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痛风外敷什么药好 二妙散加味外敷

痛风外敷什么药好 二妙散加味外敷

药物组成:取黄柏、苍术、大黄、白芷、青黛,按2:2:2:2:1比例研末过筛备用。

制法: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取上药加人蜂蜜,搅拌呈糊状,敷于患处,上面覆盖油光纸,用纱布绷带包裹。每日换药1次,3d为1个疗程。嘱患者注意休息,多饮开水。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对治疗痛风有很好的疗效。


痛风外敷什么药好 芦荟叶肉贴敷

药物组成:新鲜木立芦荟叶。

制法:根据肢体肿胀的范围,取新鲜木立芦荟叶3~4cm,用刀从中间剖开,将叶肉面贴敷于肿痛处,纱布包裹,外用胶布固定。24h更换1次。治疗期间不合并使用其他疗法,并嘱患者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及戒酒,同时增加饮水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化瘀通络,对治疗痛风有很好的疗效。


痛风外敷什么药好 时平消瘀散外敷

药物组成:蒲公英500g,土鳖200g,苏木100g,大黄220g,泽兰250g,当归250g,乳香220g,蒲黄200g,丹参300g,三七200g,没药200g,五灵脂650g,刘寄奴250g,老鹳草300g。

制法:以上诸药,烘干研粉,过80目筛,装瓶备用。常规消毒病变处,以梅花针重叩患处至出血,加拔火罐,出血5~20ml,约10min后取罐。取消瘀散适量,用蜂蜜和陈醋将药调成糊状,均匀敷在患处,以纱布块覆盖,绷带或胶布缠绕固定。嘱患者回家后定时用陈醋浇灌于纱布块上以保持药物湿润,隔日治疗1次。面

功效:活血化瘀,泻热消肿,通络止痛。


头部皮炎湿疹怎么治疗

(1)早期见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而未见糜烂、渗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扑,或用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涂。

(2)红肿、糜烂、渗液多者,宜用下述中药或中草药煎水待冷湿敷。常用中药、中草药:黄柏、地榆、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叶、侧柏叶、苦参、九里明、三桠苦、黑面神、火炭母等。选5—6味各30克,或用皮肤外洗二方,煎水冷湿敷,也可用绿茶叶水湿敷。

(3)湿敷间歇期,或经湿敷渗液已明显减少者,可外涂青黛散油或二妙散油,也可外涂炉甘石洗剂。

得了痛风怎么办

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的痛风病人会出现发热、头痛、关节明显红肿、胀痛等症状,中医治疗急性痛风的原则就是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可食用四妙散加味汤。

真寒假热型

会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口渴不欲饮、苔白兼黄、脉洪无力等症状。对这一阶段的痛风患者方用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以达到滋阴补肾、清利湿热的效果;加桂枝、刨附片以温经通脉散寒;加木瓜、川牛膝以活血舒筋通络佐以引药下行。

急性脊髓炎的偏方

偏方一

清肺润燥生津。清燥救肺汤加减。咽干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石斛;高热汗多者,加知母、连翘、金银花;身痛肢麻者,加川芎、牛膝。

偏方二

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加减。肌肉疼痛加乳香、没药;发热加栀子、板蓝根;胸脘痞闷,四肢肿胀者,加厚朴、茯苓、泽泻;口干心烦者加生地黄、麦冬。

偏方三

补益脾胃。参苓白术散加减。若病久体虚,重用参芪,加枸杞子、龙眼肉;若动则气喘,四肢不温,加熟附子、肉桂、核桃肉;若肢痿不收,加木瓜、威灵仙;若心悸怔忡,加柏子仁、酸枣仁。

偏方四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虎潜丸加减。若久病阴阳俱虚,可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若肌枯肢痿,加川芎、鳖甲;若兼气虚血少,可加黄芪、桂枝、大枣;若兼血瘀之象,可加桃仁、红花、川芎各10克。

痛风外敷什么药好 青敷膏

药物组成:青黛、生大黄、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g,川月石210g,风化硝、大贝母各60g,天花粉90g。

制法:将上药物研细末和匀,然后用药末与凡士林以1:4的比例调匀成膏,存罐备用。

用法:清洁皮肤后,视患部大小,用青敷膏摊涂于纱布或棉垫上,厚度约0.5cm,敷于患处并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期间抬高患肢,卧床休息。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泄浊,消肿止痛,对治疗痛风有很好的疗效。


痛风外敷什么药好 银科四色散外敷

药物组成:黄柏30g,白芷30g,红花30g,青黛15g,混合研成粉末备用。

制法: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大小取药末以蜂蜜搅拌呈糊状,敷于患处,上面覆盖油光纸,用纱布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次,7d为1个疗程。坚持治疗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多喝水。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化瘀通络,对治疗痛风有很好的疗效。


头部皮炎湿疹怎么治疗

急性湿疹

(1)早期见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而未见糜烂、渗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扑,或用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涂。

(2)红肿、糜烂、渗液多者,宜用下述中药或中草药煎水待冷湿敷。常用中药、中草药:黄柏、地榆、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叶、侧柏叶、苦参、九里明、三桠苦、黑面神、火炭母等。选5—6味各30克,或用皮肤外洗二方,煎水冷湿敷,也可用绿茶叶水湿敷。

(3)湿敷间歇期,或经湿敷渗液已明显减少者,可外涂青黛散油或二妙散油,也可外涂炉甘石洗剂。

亚急性湿疹

常选用皮肤外洗一方或皮肤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必要时(渗液较多者)也可湿敷。并可选用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外搽,或用石珍散水调外搽。

慢性湿疹

可选用皮肤外洗一方或皮肤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并选用5%~10%硫黄软膏、5%一10%黑豆馏油软膏或普榆膏外搽。

湿疹止痒妙招的方法

验方疗法

1.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2.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3.吴茱萸100克,研细末,加肤轻松软膏调糊状,外敷湿疹处,1日3次,一般用1次痒止,用6-15天可愈。

外治法

急性湿疹,早期见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而未见糜烂、渗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敷,或用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涂。

西医疗法

全身疗法:

1,非特异性脱敏治疗: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1次/d;或0.25%普鲁卡因20ml加维生素C 1~2g静脉注射,1次/d。

2.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应用,对急性期炎症显著且泛发者可考虑短期服用,如泼尼松20~40mg/d,见效后可酌情减量以至停用。

中医治痛风常见方法介绍

1、急性发作期

病人发热、头痛、关节明显红肿、胀痛,证属风湿热痹。治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用四妙散加味汤。这里中医治疗痛风有着极大的优势。

2、真寒假热型

关节红肿、疼痛,口渴不欲饮,苔白兼黄,脉洪无力。方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补肾、清利湿热;加桂枝、刨附片以温经通脉散寒;加木瓜、川牛膝以活血舒筋通络佐以引药下行。

3、慢性期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灼热明显减轻,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治宜调理气血,补益肝肾,酌加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疗法,中医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4、痛风石瘘

证属久病气衰,阴寒内积、寒阻血凝、肌肤失养、破溃成瘘。治以济生肾气丸内服,外敷回阳玉龙膏,以暖血生肌;以干姜、肉桂、草乌、南星化寒痰,活死肌;以赤芍、白芷散滞血,生肌肉。

5、合并尿路结石

中医治疗痛风上可取具有碱化尿液和促进尿酸结石溶解作用的青皮、陈皮、金钱草煎汤内服,加用鸭跖草,兼有降尿酸和利尿作用。

痛风外用药膏 青敷膏

药物组成:青黛、生大黄、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g,川月石210g,风化硝、大贝母各60g,天花粉90g。

治疗方法:将上药物研细末和匀,然后用药末与凡士林以1:4的比例调匀成膏,存罐备用。用法:清洁皮肤后,视患部大小,用青敷膏摊涂于纱布或棉垫上,厚度约0.5cm,敷于患处并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期间抬高患肢,卧床休息。i水斯意。张8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泄浊,消肿止痛。


相关推荐

中医偏方让你告别风湿病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2)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适量,以鸡蛋清略温开水或人乳与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

肛门瘙痒痛用什么 止痒散外敷

配方:石膏、滑石、炉甘石各50g,黄丹、三仙丹各10g,冰片5g用法:将上研成细末,外敷肛周。功效:此方可以收涩止痒,对于治疗肛门瘙痒、痒痛出水有很好的作用。

急性结膜炎的外敷

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典型的急性眼部疾病,主要是由细菌和外界病毒而引起的。它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部疾病,急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睑和球结膜充血、水肿,一般会分泌出粘液样分泌物。在中医学上,称之为天行赤眼。自古以来,对这种疾病就有很多治疗方法,在中医上主要有一下几种:方一[配方]当归、明矾,芒硝、菊花,花椒,川大黄。[用法]上清水煎2次,再将两次液混合入碗中,用毛巾向将碗围之以保温,嘱患者睁眼俯

中医方法如何治疗宫颈糜烂

胆矾散尤其对轻中度糜烂效果显著,对于重度糜烂者先用微波治疗,后用胆矾散外敷,比单纯微波治疗出血少,恢复期短。治疗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1: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后充分暴露宫颈,干棉球擦拭宫颈表面上的分泌物,将自配好的胆矾散(由猪胆汁、枯矾、白及粉按3:2:1的比例组成)喷洒于糜烂面上,物厚度以覆盖糜烂面为度,然后以带尾丝棉球压迫之,以免物脱落,24小时后取出棉

萝卜皮的功效 缓解脚后跟痛

将萝卜皮在锅里煮熟,用布包起来敷在脚跟上。反复热敷半小时,十天左右,脚跟疼痛就会消失。萝卜利关节、行风气、散淤血、治外伤的效记载于《本草纲目》中。看来萝卜皮的这个妙用还是古人留下来的智慧呢。

治疗痛风的偏方

1、栀子蛋清外敷痛风栀子25克,鸡蛋清1个,用高度烧酒调成糊状,敷在痛处,外面用纱布包好,每日换一次,一般2至3天即可见效,无任何副效用。敷后局部皮肤有可能变黑,但无疼痒,不破溃。以上剂量可敷一个痛处,如痛苦部位多,可酌增剂量。敷时期,少吃海鲜以及啤酒。2、金钱草车前草茶治痛风将金钱草、车前草的干品(铺有售)各15克,每天早上水煮沸后代茶饮。痛风病会逐渐减缓,直至痊愈。金钱草与车前草历来

肛门瘙痒痛用什么 青黛散外敷

配方:青黛60g,石膏、滑石各120g,黄柏60g用法:将上研成细末,用时干掺或麻油调敷患处。功效:此方可以收湿止痒,清热解毒,对于治疗肛门瘙痒、红肿痒痛出水有很好deep疗效。

痛风外用膏 复方蚂蚁膏外敷

物组成:蚂蚁100g,秦皮100g,萆薛50g,虎杖50g,六轴子30g,川芎30g,赤芍30g,桂枝20g,甘草10g。治疗方法:将上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取末适量,薄荷油2~5ml,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均匀地摊在棉纸上,膏厚2~3mm,敷于患处,在棉纸外盖塑料薄膜,绷带压包扎固定,2d换1次,3次为1个疗程。海米m作对中.阶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膝盖关节痛怎么办

膝关节结构复杂.外伤等原因引起的半月板,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使用中医传统膏治疗可以说是最理想的办法了.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对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具有极强的营养修复功能,局部渗透力强,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中治疗:常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二妙散,当归拈痛汤,大

心火大的外敷偏方

1.口疳散:梅片0.7克、儿茶0.6克、青黛15克、煅石膏75克、西月石60克、青果粉60克、细川连180克、山豆根450克、人中黄60克、人中白60克,共研极细末,对急慢性口腔炎,霉菌性口腔炎等外涂2~3天可痊愈。涂后一般有刺激,出现流涎,但不要吐出。2.绛雪散:西瓜硝、西月石各100克、朱砂3.3克、龙脑冰0.3克,研极细末,喷于患处,每日3~4次,不仅对口腔炎有良效,对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