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严重不止会掉牙 还易致心血管疾病加重
牙周病严重不止会掉牙 还易致心血管疾病加重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据资料显示,60%-90%的儿童和近100%的成年人患有龋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龋齿的发病原因和什么有关呢?
一般龋病发生的原因和几个因素有关:首先是牙齿比较软弱,容易患龋;第二个是口腔里面有导致龋病的细菌存在;第三,口腔内含有致龋细菌生活的糖存在。如果这个人爱吃糖,那么他的口腔里致龋菌就会大量增加并且活跃,产酸之后使得牙齿变得非常虚弱,容易龋坏。
预防龋齿,最简单的要做到几点:少吃糖,患龋就会变少;用含氟牙膏,使牙齿变得更坚固。一旦患上龋齿,什么情况下该治疗呢?如果不重视治疗,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龋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龋洞的发展也是从小到大。一开始,很小的龋洞是可以修补的,把龋坏的地方清理干净再补上就可以了。但如果确实没有及时治疗,时间的延长,龋洞就会越来越大,这种伤害影响到牙髓的时候,就需要做牙髓治疗。有些人到牙髓受伤害的时候都没有治疗,那么龋洞就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只剩下几颗牙根了。这种情况下不能治疗了,只能拨掉。
牙周病不能治愈只能控制 还会与其他慢性病相关
牙龈出血、牙齿疼痛是常有的事,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些情况。不是疼得厉害,一般人也不会去管它,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你知道牙齿为什么会出血吗?牙齿出血还能刷牙吗?牙龈出血就是牙周病吗?
牙周疾病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我们一般叫是牙龈炎,牙龈炎是一种比较轻微的牙周疾病,它的患病率非常高。几乎每个人都有牙龈炎,就是说90%多的人都有牙龈炎。针对牙龈炎的情况,它一般会自愈,就是说随着口腔清洁情况的变化,它可能会变好。如果这种牙龈不能变好的话,可以通过洗或者有意对局部进行刷牙,清洁之后牙龈就会改善就会变好。打个比方,口腔某一个部位牙齿卫生情况差,这些软垢或者是结石自然会引起局部牙龈发炎,碰到之后就会出血,这个时候如果把局部清理干净,炎症就会消失。因此有人发现牙龈出血,某个部位刷牙出血就不敢刷了,这就不好了,反而,发现某个部位出血的时候,应该是有意的,针对这个地方轻轻的来回刷,让这个地方变干净了,牙龈炎就会痊愈。这是牙周疾病里面一种轻微的情况,影响的人很多。
在牙周疾病里面的第二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我们叫做牙周炎。牙周炎这种情况在人群里面会有10%到30%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中老年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这种情况是在10%到30%之间。一旦患有牙周炎的话,基本上是不可治愈的,它会引起局部的脓肿、牙小骨吸收,牙齿松动等情况。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这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牙齿脱落,如果发生牙周炎之后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结果只是把这种炎症控制下来
不会再出现脓肿,牙小骨吸收变的缓慢,牙齿松动也会变的缓慢,但它还是不可治愈的。治疗的人这种吸收变慢,不治疗的人吸收会很快,是这样区别。此我们说牙周炎主要是靠控制,至于有没有方法预防牙周炎,目前其实没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的清洁跟有效的刷牙,只能帮助他控制,减缓他发展的速度。
牙周炎还跟全身其他很多疾病有关,牙周炎在我们看来其实就是人体的慢性疾病。这种慢性疾病有点类似于慢性肝炎,或者是心血管疾病,这些慢性疾病,现在发现牙周炎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相关的。举例来讲,一个糖尿病的病人,如果他的血糖没有很好的控制,他的牙周炎会常见,而且牙周炎会比较难痊愈。反过来讲,一个牙周炎的病人,他有糖尿病,如果能够对他的牙周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治疗,让这个炎症能够控制下来,控制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他的血糖也会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所以他们之间是有相关性的。
牙周炎到底有哪些危害
如果你在刷牙时出血、晨起口水带血,或者牙龈溢脓、咀嚼无力、牙齿松动,反复发作的牙周脓肿,更甚者全口多个牙松动、脱落,那么不幸的告诉你,你已经是严重牙周炎患者。那么牙周炎不治会有哪些危害?听听专家怎么说。
牙周炎的早期症状并不严重,患者容易忽视。但是,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若长期发展,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
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大家是否知道牙周炎,尤其是中重度牙周炎,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呢?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存在大量细菌,这些细菌随时可能酿成大祸:可因咀嚼、刷牙等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入血的细菌可凝集血小板形成血栓。临床发现,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10%—30%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牙周炎与妊娠不良
孕期母亲患牙周炎与早产低体重儿关系的研究表明,18%的早产低体重儿是由母亲患牙周炎导致的。患牙周炎的母亲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危险率是对照组的7.5倍。
牙周炎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严重的牙周组织破坏,反过来,牙周病变又会加重糖尿病,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因此,当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时,一定要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治疗牙周炎。
牙周炎与消化道疾病
研究者发现,在牙菌斑的唾液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尤其在牙周炎患者的病变部位——牙周袋内的龈下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非常高。由此可见,牙周病变有可能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后者的增加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发生。
牙周病才是掉牙的罪魁祸首
很多人认为,一到中老年,身体各个机能都开始老化,牙齿开始松动,并开始脱落也属正常现象。那么,是否真的老掉牙是必然的呢?其实不然,牙周病才是掉牙的罪魁祸首。
一、细菌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牙为什么会渐渐地脱离牙床而掉落?
原因是牙周组织被细菌产生的毒素“溶解”,与牙齿分离开了。
聚集于牙垢、牙菌斑、牙石“温床”上而孳生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释放毒素。牙龈最容易受到细菌毒素的侵蚀,产生炎症,并逐渐蔓延到牙根、牙槽骨。细菌在牙槽骨中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破坏毛细血管,阻断营养供给,降低成骨细胞活性,最终导致牙槽骨萎缩、骨质流失,牙床降低、牙齿根基变浅、牙齿变长。
小树因水土流失,树根暴露会倒塌;牙齿如果因牙周组织逐渐萎缩,牙根渐渐暴露,自然会松动而脱落。
二、“不良因素”促进“水土流失”
细菌感染引起的牙周病,是掉牙的直接病因,但是很多“全身因素”可以影响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和修复能力。
1、营养不良是高危因素
中老年人,是患牙周病的高危人群,原因是成年人脑垂体某些生长激素分泌的减少或停止,会导致口腔及牙龈对于维生素C的吸收出现严重障碍,造成牙龈的营养不良,发生牙龈萎缩生理退化现象。
其它原因造成的营养不良,也是高危因素,因为合理的营养可促进牙周结缔组织的代谢和生理性修复。其中维生素C可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复。
2、春春期、更年期是高危期
牙周炎的患者“下丘脑-垂体-靶腺”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说明牙周炎与内分泌关系密切。
人在青春期、更年期,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内分泌水平产生较大改变,造成口腔营养失衡,是牙周病特别是牙龈炎发生的高危期。
3、压力、悲伤是不良刺激
有位女士说,一天她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起来,牙疼得厉害。自此落下病根,以后一加班,一感到压力大,牙就会疼。
科学家发现,牙周病与压力、悲伤、焦虑等心理问题存在密切联系。原因是,人们在受到较大压力的时候,会释放出一种皮质醇激素,这种激素水平的升高,会增加牙龈和腭骨受到细菌毒素破坏的速度,引起牙周疾病,或加重病情,也就是说,牙周病症状也是人体对于长期精神压力的一种应激反应。
强迫症、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心理因素,都是精神压力的一种情绪反应,都与牙周病关系密切。
老百姓中流传着受凉了、累着了、着急了都会上火牙疼。所谓上火牙疼,其实就是你的口腔内存在的牙周病的慢性病灶,在压力、受凉等作用下发作了。
4、牙周病是糖尿病并发症
有位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症状,且久治不愈。
国际糖尿病组织已将牙周病列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原因是糖尿病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机体组织,包括牙周软组织抵抗力下降,使寄生于口腔的细菌大量繁殖,促进牙周组织形成牙菌斑和感染发生。
5、胖子容易掉牙
有位周先生,中年发福,而且喜欢吸烟,50多岁正当壮年时,牙齿已断掉了6个。
这位周先生的体型较为肥胖。日本专家调查发现,如果考虑到年龄和吸烟习惯等因素,男性肥胖者患牙周病的比例比正常体重者高出49%。
口腔微生物学家研究证实,肥胖或超重可能增加人们患牙周病的几率,原因可能是“肥胖会降低免疫系统抵抗细菌的能力,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6、烟民容易掉牙
吸烟,是引起牙周疾病的最不利促进因素之一。因为烟草燃烧的热和积聚的烟垢,对牙龈是不良刺激;而牙面出现烟焦油沉积物,更促进牙菌斑和牙石量的增多,按那位周先生自己的话说,他的牙根处和牙齿缝里长满了“珊瑚礁”(牙石)。
另外,血液病及遗传性疾病等患者都是高危人群。
三、牙周病促成了“老掉牙”
为何有老掉牙之说?
(1)老化萎缩
人到一定年纪,牙龈自然老化萎缩,对牙槽骨输送营养的能力日趋下降,牙槽骨随之萎缩变短,口腔医学称为“骨吸收现象”,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这并不足以使“水土流失”到牙齿脱落的地步。
但是这种“老化萎缩”,却让牙周病有机可乘。因为牙龈萎缩后,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紧紧地包裹住牙根,导致牙齿周围的牙龈、牙槽骨直接受到口腔中各种细菌及牙结石的侵袭,形成慢性牙周炎,牙周炎又反过来加剧牙龈萎缩,加速牙槽骨被吸收,形成恶性循环。
(2)雪上加霜
如果以往就患有牙周病,则会加重恶性循环的程度。
而实际情况是,年轻人一般都会患牙龈炎,因仅表现为龈缘红肿易出血,仅是在进食时或多或少有些出血,一般不太引人注意,不为人重视。
人到中年后,牙龈炎多半会发展为慢性牙周炎,一般情况下,牙周病没有疼痛,也不被人注意。到了牙周病的晚期,牙周组织严重萎缩,牙齿晃动要掉了,再救治已为时太晚。
因为牙周病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病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人老掉牙”的假象,其实从年轻时就开始了。那位报社老同志就说,他早年刷牙时,时有出血现象,没当回事,65岁时第一颗牙开始掉落,现在摇摇欲坠的是第二颗牙。
(3)根面龋
上边那位周先生的牙怎么断掉的呢?原因是他患牙周病后,随着牙周组织的萎缩,本来该埋在牙龈里的牙根部暴露出来。而牙根部没有牙釉质这层盔甲的保护,根面直接袒露,更容易被侵蚀,这种病叫“根面龋”,当牙根的牙本质被“蛀”光了,牙根就断了。说到底,其主因还是牙周病。
四、治牙病要“内外兼修”
(1)预防:防掉牙要从年轻时开始,要内因外因一起抓。
内因:要全身调理,尽量去除引起牙周病的内因因素,如消除压力、合理营养、减肥戒烟等。
外防: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感染:一天至少早晚两次刷牙,中午饭后漱口,不让细菌堆聚成斑;使用牙线清除牙间牙垢;每半年或一年去医院洗一次牙,及时除掉牙结石。
内分泌改变较大的高危期,以及糖尿病、营养代谢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口腔卫生。一些传统的保健方法如叩齿、中药煎水含漱等方法也有益于牙周健康。
(2)及时治疗:
A、病起之初:别放过刷牙出血等蛛丝蚂迹,重视牙龈炎的治疗。
B、牙要掉时:报社的那位老同志,第一颗牙晃悠悠一两年掉下来了,不治,现在旁边那颗牙又晃悠悠地要掉了。
掉牙的过程,就是“水土流失”的过程,任其自然脱落,其实就是听任“水土流失”。如果及早地拔掉再装上新牙,让牙敢于受力咀嚼食物,牙在咀嚼的过程中,改善牙周组织的血流,并对牙槽骨产生生理性的良性刺激,有利“水土保持”。
那位50多岁牙断掉6颗的先生,如果及早发现,牙根暴露,可以给牙根涂上保护层,出现缺损后也可以用补牙的材料修补。这样就可避免患“根面龋”而掉牙了。
有一位远洋轮上的船长,10年前,他50岁刚出头时满口牙都开始松动,并向外漂移,牙齿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缝隙。陈亚民博士用夹板为其进行固定,并将牙齿内收,牙齿间隙减小很多,松动程度大为改善,至今未掉一颗牙。
儿童应每半年一次,成人至少每年一次,进行牙齿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孕妇多次流产竟是牙周疾病引起
孕妇本身更易罹患牙周病
妊娠牙周炎。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长出的牙齿,其牙齿周围的牙根发炎。最常发生在20-35岁之间,因此孕妇常常会成为牙周炎“光顾”的对象。此外,孕期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还可能出现妊娠牙龈炎、孕期蛀牙等口腔疾病。
牙周病为何会导致反复流产?
专家表示,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源于厌氧菌感染,因此,如患有中重度牙周疾病,怀孕后这些细菌会随血液进入羊水,对胎儿有着严重的危害。研究显示,患严重牙周病者,较轻的会引发宫缩等反映,严重者可发生流产、早产、宫内感染或新生儿体重过轻等情况。
准妈妈孕前需做好口腔检查
牙周病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导致牙齿脱落,增加胎儿早产的几率,还可能诱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有数据显示,大约有70%-80%的孕、产妇患牙龈炎、牙龈出血等牙周疾病,但愿意去医院就诊的人数不到两成。因此,孕前及时对龋齿、牙周疾病、残根残冠、阻生牙等口腔疾患进行治疗非常必要,要尽可能不将其带入妊娠期。而孕期如果发现相关口腔疾病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核心提示:专家表示,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源于厌氧菌感染,因此,如患有中重度牙周疾病,怀孕后这些细菌会随血液进入羊水,对胎儿有着严重的危害。研究显示,患严重牙周病者,较轻的会引发宫缩等反映,严重者可发生流产、早产、宫内感染或新生儿体重过轻等情况。
牙周炎带来的危害会是什么
局部影响,患上牙周炎不及时处理能够导致口腔内某些牙齿或者多个牙齿出现松动,严重时会脱落,影响咀嚼功能。同时会诱发胃病、呼吸系统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患者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感觉口腔存在异常就要及时诊断。全身影响,患有牙周炎牙龈不仅会出现红肿症状、还可能使牙缝变大,此外,口腔内还存在着异味,给患者带来极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各处器官都有可能受影响。为了减少疾病造成的影响,患者朋友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是。
对新生儿的影响:准妈妈如果患有牙周炎,牙周的组织就会存在很多的细菌,这些致病菌会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流到身体各处,以致引发各种疾病会导致婴儿早产或是出生后体重偏低。女性朋友一定多加注意,在怀孕前需要做好检查,患上牙周炎需要立即治疗。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牙周炎,除了按时刷牙以外,使用漱口水漱口,吃完食物用牙线去除食物残渣等好习惯,定期洗牙能从根本上预防牙周病。此外,大家不要太多含糖物质,经常吃具有刺激性物质的东西容易使牙齿出现问题。
牙周炎会出现口臭,会伴随着牙槽骨的萎缩,最后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更为严重的是,牙周病的局部感染还可作为病灶,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一些重要脏器患病。例如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消化道疾病、关节炎、虹膜炎等疾病的发生都和牙周病有关联。所以建议早期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此外,牙周病严重者,引发冠心病、中风的几率也高出正常人很多;患重症牙周炎的女性易分娩早产低体重儿。牙周病还可以导致一些已有全身疾病的患者抵抗力减弱,从而轻易诱发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所以,防治牙周病不只是对人们的口腔健康,还有全身健康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牙周炎的特点是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慢性破坏,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常不为一般人注意。一旦发生牙龈出血、溢脓、口臭、牙齿松动、伸长、移位及疼痛发作,才引起患者重视。如不及时治疗,其牙齿丧失的数目常不是单个而是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同时受累。牙周炎会诱发心脏病、脑中风:患有牙周炎,会使得局部的细菌、病毒进入到血液中,加上形成动脉硬化、血栓,从而诱发脏病、脑中风等疾病。导致口腔疾病,由于患者出现牙周炎,会导致形成牙周袋、牙槽骨的吸收,从而引起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等口腔问题。
牙周炎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吗
牙周炎的早期症状并不严重,患者容易忽视。但是,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若长期发展,不仅危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危害全身健康。
一、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
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大家是否知道牙周炎,尤其是中重度牙周炎,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呢?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存在大量细菌,这些细菌随时可能酿成大祸:可因咀嚼、刷牙等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入血的细菌可凝集血小板形成血栓。临床发现,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 10%—30%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二、牙周炎与妊娠不良
孕期母亲患牙周炎与早产低体重儿关系的研究表明,18%的早产低体重儿是由母亲患牙周炎导致的。患牙周炎的母亲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危险率是对照组的7.5倍。
三、牙周炎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严重的牙周组织破坏,反过来,牙周病变又会加重糖尿病,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因此,当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时,一定要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治疗牙周炎。
四、牙周炎与消化道疾病
研究者发现,在牙菌斑的唾液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尤其在牙周炎患者的病变部位——牙周袋内的龈下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非常高。由此可见,牙周病变有可能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后者的增加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发生。
牙龈出血极可能是患上牙周病
早期牙龈炎症不及时治疗,牙周韧带受到侵袭,支持牙齿的牙槽骨被破坏和吸收,还会出现口臭、牙龈溢脓,等到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时多属于晚期,治疗不彻底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
在我国,牙周病的发病率很高,但是却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专家指出,对于牙周病患者,一旦掉以轻心,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牙周病,提前做好预防尤为重要。尤其是牙龈经常出血的人要特别警惕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牙周病不仅是成年人牙齿脱落的首要原因,更会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引发各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
目前可以确定,压力等精神因素是罹患牙周病的原因之一。某院此前一项调查发现发现本地人群中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90%!调查覆盖了多种职业人群,包括白领、工人以及部分农民工。
健康的牙龈在刷牙、进食时是不出血的。有些人早晚刷牙,有时牙龈会出血,但感觉不到疼痛,故对此毫不在意。其实,牙龈出血极有可能是患上了牙周病。牙周病的早期是无痛性进展但不能自愈,由于牙齿周围的组织病变,牙龈内大量新生血管充血扩张,牙龈变为暗红色,质地变得柔软、水肿,一旦刷牙不当常会引起牙龈出血。
早期牙龈炎症不及时治疗,牙周韧带受到侵袭,支持牙齿的牙槽骨被破坏和吸收,还会出现口臭、牙龈溢脓,等到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时多属于晚期,治疗不彻底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
一旦发现刷牙出血,应先检查是不是因为牙刷毛过硬,并及时更换软毛牙刷。如果牙龈仍然出血不止,切莫大意,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确诊为牙周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的后果。
五大不良生活习惯影响牙齿祸及全身健康 五大不良生活习惯影响牙齿
更需要强调的是牙齿不健康会导致:败血症发病的风险高4.5倍,心内膜炎高3.5倍,心血管疾病高1.66倍,中风高2.5倍,糖尿病高3倍,容易发生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亦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风湿性心脏病或病毒性心肌炎等。患重症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危险性是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以上的数据足以警示我们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牙齿不健康的重要因素:
口腔里残留的食物残渣是细菌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饭后3分钟口腔牙齿缝中的细菌就开始活动并对牙齿产生危害,还会加速牙菌斑的形成,从而导致龋齿和牙周病。
建议:早晨起床先漱口,饭后刷牙,晚饭后尽快刷牙,如需加餐可以在晚饭后漱口睡前刷牙。
经常给牙齿骤冷骤热的刺激,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牙龈痉挛。进食过热,易致口腔溃疡,长期可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形成慢性炎症,重者引发食管癌;进食过冷,可致消化功能降低。
建议:吃温度适宜的食物,避免过冷过热的食物对口腔和食道造成的损伤。
牙刷长期处于湿润环境,容易滋生细菌,这些潜在的细菌随时可以由破损的口腔黏膜或龋齿等环节进入体内,引起多种疾病。
建议:定期更换牙刷,牙刷使用不得超过3个月。
单侧咀嚼,在咀嚼食物过程中食物和唾液对牙齿有清洁作用,医学术语叫做“自洁作用”。如只用一侧咀嚼,另一侧牙齿则易积存牙垢、牙石,导致龋齿、牙周病的发生,同时咀嚼侧牙齿磨损严重,会暴露出下面的牙本质,吃酸甜冷热的食物时有酸痛等过敏症状。
建议:使用双侧咀嚼食物,如不习惯可以交换使用单侧咀嚼食物。
女性一生平均吃掉约1.8公斤口红,它们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镉、铅),长期使用易造成肝、肾与骨胳的伤害。
建议:尽量少涂口红,如需使用在用餐时应先将其擦掉。
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生活方式开始!
牙周炎会引起的并发症是哪些
在我们现如今的生活很多的朋友都会有牙周炎的症状,牙周炎对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危害,并且会引发多重疾病,不过你有没有想过牙周炎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呢?你有注意过牙周炎的治疗和危害吗?
愈来愈多的研究证实,引致牙周病的细菌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婴,甚至肺炎,有密切关系。一提到牙周病,每每想到牙龈红肿、流血、牙疮,情况最坏时便会失去牙齿。美国心脏协会出版的医学期刊《循环》,2005年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较年长的成年人,若口腔内某4种引致牙周病细菌的好量较高,他们的颈动脉较厚,中风及心脏病预示指标较高。
血液运送细菌,全身作恶: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牙科)副教授Robert C. Fazio指出,今年研究不断证实,牙齿缺失不是牙周病最坏的情况,牙周病与全身疾病关系密切,研究证实,牙周病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机2倍,增加糖尿病危机2.83至4.18倍,增加早产机会7倍。他解释,牙龈布满血管,当牙龈长期出现细菌感染,细菌及其分泌的毒素便进入血流,随血流送至各主要器官,造成新的感染,引发炎症及其他疾病。
心血管疾病危机:
Circulation一个研究报告指出,牙周袋内细菌与血管内的细菌数量成正比,血管细菌会令血管出现炎症,使血管壁硬化。血流的细菌会依附在冠状动脉的脂肪酸上,导致发炎及血栓形成,是心脏病的标记。
糖尿病危机:
牙周病与糖尿病相互影响,由于血糖偏高或不稳定,糖尿病患者出现口腔感染和牙周病的机会比较高,而且若糖尿病控制不理想,口腔地感染也较难控制。研究又发现,轻微至中度的牙周病,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机会2.83倍;严重的牙周病,危机更高达4.18倍。
早产或婴儿体重偏低危机:
牙周病的细菌和毒素进入血管,可引起盆腔炎,导致孕妇早产。孕妇荷尔蒙转变,不但影响身体各组织,也令牙龈出现变化,容易患上牙周病。另外,孕妇出现晨吐、涌出的胃酸也会伤害牙齿,所以,妇女在怀孕前及怀孕期间,也应接受牙科检查。
以上的这些都是牙周炎可能会引发的疾病,你现在有所了解了吗?如果说你觉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话,遇到牙齿不舒服的情况的话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检查,然后根据情况进行治疗。
牙周病不止会掉牙还易致心血管疾病加重
99%的成年人患龋齿 不重视龋齿祸害很大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据资料显示,60%-90%的儿童和近100%的成年人患有龋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龋齿的发病原因和什么有关呢?
一般龋病发生的原因和几个因素有关:首先是牙齿比较软弱,容易患龋;第二个是口腔里面有导致龋病的细菌存在;第三,口腔内含有致龋细菌生活的糖存在。如果这个人爱吃糖,那么他的口腔里致龋菌就会大量增加并且活跃,产酸之后使得牙齿变得非常虚弱,容易龋坏。
预防龋齿,最简单的要做到几点:少吃糖,患龋就会变少;用含氟牙膏,使牙齿变得更坚固。一旦患上龋齿,什么情况下该治疗呢?如果不重视治疗,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龋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龋洞的发展也是从小到大。一开始,很小的龋洞是可以修补的,把龋坏的地方清理干净再补上就可以了。但如果确实没有及时治疗,时间的延长,龋洞就会越来越大,这种伤害影响到牙髓的时候,就需要做牙髓治疗。有些人到牙髓受伤害的时候都没有治疗,那么龋洞就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只剩下几颗牙根了。这种情况下不能治疗了,只能拨掉。
牙周病不能治愈只能控制 还会与其他慢性病相关
牙龈出血、牙齿疼痛是常有的事,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些情况。不是疼得厉害,一般人也不会去管它,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你知道牙齿为什么会出血吗?牙齿出血还能刷牙吗?牙龈出血就是牙周病吗?
牙周疾病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我们一般叫是牙龈炎,牙龈炎是一种比较轻微的牙周疾病,它的患病率非常高。几乎每个人都有牙龈炎,就是说90%多的人都有牙龈炎。针对牙龈炎的情况,它一般会自愈,就是说随着口腔清洁情况的变化,它可能会变好。如果这种牙龈不能变好的话,可以通过洗或者有意对局部进行刷牙,清洁之后牙龈就会改善就会变好。打个比方,口腔某一个部位牙齿卫生情况差,这些软垢或者是结石自然会引起局部牙龈发炎,碰到之后就会出血,这个时候如果把局部清理干净,炎症就会消失。因此有人发现牙龈出血,某个部位刷牙出血就不敢刷了,这就不好了,反而,发现某个部位出血的时候,应该是有意的,针对这个地方轻轻的来回刷,让这个地方变干净了,牙龈炎就会痊愈。这是牙周疾病里面一种轻微的情况,影响的人很多。
在牙周疾病里面的第二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我们叫做牙周炎。牙周炎这种情况在人群里面会有10%到30%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中老年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这种情况是在10%到30%之间。一旦患有牙周炎的话,基本上是不可治愈的,它会引起局部的脓肿、牙小骨吸收,牙齿松动等情况。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这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牙齿脱落,如果发生牙周炎之后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结果只是把这种炎症控制下来
不会再出现脓肿,牙小骨吸收变的缓慢,牙齿松动也会变的缓慢,但它还是不可治愈的。治疗的人这种吸收变慢,不治疗的人吸收会很快,是这样区别。此我们说牙周炎主要是靠控制,至于有没有方法预防牙周炎,目前其实没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的清洁跟有效的刷牙,只能帮助他控制,减缓他发展的速度。
牙周炎还跟全身其他很多疾病有关,牙周炎在我们看来其实就是人体的慢性疾病。这种慢性疾病有点类似于慢性肝炎,或者是心血管疾病,这些慢性疾病,现在发现牙周炎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相关的。举例来讲,一个糖尿病的病人,如果他的血糖没有很好的控制,他的牙周炎会常见,而且牙周炎会比较难痊愈。反过来讲,一个牙周炎的病人,他有糖尿病,如果能够对他的牙周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治疗,让这个炎症能够控制下来,控制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他的血糖也会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所以他们之间是有相关性的。
牙周病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牙周病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菌斑,炎症被认为是牙周病的病因。牙周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能引起牙周组织破坏,以至牙齿脱落。细菌入侵和宿主防卫机能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状态,牙周就处于健康状态。体内、外因素均可影响此平衡动态。
在国外,人们对口腔健康十分重视,在发达国家甚至一些非洲国家,口腔检查是一个跟体检并齐的重要项目。然而我国对口腔健康的关注不甚理想,国民对口腔疾病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
据报道,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患牙周炎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5倍,发生中风的几率则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
还有一个研究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牙龈炎、牙周炎的患病率高达87.5%-90%。为什么口腔问题也会跟心血管有关?关键就在于口腔细菌对患者血液环境的影响。
1.牙周袋内细菌每天都在通过破损的上皮组织进入血液而引发一过性菌血症。菌血症状不断发生,进入的细菌数量大量增加并长期累积,在细菌的作用下,牙周病患者的血管形成动脉硬化的几率比一般人要大,更容易出现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2.牙周的感染可促使血液凝集,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3.有研究指出,牙龈发炎会导致C-反应蛋白增多,而C-反应蛋白偏高被认为是心脏病的一个致病因素。
所以,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要重视口腔护理,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更要小心处理口腔问题,以免加重疾病。
果刷牙时经常出现不同程度出血,牙齿松动、或牙根暴露,口臭难以缓解,牙龈肿胀松软、易塞牙等情况,要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心血管病人治疗牙病后还要复查心血管项目。
由此可见牙周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所以应该早治疗早预防,祝患者早日康复!
怀孕前为什么要做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注意事项
要确保牙齿的洁净,否则怀孕后可能会因牙斑菌、牙结石过多而导致牙齿问题。最好是能洗一次牙,把口腔中的细菌去除掉,保护牙龈。
女性在孕期时,雌激素会迅速增加,免疫力低,牙龈中的血管会发生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牙周组织变得更加敏感。
原本不太严重的牙龈、牙周疾病等,会更加严重,导致牙齿松动、牙周肿胀等,易引发早产或导致新生儿低体重,所以应在孕前就消灭这些潜在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