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6岁的孩子不听话怎样去教育

6岁的孩子不听话怎样去教育

宝宝也是有自主独立的思想的,不要一味要求听话,要听听他/她的想法然后慢慢引导他/她。

别拿听话禁锢孩子

父母总是习惯性地用“只有听父母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来让孩子顺从他们的意思。但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对么?听话的孩子就真的能长成父母所期待的样子吗?答案是否定的,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那究竟该如何看待让孩子听话的这种教育方式呢?

  1.“听话”教育的弊端

  首先,听话容易让孩子走入极端,在孩子眼里,只有听爸爸妈妈长辈的话才是对的,以至于失去了自我,只要是爸爸妈妈说的,就照做就好了,不需要考虑其他的东西。孩子这样做,爸爸妈妈是省心了,但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要怎么办?孩子始终是需要自己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父母能帮助孩子一时,但却不能帮助孩子一世。其次,听话的孩子容易没有主见,一个没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人是难以发光发热的。

  2.不要让孩子被动听话

  被动听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孩子在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的情况下,被父母用“好孩子要听话”这种思想变相地绑架了,去做任何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情。那么主动听话不同于被动听话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某个道理,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的确确是正确的,让孩子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出发去做这件事情。

  3.让孩子感同身受

  没有生下来就懂事的孩子,很多时候,孩子不懂得自己那样做是错误的,所以父母要积极地给孩子纠正错误,而不是不解释。只选择让孩子听话来解决问题,比方说孩子不愿意将食物分享给其他小伙伴吃,那爸爸妈妈可以演一场戏,让别的孩子也不要把食物给自己的孩子吃,让孩子自己去体会那种被拒绝被排外的心情,这样孩子自然就会愿意与人分享了。感同身受的基本原理就是要让孩子理解自己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然后积极改正。

  4.别总让孩子听话

  孩子做错事,这是很正常的,哪个父母能保证自己小时候没有犯过错呢?但如果孩子犯错,父母懒不想费心思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的话,这就是父母的问题了。光是让孩子“听话”并不能让他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只会误导孩子,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记住,父母一定要用耐心和细心去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孩子。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多数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孩子。而老一辈的共同点多数都会宠惯孩子, 令孩子平时稍有不称心的,就不听话,闹脾气。那么当家长遇到孩子不听话应该如何教育呢?

当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现在普遍出现一种局面,就是父母管教,爷爷奶奶护着。当遇到这种局面时家长们必须要有共识,要大家一致。如果长期下来,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有人护着,他们就会不懂是非观念,更加变本加厉。相反,在没有护着的情况下,孩子容易冷静下来,这时家长可以好好的跟孩子谈一下,了解其原因,而慢慢给予开导教育。

世界上是没有天生不听话的孩子的,孩子不听话一定是有原因的,而平时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在家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每次孩子调皮,不听话。家长总不能平心静气去了解,而是打骂了事。其实家长应该每天抽些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和孩子一起做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样下来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诉说心底话,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会愿意去听。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孩子不听话时,应该采取温和的方法教育孩子:

如果成人经常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成人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很难接收到指令,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态度。?

处罚也是一样,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只会让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适或意志遭到压制,很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愿意诚心的配合。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以下有几个比较温和的方法,提供父母参考。

(一)向孩子解释行为规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和成人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时。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才不会妨碍别人,”“记得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它东西一律不买!”

成人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二)以周围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除了语言,成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理解具体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来纠正他或引导他,或者可以建议孩子:“你看!可以照那个叔叔那样做”“你要像那个小孩一样安静”,将具体的目标告诉孩子,引导他代替原来不好的行为。

(三)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

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四)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

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当行为。

(五)针对不同年龄和个性使用不同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还有属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气质,例如:对于动作迟缓的孩子,要利用机会给他容易达到的成就,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需要示范引导,年龄大一点的则需要激励。

引导不听话的孩子听话,并不是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需求,在他们的身上找到力量,从而创造孩子能够自觉听话的先决条件。

(六)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和荣誉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观感,尤其是团体生活中,幼儿园幼生及小学生都很在乎学校老师对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不好的行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时上床,并且都要胡闹一番,有时透过老师的指导与要求,利用说话课,谈一谈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并且称赞准时上床的孩子,这样比父母千叮万嘱还有效果。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有好的行为或已纠正过的行为,老师不妨把赞美的话写在联络手册上,回家后让父母再一次称赞他、肯定他。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积极的运用这种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请园方老师留意这件事,并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里也要实行相同的规则,双方贯彻执行,一直到他习惯纠正为止。当然家、园双方要事先沟通好,规则也要相同。

五岁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五岁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孩子这个年龄一般来说是最讨气的时候,就像年龄18岁是最危险的时候一样,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开始对身边的事和人都一些认知,当然这个是初级价段的~所以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年龄和知识的问题,他们更缺少自制力所以他们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他们想做的事情肯定会有很多是不对的、不好的,家长就要去租止他们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推庞打孩子教育的方式。但是不应该经常打,也不应该太严重。让孩子畏惧痛疼,对以后的生活及心理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5岁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中国的孩子从小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育用语就是: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父母最不满意孩子的时候就是孩子不听话。总之,听话似乎成为了“好孩子”的最高标准。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现代教育的观念来看,用“听话”做为教育孩子的目标,显然是一个误区,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于听话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儿童”。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更不能片面强调让孩子听话,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

网友建议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你觉得孩子和你唱反调,孩子也会这么想的。所以要多了解孩子,多理解孩子。经常的沟通是不可少的。

不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也不是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方式,运用一些方法才行。

我们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下他的问题吧,有时候他的不听话可能是想引起你的关注呢。平时多多关心下孩子,这样教育的时候,也会更容易的。

应该是你们做过让他不开心的事了吧好好解释下跟孩子道个歉然后再好好跟他讲不能唱反调。

幼儿不听话如何教育

一是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必经阶段。

一般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就会越来越明显,面对事情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而且现在自己的意识也比较高,很多事情都想参与,但是有些家长却常常不然小孩参与,或者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会有一定的反抗,就会有不听话的心理。

二是家长不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对于意识朦胧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就喜欢把所有能接触到的东西都看看摸摸,也会一直问家长这是什么,干什么的,等一些好奇的行为。如果家长觉得这样的宝宝很烦,或者是调皮,不让他碰,甚至是凶他,这样就会引起宝宝心里的不满。

三是宝宝的运动行为能力强大了。

随着宝宝体格的发展,独自的行为能力强大了,会很细化自己去活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但是如果家长对其进行阻拦,就会使宝宝产生不满的情绪,就喜欢跟家长对着干。

那么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一是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而且会比较固执,说不要就不要,不然就会闹。此时家长应该要尝试耐心的说服,如果实在说服不了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做点其他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等以后孩子不那么固执了,再重新说,那样就会比较有效果。

二是找出原因。

很多孩子不听话有时候和家长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应该要分析为什么宝宝不听话,比如了解孩子心理受了什么委屈,是不是自己什么事误会孩子了,或者是其他小朋友欺负他了等等,要让孩子释放心理的委屈。也有些孩子闹脾气是因为生病不舒服,而家长没有意识到,还凶孩子,这样孩子就会特别不听话。所以家长应该要耐心诱导,不能和孩子僵持着,也不能就满足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别吓唬孩子他们很害怕

吓唬孩子,危害其实很大

  事实上,又有哪一个父母会真的想吓唬自己的宝宝呢?只不过想通过吓唬来让孩子听话罢了,但是这样做是错误的。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意无意的对调皮捣蛋的宝宝说:“不听话就让警察帮你抓走”“再哭就把你送人”“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抓你”……宝宝还小,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比较有限,如果家长老用吓唬来教会宝宝听话的话,这会让宝宝失去安全感的,他们会因此变得很胆小怕事。

  事实上吓唬孩子就等于恐吓威胁孩子。很多家人认为这样的吓唬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一不听话,只要一吓唬就能立马的老实起来。甚至有些家长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吓唬孩子认为这样很正常。

  可是孩子毕竟还小,他并不明白爸爸妈妈之所以吓唬他只是希望他听话一些。并不是真的不爱他,做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也要明白恐吓和威胁是最不可取的。它是不能真正的让孩子听话,而且还有可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的精神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也会对孩子的性格有影响,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个性。这样的吓唬会对宝宝的成长有危害的。

  吓唬孩子,孩子也会挑战父母的威信

  另外,父母吓唬孩子时说的话都是在气头上顺嘴说的,并不会正真的发生。当宝宝发现不睡觉“大灰狼”也不会抓自己,不听话时“警察“”也不会抓自己的时候,她会对父母所说的任何话产生质疑。从此不再会相信父母,从而会在感情方面与爸爸妈妈疏远。

  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可以耐心一些给孩子讲道理,一味的吓唬只是父母缺乏耐心的表现,孩子表现不好一定要和孩子多多的沟通。家长也要学会各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正面的引导。

  当孩子任性,胡闹的时候,家长可以先平息一下自己的火爆脾气,然后对孩子采取冷处理,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这样没有乐趣而停止胡闹的

  同时,温柔的跟宝宝交谈也是很重要的,某些个家长说着说着火气就会窜上来了,然后耐心就没有了,如果温柔的劝说不顶用,还可以拿一些宝宝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让孩子暂时的忘记自己胡闹的事情,等孩子的情绪平稳时,再和他讲道理吧!

别吓唬孩子他们很害怕

宝宝乖的时候就像一个可爱的小人,怎么爱都爱不够,可是一旦不听话起来就像一个小恶魔。有时候孩子胡闹不听话时,爸爸妈妈实在气的不行,会脱口而出:“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吓唬的话往往很有用,但是孩子真的从内心里接受了吓唬吗?

  吓唬孩子,危害其实很大

  事实上,又有哪一个父母会真的想吓唬自己的宝宝呢?只不过想通过吓唬来让孩子听话罢了,但是这样做是错误的。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意无意的对调皮捣蛋的宝宝说:“不听话就让警察帮你抓走”“再哭就把你送人”“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抓你”……宝宝还小,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比较有限,如果家长老用吓唬来教会宝宝听话的话,这会让宝宝失去安全感的,他们会因此变得很胆小怕事。

  事实上吓唬孩子就等于恐吓威胁孩子。很多家人认为这样的吓唬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一不听话,只要一吓唬就能立马的老实起来。甚至有些家长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吓唬孩子认为这样很正常。

  可是孩子毕竟还小,他并不明白爸爸妈妈之所以吓唬他只是希望他听话一些。并不是真的不爱他,做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也要明白恐吓和威胁是最不可取的。它是不能真正的让孩子听话,而且还有可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的精神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也会对孩子的性格有影响,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个性。这样的吓唬会对宝宝的成长有危害的。

  吓唬孩子,孩子也会挑战父母的威信

  另外,父母吓唬孩子时说的话都是在气头上顺嘴说的,并不会正真的发生。当宝宝发现不睡觉“大灰狼”也不会抓自己,不听话时“警察“”也不会抓自己的时候,她会对父母所说的任何话产生质疑。从此不再会相信父母,从而会在感情方面与爸爸妈妈疏远。

  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可以耐心一些给孩子讲道理,一味的吓唬只是父母缺乏耐心的表现,孩子表现不好一定要和孩子多多的沟通。家长也要学会各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正面的引导。

  当孩子任性,胡闹的时候,家长可以先平息一下自己的火爆脾气,然后对孩子采取冷处理,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这样没有乐趣而停止胡闹的

  同时,温柔的跟宝宝交谈也是很重要的,某些个家长说着说着火气就会窜上来了,然后耐心就没有了,如果温柔的劝说不顶用,还可以拿一些宝宝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让孩子暂时的忘记自己胡闹的事情,等孩子的情绪平稳时,再和他讲道理吧!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

1.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2.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3.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细心和耐性的纠正与教育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纠正他。事实上,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它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相关推荐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不理解或者已经将行为规则遗忘的孩子往往就会不听话,不愿意和家长配合。此时,请家长再次提醒让孩子明白,切记表情要柔和、态度要温和,明确提出或说明你的要求。家长不能抱着孩子不听话的心理来向孩子做出说明。例如对孩子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够听话”。这样孩子反而会更加调皮和执拗。 2.作榜样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尽管知道指示和规定,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如果孩子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按指示做,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例如:如何坐好,如何收拾房间、如何摆放物品等

不做唠叨的妈妈

孩子如此,名人也不例外。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牧师精彩的演说确实让他感动,因此他准备捐一笔钱。十分钟后,他开始对演讲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仍未讲完,他决定一文不捐。等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出于愤怒,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块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而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常常会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当孩子不听话,不照母亲要求做事时,心烦意乱的妈妈便会反反复复地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作

怎样教育孩子听话

相信都会有些家长抱怨孩子总是很调皮,不听话。越说越不听。都不知怎样教育才会听话。其实只要家长肯用心想一想,其实想要孩子听话是不难的。 想要教育孩子听话,父母必须放下高度,站在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认为“小事”的事,在孩子眼中都是一件大事。当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时你对孩子的批评,孩子都会觉得很委屈的。试想得不到理解如何能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样下来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诉说心底话,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

吓唬孩子教育危害多大你知道吗

大家常用的“吓唬名言”你说了没? 孩子不好好睡觉往往会说:“赶快睡吧,你再不睡,大灰狼会来咬你的!” 孩子哭闹了,我们也会说:“你还哭是吧?再哭警察来了,可是要把你抓走的” “你在闹你妈就不要你了,把送给别人,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不听话就给你关进小黑屋”。 当然了还有狮子、老虎、大黑熊也常被用来吓唬孩子,除了无辜的警察叔叔,这医生、护士来打针也成了常用口头禅…… 那 么,大家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被“吓大”的经历?我小时候可是有,因为我在奶奶家不听话,奶奶就会说“你要是不听话xx家奶奶就来打你了”,以至于我

教育孩子千万别用这三招

发脾气:家长的无力和无助 发脾气的实质是无助的家长在用一种虚张声势的教育方法来控制局面。让孩子害怕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帮助他们懂得知错就改,需要的不是脾气而是耐心。“孩子犯了错,讲什么道理,打一顿,屁股疼了,自然就记住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了。因为,当你在行使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时,面前的局面可能被你暂时控制住了,但打在身上的巴掌、骂在耳朵边的话语,都是留在孩子心灵上的烙印。 调适好自己的情绪是父母的必修课。很多情况下,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他们点燃了

应对幼儿入园焦虑家长应做好哪些准备

一、克服入园焦虑的心理准备 1、相信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引导孩子尝试着做,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家长应该坚信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家长和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相信老师。相信老师也很重要。幼儿园的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很好的激励。 3、不做负面的心理暗示。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而且他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绪来体会幼

研究表明老打屁股孩子更淘气

打屁股是家长处罚孩子的最典型方式之一。然而,美国3月25日出版的《青年和青春期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老打屁股,孩子会更不听话。 新研究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迈克尔·麦肯泽博士及其同事完成。他们对近1900个家庭进行了为期10年的研究,涉及1998~2000年间出生于20个美国城市的近5000名儿童。研究人员在参试孩子1岁、3岁、5岁和9岁时,对其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长是否打屁股,孩子是否存在好斗、破坏规矩、行为粗暴或敌对等行为。 结果发现,约28%的母亲表示孩子1岁时被打过屁股,

别拿“听话”禁锢孩子

1.“听话”教育的弊端 首先,听话容易让孩子走入极端,在孩子眼里,只有听爸爸妈妈长辈的话才是对的,以至于失了自我,只要是爸爸妈妈说的,就照做就好了,不需要考虑其他的东西。孩子这样做,爸爸妈妈是省心了,但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要怎么办?孩子始终是需要自己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父母能帮助孩子一时,但却不能帮助孩子一世。其次,听话的孩子容易没有主见,一个没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人是难以发光发热的。 2.不要让孩子被动听话 被动听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孩子在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的情况下,被父母用“好孩子要听话”这种思想变

孩子不听话如何沟通

1.不强迫孩子按照大人指令,协助他实施他的想法 比如孩子刚学会拿汤匙吃饭,他们便执意要把汤匙伸青菜的碟子那里,想要勺起一条青菜,这不但很困难,而且会将饭菜弄到满桌都是。与其强迫想让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做,不如就放手让他自己来吧!在他真正需要你的时候才出手帮忙,按照他的想法尽可能地协助他。 2.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从他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比如孩子想要吃糖,一般我们都会说:“吃糖太多会对牙齿不好”很多时候孩子都还是“不听话”坚持要吃。那么妈妈可以换个角度,听他的话让他吃,但是补充一句:“如果因为吃太多糖而

孩子不听话不能打哪里

孩子这些部位不能打 除了上面小编说到了孩子屁股不能打之外,下面这些部位也是不能打的。 1,背部 打孩子的悲剧很容易会会上孩子孩子的脊柱,一旦孩子的脊柱受损那么就会导致孩子瘫痪。 2,脸部 为什么说不能打孩子的脸呢?轻则容易伤害孩子孩子的自尊心的,重则很容易会造成耳膜穿孔,要是打到眼睛,那么后果就更严重了哦! 3,头部 打孩子的头是最伤害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们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虽然如果头部受到重击的话,那么则会导致孩子出现智力受损,脑细胞受损,甚至是颅内出血的严重后果。 以上就是关于小编介绍的孩子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