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十月母体的变化
孕十月母体的变化
这段时期母体的子宫底高度约30~35.3厘米,随着胎儿的入盆,宫顶位置下移,对心脏、肺、胃的挤压减轻,胃胀缓解,食欲增加,但对直肠和膀胱的压迫加重,尿频、便秘、腰腿痛等症状更明显,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利于润滑产道。因胎儿大,羊水相对变少,腹壁紧绷而发硬,有无规律的宫缩。
孕妇要坚持每周一次的产前检查,以便发现异常尽早处理。这段时期孕妇尤其要注意全身清洁,按摩乳头;禁止性生活,因性生活可导致破水和早产。
大闸蟹公母哪种好吃
九月母蟹好吃,十月公蟹好吃。
九月份是母蟹发育最完全的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母蟹蟹黄会非常的多,而且蟹肉的质地也是非常细嫩的,并且此时公蟹的蟹膏还没有形成,所以相对来说九月母蟹更好吃。
而到了十月,母蟹会开始排卵,自然蟹黄也会没有了,身体也会变得十分消瘦,但是这个时候公蟹刚好大约成熟,身形也比较肥美,所以十月份吃公蟹更好吃。
螃蟹几月份最好吃
农历9-10月。
俗话说“九雌十雄”,意思是农历九月吃雌蟹最好,十月吃雄蟹最好,此外,“九月团脐,十月尖”也都是在说吃蟹的时间。农历九月母蟹卵满,蟹黄鲜香油脂细腻,而到了十月,公蟹性腺发育到最佳时段,这时黄肥膏白,蟹膏口感丰腴滑润,这段时间吃螃蟹是非常合适的。
九雌十雄什么意思
指的是农历的九月和十月。
因为到了秋季,气候渐渐由凉到冷,在野生的环境中,到了农历九月,母蟹的蟹黄长得最丰满;到了十月,公蟹的蟹膏(也叫蟹油)长得最厚实。所以,吃螃蟹有“九雌十雄”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九月里要吃母蟹,农历十月里要吃公蟹。
孕妇怀孕十个月的注意事项与胎儿状况
怀孕十个月胎儿的成长
胎儿身长约50-51厘米,体重约2900-3400克。
皮下脂肪继续增厚、体型圆润、皮肤没有皱纹、且呈现光泽的淡红色。
骨骼结实、头盖骨变硬,指甲越过指尖继续向外长,头发约长出2、3厘米。内脏、肌肉、神经等非常发达,已完全具备生活在母体之外的条件。
胎儿的身体约头的四倍长,头部在正常状况下是嵌于母体骨盆之内,活动力比较受限。
怀孕十个月母体的变化
子宫底高约33-35厘米。胎儿位置向下降,腹部凸出部分有稍减的感觉,同时胃及心脏的压迫感减轻,食欲也日渐恢复正常。但是胎儿下降后,膀胱及大肠的压迫感却增强,频尿、便秘的情形更加严重。此外,下肢也有难以行动的感觉。
身体的分娩准备已经成熟,子宫和阴道趋于软化,容易伸缩,分泌物增加,以方便胎儿通过产道。而且子宫收缩频繁,开始出现分娩的征候。
怀孕十个月生活上应注意的事项
因随时都有可能破水、阵痛而分娩,应该避免独自外出、出远门或长时间在外。
没有特殊的事最好留在家中,准备分娩。适当的运动仍不可缺少,但不可过度,以免消耗太多精力而妨碍分娩,营养、睡眠和休养也必须充足。
保持身体清洁,内衣裤应时常更换。若发生破水或出血等分娩征光,就不能再行入浴,所以在此之前最好每天勤于淋浴。
怀孕两个月胎儿及母体的变化情况
怀孕两个月时,宝宝的生长发育已由分化前期(受精到形成胚卵)进入分化期(器官形成期),这个月是胚胎器官高度分化和形成期。
1.胎长:1~3cm。
2.胎重:约1~4克。
3.五官:眼睛、嘴巴、耳朵出现轮廓。鼻部膨起,外耳开始有小皱纹,人脸的模样基本形成。
4.四肢:骨骼处于软体状态。5周时具有萌芽状态的手、脚和尾巴。7周时,头、身体、手脚开始有区别,尾巴逐渐缩短。8周末,用肉眼也可分辨出头、身体和手足。
5.器官:脑、脊髓、眼、听觉器官、心脏、胃肠、肝脏初具规模,内外生殖器的原基能辨认,但从外表上还分辨不出性别。
6.胎盘:子宫内底锐膜内绒毛大量增加,逐渐形成胎盘。
7.脐带:脐带开始形成,孕妈妈与胎儿联系进一步加强。
怀孕两个月母体变化
由于荷尔蒙的作用,从这个月开始,准妈妈们身体有了一种异样的充实感,你的身体确实开始发生变化了。孕妈妈开始真切的感觉到自己怀孕啦!
1.身体变化:多数孕妈妈会尿频、白带增多、乳房增大、乳房胀痛、腰腹部酸胀。乳房有时会有刺痛或者抽动的感觉。
2.妊娠反应:大部分妈妈会头晕、乏力、嗜睡、流涎、恶心、呕吐、喜欢酸性食物、厌油腻。早孕反应由轻到重,一般持续两个月左右。
孕十月母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子宫的变化
这个月孕妇已近临产,胎儿顺着骨盆口下降,子宫底的位置也跟着回落,胃和心脏所受的压迫减小,食欲会有所增加,由于腹部压力减弱,呼吸也比上个月容易了,孕妇浑身变得轻松起来。但是,由于子宫对膀胱和直肠的压力增加,因此排尿次数会增加,而且容易出现便秘。此外,肚子也会有发胀变硬的感觉。
自怀孕开始到现在,孕妇的子宫纤维增长了几十倍,而且越来越粗,使得子宫弹性不断增加。子宫壁静脉也变得非常粗大,它能迅速地将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血液输回心脏进行处理加工。子宫颈在怀孕前是比较硬的,现在变得非常柔软、光滑而坚韧。在胎儿娩出时∥,子宫颈口可从正常的2厘米一下子扩大到10厘米。
到了预产期,子宫容积可达4~5升,高度约32厘米,宽约24厘米,重量约l200克左右。孕妇的腰部出现钝痛,出现临产的各种征兆。
乳房的变化
乳房也在迅速的发展,现在它已做好了哺乳的一切准备。孕妇体内的催乳素(一种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在生产后第3天就可以给胎儿喂奶。
骨盆的变化
骨盆的各个关节在不断松弛。这样,在生产时骨盆可以拉宽好几个厘米,使胎儿能顺利地降临人世。
怀孕六个月胎儿发育和母体变化
一、怀孕六个月胎儿发育
身长30厘米,体重约600-750克。
骨骼更结实,头发更长,眉毛及睫毛开始长出。脸形也更清晰,已十足是人的模样,但仍然很瘦,全身都是皱纹。
皮脂腺开始具有分泌功能,并长出白色脂肪般的胎脂,覆盖在皮肤表面。而胃肠会吸收羊水,肾脏排泄尿液,已经完成出生的准备。万一此时流产,只要在保温箱内很好地护理,婴儿还能健康成长。
此时已可利用听诊器听出胎儿的声音。医生可在孕妇腹壁摸到胎头及胎臀,判断出胎儿在子宫腔的哪一位置。
二、怀孕六个月母体变化
你的宫底已高达脐部,下腹隆起更为突出,体重也增加了许多。子宫增大使你的脊椎后仰,身体重心前移,出现特有的孕妇体态。由于腰背对这种变化的不习惯,所以特别容易疲劳,在坐下或站起时都感到有些吃力了。血液中水分增多,使你从这时起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贫血。钙质被胎宝贝大量摄取你还可能会感到牙痛,也许还会出现孕妇特有的尿糖现象。
怀孕九个月母体的变化
这期间孕妇的腹部高度隆起,宫底从胸下2横指处, 上升到心窝下面一点,宫底高度为29.8~34.5厘米,挤压胃肠现象加重,且使膈肌上移,心脏向左上方移位。心脏和双肺受到挤压,加之血容量增加到最高峰,故心脏负荷加大,心跳呼吸增快,气喘、胃胀、食欲不振、便秘,此时胎头开始逐渐下降入盆腔,挤压膀胱,引起尿频。
这时孕妇身体较笨重,行动不灵活,易疲倦,要注意休息,饮食应少量多次,停止性生活以免早产和感染。坚持每两周做孕期检查一次,从36周始每周检查一次,有异常时更应及时检查。
情绪调节
妊娠9 个月,距预产期越来越近,孕妇一方面会为宝宝即将出世感到兴奋和愉快,另一方面又对分娩怀有紧张的心理,面对这一现实,怎样让孕妇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欢乐的心态,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健康成长,从胎教的角度千万不能不闻不问,一定要倍加关注。
首先,丈夫要在感情上关心、体贴妻子,其次要在思想上宽慰。认真做孕妇的心理保健,主要包括:
1、产前的心理准备
分娩前的的心理准备远远胜过了学习各种知识及练习,许多准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面对的问题,因此一旦面对这些问题时很无助。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过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心理准备后,他们便 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心理保护。
2、产程中的心理支持
产痛是分娩过程中受注意的中心。在进行长时间的分娩心理准备时,应该让妇女真正了解产痛的意义,消除对母子的负面影响,并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有利于调整随后的母子关系。
3、产后的心理支持
母子关系是“二合一”的关系。宝宝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母亲必须行使“支持功能”,保护孩子免受过分的外部和内部的压力。新生儿散发出的起始的幼稚情感,如高兴或不高兴,只有在得到母亲的接受后,其情感才能发展。
因此,在婴儿出生后,要全力支持妻子,并给她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妻子全力抚养婴儿。
临产前孕妈妈的母体变化有哪些
(1)子宫的变化
这个月孕妇已近临产,胎儿顺着骨盆口下降,子宫底的位置也跟着回落,胃和心脏所受的压迫减小,食欲会有所增加,由于腹部压力减弱,呼吸也比上个月容易了,孕妇浑身变得轻松起来。但是,由于子宫对膀胱和直肠的压力增加,因此排尿次数会增加,而且容易出现便秘。此外,肚子也会有发胀变硬的感觉。
自怀孕开始到现在,孕妇的子宫纤维长了几十倍,而且越来越粗,使得子宫弹性不断增加。子宫壁静脉也变得非常粗大,它能迅速地将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血液运回心脏进行处理加工。子宫颈在怀孕前是比较坚硬的,现在变得非常柔软、光滑而坚韧。在胎儿娩出时,子宫颈口可从正常的2厘米一下子扩大到10厘米。
到了预产期,子宫容积可达4~5升,高度约32厘米,宽约24厘米,重量约1200克左右。孕妇的腰部出现钝痛,出现临产的各种征兆。
(2)乳房的变化
乳房也在迅速的发展,现在它已做好了哺乳的一切准备。在孕妇体内的催乳素(一种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它在生产后第3天就可以给新生儿喂奶。
(3)骨盆的变化
骨盆的各个关节在不断松弛。这样,在生产时骨盆可以拉宽好几个厘米,使胎儿能顺利地降临人世。
产褥期母体变化有哪些
生殖系统的变化
子宫在产褥期变化最大。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1)子宫体:子宫体肌纤维复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直至产后6周时约为50g,接近非孕期子宫大小。
子宫内膜的再生: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产后第三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胎盘附着出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2)子宫颈:于产后2—3日,子宫口仍可通过2指。与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分娩时宫颈发生轻度裂伤,多在子宫颈3点及9点处,使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O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型横裂(已产型)。
(3)阴道及外阴:约在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状态。分娩后的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自行消退。会阴部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后,均能在3—5日内愈合。处女摸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不全的痕迹,称为处女膜痕。
(4)盆底组织:若能于产褥期坚持作产后健身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2.乳房的变化
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中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胎盘生乳素在6小时内小时,孕激素在几日后下降,雌激素则在产后5—6日内下降至基线。产后呈低雌激素、高泌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分泌。
初乳中含蛋白质较成熟乳多,尤其是分泌型IgA(曾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及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产后7—14日所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含蛋白质质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房含量逐渐增加。产后14日以后所分泌的乳汁为成熟乳,呈白色。初乳及成熟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抗体,如分泌型IgA。
3.其他系统的变化
(1)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产妇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创面能迅速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量。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逐渐增多。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数减少。血小板数增多。红细胞沉降率于产后3—4周降至正常。
(2)消化系统的变化: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约需2周恢复。产褥期容易发生便秘。
(3)泌尿系统的变化:妊娠期体内滞留的大量水分,需在产褥早期主要经肾排出,故产后最初数日的尿量增多。肾盂及输尿管生理性扩张,需4-—6周恢复正常。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使粘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
(4)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哺乳产妇垂体催乳激素于产后数日降至60μg/L,吸吮乳汁时此值增高,不哺乳产妇则降至20μg/L。不哺乳产妇通常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平均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有的在哺乳期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临产前孕妈妈的母体变化有哪些
1、下腹坠胀:临近预产期,由于胎儿先露部下降,会压迫到妈妈的盆腔盆腔膀胱、直肠等组织,会产生强烈的下腹坠胀。此时准妈妈会感觉到腰酸腿痛,走路不方便等。
2、上厕所频繁:胎儿头部下降至盆骨,压迫至膀胱,只是膀胱空间减少,存尿量也减少。这时准妈妈就要受苦了,小便次数明显增多,动不动都要往厕所跑。大便也会感到不顺畅。
3、胎动减少:临近分娩,胎儿下降至盆骨后,头部位置固定,所以胎动就会减少。但胎动减少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胎动,如果超过24小时后仍然没有感觉到胎动,一定要立即去医院检查。
4、假性宫缩增多:临产时有规律的宫缩不一样,此时的宫缩是没有规律的。在预产期前的1~2周,准妈妈会出现不规律的子宫收缩,且间隔时间长、持续时间短。准妈妈在此时不必过于紧张,要明白这只是临近生孩子正常的信号之一。
5、见红:李兆安诊所指出,见红和假性宫缩一样,都是易于分辨的临产信号。见红是下体排出的粘稠分泌物,这些粘液可能会带血,常为棕色、粉红色或红色。一般来说,见红后的24小时内就会开始阵痛,进入分娩阶段。
6、分泌物增加:临产前几天,妈妈母体阴道的分泌物明显增多,这是润滑产道,避免干涩,帮助宝宝顺利降生。
怀孕八个月母体和胎儿的变化
这一期间,孕妇子宫的宫底上升到胸与脐之间,宫底高度为26-32厘米,胎动强烈。子宫不断增大使腹壁绷紧,腹部强力纤维出现浅红色或暗紫色的妊娠纹,有的乳房及大腿部也可以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孕妇体内黑色素分泌增多,面部可出现妊娠斑,同时乳头周围、下腹部、外阴部皮肤颜色也逐渐发黑,属正常现象。此期下肢水肿者增多,有的孕妇这时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眼花、静脉曲张、痔疮、便秘、抽筋等,如出现这些症状孕妇要及时就医诊治,坚持每两周到医院检查一次。
胎儿的变化
孕29-32周为孕八月,这时胎儿的身长约为40-44厘米,体重约为1 700克左右,头围在30厘米左右,羊水量增加速度减缓,胎儿生长迅速。32周末时,胎儿已没有自由活动的余地,胎位相对稳定,身体蜷曲,因头重自然朝下,此为正常胎位。腹壁紧的初产妇此时胎头开始入骨盆。此时胎儿面部胎毛开始脱落,皮肤深红色,胎脂较多,有皱褶;以脑为主的神经系统及肺、胃、肾等脏器的发育近于成熟;听力增强,对外界强烈的音响有反应;若此时早产,精心护理新生儿是可以存活的。
怀孕九个月母体的变化
情绪调节
妊娠9 个月,距预产期越来越近,孕妇一方面会为宝宝即将出世感到兴奋和愉快,另一方面又对分娩怀有紧张的心理,面对这一现实,怎样让孕妇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欢乐的心态,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健康成长,从胎教的角度千万不能不闻不问,一定要倍加关注。
首先,丈夫要在感情上关心、体贴妻子,其次要在思想上宽慰。认真做孕妇的心理保健,主要包括:
1、产前的心理准备
分娩前的的心理准备远远胜过了学习各种知识及练习,许多准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面对的问题,因此一旦面对这些问题时很无助。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过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心理准备后,他们便 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心理保护。
2、产程中的心理支持
产痛是分娩过程中受注意的中心。在进行长时间的分娩心理准备时,应该让妇女真正了解产痛的意义,消除对母子的负面影响,并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有利于调整随后的母子关系。
3、产后的心理支持
母子关系是“二合一”的关系。宝宝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母亲必须行使“支持功能”,保护孩子免受过分的外部和内部的压力。新生儿散发出的起始的幼稚情感,如高兴或不高兴,只有在得到母亲的接受后,其情感才能发展。
因此,在婴儿出生后,要全力支持妻子,并给她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妻子全力抚养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