂缝多久能好
5天从症状上明显感觉患肢有力量,30天拍片就可以明显看到骨痂形成,这时就可以负重活动,在保养10天就可以治愈,以X光片为依据。
老人骨头摔裂缝多久能好
2、什么是骨折
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发生后,离医院较近者,可直接送医院或叫救护车,离医院比较远的病人,必须进行简单的处理,以防在送医院途中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3、骨折的症状有哪些
3.1、全身表现
3.1.1、休克: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3.1.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3.2、局部表现
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专有体征和其他表现。骨折的专有体征:
3.2.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
3.2.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2.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
遇到老人骨折应该怎么办
1、抢救生命
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老人骨头摔裂缝多久能好
2、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
3、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
4、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5、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老年人骨折吃什么好的快
1、骨折初期
由于患肢的肿胀、疼痛,加上精神紧张,常常不思饮食,食欲低下。因此病人要多喝些饮料(果汁、稀饭、豆浆面条等,吃一些少而精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及其制品,蔬菜和水果。
老人骨头摔裂缝多久能好
2、骨折中期
可适当增加鸡汤、鱼、蛋类、肉皮、猪蹄、豆制品等食物。对于老年人骨折,要特别供给维生素D丰富和高钙食物,如豆类、蛋类、虾皮、海带、牛奶,大豆及其制品、蔬菜、马铃薯、银耳、花生等。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
3、骨折后期
即骨折后5-6周,直至恢复阶段,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牛奶要每天喝500毫升,蔬菜400-500克,水果200克或更多。
老人骨折致命的危险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不稳定的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则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为高龄患者实施这类手术必须经过多个关键环节,围手术期的风险比年轻的患者要高许多。冬季是老人骨折的高发期,老人骨折不是小问题,一旦骨折要立刻送往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否则将为产生严重的后果。老人一旦跌倒,扶起后要认真询问、检查有无损伤。如疼痛较重,局部肿胀,并有畸形,不能活动,应怀疑有骨折或脱位,宜先就近取材作简单固定,再送医院检查治疗,可拍x线片协助确诊。
老人骨折 死亡率高达40%
很多人认为老人冬季骨折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专家介绍,股骨颈、髋骨和脊柱这三种骨折,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比例都相当高。据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达40%,5年的存活率只有20%。因此,髋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劫”,部分老年人在发生髋骨骨折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只能长期卧床,甚至在一年内出现死亡。
老年人骨折后还会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老年人骨折发生后,愈合速度慢,会造成很大的痛苦,约有20%左右的老年人骨折以后,由于原本就有心衰、脑梗等严重疾病,无法手术,只能采取卧床的保守治疗方式。老人一旦采取卧床治疗,很难避免并发症的侵蚀,这些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常见的髋关节股骨颈骨折,由于治疗上比较困难,相当比例病人难以愈合,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更严重的是,老年人骨折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卧床,血液流动缓慢,脑缺血、缺氧加重,引起支配心脏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可引起心脏传导和自律性改变,出现心律失常。
所以老人骨折是致命的大事,需要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尤其是在冬天,要积极预防老人骨折。
老人骨折如何护理
1、老人骨折如何护理
1.1、保持乐观的态度,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让身体慢慢恢复抵抗力。高龄老人骨折虽然情况严重,但是只要自己配合,护理得当,4周左右是可以明显好转。
1.2、加强护理。老人一般都有骨质疏松,这时发生骨折或骨裂,是非常不容易愈合的。所以强调保持平卧硬板床,尽量减少体位变动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好好照顾,好好护理。
1.3、加强营养,注意补钙。可以多吃虾米皮、鲜牛奶、骨头汤、芝麻酱、鱼等含钙较多的食品。
1.4、每天要为病人轻轻拍胸部,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如果不慎受凉感冒或有咽炎,要及时治疗。
老人骨折致命的危险
冬季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高峰期。很多人认为骨折是常见病,冬季发生骨折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而事实上对老年人来讲,冬季骨折不可忽视,股骨颈、髋骨和脊柱这三种骨折,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比例都相当高。
今年95岁高龄的何婆婆是现在为数不多的正宗广州西关小姐,而在前不久却遭遇了一次不幸的骨折之痛,幸运的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为她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才不至于留下严重的后果。
九旬西关小姐不幸骨折
西关小姐曾集中体现和代表了时代前进和潮流的方向,代表着广州女性解放的先声,代表着近代广州最风雅和繁华的生活。曾几何时,西关小姐就是优雅、贤惠、知书达理和大家闺秀的代名词。
95岁的和婆婆就是最后的西关小姐之一。
2009年11月的一个夜晚,何婆婆不慎摔倒后不能行走,被送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身为副院长的查振刚教授亲自接诊,为何婆婆做了详细的检查。影像诊断显示何婆婆的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查教授介绍说:老人家由于骨质疏松,摔倒后容易造成骨折,股骨粗隆间是骨折容易发生的部位之一。建议何婆婆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术后能早期恢复行走功能,避免卧床过久而产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手术方式、方法成熟可靠。
西关小姐多病症 手术有惊无险
何婆婆的全身检查显示她有轻微尿路感染和低钾血症,此外包括心功能、双下肢静脉回流等结果基本正常。为此查振刚教授联合心内科、麻醉科专家再次详细对婆婆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为何婆婆进行了一天的先予抗感染和调整水电解质平衡,以便身体各项指标能够达到手术要求。
入院第三天,何婆婆被推进了层流手术室接受左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台上,查教授和刘宁医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手术,手术台下,麻醉师则负责保驾护航。放骨水泥是手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开始放骨水泥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骨水泥发热了”, 大家都屏住呼吸,最可能出现状况的骨水泥反应期终于过去。然后,复位、缝合,手术顺利完成。
随后何婆婆被送到ICU监护,术后第二天,何婆婆回到了普通病房。14天后已能够安坐,在医生及陪人的扶持下可以用助步器碎步行走,顺利出院。
专家提醒:
查振刚教授提醒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不稳定的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则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为高龄患者实施这类手术必须经过多个关键环节,围手术期的风险比年轻的患者要高许多。冬季是老人骨折的高发期,老人骨折不是小问题,一旦骨折要立刻送往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否则将为产生严重的后果。老人一旦跌倒,扶起后要认真询问、检查有无损伤。如疼痛较重,局部肿胀,并有畸形,不能活动,应怀疑有骨折或脱位,宜先就近取材作简单固定,再送医院检查治疗,可拍x线片协助确诊。
老人骨折 死亡率高达40%
很多人认为老人冬季骨折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专家介绍,股骨颈、髋骨和脊柱这三种骨折,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比例都相当高。据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达40%,5年的存活率只有20%。因此,髋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劫”,部分老年人在发生髋骨骨折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只能长期卧床,甚至在一年内出现死亡。
老年人骨折后还会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老年人骨折发生后,愈合速度慢,会造成很大的痛苦,约有20%左右的老年人骨折以后,由于原本就有心衰、脑梗等严重疾病,无法手术,只能采取卧床的保守治疗方式。老人一旦采取卧床治疗,很难避免并发症的侵蚀,这些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常见的髋关节股骨颈骨折,由于治疗上比较困难,相当比例病人难以愈合,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更严重的是,老年人骨折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卧床,血液流动缓慢,脑缺血、缺氧加重,引起支配心脏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可引起心脏传导和自律性改变,出现心律失常。
所以老人骨折是致命的大事,需要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尤其是在冬天,要积极预防老人骨折。
老人冬季如何预防骨折的发生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在冬季老年人要坚持户外运动,加强锻炼,多晒太阳,必要时可选用降钙素(如鲑降钙素)。降钙素有减低骨丢失,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人冬季骨折的发生。
室内舒适,衣着得体。冬季天较冷,改善室内条件也是预防骨折发生的有效途径。可适当提高室内温度,减少穿衣,以防穿得过于臃肿,影响活动。卫生间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积水、结冰,必要时可使用拐杖。穿鞋应选择轻、软、防滑的,尤其是最好穿布鞋,或保暖鞋,既保暖又不滑。
平衡膳食,合理用药。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免役能力,尽量延缓衰老进程,降低衰老程度;要多食含钙食品,如奶制品(牛奶、乳酪等)、豆制品等。要少喝或不喝酒。也要合理使用药物,特别是老年人常用的药物更应注意,如降血压药,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
精心照顾,小心行走。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尽量不要让老年人单独生活。年纪较大的老人,外出活动时应有人陪伴。同时,老年人在行走时也要格外小心,行走时看好路,不与人谈话,雨天、雪天不要外出。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怎么做
一、防跌伤骨折
老年性痴呆多伴有锥体外系统病变,表现为舞蹈症、扭转痉挛、震颤麻 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病人站立、行走都会发生困难,愿亲自行动去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结果每每跌伤。老人骨质脱钙,缺少胶质、骨质疏松,极易骨 折,最多见的为股骨颈骨折,也有跌伤头部,引起颅内出血血肿病例,死亡率相当高。所以护理老年痴呆患者患者时,家庭地板、浴池、厕所地不能滑,最好铺地毯、规劝老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 作。上下楼梯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北方冰雪季节老人减少外出等,预防跌伤。
二、防自我伤害
近年来痴呆老人的自伤、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外两类:其 一是心理脆弱,丧失自理能力的,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寻求一死了之;另一类是病态表现,由于脑组织退变萎缩,病人在抑郁、幻觉或妄想的支配下,所发生的自我伤害。不论那一种,都须要家人在耐心的心理工作的同时,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病人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比如保管好 利器,电源开关、剧毒苭物等。
三、防意外事故
有些痴呆老人合并糖尿病,有多吃多喝症状,常趁家人不在,自己烧菜做汤,结果造成烧伤、烫伤、严重的还可引起煤气爆炸,中毒或火灾。因为他们毕竟失去了正常生活能力,一但发生紧急情况,反应迟钝、笨拙、不能应急处理,以致导致严重后果。对于这样一类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应看护较紧,不能让其过多的单独行动,一些有危险的器具,可锁入厨房内,不让其单独接触。
老人最易衰老的几大身体部位
骨关节:膝关节几乎都有问题
骨关节是迈入50岁大关后,人身体最易出现健康问题的“环节”。膝关节,脊柱,尤其是腰、颈,髋关节,以及骨质疏松,最伤老人骨头,是导致其骨质退行性病变的元凶。几乎每个老人都有膝关节问题。
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近68.7万人因此发生髋部骨折。要延缓骨关节衰老、预防骨质疏松,首先提倡适量的户外运动。其次,维生素D和钙是防止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金盾”。50岁后要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
器官:大脑、心脏最危险
步入老年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健忘。研究发现,许多老年性记忆力减退者不久便会发展为老年痴呆。吸烟、喝酒、压力大、长期饱食或睡眠不足,都会加速大脑衰老。规律锻炼、参加社交活动等,则可以加速大脑血流,养神健脑。
老人骨折的护理方法是怎样的
1、保持乐观的态度,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让身体慢慢恢复抵抗力。高龄老人骨折虽然情况严重,但是只要自己配合,护理得当,4周左右是可以明显好转。
2、加强护理。老人一般都有骨质疏松,这时发生骨折或骨裂,是非常不容易愈合的。所以强调保持平卧硬板床,尽量减少体位变动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好好照顾,好好护理。
3、加强营养,注意补钙。可以多吃虾米皮、鲜牛奶、骨头汤、芝麻酱、鱼等含钙较多的食品。老年人户外活动少,容易缺少维生素D,不利于钙质吸收和骨折或骨裂处的愈合。一天可以吃一个鸡蛋,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
4、每天要为病人轻轻拍胸部,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如果不慎受凉感冒或有咽炎,要及时治疗。
老人骨折一般多久能好
1、老人骨折一般多久能好
骨折愈合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身体健康情况、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是否感染及治疗方法等。如小儿股骨骨折一个月左右就基本愈合,成年人往往需要3个月后才能愈合但是由于年龄的问题,可能没有那么快,在这个时候要给他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或者专门补钙的保健品,但是吃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补钙的时候一定要钙镁相结合的钙片,这样不会形成结石。钙镁片可以增加骨密度,促进愈合。
老人骨折一般多久能好
这个期间一定要注意不能在摔倒了,时刻要有人照顾。注意观察其他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血液循环丰富部位骨折愈合快,血液循环供应差的部位就愈合慢。骨折对位不良,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处有感染,固定不牢固,过早活动,都能影响骨折的愈合速度。
2、老人骨折了怎么办
骨折后,病人第一个感觉是剧烈的疼痛(有时会因此而休克),因为骨折的断面会剌伤周围组织、神经、血管,造成畸形、不能行走、不能握物、负重等。骨折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亲人或他人可就地取材,找些木棒、竹板、手杖、雨伞、硬纸板、树枝等物,将病人的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以避免活动使骨折的损伤继续加重,同时也可减轻骨折的尖锐端刺伤周围组织。
使用上述“夹板”,应先看一下伤口的断骨端是否暴露于皮肤之外(医学上称开放性骨折),如果已经暴露,局部用淡盐开水清洗,但决不能将已暴露在外面的骨头还纳进去,否则由此而引起的剧痛会使骨折者昏死过去,还会引起严重的感染。“夹板”接触肢体处,最好垫些棉花、毛巾、手绢之类的软物,绑扎时应将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上肢骨折,要弯着绑(即屈肘);下肢骨折,则应直着绑(即伸腿位),要绑得松紧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