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未必等同于胃病
胃痛未必等同于胃病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胰头癌、慢性胰腺炎、心肌梗死等疾病也可引起胃痛症状。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位于剑突下、肚脐上的中上腹部疼痛,大多由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引起。此外,胆囊、胰腺、肝左叶、总胆管以及心肺等器官都紧贴或临近中上腹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可引起“胃痛”。此外,胃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不一定有胃痛的症状,如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仅以上腹饱胀、嗳气、呃逆、纳呆为主症,往往没有疼痛或疼痛不明显。那么,哪些胃和十二指肠之外的疾病可引起胃痛呢?
一、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石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胆道疾病患者多有中上腹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进食油腻等而诱发或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误诊为胃痛,按胃病治疗无效,查胃镜又没有特殊异常,一查B超才知道患了胆道疾患。
二、肝胆恶性肿瘤。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及总胆管癌等都可见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做腹部B超、CT和胃镜可鉴别。
三、胰腺疾病。胰头癌、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也常有中上腹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易与胃病混淆。腹部B超、CT和胃镜、血尿淀粉酶等检查可资鉴别。
四、心肌梗死。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下壁急性心梗时不一定都会出现心前区绞痛,可仅诉胃痛或中上腹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如果不做心电图检查,盲目按胃病检查治疗,很容易错过抢救机会而发生意外。
五、下叶肺炎。当大叶性肺炎位于左右两侧肺的下叶时,病人可以出现中上腹部疼痛,酷似胃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咯铁锈色痰,听诊可有湿鸣音,X线检查可有模糊隐影等。做胃镜及X线检查可鉴别。
有胃病可以吃石榴吗
建议有胃病的人群尽量少吃石榴。
患有胃病的人群一般脾胃比较虚弱,平常最好尽量少吃石榴,因为石榴性温,味道有些酸涩,胃病人群若是一次性大量食用,容易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痛等不适症状。
胃病缓解胃痛
一、吃点东西: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也可以喝点水,特别是热水。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二、给点温暖: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三、做点远动:
1、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2、伏地挺身: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3、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四、做点按摩:胃痛可以自己做下按摩,如揉内关穴、点按足三里穴、揉按腹部等来进行暂时地缓解。
武汉胃肠医院专家温馨提示:以上方法能让胃痛得到暂时地缓解,但是治标不治本,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所以想要彻底解决胃痛的问题,还是需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
山楂能治胃病吗 山楂治胃病有效吗
有一定效果。
气滞血瘀型胃病因肝胃不和、气行不畅等原因导致,常见胃痛固定、面赤烦渴、舌质暗红、脉弦或涩等症状,常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材治疗,山楂有活血行气、消食化瘀的功效,因此对于气滞血瘀型胃病有一定疗效,可配伍丹参、当归、莪术、泽兰、穿山甲等同服。
嘴上长痘是胃火大吗
嘴上长痘是胃火旺盛的表现。嘴巴附近的痘痘属于胃热型,一般和消化系统的题目有关,如消化系统功能不佳、胃病,暴饮暴食、偏食、不爱吃青菜及生果者轻易导致便秘,维生素缺乏,这些都轻易在嘴角附近长痘,另外使用含氟的牙膏,若牙膏残留在唇周,也会导致长痘。
胃热型以长在嘴巴周围为主。患有消化系统功能不佳、胃痛、胃病,及偏食、不爱吃青菜及水果者,约有20%会长痤疮,85%是长在嘴巴周围。
胃溃疡胃炎等胃病冬天要谨防
冬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气候转冷。脾胃素虚或胃有宿疾的人,受寒凉之气影响,胃络易失温煦濡养,胃功能紊乱,气郁拘急而发生疼痛、闷胀诸症。此时,可自制一些温胃饮食,帮助自己和家人过个温暖的冬季。
马兰温胃酒
鲜马兰60克,优质红葡萄酒100毫升。将鲜马兰洗净、捣汁、烧开,放入酒内掺和。每次服用15~20毫升,早晚各1次或佐餐食用。有消炎止痛之功,适用于胃溃疡伴有胃痛者。
羊肉温胃粥
将新鲜羊肉200克(煮烂细切),加入黄芪10克,糯米100克,大枣10枚(切细)、高良姜5克同煮,待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细盐、味精、胡椒粉。此粥养脾胃,常服可温阳补气健胃,适合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等伴有畏寒、四肢冷、胃痛时有发作者。
木香温胃饮
木香6克,麦冬15克,乌梅10克,加水煎10~15分钟饮用。适合萎缩性胃炎病人,有养胃生津、行气止痛之功。
玫瑰温胃茶
玫瑰花6克,砂仁、胡椒各6粒(研碎),用开水冲泡作茶饮服。此方有行气健胃止痛之功,适合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伴有胃痛嗜杂、胸腹胀闷等症状者。
温胃酱
新鲜蚕豆20克,醋5克,白糖10克,胡椒、花椒各4粒,生姜3片,大蒜1~2瓣(切碎)。先在炒锅内放入花生油少许,待油热后放入花椒、胡椒、姜、蒜煸炒出香味,加入蚕豆、醋、糖翻炒几下即可。用此酱佐餐,有开胃止痛之功,适合胃溃疡、慢性胃炎伴有胃痛、胃寒、肢冷者;可间断服用,待胃痛、腹胀等缓解即停用。
胃痛不等于患有胃病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位于剑突下、肚脐上的中上腹部疼痛。这个部位的疼痛大多来自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但除了胃及十二指肠外,胆囊、胰腺、肝左叶、总胆管以及心肺等器官都紧贴或临近中上腹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可引起“胃痛”。再说,“胃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不一定有“胃痛”,如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仅以上腹饱胀、嗳气、呃逆、纳呆为主症,往往没有疼痛或疼痛不明显。就连部分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早期的病人“胃痛”症状也是似有似无。那么,哪些胃和十二指肠之外的疾病可引起“胃痛”呢?
一是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石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胆道疾病患者多有中上腹部和/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进食油腻等而诱发或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自己诊断或医生误诊为胃痛,按胃病治疗无效,查胃镜又没有特殊异常,一查B超才知道患了胆道疾患。
二是肝胆恶性肿瘤。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及总胆管癌等都可表现为“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腹部B超、CT和胃镜可资鉴别。
三是胰腺疾病。胰头癌、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也常有中上腹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易与胃病混淆。腹部B超、CT和胃镜、血尿淀粉酶等检查可资鉴别。
四是心肌梗死。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下壁急性心梗时不一定都会有心前区绞痛,可仅诉“胃痛”或中上腹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有些病人会强烈要求作胃镜检查,如果不作心电图检查,盲目按胃病检查治疗,很容易错过抢救机会而发生意外。更有甚者会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猝死,不能不引起我们医生的警觉啊!
五是下叶肺炎。当大叶性肺炎位于左右两侧肺的下叶时,病人可以出现中上腹部疼痛,酷似胃病,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咯铁锈色痰,听诊可有湿鸣音,x线检查可有模糊隐影等。胃镜及x线检查可资鉴别。抗感染治疗可尽快控制病情。
由此可见,临床上许多“胃痛”的患者不一定都是“胃病”,应该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全面体格检查和理化检查,才能发现病变的症结所在,从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这部位经常鼓起竟是胃癌引发
今年79岁的朱大爷,最近经常间断性地出现胃疼症状,而且次数也多起来,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大爷的胃部有一处溃疡,活检报告显示已癌变。但是,大爷及其家人都很难相信,大爷一点感觉都没有,怎么癌变了都不晓得。不过据朱大爷回忆,去年他经常不想吃东西,胃口大不如从前,朱大爷儿子说:“我爸以前一顿能吃两大碗饭,现在可好,浅浅一碗饭就饱了。当时以为只是肠胃出了问题。”当时买了一点助消化的胃药,吃了胃药当天,他感觉胃烧乎乎的,似乎更严重了。
外科主任医师吕成余介绍,早期胃癌患者80%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这些症状极易同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约有1/4患者的疼痛规律与消化性溃疡相同,而老年人痛觉迟钝,胃癌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腹胀,若腹痛经常复发,或间隔时间愈来愈短,则应引起警惕。对此,胃癌患者绝不能掉以轻心。吕主任说,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对胃癌的预防,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饮食,少吃或不吃腌菜、油煎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当出现下列情况时,须及早或定期进行胃部检查:1、老年人以往无胃病史,而近期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不佳或胃痛等;2、老年患者有长期溃疡病史而近期症状加重或疼痛规律、性质改变;3、有癌前病变,如胃酸缺乏或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应定期随诊检查;4、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的,应每年定期检查,以排除胃癌或及早诊断、治疗。
胃痛未必等同于胃病
一、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石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胆道疾病患者多有中上腹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进食油腻等而诱发或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误诊为胃痛,按胃病治疗无效,查胃镜又没有特殊异常,一查B超才知道患了胆道疾患。
二、肝胆恶性肿瘤。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及总胆管癌等都可见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做腹部B超、CT和胃镜可鉴别。
三、胰腺疾病。胰头癌、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也常有中上腹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易与胃病混淆。腹部B超、CT和胃镜、血尿淀粉酶等检查可资鉴别。
四、心肌梗死。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下壁急性心梗时不一定都会出现心前区绞痛,可仅诉胃痛或中上腹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如果不做心电图检查,盲目按胃病检查治疗,很容易错过抢救机会而发生意外。
五、下叶肺炎。当大叶性肺炎位于左右两侧肺的下叶时,病人可以出现中上腹部疼痛,酷似胃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咯铁锈色痰,听诊可有湿鸣音,X线检查可有模糊隐影等。做胃镜及X线检查可鉴别。
黄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
黄荆子用于气滞胃痛、呃逆、疝气腹痛等。治胃痛可配木香、香附、延胡索等同用;治呃逆可配丁香、柿蒂、刀豆等同用;治疝气腹痛可配小茴香、荔枝核、橘核仁等同用。单用研未服或煎服也有效。《四川中药志》:养肝除风,行气止痛。治伤寒呃逆,咳喘,食滞,小肠疝气及痔漏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