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危险 冬季饱餐后不宜立即出门
心绞痛危险 冬季饱餐后不宜立即出门
在冬天,很多老年人有这样的误区,那就是吃完饭后,趁着身体暖和去到户外,这样就不冷了。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年轻人无所谓,但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这样做更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疾病。
饱食一顿之后,血液集中于胃部,若户外太冷与室内温差太大,血管收缩,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心绞痛。所以,老人朋友,天气特别寒冷时,特别是刚吃完火锅后最好不要立刻跑到户外,先待在室内休息一会,等慢慢消化,身体热度恢复正常再出门。
气温骤降,很多医院总会收治不少心肌梗塞、心绞痛患者。专家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重视自我保健,晚上尽量避免出门,有晨练习惯的人,最好等太阳出来或较暖和时再出门。
心绞痛长期不治会有什么后果
心绞痛危害之一: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常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闭塞,心肌缺血及血流再灌注后形成复极不一致的折返和心肌电不稳定。
心绞痛危害之二:心肌梗死
由于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心肌血流中断,会导致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
心绞痛危害之三: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心绞痛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心绞痛有哪些表现
心绞痛疼痛的范围往往是一片,患者通常用一个握紧的拳头放在胸部中间或稍偏左侧来表示疼痛范围。疼痛常常不局限于胸部,还常放射至颈部前方喉头等处,并感觉到脖子像被人勒住了。疼痛时还向左上肢尺侧、后背放射,向左肩、左手内侧的三个指头以及腿部放射。
心绞痛常常是慢慢开始,起初隐痛较轻,数分钟后可达高潮。心绞痛疼痛持续3-4分钟,最长15分钟。心绞痛可因情绪激动或劳累而诱发。因体力活动所诱发的心绞痛,在停止活动后数秒钟内即可消失。
心绞痛发作时不宜平躺,平躺时下肢血流回心血量增多,心脏负担加重,而使心绞痛加剧。患者宜半卧位休息。饱餐常可诱发心绞痛,而且往往在进食30分钟内发生。喝冷水、醉酒、吸烟时也可加重心绞痛。
对心绞痛的早期症状,大家一定要积极的把握,专家指出心绞痛的发病很危险,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危及性命,备受疾病的折磨,把握了心绞痛的早期症状之后,还一定要积极的到专业医院治疗这种疾病。
心绞痛应该要注意什么地方
1、绝对卧床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给予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2、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饮食,饮食宜清淡。
因饱餐后人体代谢需氧量大大增加,使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血液大量涌向胃肠道,从而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可诱发心绞痛。因此宜少食多餐,不宜饱食,且戒烟、戒酒。
3、大便护理
在病情稳定时协助患者做适量运动,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防止患者因大便时用力屏气,致腹内压和心内压急增,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4、心理护理
保持患者松弛愉快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鼓励其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5、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可降低病死率。
以上就是心绞痛应该注意的事项,希望心绞痛的患者可以多多去学习这些知识,从而运用到自己的身上,帮助自己尽快的恢复健康,减少自己的痛苦,在生活中也要积极的预防心绞痛的发生,如果发现该病,就需要积极的治疗,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心绞痛的护理要点须知
一般,常见的心绞痛的护理要点有:
1、绝对卧床休息
是重要的心绞痛的护理要点。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给予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2、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饮食,饮食宜清淡也是常见的心绞痛的护理要点。因饱餐后人体代谢需氧量大大增加,使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血液大量涌向胃肠道,从而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可诱发心绞痛。因此宜少食多餐,不宜饱食,且戒烟、戒酒。
3、大便护理
在病情稳定时协助患者做适量运动,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这同样是常见的心绞痛的护理要点。防止患者因大便时用力屏气,致腹内压和心内压急增,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4、心理护理
进行心绞痛的护理时要保持患者松弛愉快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鼓励其多给予心绞痛患者情感支持,从而减轻心绞痛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变异性心绞痛要怎样护理呢
变异性心绞痛要怎样护理呢?变异性心绞痛在心绞痛中并不是常见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动脉出现了痉挛引起的,很多时候,患者在休息的时候就发病了。为了帮助大家可以尽快治愈疾病,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变异性心绞痛要怎样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给予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2、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饮食,饮食宜清淡。因饱餐后人体代谢需氧量大大增加,使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血液大量涌向胃肠道,从而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可诱发心绞痛。因此宜少食多餐,不宜饱食,且戒烟、戒酒。
3、大便护理
在病情稳定时协助患者做适量运动,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防止患者因大便时用力屏气,致腹内压和心内压急增,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4、心理护理
保持患者松弛愉快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鼓励其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上面介绍的就是“变异性心绞痛要怎样护理呢”这个问题。如果患上了变异性心绞痛的话,大家最重要的就是改正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少吃一些盐,平时注意放松,不要总是过于紧张,这对疾病的恢复是没有帮助的。
一般心脏供血不足是心脏病吗
有心脏供血不足,这通常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如无明显的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称为无症状型心肌缺血,也称隐性冠心病,应当积极治疗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有心绞痛等急性缺血症状时,更要注意。心肌缺血较稳定者,可适当活动,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供血,促进康复。饱餐后不宜运动。
2、饮食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避免精神紧张与刺激
4、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加上运动可有诱发室颤的危险,因此,对于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心肌梗死后半年之内的病人,不宜做比较剧烈的运动。
冬季登山注意事项 爬山要等到太阳出来后
冬天天亮得晚,摸黑出门锻炼容易出危险。冬天的早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室内外温差很大,猛地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发生血管痉挛,诱发心绞痛或心梗。此时血液黏稠度最高、血糖最低,因此早饭后再去爬山为好。
冠心病患者入冬要特别注意
冬季,对于冠心痛患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恶劣气候,会使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心脏的负荷加大; 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痉挛,使得原本因粥样硬化而狭窄的血管更加狭窄,甚或闭塞,冠脉痉挛还可使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从而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心肌的急性缺血或坏死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所以冬季也是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合并症的高发季节。为了能顺利度过这危险季节,冠心痛患者要进行冬季保健。
1、防寒保暖
大风降温时,心脏急症的发生率往往会大幅增加。因此要避免迎风急走,同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
2、合理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粮搭配,少食油腻、脂肪、糖类。食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不宜喝浓茶、咖啡。
3、坚持锻炼
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冠心病患者应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但应注意,运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运动量以无不适感为度,过量则有害健康。
4、调畅情志
情绪激动是健康之大忌,更是冠心病发病的罪魁祸首。因此要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尽量少参加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适当节制性生活。
5、戒烟少酒
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6、温水擦澡
温水擦澡能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同时要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7、休息治疗
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心绞痛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饮食搭配:心绞痛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为主,减少钠盐摄入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生菜、大蒜、鱼、洋葱及卵磷脂等。它们可以降低血胆固醇,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饮食应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性油脂摄入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注意不要一餐吃得太饱,以七、八分饱为宜。合理的饮食能防止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性。
2、控制体重:体重指数高的人容易患高血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心脏发病的危险性会增加一倍。
3、治疗高血压:降低高血压可使冠心病突发的危险减少15%~20%,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冠心病的病死率。
4、戒烟戒酒:吸烟可直接诱发心绞痛,使患者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心绞痛患者应减少饮酒量,当合并高脂血症时,应避免饮酒。
5、适度的运动锻炼:心绞痛患者应防止过度疲劳,但是适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肌血流量,适合的运动有:步行及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
6、情绪稳定乐观:有些患者常常在情绪激动时发生心绞痛,因此应当避免情绪激动,特别是一旦遇到极度悲痛的事件,更要注意情绪的稳定,要保持冷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
心绞痛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心绞痛的常见诱因以体力劳累为主,其次为情绪激动。登楼、平地快步走、饱餐后步行、逆风行走,甚至用力大便或将臂举过头部的轻微动作,暴露于寒冷环 境、进冷饮、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以及恐怖、紧张、发怒、烦恼等情绪变化,都可诱发。晨间痛阈低,轻微劳力如刷牙、剃须、步行即可引起发作;上午及下午痛 阈提高,则较重的劳力亦可不诱发,在体力活动后而不是在体力活动的当时发生的不适感,不似心绞痛,体力活动再加情绪活动,则更易诱发,自发性心绞痛可在无 任何明显诱因下发生。
心绞痛危害不容忽视不论什么原因,血脂异常导致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是关键一步,心绞痛的危害当血液中的某些胆固 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渗入冠状动脉的血管壁内并堆积到一定程度,血管的管径就会变小,影响心肌供血。如果把这样的血管取出来切开看,就会发现血 管壁内堆积了一些像小米粥一样的黄色东西,医学上称为“斑块”,斑块堆积多了,就发生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绞痛的危害如果冠心病处在 较为稳定的状态,心绞痛的发作就会比较有规律。一旦这种规律发生变化了,如发作的次数增加且程度加重;在以前不出现心绞痛的活动量时发生了心绞痛,甚至是 不活动的时候也发作;或者使用以前能够缓解的方法不能缓解了,说明冠心病进入了不稳定的状态,即不稳定型心绞痛。突然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会导致 心跳过慢或过快,血压降低、呼吸困难,意识丧失,部分人可能突然死亡。
严重的会导致难以纠正的血压降低或心脏破裂,即使度过危险期,也可能再次出现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的危害不可忽视,同时得了心绞痛我们也不要心慌,冷静的去面对积极的去做好心绞痛的预防工作和治疗工作。
警惕饭后心绞痛
餐后心绞痛一般发生在餐后半个小时后,如果患者频繁在餐后发生心绞痛,说明冠心病病情比较严重。
餐后心绞痛是发生在冠心病基础上的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冠状动脉疾病。人们吃完饭后,心脏输出的血流会大量聚集到胃肠部位来帮助消化食物,而供应心肌本身的血流减少,血液的重新分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另外,餐后心肌收缩加强、需氧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多、负荷加大等也都可能是发生餐后心绞痛的重要因素。
当餐后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该及时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吃得不是太饱,而且连续餐后发生心绞痛,那么就更需要引起警惕了,这是冠心病病情严重的信号,应该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结果可择期进行介入性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除了及时治疗,餐后心绞痛的预防非常重要,有冠心病的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药物治疗,还必须做好自我保健,特别应注意饮食问题,不要吃得太饱,尤其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每餐只吃七八成饱,更不可暴饮暴食。
不管有没有冠心病,只要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如抽烟、喝酒、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等,50岁以上的人最好只吃七八成饱,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和高糖食物。因为有些冠心病是隐匿性或无痛性的,虽然没有被发现,危险却同样存在,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餐后心绞痛发生。
餐后心绞痛一般发生在餐后半个小时后,如果患者频繁在餐后发生心绞痛,说明冠心病病情比较严重。
餐后心绞痛是发生在冠心病基础上的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冠状动脉疾病。人们吃完饭后,心脏输出的血流会大量聚集到胃肠部位来帮助消化食物,而供应心肌本身的血流减少,血液的重新分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另外,餐后心肌收缩加强、需氧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多、负荷加大等也都可能是发生餐后心绞痛的重要因素。
当餐后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该及时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刘博士指出,如果患者吃得不是太饱,而且连续餐后发生心绞痛,那么就更需要引起警惕了,这是冠心病病情严重的信号,应该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结果可择期进行介入性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除了及时治疗,餐后心绞痛的预防非常重要,有冠心病的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药物治疗,还必须做好自我保健,特别应注意饮食问题,不要吃得太饱,尤其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每餐只吃七八成饱,更不可暴饮暴食。
不管有没有冠心病,只要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如抽烟、喝酒、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等,50岁以上的人最好只吃七八成饱,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和高糖食物。因为有些冠心病是隐匿性或无痛性的,虽然没有被发现,危险却同样存在,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餐后心绞痛发生。
心绞痛的护理要点须知
1、绝对卧床休息
是重要的心绞痛的护理要点。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给予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2、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饮食,饮食宜清淡也是常见的心绞痛的护理要点。因饱餐后人体代谢需氧量大大增加,使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血液大量涌向胃肠道,从而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可诱发心绞痛。因此宜少食多餐,不宜饱食,且戒烟、戒酒。
3、大便护理
在病情稳定时协助患者做适量运动,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这同样是常见的心绞痛的护理要点。防止患者因大便时用力屏气,致腹内压和心内压急增,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4、心理护理
进行心绞痛的护理时要保持患者松弛愉快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鼓励其多给予心绞痛患者情感支持,从而减轻心绞痛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夫妻争吵易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心脏疾病
夫妻争吵是婚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即使在很幸福的夫妻中也会发生。然而,丹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夫妻经常争吵,心脏真得会 “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2000多对心脏原本健康的夫妻,6年后发现,夫妻争吵和对孩子的担忧会导致心绞痛危险分别增加3.5倍和2倍,邻里争吵则会使心绞痛危险增加60%。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刘梅颜副主任医师分析说,当人情绪剧烈变化时,身体内释放出大量的“兴奋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多巴胺等,作用到人体的呼吸、循环、神经等各个系统,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胸闷气短、肢体麻木等感觉,当给心脏提供血液的小动脉发生痉挛时,则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此外,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激发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形成血栓,长期作用的结果就是引发冠心病或是急性心脏性猝死等心脏疾病。
心绞痛的发病早期危害有哪些
心绞痛的常见诱因以体力劳累为主,其次为情绪激动。登楼、平地快步走、饱餐后步行、逆风行走,甚至用力大便或将臂举过头部的轻微动作,暴露于寒冷环境、进冷饮、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以及恐怖、紧张、发怒、烦恼等情绪变化,都可诱发。晨间痛阈低,轻微劳力如刷牙、剃须、步行即可引起发作;上午及下午痛阈提高,则较重的劳力亦可不诱发,在体力活动后而不是在体力活动的当时发生的不适感,不似心绞痛,体力活动再加情绪活动,则更易诱发,自发性心绞痛可在无任何明显诱因下发生。
心绞痛危害不容忽视不论什么原因,血脂异常导致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是关键一步,心绞痛的危害当血液中的某些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渗入冠状动脉的血管壁内并堆积到一定程度,血管的管径就会变小,影响心肌供血。如果把这样的血管取出来切开看,就会发现血管壁内堆积了一些像小米粥一样的黄色东西,医学上称为“斑块”,斑块堆积多了,就发生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绞痛的危害如果冠心病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心绞痛的发作就会比较有规律。一旦这种规律发生变化了,如发作的次数增加且程度加重;在以前不出现心绞痛的活动量时发生了心绞痛,甚至是不活动的时候也发作;或者使用以前能够缓解的方法不能缓解了,说明冠心病进入了不稳定的状态,即不稳定型心绞痛。突然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跳过慢或过快,血压降低、呼吸困难,意识丧失,部分人可能突然死亡。
严重的会导致难以纠正的血压降低或心脏破裂,即使度过危险期,也可能再次出现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的危害不可忽视,同时得了心绞痛我们也不要心慌,冷静的去面对积极的去做好心绞痛的预防工作和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