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危害宝宝的安全“杀手”
警惕危害宝宝的安全“杀手”
警惕危害——旧的婴儿用品
一些父母可能会为了节约,会给宝宝使用一些旧的婴儿用品,有些是别的宝宝曾经用过的,也有的可能是亲友们赠送的。可是这样旧的玩具和婴儿用品,也会给宝宝带来危害。比如这些旧的用品可能已经有损坏或丢失的部分,也可能已经不符合近期的安全标准了。而且,这些旧的婴儿用品往往已经没有包装,也就无法找到它适合的年龄、使用说明和安全介绍,所以存在问题就会很多。就像有个妈妈接受了朋友送来的旧的婴儿床,但她并不知道这个婴儿床的床板和围栏都有问题,正因为如此,6个月的小宝宝在使用这个婴儿床时,不慎压塌了床板,结果小宝宝从漏洞中掉下去,头和脖子还有多处擦伤,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旧的婴儿用品,很可能会携带病毒、寄生虫、病菌等等,小宝宝在使用了这些旧的物品后,易感染病菌,患上某种疾病,所以一些旧的婴幼儿用品要慎用。
安全防范措施:如果打算给小宝宝使用旧的婴儿用品,那么,首先要注意卫生,尽量用开水烫洗,并要放在太阳下曝晒,有助于消毒。另外,要使用旧玩具、旧餐椅、旧家用秋千或其他二手婴儿用品前,要仔细检查它们的损伤或缺失的部分。它们所携带的带子、绳索、安全带,不要长于18厘米。关注一些国家最新颁布的产品安全标准,拿到旧婴儿用品时,先要一一核对。出厂10年以上的金属或带油漆的玩具,可能带有一些有毒元素,不要给宝宝玩。
警惕危害——床上用品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见家长们喜欢用一些毛绒绒的靠枕或毛绒玩具、蓬松柔软的被褥、弹簧床垫等等为宝宝布置一个“安乐窝”,可是这样的舒适柔软的床上用品,则很可能会导致宝宝窒息,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宝宝,睡觉时很可能会堵住他们的脸部,使他们无法呼吸甚至出现窒息。虽然近年来,婴儿猝死综合征 (SIDS)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还是有一些婴儿因为床上用品过大过软而出现窒息。
安全防范措施:不要过度地溺爱宝宝,也不要盲目追求时尚,给宝宝布置床铺时,最好用较硬的床垫、床罩和床单要紧紧裹在床垫上。不要给小宝宝使用枕头、靠垫、弹簧床垫,或在他的婴儿床上摆放毛绒玩具。不要给宝宝使用过大、过软的被子。可以给宝宝购置或是做一个适合他使用大小合适的睡袋,这样则可以有效且安全地保证小宝宝睡眠。
警惕婴儿安全用品的危害
生活中,我们总会被一些安全概念所误导,比如:安全洗澡椅,防摔婴儿床等等。所谓的安全婴儿用品,其实并不安全,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带给宝宝的危险。
安全防范措施:不要让洗澡椅之类的婴儿安全用品给你造成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宝宝在使用这些婴儿安全用品时,不要认为有这些安全用品就万事大吉,疏于保护,一定要让宝宝在你能保护的范围之内,并确保其他看护者也同样要这么做。
警惕家庭危害——小宠物
生活中很多家庭会养一些小宠物,而这些小宠物会因为无意的伤害,如咬伤、抓伤人类而给人带来一些危险,尤其是小宠物身上携带的一些病毒、寄生虫等等对家人的危害很大。而小婴儿自护能力弱,抵抗力弱,所以家里如果养小宠物,更是会伤害到小宝宝,并且其危害有时也是很严重的。
安全防范措施:如果避免小宠物给宝宝造成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里不要养小宠物,尤其是从孕妇怀孕前3个月就开始不要养,并且小宠物的窝居、用具等等要清理出去,房子可进行适当的物理消毒,并且要注意通风、日晒等处理。若非要在家养小宠物,一定要给小宠物注射防疫疫苗,并做好卫生,必要时可关在宠子里,或者采用其他办法与小婴儿隔离。平常如果有小宠物在场时,大人一定要做好监护,避免小宝宝被宠物抓伤、咬伤或受到小宠物对宝宝造成的其他伤害。宝宝一旦被小宠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到医疗和防疫部门进行检查且不可自行解决,或是觉得无所谓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爸妈需警惕宝宝过年安全隐患
1、宝宝走散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会带着宝宝走亲访友,还有,去公园,去商场,去庙会,在喜庆气氛中一起沉醉。
但是,宝宝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爸爸妈妈万一疏忽了,宝宝万一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流连忘返,这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就是走失。走失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永远的痛苦。
防范措施:春节期间带宝宝外出一定要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宝宝被挤伤或者感染各种疾病。就餐、游玩、购物时,一定要指定专人照顾宝宝,以免宝宝被各种意想不到的物件碰伤。教育宝宝不要乱跑,千万别忘了看好身边的宝宝,严防宝宝走散或被坏人拐骗。另外年龄大点的宝宝需要牢记住家庭住址和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2、玩具伤人
节日里,宝宝会收到很多礼物,里面当然会包括一些好玩的玩具。如果去亲朋好友家,几家的宝宝还会在一起玩耍,避免不了玩一些刀啊,棍啊,枪之类的玩具。对于玩具会伤人这一点,很多的爸爸妈妈认识并不足。
防范措施:应针对具体情况允许宝宝玩一些相应的玩具。爸爸妈妈选择时要选择安全系数大的,在宝宝玩耍时要进行必要的看护和安全提示。如果几个宝宝一起玩,爸爸妈妈有必要检查一下各自的玩具,消除不安全的隐患,并对宝宝们做好安全提示。
宝宝安全杀手
1号杀手:蹦蹦床
骇人数据:美国每年的急诊病例中有多达9.2万例是因玩蹦蹦床而受伤的孩子。
医生教诲:因为跳蹦蹦床而受伤的孩子通常是骨折、脊椎损伤,有些则是严重的头部受伤。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受伤的原因并非因为在蹦床上蹦跳,而是因为被其他孩子碰撞或是在蹦床上做一些不该做的事,例如骑自行车等。孩子只能在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在蹦床上玩耍。在蹦床上玩的孩子越多,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有一两个孩子跳起,那对于正在下降的孩子来说,蹦蹦床就像水泥地一样坚硬。这种情况下,孩子着陆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胳膊或腿骨折。
2号杀手:溺水
骇人数据:在美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儿童超过1000人。
医生教诲:溺水会在无声无息中夺走孩子的生命。一旦孩子在水里遇到危险,他根本无力挣扎,只会一路下沉。如果孩子在嬉水,身边必须时刻有大人照看,任何的麻痹大意都是要不得的。而且家长都应该知道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家里有游泳池,必须在四周围上防护栏,并且安装能够自动闭合的大门。但是防护栏并非百分之百可靠,因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哪怕是一英寸深的水也有可能令他们窒息,所以大人应该留意所有盛水的器皿,例如洗手池、浴缸等等。
3号杀手:游戏场所
骇人数据:在游戏场所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伤害(大多数是头部受伤和骨折)基本上都是因为摔交造成的。而游戏场所发生的意外有40%左右是由于缺乏大人的看护所致。
医生教诲:胳膊、肘部和锁骨受伤最为常见,但如果游戏场地设计合理、家长看护得当的话,绝大部分意外是不会发生的。当孩子在游戏场所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他们在适合自己年龄的器械上玩耍。另一大安全隐患就是游戏场所维护不力。要想知道游戏场所是否安全,你可以检查一下游戏器械下面的减震材料是否合适,锯末和橡胶屑是最理想的减震材料。减震材料铺设的面积和深度也很重要,一般是游戏器械周围1.8米的范围内,深度要达到30厘米。有不少家长以为草地就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其实和锯末、橡胶屑比起来,它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4号杀手:交通事故
骇人数据:在美国,交通事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2001年美国有1579名儿童死于车祸,其中55%没有系安全带。
医生教诲:在发生车祸时,儿童汽车坐椅减少婴儿死亡比例的作用是71%。然而,即便家长给孩子使用了汽车坐椅,在发生事故的案例中有85%的安全坐椅安装不当。要么是坐椅扣得不牢靠,要么是皮带系的位置不正确,还有就是让婴儿面朝前坐,而正确的姿势则面朝后。
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体重不足36公斤或年龄不到8岁的大孩子乘坐轿车时,家长都应该让他们坐在加高椅上。因为汽车安全带是为成人设计的,加高椅可以把孩子抬高到合适的高度,以便正确使用安全带。 5号杀手:哮喘
骇人数据:哮喘是儿童中最为常见的慢性病,美国大约有500万儿童患有此病。
医生教诲: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哮喘的迹象,例如感冒的时候伴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等。手边常备对症的药物。一旦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如若不然,延误救治时机,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病情加重,甚至住院接受长期治疗。
宝宝学步车的使用误区
等到宝宝长到差不多1岁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就开始考虑让宝宝学走路的问题了。但是有些爸爸妈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宝宝,所以就会用学步车来解除自己的负担。这样做虽然方便,但是却没有发现这样的行为存在一些误区,可能会给宝宝造成一些伤害。
把小宝宝过早放进学步车里,就像让未成年的孩子驾驶轿车一样,是非常危险的事。英国曾有研究数据显示,婴儿用学步车时发生的伤害事故的比率远高于用其他婴儿用品发生事故的概率。这是因为学步车让宝宝的速度过快、高度过高,危险也因此成倍增加了。
调查显示,大多数伤害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以下几大类原因:首先,学步车的倾斜翻倒会使宝宝被摔到楼梯下,或者撞上家具、加热器或灶台等。其次,由于使用学步车,宝宝可能会被过去触及不到的东西(比如蜡烛和热茶杯等)烫伤。最后,学步车还可能让宝宝够到过去放在安全位置的家庭有毒物品,如香水、漱口水或酒精。
正像不少家长自认为的那样,人们都会错误地认为宝宝在自己的小“车”里忙着的时候是安全的,短时间内不用人照看。但事实上,当你的宝宝在婴儿学步车里的时候,反而需要你特别警惕。而让宝宝待在没有危险的房间的地板上,他会更安全。并且,过多使用学步车甚至可能还会稍稍延缓他的发育。尽管统计数据令人担心,但完全禁止学步车也不现实。一些专家认为学步车应该是只为9个月以上宝宝设计的,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能坐和爬,并且大人要注意控制宝宝的行动速度。另外,顾客购买婴儿学步车时,
必须得到明确的安全使用指南。如果有人建议你给宝宝买学步车,你应该先考虑其他的替代品,或者最好还是让宝宝用传统的好办法:在地板上锻炼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利就有弊,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让宝宝健康成长,就只能正确地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不让它们的弊端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使用学步车时妈妈们仍然要对宝宝多加照看,一杜绝意外情况的发生。
警惕这些导致宝宝窒息的杀手
喂母乳时
有些妈妈太过劳累,半夜给宝宝哺乳时睡着,造成乳房压迫宝宝口鼻。
对策:白天宝宝睡时妈妈也一起睡,尽量保证休息。夜间哺乳时坐起来,尽量保持清醒。
喂奶过后
宝宝吃奶后,很容易出现溢奶的现象,如果平躺时溢出的奶呛到肺里,就容易造成窒息。呛奶窒息的新生儿表现为颜面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严重者吐出奶液或泡沫、鲜血、黑水等,如果不及时抢救极易造成婴儿猝死
对策:每次喂完后立即抱起,给宝宝拍拍后背,最好让宝宝打个嗝后再轻轻放下侧卧,这样一方面减少溢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即使溢奶也不致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喂宝宝吃药时
宝宝不肯吃药,怎么哄也不行,性急的父母就把药水趁宝宝哭闹时硬灌下去,极有可能会呛到气管里引起窒息。
对策:喂宝宝喂吃药时,应将宝宝抱起,喂毕应轻拍背部,此时如果小儿睡觉应将头部抬高,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呛奶引起的窒息,喂药时忌整粒喂和强行捏鼻喂,最好是先用温开水将药溶解,用小勺或滴药管紧贴嘴角喂服,使药液沿口腔一侧慢慢流入。对于吃药困难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专门的婴儿喂药器。
使用安抚奶嘴时
为了减少宝宝的哭闹以及对妈妈乳房的依赖,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宝宝选用安抚奶嘴,殊不知,安抚奶嘴使用不当或是长期不更换,也会造成宝宝窒息的发生。
对策:定时更换宝宝的安抚奶嘴。尤其是看到安抚奶嘴上有裂纹时,一定要马上给宝宝换一个新的,以免宝宝吸入安抚奶嘴上破损掉落的碎片。另外,安抚奶嘴上的防护罩一定要比宝宝的嘴大。
小孩一接近这种人就生病
一、长水疱的人
危险指数:☆☆☆☆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围绕在新生儿的隐形杀手,特别是对于刚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是在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你在路上走着走着,或者你无意中发现你的亲戚或者邻居的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几个或十几个连在一片,并且伴有发热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就应警惕是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因为上述症状正是“单纯疱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
更令人心寒的是单纯疱疹病毒会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病毒在细胞内复制,使受染细胞肿大,核内出现包涵体,受累组织发生细胞溶解、出血性凝固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脑内更可引起钙化灶。所以,有可能会引起呼吸窘迫或暂停、惊厥、高胆血症,并发病毒血症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休克及DIC等。存活者都留有中枢神经系后遗症,至小眼球、白内障等并发症。所以,这个病真的是不容小觑。
如果被上述的人亲到,“单纯疱疹病毒”可能通过亲吻等方式传播,可能对大人的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却可能对婴儿致命。宝宝还对此毫不知情,妈妈们你们要擦亮眼睛,好好保护宝宝!
哪些习惯危害宝宝的安全
坏习惯1:让宝宝自己爬楼梯
原因分析:现在家庭中楼梯越来越多,一不注意,宝宝就摸爬到楼梯上,极易造成滚落下来。因此,最好在楼梯处装上安全栏杆,防止婴儿攀爬。
坏习惯2:床上婴儿不用看
原因分析:床铺、沙发椅:成长快速的婴儿已会翻身,如让孩子在沙发或床上睡觉,不要只留下单独一人。最安全的是装好围栏的婴儿床。
坏习惯3:喜欢家中设置玄关
原因分析:家中设置玄关的父母要特别注意爱爬的宝宝,有时孩子会从那一格小小的楼梯上摔下而撞到头部,最好用围栏挡住,让孩子无法进入。
坏习惯4:忽视使用安全插座
原因分析:如果把手指或物品插入插座,就有触电或短路的危险。市场上有卖安全插座和插座挡板,有小宝贝的家庭可考虑更换。
坏习惯5:未安装安全挡门器
原因分析:手指被门夹住是婴幼儿常见意外之一,在开关门时须先确认孩子的方位,为保险起见也可安装安全挡门器。
坏习惯6:放纵孩子在厨房嬉戏
原因分析:孩子的好奇心很容易在厨房 里得到满足。但厨房里的器具样样都危险,在孩子未满3岁前,应尽量避免让孩子进厨房,更不可带着孩子炒菜、做家务。
坏习惯7:单独放孩子阳台玩耍
原因分析:别让孩子单独在阳台玩耍,最好在阳台门口加围栏,使孩子无法通过,此外,绝对不可在阳台上有垫脚的东西,以防万一。
坏习惯8:柜子用完不锁
原因分析:孩子很容易被玻璃装饰柜子里的东西所吸引,但如果孩子自己去打开,就很容易被玻璃门夹住手。最好锁上柜子,不让宝宝轻松打开。
坏习惯9:桌子没有防护
原因分析:现在市面上有出售各种边角防护套,因此可把家里有角的东西套起来,以免孩子撞伤或擦伤。但当孩子想拿到桌子上的东西时,就会去拉桌布,很容易被砸到或被热食烫伤,最好不要在桌上铺桌布。
坏习惯10:带宝宝逛街
原因分析:一些父母喜欢带着宝宝一起逛街。用婴儿小推车带宝宝出门很方便,但小推车的高度正好让宝宝处于汽车尾气排放最密集的区域,汽车尾气里含有铅等有害气体。如果经常长时间逛街,宝宝就像一个流动的小“吸尘器”,这无疑会伤害到宝宝的健康。在马路上、商场和大型超市里,人多嘈杂,细菌繁多,宝宝抵抗力本来就弱,很容易感染细菌,导致疾病发生。比如,宝宝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儿童家居安全4大“杀手”
杀手1号:旧的婴儿用品
一些父母可能会为了节约,会给宝宝使用一些旧的婴儿用品,有些是别的宝宝曾经用过的,也有的可能是亲友们赠送的。殊不知旧的玩具和婴儿用品,也会给宝宝带来危害。比如这些旧的用品可能已经有损坏或丢失的部分,也可能已经不符合近期的安全标准了。而且,这些旧的婴儿用品往往已经没有包装,也就无法找到它适合的年龄、使用说明和安全介绍,所以存在问题就会很多。
杀手2号:床上用品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见家长们喜欢用一些毛绒绒的靠枕或毛绒玩具、蓬松柔软的被褥、弹簧床垫等等为宝宝布置一个安乐窝”,可是这样的舒适柔软的床上用品,则很可能会导致宝宝窒息,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宝宝,睡觉时很可能会堵住他们的脸部,使他们无法呼吸甚至出现窒息。虽然近年来,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还是有一些婴儿因为床上用品过大过软而出现窒息。
杀手3号:安全用品
生活中,我们总会被一些安全概念所误导,比如:安全洗澡椅,防摔婴儿床等等。
所谓的安全婴儿用品,其实并不绝对安全,家长们不能完全依赖用具打出的安全”二字,其实家长们的关注才是宝宝的安全保障。
宝宝的生活离不开日常家居用品,可是很多打着安全”旗号的用品对宝宝的安全都构成严重威胁。爸爸妈妈们一旦疏忽就很可能铸造大错,后悔莫及。
杀手4号:小宠物
生活中很多家庭会养一些小宠物,其实很多小宠物身上都会携带的一些病毒、寄生虫等,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威胁。
宠物毕竟是动物,它存在兽性”,在宝宝于宠物玩的过程中,宝宝无法意识任何的危险性,宠物非常有可能会抓伤、咬伤小宝宝……
虽然许多心理专家都认为宝宝养宠物对其心理成长非常有好处,可以在这过程中安全问题父母是万万不可忽略的。
警惕安全期中的危险期
对于许多不愿使用安全套或者避孕药的夫妻来说,似乎安全期避孕法是最适合的。意外怀孕的几率虽然也会被考虑进去,但是他们总愿意持有一种想法,认为安全期避孕法能防止大多数的意外怀孕。但是现在一项新研究让他们不得不认真改变自己的成见,美国科学家指出,女人在生理周期中容易受孕的时期更容易发生性关系;也就是说,无保护的性行为比想象中怀孕几率大得多。
情侣们更倾向于在周末狂欢,或许是由于一周的工作和浪漫的计划不大相称。女性的性周期在周五到周日之间比平时要多两倍以上。排卵期也会因此提前或退后一两天。这就是说,性行为很可能会促进排卵。在大多数的哺乳动物身上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