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切忌打击孩子
怎么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切忌打击孩子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行为,非常的不满。
在观念中,好孩子=听话的孩子,这种不听话的行为,就是坏孩子的表现,不及时遏制,那么孩子就会变坏!
因此,家长采取强制措施,非打即骂。最后两种结果:表面上恢复到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形象,但实际上暗地里反抗不断;如果孩子性格偏激,那么孩子顺利地往“坏孩子”方向转变,最终无法管制。
怎么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允许孩子犯错
在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孩子正是思维完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个阶段,不说是否犯下大错,小错肯定是不断。
因此,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一点亏,不要因此过分束缚孩子。
在你能为孩子遮风挡雨的时候,让孩子用经历学会更多,对孩子来说,只要吃一堑长一智,那么吃亏也能是福。
父母该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
叛逆是为了成长
叛逆是伴随人成长的正常现象。人生会经历两个叛逆期,第一个出现在1~2岁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第一叛逆期,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还分不清自己需要什么,但却会一味地说“不”。而这种说“不”的表达,其实只是为了辨别他与外界的不同,这时孩子说“不”并不一定就是拒绝或否定,这只是他们在学着区分自己和他人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叛逆期出现在12~18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将心内的不满转为直接地对抗,多表现为叛逆和不顺从。而这种反抗其实是自我认知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一种磨合,目的是想要做自己的主人。在磨合的过程中,孩子会渐渐明白自己需要顺从什么,逆反什么,等到度过了这一阶段,他们就会变得“圆滑”一点儿,变得能够顺势而为了。也就是说,逆反的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成长,为了建立独立的人格和“我”的内心世界。
警惕“迟到的叛逆期”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在青春期没有出现逆反呀,这是不正常的吗?对于没有在12~18岁出现逆反的情况,我们称之为迟到的叛逆期。青春期没有出现叛逆的孩子,会在长大后的某个时候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叛逆早晚会来。
你会发现,有些在初、高中很乖的孩子,到了大学开始逆反了。如,突然退学不念了,随便交朋友,或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等。而有的人是大学时期还好,可到了工作时期却逆反了……18岁以后出现的叛逆期,可能会持续很久才能结束,有的甚至会伴随一生。
可以说,并不是度过了12~18岁后就一定万事大吉了,对于在应该叛逆时没有叛逆的孩子,18岁以后,家长更要注意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交流方式,不要随便就给孩子扣上“越来越不懂事”的帽子。
既然叛逆期是必然存在的,那么,家长在发现孩子进入叛逆期后,该怎么办呢?
和孩子交流注意6点
任何一种关系的改变都需要双方来互动,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处,就像是跳双人舞,总有一个人是占主导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只要有一个改变了,那么另一个也会在双方的互动中,随之改变。叛逆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谨记以下的交流原则:
不做道德判断。对于孩子的逆反行为,家长不要上来就给孩子打上不听话、不懂事、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的标签,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现象。这时,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减少对孩子的道德判断,不要孩子犯了错或有了一些不合适的举动就“上纲上线”。如果你的孩子在12~18岁有青春期逆反,你应该高兴,因为他们正在步入大人的行列,正在成长和自我意识的整理中,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总会过去的。
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时候,越需要家长有平和稳定的情绪。这个时候,不能用正确与错误去评论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孩子不够用心导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绩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责,而是要说,“我知道你的压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长的包容,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创造空间,让他们能最大程度地沉淀自己的情绪感受,进而更好地转化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
陪伴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爱的亲子关系。有个案例是,一个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亲逆反,即使长大后,与父亲的关系仍然不好。他后来回想说,是因为他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每两个月才回家一次,而一回来,就总是教育他,让他觉得父亲是特意回来管自己的。但他的父亲却说,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因为自己在家里的时间少,所以每次回去,就想抓紧时间管管孩子的学习,反而忽视了和孩子的交流、玩耍。只关注学习,让本来心理压力就不小的孩子,又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孩子自然对这个总想管自己的父亲产生了排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花时间陪伴是缓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
家长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对孩子的关心不一定只是在学习上,也可以是对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多花点心思和时间陪伴孩子、了解孩子,也许比一味的“管”要好得多。
父母要学会倾听。有些家长对孩子讲的话,是敷衍地听和有选择地听。渐渐地,孩子就不愿意再与之交流了。最好的倾听方式是全神贯注地听,而心理咨询师甚至会做到动情地听和以同理心地听。倾听还应该有一个平等的态度,要向对待朋友一样,不要居高临下。
一般在做心理辅导时,听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与孩子交流时,更应该这样,学会倾听、多倾听,除了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让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给孩子提供平台。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是,认知和生活经验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给孩子实践的机会,他们就会更加没有自信。关于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达,为什么你要为我做主,你为什么不尊重我的想法?作为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碰南墙,自己去发现自身的不成熟,当吃过几次亏后,孩子自然会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办法,做一个可以适当放手的父母反而会加速孩子的成长。
关于规则。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做种种限制,比如规定他们几点必须睡觉,几点必须吃饭。而这种规定,往往会让父母们充满挫败感,因为孩子们基本不会去执行。法国人常说,家长只有给孩子说“不”的权利,他们才能真正地自己做主。也就是说,孩子首先要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才能逐渐建立他自己的规则标准。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冒犯了孩子说“不”的权益,那么一定要道歉。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积极关注孩子好的表现。
总之,青春期是变化的,也是充满机会和危险的。青春期的逆反,就像家里来了不速之客,它会最终离开。当孩子抛来这个棘手的问题时,我们不要针锋相对,可以像接篮球一样,退一步接住。如果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逆反,就会发现,青春期的问题真的会容易了很多。
学生叛逆期怎么处理 了解孩子
我们首先要了解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基本特点,才能够对症下药。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在心理学上称为“疾风暴雨期”,孩子情绪不稳定,对于自我过于敏感,不要错误的判断孩子是叛逆,学坏了,要了解孩子的情绪表现是正常的。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孩子的家长常常会埋怨自己的孩子由一个乖乖宝变成了“小毛驴”了、子在青春期里情绪会有反复无常的波动,甚至与家长发生剧烈地矛盾冲突,令许多家长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可是想想哪个人愿意自找不开心而自寻烦恼呢?它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长了解其中的原因,孩子的叛逆就会大大减少的,那就是理解、尊重与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心如同六月的天气,阴晴不定,变化无常,没有一个孩子会按照已经描绘好的地图走这段路,这是他们突破既定的蛋壳,冒头出来感受全新的世界的时期。
青春期的孩子的内在世界充满了力量,好的引导,这股力量将会建设性发挥,如若处理不当,这些能量,成为随时可以爆发的火山,整个家庭,甚至是学校都将会被波及。
一、青少年叛逆行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年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2、性别特点——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比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诱因特点——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激烈对抗。
5、行为特点——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计较行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极端的事情,长期在网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二、教育方法
1、亲子沟通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我们需要多参加孩子的活动。
2、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3、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4、忌谈成绩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5、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6、允许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7、孩子减负
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讨厌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也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
三、注意事项
误区一
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
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叛逆期的出现是对家长一种紧急的警告,提醒他们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要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抉择,支持他们做事的方式,支持并放飞他们去外面的蓝天中飞翔,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于搏击苍穹的雄鹰。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叛逆 家庭地位的转变
随着上世纪的优生策略,现今许多年轻家长或是叛逆期的孩子都是独生或者晚育的存在,已然不复上世纪80年代一家兄弟姊妹齐全的景象。
在这种家庭状况下长大,叛逆期的孩子成为家庭的“独苗”,自然从小受到长辈们的关爱。但这种关爱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最为反感。
叛逆期的孩子希望获得独立权,希望得到“成人”感,这种始终被当做孩子的感觉,是产生冲突的导火索。
孩子为什么会有叛逆期 在叛逆期与孩子相处要注意什么
1、了解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注意事项,学会对症下药。
2、掌握与叛逆期孩子的沟通技巧,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
3、了解孩子的世界,学会换位思考。
4、尊重孩子。尊重给孩子的个性;尊重给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在家的地位。
现在大多数中学生有叛逆心理
张女士的儿子小新自从升入初二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说话,脾气古怪。一天张女士下班回家,发现小新正在看电视,张女士习惯性地说了句:“学习这么紧张还有时间看电视。”说完,随手把电源拔掉了。没想,这一举动惹恼了小新,他腾地一下从沙发上跳起来,大吼道:“插上电源!”“不许看!”张女士也很强硬。“我就不写!”小新冲上去抢张女士手中的电源线,情急之下,张女士打了小新一耳光,结果小新摔门而去。张女士说:“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越来越难管,说什么他都不听。”
霍静说,约有9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这些叛逆主要表现在:对老师的教育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无端否定;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时故意在课堂上与老师抬杠;我行我素,如学校不准校内骑车,有的同学偏要骑。“14岁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时期,初二学生最难管,所以被称之为爆发期。”霍静说,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霍静说,在现实教育中,一些家长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第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采取强硬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关上了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第二,放任自流。一些家长几度管教而无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等到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怎么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学会关心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不是讨厌父母的关心,而是不喜欢父母关心的方面和方式!
青春期,正好是孩子中考高考两个人生最早的转折期的所处阶段。因此父母关心学习成绩也属正常。
但是同孩子交流时,切记不要老是拿孩子的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然后怀疑父母的交流动机,自然反感。
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和孩子的经历兴趣入手,打开孩子的话匣子之后,一切好办。
另外,成绩的好坏,看分数就一目了然,因此不需要老生常谈,反而触及孩子敏感的神经,每说一次都是一次打击。
其实可以试试每次先从好的学科入手,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没问题的,只是擅长方向不同而已。这样,给孩子增加了自信,减轻了压力,家庭关系也更和谐。
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
孩子比较叛逆的时期,并不是说这就是孩子变坏的表现,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逆反是这个时期孩子的普遍表现。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个时期,孩子就慢慢地进入成熟,在这关键时期,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好好度过这段时间。
我们不可能希望我们的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特别是青年期的孩子,会有逆反心理。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叛逆,并不是说这就是孩子变坏的表现,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逆反是这个时期孩子的普遍表现。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个时期,孩子就慢慢地进入成熟,在这关键时期,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好好度过这段时间。
那么怎样应对这些问题呢?孩子逐日长大,需要独立的判断和思维,要给孩子一片天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其自我意识,相信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并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父母不仅从成人的视角,更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培养与孩子的“同理心”。遇到分歧,父母要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我们要相信世上没有沟通不了的事。形成民主和谐的家风是有效沟通的前提,父母要创造情景,打开孩子的心门,陪伴孩子拔节成长,多鼓励多欣赏,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
我们要为孩子做好榜样,适当地跟他们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成长。叛逆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漠不关心,这才会导致孩子走向歧途,等到这个时候才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我们父母一定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