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喝水到底好不好
睡前喝水到底好不好
睡前喝水是否科学?专家对此表示:对于肾衰竭的患者来讲,睡前喝水会给肾脏带来更大的负担。
肾衰竭患者忌睡前喝水
说到睡前喝水带来的烦恼,研究表示,对于严重肾衰竭及已经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由于肾脏对于水的调节功能障碍,大量饮水会造成体内水的负荷增加,有可能出现浮肿的现象,甚至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专家表示,心脏功能不好的人,睡前喝水过多也有心衰的危险,而且睡前大量喝水,增加起夜次数会影响睡眠。
肾功能不好的人忌睡前喝水
不过两位专家均表示,这仅仅限于那些心肾功能不好的人,而且是大量喝水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一般人群入睡前适量喝水不会增加肾脏负担,尤其是夏天天气热,体内水分流失快,保持足够的水分是很重要的。泌尿系统感染者,多喝水排尿,还有助于冲刷掉尿道细菌。
心血管病人应睡前喝水
另外,专家指出,熟睡时出汗,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血液的黏稠度变高。睡前喝一杯水,可以稀释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栓等突发危险。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保持一定的水分还有利于控制血糖。
睡前适量喝水
睡前喝水并没有坏处,关键是适量。如果担心起夜影响睡眠,白天就少量多次喝水,每次100毫升,以保持体内水分,晚上喝水节制,睡前喝半杯水缓解口干。心血管病人可以在床头备一杯水,夜里醒来或起床喝一杯水,减少血液黏稠度。
老人尤其要睡前喝水
所以,睡前喝点水还是比较好的,只是大家一定要适量,尤其是老人。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此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人更好的入睡。
运动过后喝水好不好
运动中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就会引起脱水,脱水可以使人体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当脱水占体重的2%时,机体的耐热能力降低,脱水4%时肌肉耐力降低;严重的脱水可使体温过高和循环衰竭以致死亡。因此如果不及时补水对人体是有害的。
在长时间的运动锻炼中,特别是在夏天,或在湿热的环境中运动,更要注意饮水。
第一是饮水的质量问题。最好不要喝那些饮料,尤其是碳酸类的饮料,最好喝白开水,绿豆汤还有淡盐水都很好,这些不但能够解除解热,能够在第一时间补充身体流失大量的汗同时丢失的钠。
第二就是忌服过冷的水。因为平时人的体温在37℃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第三是饮水的量。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饮用。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
通过上面的介绍,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在运动过后该怎样来喝水了吧。其实,运动后的饮水也是属于运动知识的一方面。如果运动后大口大口地喝水,是很容易对身体的机能造成一定伤害的,所以喜欢运动的朋友需要多多了解运动方面的知识,科学的饮水。
轻微脑震荡喝水好不好
一般情况下脑震荡是不影响喝水的,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脑震荡病人会出现呕吐,主要原因可能是脑部的呕吐中枢受到了创伤,或者是胃肠功能受到了抑,在这种情况下,就暂时不要喝水,以免喝水后再出现这呕吐的情况,导致呛咳,甚至出现窒息的风险。
晚上跑步后喝水好不好 夜跑后喝什么水好
夜跑后最好是喝适量的温白开水或是淡盐水,不宜喝冷水。因为身体经过跑步之后,会产生很多的热量,体内的器官会处于比平时要热的环境中。如果喝冷水的话,容易导致喉咙、食管、胃等器官遇冷出现急剧收缩的情况,可能出现胃痉挛、胃痛等不适情况。
吃饭的时候喝水好不好 边吃饭边喝水好吗
不好。
首先吃饭时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其次,喝水饭菜会更容易下咽,特别是喜欢开水泡饭的,这样会减少牙齿的咀嚼速度,未经过嚼碎的大块食物进入肠胃,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
吃饭的时候喝水好不好 饭前喝水好还是饭后
饭前半小时喝最好。
1、可以缓解饥饿喊
饭前半小时胃是空的,胃酸浓度较高,又没有 “消化任务”,饥饿感比较强,喝一杯水能稀释胃酸,缓解饥饿感,减肥的人这样做还可以帮助控制食欲。
2、可以快速补水
空腹的时候喝水,水只会在肠胃中停留十多分钟,随后便会经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不到小时左右水分就可以完全被身体吸收利用了,因此,补水效果是最好的。
睡前喝水好不好
一般人为何夜晚不喝水
同样,平时我们也可能感觉到了,正常人夜晚一觉睡到天明,一般是不喝水的。
这是为什么?常识的解答是,人在睡觉时感觉不到饥饿和口渴,当然用不着喝水。
但是,这无法回答另一个问题,即使人在半夜醒来也不觉得渴而不用喝水,这又是为什么?
而在以前,人们早就知道,人在夜晚不敢喝水可能与身体的某种激素有关系,也就是我们体内的抗利尿素(也可以叫做加压素)。
因为人在睡眠时抗利尿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这就能解释部分原因。抗利尿素顾名思义就是不让尿排出过多,以保持体内较充足的水分。
但是,为什么夜晚人体中的抗利尿素浓度会较高呢?过去,没有人知道原因。
近日,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克吉尔大学卫生研究中心的神经生理学家艾里克·特鲁德尔和查尔斯·伯尔克通过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假说来解释人们晚上感觉不到口渴从而不喝水的行为。
人体的生理节律系统,或称生物时钟调控着水的需求。生物时钟对夜晚人体水分调控的过程是,感受水含量的细胞刺激能释放抗利尿素的细胞释放抗利尿素,再让身体在睡眠时保持充足的水分。
也有人需要夜晚喝水
特鲁德尔和伯尔克则认为生物钟和抗利尿素是调节人体夜间水平衡的一种神经回路,而且与此相似的神经回路还有好些,如饥饿、嗜睡,以及其他与生物节律相关的生理活动。
当然,这需要以后的研究来证实,如果能证实这些相同的生物钟神经回路,也将最终证明人类的夜间不喝水确实是因为生物钟与抗利尿素联手调控的。
晚上喝水好不好
其实不建议晚上喝水的,虽然有些特殊情况,比如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需要喝水来让身体放松。但是对于大部人来说,还是晚上少喝水才是最好的,因为喝水过多身体会有浮肿的状态,还有就是晚上会有起夜的情况。
睡前喝水好不好 睡前多久喝水较好
一般说来睡前最好能够在半小时左右喝上1杯水。这样能够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同时也能够帮助避免喝完一杯水睡觉引起的夜尿频繁。所以最好是在睡前半小时左右喝大约200毫升的水,然后在睡觉前再上一次厕所,这样就不会影响正常的睡眠。
吃饭时喝水好不好 饭后多久喝水比较好
一般在吃饭之后适量的喝水能够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如果是想要频繁、大量喝水最好是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特别是本身患有胃部疾病的人更是要注意饭后不宜立即大量喝水。
吃饭时喝水好不好 吃饭时大量喝水的坏处
吃饭的时候大量的喝水会对身体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吃饭的时候人体的消化液就在进行分泌,如果是大量的喝水会把消化液冲淡,影响正常的食物消化。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胃肠功能受损,引发胃肠疾病。
吃饭的时候如果大量的喝水很容易导致水分停滞在胃部造成饱腹感影响正常的进食量。时间一长很容易造成身体获取的热量、营养都不足。
宝宝爱喝水好不好
正常越小的宝宝需水量越多,宝宝爱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对小宝宝是有好处的,只要不是过度的、大量的喝水,就是没有问题的,妈妈不要阻止。
还要注意的是:
1、饭前不宜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不利食物消化,而且会扩张胃容积,增加胃的饱胀感,影响食欲。
2、饭后不宜大量饮水,胃内的食物很容易被水分浸胀,食物在水的作用下体积增大,不易于消化,会给宝宝带来不适感。
3、睡前1小时尽量不饮水。睡前不提倡大量饮水,因为饮水后会产生大量的尿液,增加尿床次数,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一般地说,年龄越小,对水的需要就越多。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水量为:1~3天,20~40毫升;4~7天,60~100毫升;2~3周,120~150毫升;1~3岁,110~155毫升;4~6岁,90~100毫升;7~9岁,70~90毫升;10~14岁,50~85毫升。
而且正常情况下,宝宝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是平衡的。即使摄入稍多一点,也会从尿中排出。
当然,水也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过量饮水可能会引起身体水肿的情况。所以当孩子不想要喝水的时候家长朋友们也不要逼着孩子喝水。除了给孩子喝水,孩子所需的其它营养也要跟上,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否则会造成孩子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