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的预防方法
急性脊髓炎的预防方法
1、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最易继发感染而致急性脊髓炎的发生,因此预防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预防脊髓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1)保持室内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青春期应多食蔬采水果,少用油剂润肤,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积或腺管阻塞。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防止感冒发生。
(4)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摘除。
2、预防外伤感染:外伤感染包括组织损伤后感染和脊髓损伤后感染,也是引起脊髓炎的常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积极预防。
脊髓炎严重吗以及治疗方法
脊髓炎是由于受凉、过劳、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脊髓炎发生时急促,症状多为双下肢的麻木和麻刺感、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病变节段围绕躯体的束带状感觉。少数病例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下面来具体说说慢性脊髓炎都会产生哪些后遗症。
感染或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变常为横贯性,故又称横贯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较急。多有轻度前驱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慢性脊髓炎也称亚急性脊髓炎,多呈现脊髓联合变性属神经元变性。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
脊髓炎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因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病毒等,近年来有由肝炎病毒所导致脊髓炎的报告。
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临床上以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其病变以胸段为主,其次为颈段,腰段及骶段病变较为少见。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慢性脊髓炎病理改变为炎症和变性,主要表现为软脊膜和脊髓水肿、变性、炎症细胞浸润、渗出、神经细胞肿胀,严重者出现脊髓软化、坏死、出血,慢性期神经细胞萎缩,神经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本病急性期脑脊液检查可有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以上就是脊髓炎会产生的后遗症,相信大家现在对脊髓炎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治疗效果是脊髓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的关键,因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要尽早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早日康复,早日健康的生活。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一)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主动向患者介绍环境,耐心解释病情,消除病人陌生感和紧张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需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
(二)专科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定时翻身,拍背,可随时听诊肺部呼吸音,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2.床铺平整,无渣屑,防止各种机械性剌激,翻身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预防压疮。
3.患者有感觉障碍,禁用热、冷水袋,防止烫伤或冻伤。
4.保持关节功能位置,给患者讲解活动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进行股体活动,防止肌肉 萎缩,关节强直者要鼓励患者最大程度发挥活动潜能,增强自理能力。
5.制定饮水计划,饮水后鼓励病人自行排尿,排尿可将床头抬高,以利排尿,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尿管,定时开放尿管,训练膀胱功能。
6.留置尿管的患者注意观察尿的颜色,尿的性质,每日两次尿道口护理,可常规滴氯霉素眼药水,倾倒尿液时勿将尿袋高于耻骨联合,预防泌尿系感染。
以上就是关于急性脊髓炎的护理措施的介绍了,每一位急性脊髓炎患者都应该去知道怎么样护理自己的身体,那样也才可以知道怎么样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同时每一位急性脊髓炎患者还应该去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急性脊髓炎,那样才可以让自己早日脱离急性脊髓炎这个疾病的困扰。
急性脊髓炎发病原因
急性脊髓炎的病因:
多数在病前数天至数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病史,或有外伤及过度劳累等诱因。自1957年亚洲流行性感冒流行之后,世界各国的脊髓炎发病率均有升高,因此曾推测本病与流感病毒感染有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并发的急性脊髓炎病人血清中流感病毒抗体滴定度升高,但脑脊液中抗体正常,神经组织中也未能分离出病毒,从而证明本病并非直接病毒感染。但很多学者提供临床资料显示急性脊髓炎症状出现之前1~4周有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的症状。为此,目前认为本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后所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见于疫苗接种之后、外伤、过度疲劳等因素。按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病毒性脊髓炎
CoxsackieA和B病毒、ECHO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EB病毒、巨细胞病毒、狂犬病毒、B病毒、HTLV—l病毒、AIDS等。
2.细菌性脊髓炎
化脓性脊髓炎、结核性脊髓炎等。
3.螺旋体感染性脊髓炎
梅毒性脊髓炎、莱姆病(Lylne)等。
4.寄生虫和真菌感染
硬膜外肉芽肿、局限性脑脊髓膜炎和脓肿。
5.非特异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和慢性复发性脊髓炎。
其中以非特异性脊髓炎最常见,结核性和化脓性少见,其他类型罕见。本文重点介绍非特异性脊髓炎中的急性脊髓炎。
发病机制
1.感染
推测其感染途径为:①长期潜伏在脊神经节中的病毒,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沿神经根逆行扩散至脊髓而致病;②其他部位感染先致病毒血症,后经血循环播散至脊髓。此外,病毒感染致血管壁的坏死性炎性反应及其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损害亦是导致本病的重要机制。一组AIDS并发HTLV-1脊髓病的尸检报告,发现脊髓侧柱、前柱广泛的轴突破坏及髓鞘脱失,并脊髓血管硬化、透明样变及坏死。
2.血管疾病
由于小动脉类纤维素样或玻璃样变性及坏死,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脊髓缺血。另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以本病作为首发症状,并有反复发作倾向。
3.与脱髓鞘疾病有关
邓荣昆等(1984)将本病病理改变与视神经脊髓炎做比较,发现两者基本相同。另因部分发病机制与MS极为相似,故有人提出多发性硬化型脊髓炎的诊断。
4.原发性
推测与感染后诱发的自身免疫性改变有关。
急性脊髓炎的病理:
炎症可累及脊髓的不同部位,但以上胸髓最多见。病变部位的脊髓肿胀、充血、变软,软脊膜充血、混浊,脊髓切面灰白质分界不清,可见点状出血。镜下见软脊膜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脊髓软化、坏死。后期可有脊髓萎缩和瘢痕形成。
怎样预防脊髓炎并发症的侵袭
脊髓炎是脊髓病变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是横惯性脊髓炎和急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多发于青少年,乃病毒感染所致。脊髓炎症状多有轻度前兆,如低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
脊髓炎容易引发一些病发病,如褥疮、尿潴留、便秘等等,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加重了脊髓炎的治疗和病情的严重性。怎么预防脊髓炎并发症,预防脊髓炎的并发症成为了一道难题,但只要是题便有解答,下面请看脊髓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褥疮的防治:
(1)避免局部受压。每2小时翻身一次,动作应轻柔,同时按摩受压部位。对骨骼突起处及易受压部位可用气圈、棉圈、海绵等垫起加以保护。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和出汗过多者,要经常用温水擦洗背部和臀部,在洗净后敷以滑石粉。
(3)保持床面平坦、整洁、柔软。
2、尿潴留及泌尿道感染的防治:尿潴留阶段,在无菌操作下
留置导尿管,每4小时放尿一次,并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4%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d。鼓励病人多饮水,及时清洗尿道口分泌物和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周更换导管一次。泌尿道发生感染时,应选用抗生素。
3、预防便秘:鼓励病人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可服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4、预防肢体挛缩畸形,促进机能恢复:应及时地变换体位和努力避免发生屈曲性瘫痪。如病人仰卧时宜将其瘫肢的髋、膝部置于外展伸直位,避免固定于内收半屈位过久。注意防止足下垂,并可间歇地使病人取俯卧位,以促进躯体的的伸长反射。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和自主运动,并积极配合按摩、理疗和体疗等。
急性脊髓炎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急性脊髓炎在临床上可以进行电生理检查和脑脊液检查,但在急性脊髓炎的初期,上述检查的数值改变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还可以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来进一步对急性脊髓炎进行确诊。
磁共振成像(MR1)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早期就可确定脊髓病变的全貌、脊髓肿胀的程度和范围,可在增粗的脊髓中发现有边缘不清的多发性斑片状高信号,可以除外多发性硬化和脊髓内肿瘤,是目前诊断急性脊髓炎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表现有:急性期受累脊髓节段略有增粗。受累脊髓显示为较均匀或多发的斑片状稍长Tl和T2异常信号.在Tl加权像上显示为分界不清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显示为清晰的高信号;钆增强扫描后呈现斑片状短Tl轻度异常对比增强的高信号;晚期可见病变节段脊髓萎缩变细。脊髓MRI变化主要发生在亚急性期阶段。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急性脊髓炎通常可以根据起病情况,将脊髓炎分为急性脊髓炎(数天内临床症状发展到高峰)、亚急性(一般2~6周)和慢性脊髓炎(超过6周以上)。而根据临床病变损害的形式,则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之分。对于以上急性脊髓炎的区分,我们可以去医院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衡,多数正常。即使脑脊液总蛋白在1.0g/L以上的病者,指数仍可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提示脊髓炎病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包括IgG)增高,主要由脊膜受累、血脑屏障破坏所引起。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异常,诱发电位也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急性脊髓炎应该如何预防
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1、无合并症者3~6个月可基本恢复, 生活自理。
2、完全截瘫6个月后EMG仍为失神经改变, MRI示髓内广泛改变, 病变10个脊髓节段者预后不良。
3、合并泌尿系感染、褥疮和肺炎影响恢复,遗留后遗症。
4、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预后差, 短期内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5、约10%的患者演变为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及病理
急性脊髓炎系脊髓非特异性急性炎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或其他中毒、过敏等因素有关。多见于青壮年,呈散在性发病。胸段脊髓最常受累。少数患者病变范围可迅速向上扩展,症状及体征也相应迅速上升,可达颈髓和延钥而危及生命,常因呼吸肌麻痹致死亡,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的病因
病因尚未清楚。由于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或疫苗接种的病史,推测其发病机理可能是,机体对病原体引起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外伤、过度疲劳常为发病的诱因。
急性脊髓炎的病理
以胸2—6节段受累最为多见。急性期受累部位的软膜和脊髓有充血、肿胀、变软。切面上灰白质界限不清,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大量变性或消失,轴突和锡稻变性,胶质细胞增生。血管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后期胶质短痕形成,脊髓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