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推拿哪个部位 胃痛推拿有效果吗
胃疼推拿哪个部位 胃痛推拿有效果吗
推拿可以对胃痛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
推拿疗法主要是采用适当的手法刺激穴位,通过痛点调节机体,缓解疼痛,再者,推拿对肠胃运动和胃的分泌功能也有调节作用,因此胃痛推拿是有效果的。
胃疼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脾胃虚寒者辅以温中散寒,饮食伤胃者辅以消食导滞,肝气犯胃者宜疏肝理气。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宝宝胃疼可以采用以下推拿手法:
消导摩腹法
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用双手掌微屈,紧贴小儿腹壁,先沿正中任脉及两侧足阳明胃经,连推带摩由上腹推摩至丹田部,每次均由上向下进行,用力宜稍沉,但勿使过重,每日进行2遍,每遍上下推摩20次。
作用: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开胃之功效。适宜于脾胃运化不健,食积而致之胃疼,腹胀诸症,亦可用于通导大便。
温通摩腹法
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双手合掌,互相摩擦,然后用右手掌紧贴患儿腹壁,左手按于右手被上,以掌心着力,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摩擦,每次40-50圈,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日可进行1-2次。
作用: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活血,缓急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脾胃久病,阳虚寒盛之脘腹冷痛,泄泻等。
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3.取穴: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
推拿方法:在督脉至阳穴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压痛后,用拇指按压压点3-5分钟,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然后用重手法弹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脾俞至胃俞穴端5分钟;再用㨰法按摩压痛点及双侧脾俞,胃俞2-3,最后弹拨足三里2-3分钟。
作用:通经络,止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疼,止痛效果较好。
捏脊法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两手掌贴附于脊柱两侧, 以大鱼际肌部为着力,由大椎穴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由上而下连推带按揉至腰骶部,重复10遍,以腰背部肌肉放松无紧张感为宜;然后从骶部沿脊柱两侧捏脊至大椎穴,重复10遍。接着推拿者右手虚掌,运动手腕关节,由上而下拍打胸腰部和腰骶部10遍,每日进行1次即可。
作用:有健运脾胃,增进食欲,调畅气机之功效,适宜于脾胃虚弱之脘腹胀满疼痛,久泻久痢,食欲减退等病症;长期采用此法亦有健身防病之作用,尤其对预防感冒有良好的效果。
肩周炎推拿有用吗 肩周炎推拿部位
治疗肩周炎时,患者采用坐位,仰卧位及患肩在上的侧卧位,可取合谷,曲池,缺盆,肩髃,肩井,肩井,天宗等进行点穴治疗。
术者先在患肩的侧面,前面,后面用摩,揉,滚等手法治疗;随后扶着病人患肩,右手握患侧手,作牵拉,抖动,旋转运动,再重复点按上述穴位。然后帮助病人做外展,内收,上举,后伸及肩部旋转等被动运动,最后再在肩部施行搓法,或反复摆动,至少应持续1分钟左右,以作为手法操作的结束动作。
乳痈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乳痈主证:乳房肿胀,疼痛,皮色红赤,或有结块,乳汁排出不畅,同时伴随形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两三天后,可见肿块增大,发红疼痛,发热不退,纳食不振,口渴,苔黄,脉数或弦数,若肿块变软,按之有波动感,是已成脓,数天后,破溃而流稠脓,脓出热退,肿痛渐消。
治则:活血通络,清热散结。
取穴:乳根,屋翳,膺窗,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肩井,少泽,合谷,风池,脾俞,胃俞,肝俞,三阴交等穴。
推拿手法:按,揉,抹,摩,拿,一指禅推等法。
操作手法
胸腹部
患者仰卧位,推拿者坐于一侧。先摩乳房肿块周围,继之按揉乳根,屋翳,膺窗及乳房肿块周围(手法均宜轻柔,不可接触肿痛部);再用抹法自乳根部抹向乳头部;然后按揉中脘,天枢,气海,继之用一指禅推法依次往返推2-3遍,最后按揉足三里,三阴交。
肩背部
患者坐位,推拿者立于后侧,先拿风池,肩井,然后按揉脾俞,胃俞,肝俞(亦可用㨰法),最后按揉少泽,合谷,按肩井。
取穴方解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故推与按揉中脘,天枢,胃俞,脾俞,足三里诸穴,以清阳明之血热;按揉肝俞,三阴交,以疏厥阴之气,按揉乳根等穴位,配合摩与按揉乳房肿块周围以及抹乳房,取其活血,通络,散结,止痛之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实为治疗本病之要法,拿风池,按揉少泽,合谷疏风清热;拿按肩井调和气血。
辩证加减:邪热壅盛者去气海,足三里,加按揉大椎,肺俞;肝胃不和者去气海,加掐太冲,按揉章门,期门。
按摩对发烧有效果吗
按摩对治疗发烧有效果。
通过对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的按摩推拿,有助于打通脉络,帮助发汗散热,宣肺解表,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起到退烧的作用。
推拿减肥原理 推拿减肥推拿部位
1.摩脘腹:单掌或双掌叠置脐上,按顺,逆时针方向,力量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稍用力各摩腹10-20次。
2.拿腹穴:仰卧位,双下肢微屈,腹部放松,以一手掌指提拿中脘,气海穴,提拿面积要大,力量深沉,拿起时可加捻压动作,放下时动作应缓慢,反复操作10-20次。
3.抄腹肌:仰卧位,双下肢微屈,腹部放松,双掌从胁下抄拿腹部肌肉,一拿一放,拿起时应加力捻压,由上而下,反复操作10-20次。
4.擦腹部:以双手掌自胁下向腹部用力推擦,向下至小腹部,以透热为度。
5.推上肢:用一手掌大鱼际或全掌沿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自上而下推至腕部,然后转沿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及手少阳三焦经)自下而上 推至肩部,顺势擦动肩关节,反复操作10-20次。
6.拿下肢:以一手拇指与余四指相对用力沿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自上而下拿捏至踝部;然后换手拿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胃经及足厥阴肝经),自下而上拿捏至腹股沟部,反复操作10-20次。
7.擦腰骶:以双手掌根部着力于腰骶部,用力来回擦动,以透热为度。
宝宝疳积推拿好使吗
宝宝疳积推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推拿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开胃,消食导致,通畅腑气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宝宝疳积症状。
做推拿后要注意事项 注意身体保暖
做推拿之后一定要注意保暖。推拿结束之后,推拿部位的毛孔扩张,寒气容易通过张开的毛孔入侵体内,使人受凉。一般推拿后在室内温度20摄氏度左右的地方休息,避免直接吹风。
胃痛推拿有效果吗 胃痛常用推拿穴位位置
气海: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向外1寸处,沿胫骨向上摸,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位置,旁边1寸为此穴。
脾俞: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胃俞: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脐与胸骨剑突连线中点。
天枢: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
小儿牙痛怎么推拿
实证型牙疼推拿方法
主要症状:孩子不仅有牙痛的症状,同时牙龈红肿,甚至外腮也有肿痛迹象,有口臭,通常伴随头痛,体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按摩主穴:揉小天心5分钟,揉一窝风3分钟;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主穴功效:揉小天心,揉一窝风可解风邪,有助于从根源上治疗牙痛;推补肾经,推清板门可清热泻火,降体温,并消除口臭;推清天河水,揉合谷穴可清热, 并可有效缓解牙痛。
按摩配穴:推清肺经5分钟,推下六腑5分钟;揉阳池穴1分钟。
配穴功效:推清肺经,推下六腑可缓解便秘的症状;揉阳池穴有清热之功。
虚证型牙痛推拿方法
主要症状:疼痛症状不甚明显,牙龈与外腮通常正常,体温正常,没有口臭迹象。
按摩主穴:推补肾经7分钟;揉二人上马穴5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主穴功效:推补肾经是治本之法;揉二人上马可清热降火,治虚火上升;揉合谷穴可有效缓解牙痛症状。
按摩配穴:揉小天心穴5分钟。
配穴功效:揉小天心可以清热降火,平息胃热。
胃痛推拿有效果吗
推拿可以对胃痛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
推拿疗法主要是采用适当的手法刺激穴位,通过痛点调节机体,缓解疼痛,再者,推拿对肠胃运动和胃的分泌功能也有调节作用,因此胃痛推拿是有效果的。
胃疼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脾胃虚寒者辅以温中散寒,饮食伤胃者辅以消食导滞,肝气犯胃者宜疏肝理气。
可以采取以下推拿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推拿者坐于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沿腹部任脉往返推拿5-8遍,重点在中脘,气海,天枢穴推拿,再沿两侧肋下缘(分腹阴阳)推拿,各往返5-8遍。
2.用摩法在胃脘部治疗5-10分钟,然后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穴,每穴约2分钟。
3.患者取俯卧位,用按揉法在患者胸部第6-12胸椎棘突旁背俞穴推拿,凡有局部结节改变,明显压痛处做重点治疗。
4.患者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循胸段棘突左右各旁开0.5寸,1.5寸,3寸处共6条线往返操作,推拿时间约10分钟。
5.按揉手三里,内关,足三里各1分钟,再拿捏肩井,合谷,委中,承山穴。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3.取穴: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
推拿方法:在督脉至阳穴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压痛后,用拇指按压压点3-5分钟,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然后用重手法弹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脾俞至胃俞穴端5分钟;再用㨰法按摩压痛点及双侧脾俞,胃俞2-3,最后弹拨足三里2-3分钟。
作用:通经络,止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疼,止痛效果较好。
推拿哪个部位治痛经 痛经推拿取穴方解
抹任脉以通经气;摩少腹则温经散寒,消瘀止痛;抹法与摩法在此同用,还能调任脉,和气血,用以治疗痛经;推并按揉关元,气海可补虚扶正;膈俞为血会,乃治血病之要穴,与血海同用,更可活血养血;按揉八髎有调胞脉气血之功,擦之则温通之效更著;三阴交乃治妇科病之主穴,拿揉则能行气活血。
推拿可以治疗什么病 推拿治病的作用
推拿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的体表穴位,痛点,并通过经络的连属与传导作用,对内脏功能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按揉脾俞,胃俞穴可调理脾胃,缓解肠胃痉挛,止腹痛。一指禅推法在肺俞穴,肩中俞上操作能调理肺气,止咳平喘。
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络穴位上,可引起局部经络反应,起到激发和调整经期的作用,并通过经络影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肢节的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使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如搓摩胁肋可疏肝理气而使胁肋胀痛缓解;掐按合谷穴可止牙痛;按揉角孙穴可治疗头痛。
推拿通过手法刺激可调节与加强脾胃功能,即健运脾胃,可引起胃运动的增强,促进脾的运化功能,进而增强脾胃的升降,有利于气血的化生;其次疏通经络和加强肝的疏泄功能,促进气机的调畅。再则推拿可通过手法的直接作用,推动气血运行,活血化瘀。手法在体表经穴,部位的直接刺激,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肌肉血管痉挛缓解或消除,经脉通畅,血液循环加快,瘀血消除等。
推拿手法对改善损伤,关节疼痛,促进恢复,均有很好的效果,如肌腱,韧带部分断裂者可使用适当的按,揉,推,擦等手法理筋,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然后适当加以固定,这样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断端的生长吻合;腰间盘突出患者运用适当的推拿手法,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从而接触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消除无菌性炎症,减轻或消除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