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远离便秘呢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远离便秘呢
1、改变饮食结构:主张母乳喂养,乳母应注意饮食均衡,不宜过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肉、虾、蟹等,应尽可能多吃青菜和水果。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便秘时,可另加润肠食物,如加糖的菜汁、橘子汁、蜜糖水、甜炼奶等。
2、人工喂养儿易发生便秘,可适当减少牛奶的喂入量,添加辅食,如牛奶中加糖,喂食 蜂蜜、梨汁、橙汁、番茄汁、菜汁等,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幼儿可多进食蔬菜、水果、粗粮、番薯等。
3、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应加强营养,增强体力,使腹壁和肠壁增厚,张力增加,从而改善便秘的症状。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小儿要做到每天排便一次,最好是在每天晚餐后排便。非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轻易更改排便时间,不随意减少排便次数。对于便秘患儿,便前可先让其做下蹲动作,增加腹压,或顺时钟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肠管蠕动,达到排便的目的。
如何让孩子远离病毒感染
托幼机构 提供良好环境
托幼机构是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隔离困难,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发生病毒感染,很容易传播给另一个孩子,此起彼伏,如果管理不周,冷热不均,更易加重病情,因此,集体生活的孩子病毒传染的几率较高。要给儿童做好晨间体检,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应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
已经感染病毒的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可继续上学。对发热、出疹的孩子使用过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两次。如果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托幼机构要做好必要的预防接种,6个月以上以及抵抗力差的幼儿,可在流感流行高峰期前注射流感疫苗。小于8岁的孩子第一年打流感预防针要打2针,才有足够的抗体保护。
家庭 加强营养和锻炼
家长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避免病毒感染。例如: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如果小儿已经睡着了,不管是在怀抱中、推车中、自行车后座上,还是汽车座椅里,父母都应该避免孩子对着风吹;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出汗后马上洗澡,也是引起病毒感染的诱因,要等到汗稍微收干一些,先用干毛巾擦干再洗澡。
儿童的体质强弱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又与后天的营养和锻炼有关。足够的营养是机体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单位体重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高,只有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才能保证其体格与智能发育正常,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重视儿童的体格锻炼,体格锻炼是利用天然条件(日光、空气、水)来增强机体体质,使机体与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保持协调的过程。正确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因素锻炼身体,则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保持健康。
儿童 养成卫生习惯
从小培养儿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用流动水洗手是预防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当儿童能自己进食时,教会儿童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同时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做到每人一套生活用品,如毛巾、手帕、碗勺、水杯等。经常洗澡,夏季每天1到2次、冬季至少每周1次。注意口腔卫生,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食以后要漱口,从3岁开始每餐饭后要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注意饮食卫生,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及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少吃甜食,特别是睡觉前不吃糖果、糕点,预防龋齿。
怎么让孩子远离弱视方法
一、首先家长应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是不一样的,正常儿童的视力发育是随着儿童的成长逐步完善的。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正常视力是:2岁为0.5至0.6;3岁为0.9;4岁为0.9至1.0;5岁和5岁以上为1.0或1.0以上。一般儿童视力发育在6-8岁趋于稳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容易把正常视力的儿童误认为弱视。
二、要在幼年时期就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一旦发现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以免发展成弱视。
三、孩子得了弱视后,要对弱视这一眼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充分了解弱视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是逐渐提高的,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恒心。
四、要耐心劝导孩子坚持戴眼镜。除洗澡、睡觉之外,一定要坚持戴眼镜,尤其是遮盖健眼时,这点很重要,镜腿要用链条连起来,防止眼镜打碎。
五、引导孩子在看近物时,一定要戴镜,尤其是绘图、写字时,这样常可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六、对中、重度弱视的儿童,除戴镜外,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应用弱视刺激仪(CAM)的家长要鼓励孩子认真画图,尽量画得准。
七、坚持及时复诊。2~3岁的儿童每两周一次,更大一些的儿童每一个月一次,请医生检查眼底,视力等,每年要散瞳验光一次。
弱视对儿童视力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很大,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那日后矫正的难度就更高了。由于由于儿童年龄小,自制力差等因素,家长耐心指导孩子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远离近视
1、宝宝的视力发展
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会有反应,但眼睛发育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1个月的宝宝,视力只有光感或者只感觉到眼前有物体移动,但是并不能看清物体。一般出生3个月后才会注意人,能追随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左右,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厘米的人或物。
2、防止宝贝眼外伤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爸妈不要拿任何带有锐角的玩具给他玩宝宝长到1岁左右就会走,会跑了这时候更要小心预防眼外伤。千万不要给宝宝拿刀、剪、针、锥、弓箭铅笔、筷子等尖锐物体,以免宝宝走路不稳摔倒而让锐器刺伤眼球。
3、给宝宝照相别用闪光灯
宝宝睡眠要充足,一般可以不开灯。如要开灯,灯光亦不要太强要把灯罩起来,或者光线从地上射出,免得灯光刺激眼睛,影响宝宝睡眠。现在有不少爸妈经常给宝宝照相,不可用闪光灯照相,因为闪光灯的强光会损伤视网膜。
4、不要遮盖宝宝眼睛
婴儿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也就是医生所说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因此,一定不要随意用物品遮盖宝宝的眼睛。抱宝宝外出时,如果阳光太强,可以临时用纱巾遮盖一下,以避免强光刺激宝宝的眼睛。
5、正确处理眼内异物
异物进入眼里,会出现怕光流泪、不敢睁眼等现象。此时,父母千万注意不能让宝宝用手揉眼睛,因为用手揉眼睛,不仅异物出不来,反而会使角膜上皮擦破,使异物深深嵌入角膜,疼痛加重,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角膜炎。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宝宝轻轻提起眼皮,如此反复进行,使异物随着眼泪的冲洗,随眼泪自行排出。若这一招失败,还可将宝宝上下眼皮翻转,检查睑、结膜、睑穹窿部有无异物,如有,再用消毒棉签或干净的手帕将异物拭除。如果异物在角膜(俗称黑眼珠)上难以拭除时则必须带宝宝上医院请医生清除。
6、宝宝喜欢红绿蓝
眼睛的视网膜上有一种圆锥细胞,它是颜色的感受器,根据三色学说,红绿蓝是自然界3种基本颜色,圆锥细胞中含有对这3种颜色相适应是感色成分。每种感色成分主要被一种基本颜色引起兴奋,而对其他有色光线虽然也起反应,但程度是有限的。故宝宝多喜欢红、绿、蓝3种颜色。新生宝宝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
7、不让宝贝过度用眼
现在许多爸妈喜欢和宝宝一起阅读书籍或看图,看书是好事,但不要让宝宝用眼过度。此时宝宝的眼睛还处于不完善、不稳定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宝宝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一般每次阅读的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经常带宝宝向远处眺望,引导宝宝努力辨认远处的一个目标,这样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预防近视眼。
8、小床上挂玩具别太近
很多妈妈喜欢在小宝宝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因为宝宝多是远视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别近,要使劲调节眼睛才能看得见,这样时间久了,宝宝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正确的方法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和方向。用玩具逗嬉宝宝,也不要把玩具放在离眼睛太近的地方,否则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
9、远离噪音危害
噪音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还能使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例如噪音达70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需要20分钟,而噪音在85分贝时,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再者,噪音还会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使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性平衡反应失灵。因此,在宝宝居室里要注意环境的安静,不要摆放高噪音的家用电器,看电视或听歌曲时,不要把声音放得太大。
中医让孩子远离腹泻
夏季是婴幼儿腹泻的多发季,本文就是关于中医让孩子远离腹泻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帮您更好的防治孩子腹泻,请往下看:
腹泻是婴幼儿高发的急性胃肠道疾病,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小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如果家长给他们喂食过量、添加辅食太快、骤然断奶或改变食物品种,都可能会导致孩子腹泻。另外,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宜各种病菌生长繁殖,加上儿童夏季爱吃生冷食物又往往忽视卫生,因而发生腹泻的儿童比较多。
中医让孩子远离腹泻!饮食要清淡为主,可以多喝粥,比如说白米粥。少让孩子吃冷饮等,同时要让孩子注意饮食卫生,外出归来无论是否要吃东西,进门都一定要先洗手。夏季高温容易使食物变质,而人的口腔感觉又变差,有时会感觉不到食物变质,导致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的发生,因此要注意食物的保存。
中医让孩子远离腹泻!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腹泻,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把马齿苋等野菜拌着吃。家长可以遵医嘱把中药研成粉,用黄酒调匀后敷于患儿脐部,疗效比较显著。家长还可以给患儿摩腹、推上七节骨,摩腹是绕着肚脐逆时针按摩50到100次,推上七节骨是用食指和中指指腹,从屁股处尾椎、骶椎沿脊椎往腰部提。这种方法对儿童腹泻比较有效,对于成人则用处不大。这两种保健手法要在腹泻儿童腹泻干净后再使用,或是针对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的患儿。
小孩子吃芝麻酱有什么好处
首先芝麻酱可以让孩子长高,促进孩子的骨骼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大家都知道,钙有助于孩子的骨骼生长,而且孩子也喜欢吃,可以长的更好哦。其次芝麻酱可以有效的让孩子远离贫血哦,婴儿长大以后很容易出现贫血的状况,许多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办,其实芝麻酱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最后建议经常便秘的宝宝们可以去吃点芝麻酱哦。芝麻酱虽然普普通通,但是芝麻酱可以帮助我们润肠通便哦,但是也不要吃的太多了,吃太多最后会腹泻的哦。
让孩子远离孤独症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沟通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障碍,他们往往将自己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但自闭症孩子也会有破坏性行为。以下,小编将为你介绍如何矫正自闭儿的破坏性行为。
生活中大多数孩子都存在有调皮的现象,这些孩子总是做一些对家长来说不听话的事情,而家长就会给这样的孩子起名叫“捣蛋鬼”,或者“小淘气”等。当然,孤独症孩子也不例外,如为了“探索”周围事物是怎样的,他们可以把书本、窗帘等撕破,用积木去打破电灯,从撕裂声或破碎声中得到令他们满足的刺激。他们不理解大物件装到小物件里行不通这个道理,所以就把它们统统地破坏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给孩子进行疏导,用他们能够理解和表达的方法来教他们适当地表达需求,也就是以适当的表达方式到沟通技巧的功能,进而达到消除破坏行为的目的。譬如身体的病痛、某些需求、拒绝不喜欢的活动或东西时,能够用他们的认知和沟通能力可以表达的方式,以语言、发声、手势、沟通等方法来表达出来,以使需求获得满足,这样就能减少破坏性行为。另外针对同一性固定性行为,如果能事先预告,让孤独症孩子对将要面对的活动情况或活动变动,能够做出相应的对策,在预知疏导之下,可以减少他们面对固定性行为突然被打扰和改变时所引起的不安和情绪行为反应,这样可以减少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想要真正的去矫正孤独症孩子的破坏性行为,还是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和分析,并辅助孤独症孩子的课堂训练。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摸上去感觉舒服,容易产生兴趣又不易摔烂,易搬动,大而坚实的物品让他去玩。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装饰一个无法破坏的专用房间或专门玩的区域让他去玩。当破坏行为出现时,采取的最好办法是阻止他们尽快从这种行为中转移出来,用大喊大叫或愤怒指责阻止孩子破坏性的行为是徒劳的,打骂的行为更是不可取的。可以用拥抱、挠痒或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动作、事情等游戏,让孤独症孩子迅速转移注意力,贴切的转势利导,就会让孩子明白,这样行为是被禁示的。
对于语言理解较高的孤独症患儿,可用一些表示与他行为相关的用语。如对他们说:“这是爸爸的,那是妈妈的”,“别人的东西不能动”等。当他有好的反应时,立即表扬他们、奖励他们,使他们慢慢意识到不能随便动用或破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设计一些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找一些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去做。如给他们一块画板,让他们去涂画,做简单的家务事,玩有趣的游戏等,让活动贯入他们的每日生活内容里,才有可能逐渐地淡忘并放弃他们那些“破坏性的行为”。如果是一个具有严重性破坏性行为的患儿,在其行为消失之前,最好是细心地监护他,跟随他。
以上就是小编对“如何矫正自闭儿的破坏性行为”的介绍。想要自闭症孩子能够往改掉不好想行为,其实最根本的方式是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情绪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孤独症孩子的破坏性行为。
怎么让孩子远离感冒方法
1、勤洗手:微生物学家称,预防流感或者普通感冒的第一原则就是勤洗手。洗手的时候,用一般的肥皂就可以了,抗细菌的肥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好。用手搓出泡沫后,双手小心地相互擦手背、手心、指甲内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20秒钟才冲水。必要的话,还可以用含酒精60%的洗手液。
2、湿化空气:有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在湿润的空气中难以生存。科学家们现在还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不过有这样一种可能:携带病毒的水汽在干燥在空气中会迅速收缩,病毒飘散在空气中的时间会变长,存活更久。但是在湿润的空气里,有些水汽因为过于沉重就会迅速飘落到地面上。
3、少喝酒:发表在英国《BMC免疫学》杂志一项研究显示,过度饮酒之后,一天内酒精削弱白细胞抗病毒能力。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它在人体中担负许多重任,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在感冒和流感猖獗的季节,一天喝一杯酒就足量了,喝太多,就越容易招惹感冒病毒。
4、不要依赖维生素C:也许我们以前读过有关维生素C治疗感冒的信息,但这并不是事实。维生素近几十年来都被商家炒作,标榜为抗感冒的良药。但是没有一项研究表明维生素C抗感冒或流感的功效。与之相反的是,很多研究发现,如果你已经得了感冒,维生素C对促进康复没有一点效果。
7招让您的孩子远离便秘
1、准备的饭食要少,要养成孩子每顿吃饭必吃完的好习惯
孩子的胃容量小,粗糙、大块或过量的食物,都容易让孩子的肠胃阻塞,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孩子吃饭时,家长应给孩子准备一小份饭,一般约为成人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永远吃不完的感觉,吃完之后还会有成就感。
2、少食多餐,慎选优质点心
虽然孩子的胃容量小,每次吃不了太多的食物,但其精力旺盛,活动量大,几乎每3~4小时就需要给其补充饮食。所以,孩子的饮食应坚持少量多餐。家长可以把孩子每日所需的营养,分成三顿正餐和两顿副餐来供给。
至于副餐,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营养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蜂蜜等。这些食物不仅含有优质蛋白质及脂质,还有软便润肠的作用,是孩子最佳的活力补给来源。家长可将白木耳煮软剁碎做成甜羹给孩子食用;也可将杏仁磨碎加点燕麦、葡萄干,用水冲泡给孩子当饮料喝;或将蜂蜜浇在水果或蛋糕上给孩子食用。
3、巧妙补充纤维质
如果孩子平时讨厌吃蔬菜、水果,可以让其多吃木耳、杏鲍菇、海苔、海带、果干等食物,以增加其纤维质的摄入,从而促进其排便。
4、多摄取瓜果
中医认为,儿童便秘的原因在于其体质燥热。因此,便秘的孩子平时可以多进食瓜类水果,如西瓜、香瓜、哈密瓜等,以消除其体内的燥热。
如果孩子不喜欢这类水果的味道,可以在水果上洒点炼乳、酸奶或冰淇淋,让香浓的甜奶味盖过瓜味。
此外,家长还应经常为孩子熬点绿豆薏仁粥吃,也能起到解热通便的作用。
5、适当运动
平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家长也可在孩子临睡前,以其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其腹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肠蠕动,还有助于其入眠。另外,在孩子进食后一小时轻按以下两处穴位,也可促进其排便。
足三里穴:此穴位位于髌骨下缘3寸,胫骨外侧1寸处。可连续按压1~2分钟。
支沟穴:此穴位位于手腕背部横纹上3寸处,尺骨与桡骨之间。可连续按压1~2分钟。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不按时排便是导致许多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3~7岁的儿童,其腹部及骨盆腔的肌肉正处在发育阶段,排便反射的功能尚不成熟。他们还不知道有便意就该上洗手间,经常需要家长的提醒。
因此,家长可以把早餐后一小时作为孩子固定的排便时间。开始时,家长可以陪伴孩子排便,每次10分钟左右,渐渐帮助孩子养成定时如厕的习惯。如厕前可给孩子喝杯果汁或温蜂蜜水润润肠。
7、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
孩子的口腔卫生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孩子牙齿不好会变得挑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这自然会影响排便。因此,家长平常除了注意让孩子餐后正确刷牙外,还应定期(每三个月)带其到牙医诊所做一下检查。
让孩子远离呼吸道感染
冬季到了,随着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风和雾霾天气的增多,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量较前一段时间增加明显。医大二院儿科主任医师刘长山表示,由于儿童呼吸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和成人比,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无鼻毛、咽鼓管短而平、气道上皮纤嫩、黏膜下富于血管和结缔组织、软骨发育不全、免疫功能不完善,使得各种病原微生物更是容易乘虚而入,增加了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机会。因此,儿童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人群之一。
上呼吸道感染唱主角
刘长山介绍,今年入冬以来,儿童患者中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呼吸道感染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刘长山说,“我们所说的感冒就属于上呼吸道感染,而气管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则属于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感冒,90%是由病毒引起,也可有混合感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部分儿童有发热、头晕头疼、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流涕、鼻塞、咽疼、咳嗽等典型症状,比如婴幼儿鼻塞时会出现张口呼吸和吮乳困难的现象;有些儿童会出现食欲不振、吐泻、高热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脐周阵痛,这与发热引起反射性肠蠕动增强及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就是常说的胃肠型感冒等。
家长重视要有度
对于孩子感冒,家长的反应不一,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感冒是个大事儿,不看药效是否相同就大把大把给孩子吃药;有的家长则认为,感冒而已,挨几天自然就好了,不放在心上。对此,刘长山说,“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遇到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产生合并症,如急性喉炎、中耳炎甚至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为严重的咳嗽、喘、发热和肺部固定的细湿罗音,严重者还可有心肌炎、肠麻痹、脑病等。所以对于呼吸道感染,家长既要重视,当然也不要过于恐惧,若及时治疗,大多数儿童患者还是预后良好的。”他建议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状态,如果孩子状态良好,只是感冒初期典型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可以自行给孩子用些对症的感冒药,以缓解症状,同时多给孩子喝水,保证休息;若孩子精神差、嗜睡或烦躁、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尿少、发热>48小时、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喘憋严重,就要及时就诊。
如何让孩子远离病菌
宝宝咳嗽该怎样捂嘴?
父母们总是告诉孩子咳嗽时应该用双手捂住嘴,以防感冒病菌随着飞沫散布到空气中传染给其他人。但专家指出,感冒病菌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是手与手的接触,所以孩子们咳嗽时捂住嘴的动作反而增大了感冒病菌继续传播的机会。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在咳嗽时用手帕或者袖子掩住鼻子和嘴。
宝宝为何冬天更易感冒?
首先,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寒冷会导致感冒。其次,寒冷的天气不会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或者增加被感染的机会。感冒病菌是长年存在的,只有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在冬春季比较活跃。冬季儿童易患感冒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室外比较寒冷,人们比平时更喜欢凑在一起待在室内。室内空间有限,空气流通不好,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所以孩子更容易感染感冒病菌。
什么情况不会感染感冒?
一般来说,感冒的潜伏期在症状出现两到三天以后就会完全过去,但这只是对成人而言。小孩子则不同。他们往往在感冒症状明显出现前的一两天就已经进入传染潜伏期,而且在所有感冒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完全消失之前仍然具有传染性。
如果孩子的玩伴偶尔还会吸鼻子的话,你也不必太过紧张。因为那个说话带着重鼻音的孩子把感冒传染给你孩子的机会并不比一个看起来毫无感冒症状的孩子高多少。
怎么远离疝气
了解小儿疝气病因,让孩子远离疝气,疝气科的专家说,小儿疝气越来越多,几乎就是常见疾病了,很多的孩子在饱受着疝气疾病的痛苦,对于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了解小儿疝气病因,让孩子远离疝气是家长们必须做的。
了解小儿疝气病因,让孩子远离疝气,小儿疝气是什么?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了解小儿疝气病因,让孩子远离疝气,小儿疝气病因有哪些呢?
1、小儿疝气男孩的发病率比女孩的发病率要高很多,主要是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所以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又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如果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会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
2、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发生,这主要指的是一些儿童的腹壁膜发育不完善、过薄,造成器官容易冲破薄膜向外突出形成疝气。
3、小儿疝气形成的后天性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咳嗽、便秘、哭闹等动作过大或用力过猛造成腹腔压力升高导致腹壁膜破损器官外突从而形成了疝气。这些都是引起小儿疝气的病因。
4、腹壁强度减低。正常情况下,腹壁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的结构组成存在一些相对薄弱区,尤其是小儿,其肌肉及筋膜张力不强,腹股沟管、直疝三角等区更成为疝好发部位。
5、在临床治疗中,小儿最常见的是腹股沟斜疝,基本占小儿腹外疝的90%以上。这固然与以上共同发病因素有关,也存在着另一个特殊的胚胎发育因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