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原理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原理
一、运动的应力效应
运动对骨产生的应力会导致骨组织产生变形和微缺损,引起骨小管内液的流动,产生剪切应力和流动电压。这一系列效应,作用于骨细胞突起表面的刷状微丝,就会使其产生电位变化或激活其表面感受器,进而使骨细胞内发生一连串的生物学反应。这些生物学反应又合成为生物化学信号指令,通过细胞间隙的连接,传递到骨表面的骨衬细胞,使其合成和分泌有关因子,进而激活骨建造或骨重建等骨生物调节机制。这一机制,使骨骼能通过自我更新来修复缺损或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新的力学环境。从上述骨的功能适应性原理可知,正常限度内的应力刺激是骨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骨的构成,是由骨胶原与羟磷灰石等有机质及无机盐按照大约1:1的比例构筑而成。正常的骨骼是是具有结晶样重复结构的骨胶原组织。运动通过肌肉的活动对骨骼产生应力。而骨骼应力的增加会使骨骼产生负压电位,易结合阳性钙离子,促进骨形成。
二、运动对激素和细胞调节因子的效应
人们通过多年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目前,医学界所发现的可调控骨量激素至少已有8种。它们包括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甲状腺素、雄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生长激素等;同时,还有多种细胞因子,包括与骨骼形成有关的因子以及与骨骼吸收有关的因子两大类。运动对骨量的刺激作用,可导致骨骼形成的相关调节激素和细胞调节因子浓度升高,或引起骨骼吸收的相关调节激素和细胞调节因子浓度降低,从而影响骨代谢过程。有研究者观察了180名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通过实施16周有氧运动,观察了她们在运动前后的雌性激素水平。其观察结果提示,有氧运动可明显提高更年期女性雌二醇、孕酮的水平。又有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表明,长期进行木兰拳练习可以使围绝经期妇女的甲状旁腺激素下降。近期的一些医学研究表明,运动能诱发人体内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水平的增高,促进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并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产生和释放,还能增高血睾酮的水平。
三、运动的钙调节效应
钙是骨骼系统的重要营养元素,人体内99%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缺钙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运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和在骨骼内沉积,对骨质疏松症有积极的防治作用。而经常进行户外运动,还可接受充足的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并能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这就更加促进了体内钙吸收。适宜运动又可使人的食欲增强、促进胃肠蠕动和增进消化功能,而提高对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并促进骨骼的钙化。另外,运动能增加骨皮质的血流量,有利于血液向骨骼内输送钙离子以及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以促进骨骼的形成。因此,运动在增加骨质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反之,如果人体长期不运动,骨质对钙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大量的骨钙会游离到血液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了骨密度。有研究指出,如果让大鼠以60%最大摄氧量的强度运动3~4周时,血钙会明显降低。这说明,运动能导致骨骼组织利用血钙增多。还有试验研究发现,正常年轻人在6周卧床之后,尿液中钙的排泄量能增多到正常人的2倍。
四、运动的其他效应
目前,医学界针对骨质疏松症采取的所有措施,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预防骨折、维持人较高的生活质量。因为,运动能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促使全身新陈代谢旺盛,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减少摔跌。运动对人体产生的所有作用都能有效地减少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危险性。有研究显示,对绝经后妇女进行抗阻训练,能通过控制对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多个危险因素,减少其发生骨折的危险性。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主诉和特征。如何减轻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疼痛?目前,已成为临床医生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要任务。有研究者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通过运动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疼痛有良好效果。这可能与运动能增加腰背部的血液供应,改善局部骨骼、肌肉的组织结构,促进体内镇痛物质如β内啡肽等的释放有关。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多运动
但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怎样做运动才会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哪些运动适合老人预防骨质疏松?哪些运动适合年轻人?以这些都是大家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
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名,而根据骨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关系、病理变化和症状描述等,将其归入“骨痿”范畴。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提高骨密度,除了需要补充钙外,更重要的是必需在骨骼负重的状态下才能使钙质有效地吸收,并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
运动医学研究证明,凡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尤其是爱好承受重量运动的人,其骨密度及强度明显高于同龄人,不论老少,极少出现自我跌倒后骨折的。另外,脑力劳动者的骨质疏松发病原因主要为缺乏运动,神经肌肉锻炼不足等机械性因素。
另有试验证明,绝对卧床不起1周后,尿钙明显增加,2周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卧床休息的病人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发现平均每周减少0.9%。运动有助“补钙”的机理在于:适量地负重和运动不仅直接对骨骼有强健的作用,增加骨骼支架内在的承重预应力。而且运动使肌肉收缩,会不断地对骨质的生长,重建及维持产生积极的效果,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它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吸收的钙及其它矿物质不断在骨架储蓄以增加骨密度的峰值,补充巩固骨微细结构,有助于阻止骨质的流失,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防治骨质疏松八妙招
1.低盐低糖为佳
低盐饮食可减少钙从尿中的排出,因此饮食不宜过咸,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不宜多吃糖,多吃糖能影响钙质的吸收。
2.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单位,对骨基质的维护极为重要,如果长期低蛋白饮食就会引起骨基质中的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所以,医学营养学家指出,中老年人要保证满足机体的蛋白质营养需要,摄入充足的食物蛋白。鸡蛋、瘦肉、牛奶、豆类和鱼虾都为高蛋白食物。成人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量应为1.2克/公斤体重为宜。
3.戒除不良嗜好
吸烟与饮酒是导致钙流失的大敌,因此要忌烟和少饮酒。吸烟对骨质影响可能与烟草中的烟碱有关,烟碱能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若每天吸20支烟,25~30年后骨量就会下降8%~10%。酒精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在于造成维生素D的代谢紊乱。在各类酒中,啤酒和蒸馏酒致骨质疏松的作用最明显,而葡萄酒作用不明显。
要减少咖啡、浓茶及富磷食物的摄入,动物肝脏、碳酸饮料、可乐等含磷较高,高磷摄入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调节激素持续性紊乱,可加速骨质的丢失。过多摄咖啡者骨量减少速度快;大量喝茶或喝浓茶,会使尿钙排泄增加,还可引起消化道中的钙、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难以吸收,因此饮茶要适量。
4.加强户外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能够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还可改善肌肉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及其不良后果。尤其是那些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哪怕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楼梯,对骨骼的健康也是有益的。运动结合补钙更能有效提高骨量,从而强健骨骼。宜参加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爬楼梯、打门球、跳舞等。
5.饮食补钙
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贝类、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等。
一般认为,钙吸收率为53%的乳制品是补钙最佳食品。以牛乳最好,但有些人讨厌牛奶味道或引起腹泻。讨厌牛奶味道者可试将脱脂乳粉撒到汉堡、煎鸡蛋或稀粥等食品上;或把牛奶倒入酱汤内混合食用。喝牛奶出现腹泻者可少量多餐,且餐后喝温牛奶,使身体对乳糖逐渐习惯。
熬骨头汤时加些醋,可帮助溶解骨头中的钙。
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以帮助吸收钙质。食物中的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鱼肝油、深海鱼(如沙丁鱼)、动物肝脏、奶油以及蛋黄等食品中。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动物性食品往往胆固醇含量很高,血脂高的人不宜多吃。
6.多晒太阳
每天晒20分钟到半小时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帮助身体中钙的吸收,提高补钙效果,强化骨质。盛夏进行日光浴需防中暑,也要防止过多照射引起皮肤癌。
7.定期到医院做骨密度检查
每年去医院接受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身骨骼健康状况。骨密度测试是目前惟一诊断骨质疏松症和评价骨折风险的方法。由于骨质疏松症通常可以无声无息直到发生骨折才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很重要。40岁以后的男性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一旦发现骨密度减低,及早防治。
8.不宜滥用药
某些药物如强的松、肝素、甲氨蝶呤、甲状腺素、苯妥英钠等对骨代谢有不良影响,用药时要权衡利弊。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一、饮食习惯
做到不挑食和暴饮暴吃。食物中缺少铜、锰和锌等微量元素也会影响骨密度,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鱼、虾、蚌、萝卜、芹菜、菠菜、白菜、卷心菜和各种豆制品等。 “白领一族”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长期暴饮暴吃,骨质容易变得疏松,酒含有酒精,长期大量饮酒,肝脏受到损害,功能下降,导致营养物质代谢异常。应酬饮酒势必多吃菜,高脂类食物摄入过多,可造成机体钙营养代谢失衡,不仅可影响食物中钙的吸收,而且可使骨钙大量“迁移”和尿排钙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骨骼严重缺钙,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症。此外,“白领一族”多吸烟、喝咖啡、甚至饮食口味太咸,都会导致钙吸收障碍;
二、接受日光照射不足
一般来说,只要经常进行适当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维生素D就不会缺乏。但现代社会“白领一族”因为工作性质(如长年夜班、加班工作),整天工作生活在高楼大厦办公室,出门以车代步,接受阳光照射机会太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影响钙质吸收,造成骨质疏松;
三、运动量
骨骼系统的功能是负重和运动,活动越多,肌肉越发达,骨骼吸收钙也越多,变得坚强。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肌肉收缩,使骨骼受力,以预防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由此可见,运动对保持骨密度是非常重要。现代人生活越来越舒适,体力劳动更多的被机械所代替,如不注意锻炼,骨质疏松便难以避免。增强骨质跑步更好;
经常爬楼梯可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包括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人群多、进程缓慢。骨质疏松的常见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长缩短、驼背、呼吸不畅、腿抽筋、脊柱变形、骨折等,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光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运动医学专家认为,步行、慢跑、健身操、太极拳、气功、游泳、爬山、骑车、爬楼梯等,都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
运动医学认为,过度运动是一大禁忌,应该以中低强度为宜,运动时的心率为本人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每次可以安排30~60分钟的运动时间,尽量在早晨训练。每周3~5次,以次日不感觉疲劳为度。在运动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监督,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损伤、骨折。
另外,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缓解骨质疏松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劳逸结合,戒烟限酒。
骨质疏松症会受心情影响,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地调节心情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经常锻炼少身体的话就能够预防很多的疾病,但是有些人比较懒不想做运动,其实爬楼梯就是很好的运动方法。所以说,像爬楼梯这样简单的运动方法,就能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养生效果。因此,如果你想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想要提前做一些预防措施的话,那就要运动起来啦。健康运动加合理补钙,就能防治骨质疏松症啦。
骨质增生可以补钙吗 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骨质增生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钙缺乏性疾病。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病变,但二者的发病却都是钙缺乏所致,所以在临床上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可见,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是钙丢失引起的一对孪生病。(杜加柏,患有骨质增生也需补钙,《临床医学工程》, 2005(5)77-77)
可见:中老年人患了骨质疏松要补钙,患了骨质增生也要补钙。
其实,通过补钙,能够增加钙质的吸收,刺激血钙的自稳定系统,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过量分泌,降低血清钙含量,增加骨钙含量,最终达到既能防治骨质增生,又能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Dietary calcium reduces blood pressure,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platelet cytosolic calcium responses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R M, Rao,Y, Yan;Y, Wu.1994,1052-7)
骨质疏松症简便自疗
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女性,一年后便可使骨密度增加;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髋部,其骨密度能增加3%。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在做跳跃运动时,不但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而且地面的冲击力更可激发骨质的形成。专家们告诉人们,妇女在绝经期前就应该开始多做跳跃运动,中老年男性也宜尽早多做跳跃运动,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坚持下去。如此便可大大增高骨密度,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极为有益。因此,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可以多做些跳跃运动。
一些中老年人为了防止发胖,采取了严格的节食措施。过度节食减肥虽然可以丢失脂肪,但同时也丢失了宝贵的骨质,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症。因为脂肪与雌激素的生成密切相关,而雌激素对减少骨质的丢失有其重要作用。所以,过度节食减肥会留下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隐患。
跳跃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最简便、最实用而有效的方法。跳跃方法也很简单,找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障碍物或锐利物,双足蹦起,上下跳就行了。倘若觉得这样跳枯燥,可用跳绳的方法,或者两者交替进行。
上述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骨质疏松症简便自疗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可以帮助身边的人治疗骨质疏松症。大家应该对骨质疏松多重视,多了解,在生活中多注意预防,要及时补钙,一旦发现,要及时去医院确诊,治疗。
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
第一,食物中补充钙。钙是建设骨骼大厦的基石,而食物是其最好的来源。在所有富含钙的食物中,牛奶又是首选,因为其含钙量丰富且吸收率又非常高,其中的乳糖及合适的钙磷比例也都有助于钙的吸收。目前,市场上已有专门针对老人的专业配方牛奶,例如国内乳业巨头蒙牛推出的焕轻系列牛奶。与一般牛奶相比,焕轻系列能使人体的钙吸收率提高50%,显著提高特殊人群的补钙效果。此外,豆制品、绿叶菜、燕麦等也是很好的钙来源。
第二,排除危险因素。要少吃咸菜和腌制品,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还应戒除烟酒嗜好,因为酒精引起的器官损害可抑制钙与维生素D,酒精还有抗成骨细胞的作用,而吸烟则会加速骨质的吸收。
第三,适量运动。通过运动,调节骨的生长,特别是可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骨流失,并改善肌肉的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几率。同时,还能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理想的运动项目有散步、打太极拳、打门球、跳舞等。
第四,多晒太阳。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使人体皮肤产生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最好能边晒边走动,以利于身体吸收日光,每天15~30分钟左右。
第五,定期检测骨密度。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检查时,若骨量减少9%以下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9%~19%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29%~39%则为骨质疏松、骨折危象。
中老年补钙要补多久
中老年人一般建议过一段时间就需补。
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 在摄入含钙食品时,老年人应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饮食合理适中,促进身体吸收;在服用补钙产品时需注意,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老人多运动可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中的骨质细胞逐渐减少而导致骨质密度减少的病症,因此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骨头无法承担外力时,便容易导致骨折的现象。骨质疏松症的起因:低钙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服用类固醇、老化。运动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但运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使之灵活,包括:按摩肩部、臂部和腿部肌肉使之放松,转动颈部、腰部、髋部及脚踝使之适应运动所要求的幅度。
2.身体各部位尽可能做到均衡运动。
3.运动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运动方式的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依据年龄、身体状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4.轻微骨质疏松,能持续正常的工作、生活者,可选择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方式,如长跑、打拳、游泳、登山、打球等。
5.骨质疏松比较严重,不能持续日常工作的人,可以选择活动量较小方式,如原地踏脚、行走等。
6.严重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必须卧床者,活动和运动仍然是必要的,可以让患者坐起来,协助他适当活动肩、肘、腕、手指、髋部、膝等关节,还可以让其坐在一个摇椅上,鼓励患者自己轻轻摇动椅子,达到运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