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治疗什么 小儿厌食
小儿捏脊治疗什么 小儿厌食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家长用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向大椎捏脊4-6遍,从第2遍开始,采用重提手法,每捏3下,提1下,当按捏至背部的脾俞和胃俞,稍用力向上提3次,然后配合按揉脾俞,胃俞,分推上背部,补脾经,揉板门等。
常用按摩法:先用拇指分别按在小儿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脾俞穴上,用指端着力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再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脾俞穴3分钟;接着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患儿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胃俞穴,用指端着力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然后再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脾俞3分钟;然后用两手掌分别按在第1胸椎两侧肌肉上,自上而下从中间向两侧分推,自第1胸椎开始,每推数次后向下移动一点,至第12胸椎为1遍,连推5-6遍。
小儿捏脊的技巧
小儿捏脊对宝宝好处多多,而且操作简单,没有副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年轻妈妈的推崇。掌握小儿捏脊的一些技巧,可以提高捏脊的效果哦。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另外,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4、在捏脊的过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其中单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5、捏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推荐阅读 神奇的小儿捏脊疗法 为什么给小儿捏脊能治 ...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偏方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主要以消化酶类、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的补充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物质的需求。
目前,比较一致地认为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引起厌食症,故多采用锌剂治疗含锌量低的厌食症,而对含锌量正常的厌食症患儿暂无特异性治疗。
况且锌剂只能改善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长期使用锌剂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单纯补锌也会影响铜、钙、铁的吸收,造成机体内部各微量元素不平衡。
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有中药辨证治疗、专方专药治疗、针炙推拿治疗、外治贴敷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认为本病分四种证型:脾失健运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气虚型,脾虚肝旺型。
四种证型在症状方面有所侧重,要由有专业知识的中医生辨证施治。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法,如针刺四缝穴,捏脊治疗,穴位注射或敷贴穴位等,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小儿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小儿捏脊的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什么是小儿捏脊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并且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小儿捏脊治疗什么 小儿腹泻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家长用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向大椎穴方向捏按4-6遍,从第2遍开始,采用重体手法,每捏3下,提拿1次,当按捏至腰部腰俞处时,稍用力上提3次,然后配合掐,推腰俞,推上七节。
常用按摩法:用两手拇指按放在骶部骶管裂孔处的腰俞穴,以指端甲缘着力按掐,一掐一松,连掐21次;再用一手拇指指腹着力,向大椎穴方向推腰俞穴3分钟;接着以大拇指指腹在尾骶部推擦,每推擦数次后向上移动一些,推擦至第2腰椎处为止,推擦方向宜从下向上,反复推擦200-400次;最后用拇指指腹轻按于龟尾穴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反复揉动200-400次。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推拿针刺结合治疗
比较常见的是电磁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方法如下:
1.每次取一侧手指四缝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消毒后,迅速点刺,挤出少量黄白色粘液,并以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
2.每次取一侧,二侧交替,每日一次。
捏脊疗法具体操作方法:
1.让患儿俯卧在治疗床上,脱去上衣,脊椎穴上用适量滑石粉撒匀。
2.术者两手握拳,二食指放于脊骨之上,两拇指垂直,将皮肤轻轻提起。
3.沿督脉自下而上不断的捏拿至大椎穴为止。
4.以捏为主,推为辅。捏到脾俞,胃俞,肾俞穴时用拇指与食指将皮肉想外侧上方重提以下,捏力大小以患者能忍受及皮肤红润为度,每次轻捏6遍即可。
小儿捏脊有什么作用
小儿捏脊对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许多的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1、小儿捏脊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小儿捏脊还可以提高其智力,捏脊可使孩子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5、小儿捏脊会大大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小儿捏脊治疗的适应证 小儿咳嗽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以舒服为主。操作者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对应钳形用力,常规捏脊4-6遍,从第2遍开始,在捏脊过程中加入重提手法,捏3下,提1下。其中,对于急性疾病引起的咳嗽,从大椎穴提向长强穴,当按捏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肺俞穴处时,用力上提及重按3次,配合按揉天突,清肺经等手法;对于慢性疾病引起的咳嗽,从长强捏向大椎,手法缓和轻柔,当按捏至脾俞,肺俞穴处时,用力上提及按揉3次,然后配合按揉天突,清肺经,掐,擦至阳,拍上背等手法。
常用按摩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位于胸骨上窝正中的天突穴10-15次;再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200-400次,即清肺经;再用一手拇指或食指按放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至阳穴,用指端甲缘按掐,一掐一松,连掐21次,也可配合用掌根按揉;最后将一手拇指或食指按放在至阳穴处,用指腹推擦3分钟。
小儿捏脊治疗什么 小儿感冒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以舒服为主,操作者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对应钳形用力,从第2腰椎(也就是腰背部正中间,俗称腰眼的位置),即两腰眼正中开始,沿脊椎向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一直到第1胸椎两侧肌肉为止,反复操作4-6遍,从第2遍开始,家长在捏脊过程中加入重提手法,捏3下,提1下,当按捏至背部大杼穴时,稍用力向上提3次,然后配合按,擦大杼,擦上背部。
常用按摩方法:两手拇指分别放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大杼穴,用指端点按,要有一定力度,一按一松,重复21次;再用两手拇指指腹推擦大杼1分钟;最后家长两手张开,分别按放在背部两侧,做推擦活动,从颈后的后脑勺开始,沿着脊椎骨椎一直擦至第12胸椎处,连擦3分钟。
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小宝宝生病了,父母往往不怎么敢孩子吃太多药,这个时候就可以试试中医捏脊的方法,像婴儿腹泻、不爱吃饭都可以通过捏脊的方法来缓解,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用捏脊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这在古代中医有关文献中早有记载。由于此种疗法操作简单,易学易会,又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药物,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中医师、推拿师多数会用此法来治疗一些儿科病症。只要病症适宜,手法应用适当,还真的有神奇疗效,堪称中医儿科一绝。
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小儿捏脊疗法是按摩手法中的捏、推、捻、揉、提等多种手法的巧妙组合,并作用于小儿腰背脊柱两侧肌肉的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相对合,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拇指向前推动,从骶椎两侧边捏边向枕部推动;
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从骶椎两侧边捻边向枕部推动。
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操作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一般从骶椎两侧捏向枕部为一遍,连作5遍为一次,可以视其小儿的病情以及耐受能力作1~2次,每日早晨或晚上睡前进行。
小儿捏脊体位很重要
在给小儿作捏脊治疗时,应首先选择好小儿的体位。体位应舒适自然,安静不动或动作不很大又便于操作,最好是伏在大人的身上或大腿上,年龄稍大一些的可趴在床上。治疗前操作者应洗净双手,将小儿的上衣松开或脱去,暴露整个背部。但要注意室内的温度,避免小儿受凉。捏脊完后不要马上进食更不要喝冷饮。在捏脊时手法一定要做到轻柔和缓、灵活、自然,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致,前进的速度和手法的频率不应太快。捏起的皮肤要多,如果捏起的皮肤太少,小儿会有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而哭啼,不愿接受治疗。在给小儿运用捏脊疗法之前,操作者最好能在自己的腿上或其它大人的身上反复练习,认真体会自己手法是否正确,轻重是否适宜,待熟练后再给小儿捏脊。如果小儿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或皮肤病等,就不可施用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不用药物而且比较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中医认为它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能力等作用。特别在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方面尤为突出。近年来,医学工作者通过实验证实,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提高小儿免疫功能和加强小肠吸收功能的作用。它对小儿疳积、食滞、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尿频、咳喘、夜啼等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当小宝宝患有以上病症时,家长不妨试一试捏脊疗法,它将会使小宝宝早日康复。
小儿厌食症的推拿方法
1小儿厌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选择中医推拿的方式来治疗的话,那么是要针对不同的厌食原因来进行不同穴位的推拿的。因此在推拿前,需要根据小儿的症状表现来诊断厌食类型,主要小儿厌食原因有:乳食壅滞.痰湿滋生.虫积伤脾.脾胃虚弱。
2比如对痰湿滋生性的厌食小儿的话,则要以健脾燥湿化痰为主。推拿的顺疗是这样的:补脾经、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摩腹、逆运内八卦、捏脊、推四横纹.具体每个穴位动作推拿次数医生会把握好。
3又如如果小儿是有虫积伤脾引起的厌食,推拿治疗则要进行健脾驱虫。推拿时可先摩腹5分钟,然后进行下面的推拿:揉天枢、推下七节骨、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捏脊6遍。另外这个还要配合服用祛虫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