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党参的地理分布及生长情况

党参的地理分布及生长情况

党参多产中国于西藏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甘肃东部南部、陕西南部、贵州、宁夏、青海东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区。朝鲜、蒙古和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全国各地有大量栽培。

喜温和凉爽气候,耐寒,根部能在土壤中露地越冬。幼苗喜潮湿、荫蔽、怕强光。播种后缺水不易出苗,出苗后缺水可大批死亡。高温易引起烂根。大苗至成株喜阳光充足。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

青蒿的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

青蒿主产重庆酉阳、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地区。[1]

生产基地

基地位于重庆市的酉阳县,地处武陵山区,享有“青蒿之都”美誉的酉阳,酉阳青蒿遍及各地,量大质优,有效成分青蒿素平均含量可达8‰以上,部分优选品种青蒿素含量甚至达到16‰,居世界最高。由于非洲、美洲、东南亚等国长期疟疾盛行,以前国际通用的治疗疟疾的药剂奎宁在人体产生了抗药性,于是青蒿素及其制剂成为国际上公认治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被非洲、美洲人称为“神药”

酉阳青蒿目前国内最早、世界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青蒿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保护区域青蒿种植已实现规模化,仅酉阳青蒿种植实现青蒿种植10万亩、产量可达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

“酉阳青蒿”成功入围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备选名单,为“酉阳青蒿”贴上了国际标牌,为酉阳药业产业规模化、工业化、科学化发展增添无穷的动力。

枣的地理分布

青枣著名品种有金丝小枣,果实小,含糖量多,主要产地在山东省的乐陵市、庆云县、河北省的沧州市,湖南溆浦、耒阳。 金丝大枣。河北省赞皇县,山场广阔,林果资源丰富。赞皇大枣在全国360多个大枣品种中是唯一的自然三倍体品种,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拉丝长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七特产品和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获昆明世博会金奖,北京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国内外享有盛名。

北京密云等地。另外有晋枣,又名“吊枣”,主产陕西彬县,果实大,重达30~40克,长圆形,皮薄、肉厚,核小,味甜,九月下旬成熟。江苏泗洪的泗洪大枣,经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林厅及中国枣研究所专家的论证,在全国目前已知的700余个枣品种中,以泗洪大枣果型最大。该品种对枣疯病表现免疫,对缩果病、炭疽病的抗性优于其它品种。

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栗、杏、枣)之一,历史悠久。大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因此,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我国栽培枣树范围极广,北边达到辽宁的锦州、北镇一带,以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安徽、浙江产量最多。

附子的地理分布

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

附子传统产区主要为四川江油及陕西城固、勉县。建国后发展的新产区有四川安县、布拖、美姑、城口;陕西南郑、汉中、兴平、户县;河北晋县、元氏;湖北竹山、竹溪;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维西、大理宾川巍山;山东菏泽、潍坊等。以四川江油、陕西城固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销全国并出口。陕西兴平是附子种苗生产基地。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在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700-900米间,在沿海诸省分布于100-500米间;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1]

乌头是我国乌头属中分布最广的种,被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的历史也较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将乌头列为下品。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乌头野生的植株有两个块根,经过栽植后块根数目增多,对这些块根过去都给予不同名称,并且各有不同的医疗用途。南北朝梁代的大医学家陶弘景已指出:“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宋朝人杨天惠在他所写的《彰明附子记》一文中指出:“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篮子”。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指出:“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乌头分为川乌与草乌二类:“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乌头、附子的主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附子”,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药学学报,12卷7期)。在医疗上,附子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脉微欲绝,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阳痿,水肿,脾阳衰弱的泄泻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痹,脚气等症(中药志);川乌治中风,拘挛疼痛,半身不遂,风痰积聚,癫癎等症(中药材手册)。块根可作箭毒,李时珍指出:“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网之称”;也可作土农药,消灭农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虫害(中国土农药志)。乌头的花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

黄豆的地理分布

根据中国大豆气候区划,除了热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种植。中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中国大豆生产分为五个主要产区:

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首乌的地理分布

生长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河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苏、广西等地。此外,浙江、安徽、广东、山东、江西、湖南亦产。

木薯的地理分布

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泰国、哥伦比亚、印尼等国。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和台湾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

苋菜的地理分布

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均有一些品质优、营养高的苋菜品种,因苋菜的抗性强,易生长,耐旱,耐湿,耐高温,加之病虫害很少发生,故苋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得到发展。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亦为半野生。原产印度,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日本等地。

相关推荐

紫藤花的地理分布

古时亦称藤萝、招豆藤。原产中国,朝鲜、日本亦有分布。华北地区多有分布,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最为常见。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均有栽培。中国南至广东,普遍栽培于庭园,以供观赏。 常见的品种有多花紫藤、银藤、红玉藤、白玉藤、南京藤等。上海有紫藤镇、紫藤园,苏州亦有古藤。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苏、浙江、湖南等地。[2] 产河北以南黄河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

牛油果的地理分布

南非种植极多,智利、巴西、夏威夷、澳大利亚、某些太平洋岛屿亦有种植,年产量也很高。以色列的鳄梨生产也已商业化,其他地中海沿岸国家也多有种植。园艺上把鳄梨分为墨西哥宗、西印度群岛宗和瓜地马拉宗。有些植物学家认为墨西哥是不同的种,定为Persea drymifolia,原产墨西哥,其特征是叶有茴芹味,果小,90∼240克(3∼8盎斯),皮薄、香味浓、质量好,也最耐寒,可种植於其他种类不能生长的寒冷地区。瓜地马拉宗原产中美高原地区,抗霜力略弱於墨西哥宗,果实中到大型(240∼1,000克),特征是皮厚,木质化,

木耳的地理分布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产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和浙江等地,其中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海林市、东宁县(2012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木耳批发市场)和吉林省蛟河县黄松甸镇是中国最大的黑木耳基地[2] 。国内有9个种,黑龙江拥有现有的全部8个品种,云南现有7个种、河南卢氏县有一种。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林区、秦巴山脉、伏牛山脉、辽宁桓仁等。湖北房县、随州、四川青川、云南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和河南省卢氏县是中国木耳的生产

鸡枞菌的 地理分布

鸡枞因其内部纤维结构、色泽状似鸡肉、加之食用时又有鸡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鸡枞。 鸡枞与白蚁共生。黔西南州白蚁种群最多,与鸡枞共生的有7种。黔西南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三省交界,雨量充沛,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污染极少,是我国鸡枞等菌类的主产区,品质也最好。 在贵州遵义、六盘水等地区也生长,当地人给予的名字叫做“三八姑”,据说它的来历是只要你找到一把,附近就还有二把。听老人说摘它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然会吓走,而且要在雨过天晴后才能生长出来。 云南因其山川地地貌特殊及所在经、纬度地理关系,被誉为植物王国。菌类就是

海椰枣的地理分布

原产地及世界分布 原产地大约是北非的沙漠绿洲或是亚洲西南部的波斯湾周围地区。南美、澳大利亚、南亚各国都有引种。 我国分布 唐代传入中国, 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有引种栽。

苦豆子的地理分布

苦豆子为豆科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荒漠、半荒漠地区。东起内蒙古包头、神木,西至新疆的霍城、喀什,南自叶城人和田、敦煌、到宁夏的中卫、盐池,北至哈巴河、阿尔泰、哈密、乌拉特中后旗、阿拉善的广大地区。地域上连续分布带有两条,南从鄂尔多斯台地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北由内蒙古高原经阿尔善高原、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至准噶尔盆地之间,两带之间则呈间断状分布。 苦豆子适合生长于荒漠、半荒漠区内较潮湿的地段,如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的低湿处,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湿地、湖盆沙地、绿洲边缘及农区的沟旁和田边地头。苦豆子不

茶树菇的地理分布

柱状田头菇(A. aegerita)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产地为福建古田县,江西广昌县等(多为干菇),其中广昌县,2010年全县培植茶树菇筒约1.8亿筒,生产干菇约930万斤,年总产值2.4亿元。昆明、成都、北京等地(鲜菇)。另外,湖南、湖北、浙江等省的山地和丘陵以及云贵高原和黔桂山地也是重要产区[1] 。 茶树菇在自然条件下,生长于小乔木类油茶林腐朽的树根部及其周围,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中秋前后。砍伐老林后的再生林中较多发生。由于油茶树木质坚硬,腐朽速度慢,因此茶树菌丝体的生长

带鱼的地理分布

分布比较广,主要分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1] 中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 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产卵量在2.5万粒~3.5万粒之间,产卵适宜水温为17℃~23℃。

红娘鱼的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及暖温带海域。东大西洋及地中海也产。[1] 为近海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泥沙底质海区。能用胸鳍游离鳍条在海底匍匐爬行。 为中国东海、黄海拖网捕捞主要对象,其中黄海南部盛渔期为12月至翌年3月份;海州湾和鸭绿江口一带及舟山外海渔期在4~5月份。

菱角的地理分布

菱角一般栽种于温带气候的湿泥地中,如池塘、沼泽地。气候不宜过冷,最佳在25摄氏度到36摄氏度。水深要有60厘米。 菱角原生于欧洲和亚洲的温暖地区。但只有中国和印度进行了驯化和栽培利用。中国南方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长江中上游陕西南部,平原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及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工栽培。俄罗斯、日本、越南、老挝等也有栽培。尚志市也有发现野生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