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消化不良手法 推大肠
小儿推拿消化不良手法 推大肠
定位:位于食指外(桡侧)侧缘。
推拿功能主治:调节大肠机能,固涩止泄,清肠热,治泄泻,便秘,脱肛。
推拿方法:推法,侧推。用拇指指尖向户口方向直推为补,能止泻;从虎口方向推至指尖为泻,能泻积滞;来回推为清大肠,约推100次。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小儿推拿对脾胃的好处
运用有关推拿方法推拿保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增强食欲,调理气血,增强抗御疾病能力的作用。并能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吐泻,营养不良等病症。小儿推拿健脾胃的主要手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小儿推拿天天做好吗 小儿推拿适宜年龄
一般来说,小儿推拿疗法主要适宜于六岁以下的小儿,6-12岁的孩子除了使用小儿推拿法推拿穴位之外,宜配合选用成人推拿的某些手法,结合体表穴位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小儿推拿治发热的次数和手法
小儿推拿治发热一天可以推几次
1、小儿推拿一天做一次就可以了小儿推拿也是中医比较经典的一部分,所以它讲的也是综合调理,一次把这些都做了就可以了,没必要分两次的,因为这些都是共通的东西。在中医看来病因病机都是一样的,治疗也是一样的。
2、小儿推拿主要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降温的作用。推拿手法为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间。家长可用食指、中指,从手腕到肘窝呈单方向推,一天一次,每次100~200下。此法常用于治疗发热、烦躁不安、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
1、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功用:醒脑、镇惊、安神。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2、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3、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功用开窍、醒神。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4、清肺经2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儿童食积推拿按摩手法 清大肠经150次
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呈一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反之为补,称补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此处为清大肠,推100-300次。
推拿要领:用力宜均匀柔和,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
好处:清利肠俯,除湿热,导积滞。
小儿推拿消化不良手法 推四横纹
定位:位于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横纹处,即手指与掌的交界处。
推拿功能主治:调中行气,清肠胃湿热,能消瘀积,除腹胀(气,食,水鼓),腹痛。
推拿方法:推法。用大拇指按顺序,每条横纹往来直推约50次,操作时应在横纹处用力。
小儿流鼻涕推拿图解 小儿流鼻涕辩证施治
流鼻涕通常是由感冒所引发,所以应以治疗感冒为主,再辅以推拿,以加速恢复速度。
注意,如果小儿有消化不良的症状,不宜采用推清肺经的手法,推清肺经会导致消化不良症状加重。
小儿推拿消化不良手法 推运胃经
定位:位于大指掌面第二节。
推拿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治泄泻呕吐。
推拿方法:推或运法,直推或向肾水方向运约100次,向里推为补,向里向外推为清法。
小儿推拿消化不良手法 按百会穴
定位: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会处。
推拿功能主治:有提升功能。治脾虚泻,慢性消化不良等,尤其对脾虚泻,脱肛疗效显著,但患儿有恶心吐时应用此方法容易使病情加重,故须注意。
推拿方法:按或揉法,固定患儿头部以拇指端适当用力按之,稍停后抬起拇指(抬时宜缓慢),反复操作,约30-50次。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手法 揉按中脘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中脘1-2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中脘具有健脾养胃,降逆利水的作用,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嗳气,食积,泄泻,呕吐等病症。
小儿推拿治消化不良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5、腹部按摩
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
小儿推拿手法
根据中医理论,小儿推拿是通过小儿身体的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为如下:
1、推法。推法指的是用指面着力于穴位上,做直线移动的手法。推法可分为三种,一是补法,即向心推,由小指尖推向小指根;二是泻法,即离心推,由无名指根推向无名指尖;三是平补平泻法,即来回推。
2、揉法。揉法指的是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按住某一穴位,不离开穴位本身,带动穴位处的皮肤、脂肪、肌肉等揉动,做左右、上下或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手法。
3、运法。运法指的是用推拿者的左手端平被推拿者的左手,然后用推拿者的右手拇指指腹,从某一穴位开始,做弧形或环形运动至另一穴位,反复循环操作,直至在终止穴位处停下的手法。
4、分法。分法指的是两拇指指腹由选定的穴位向两侧平行分推;或用一侧拇指指腹由选定的穴位向单侧平行分推;或用双手掌面平行向两边分推,反复操作。
脾胃虚弱推拿图 脾胃虚弱推拿方法
位置: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方法:推拿者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小儿指尖推向指根方向,沿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直推50—100次。
位置:位于拇指第一掌骨桡侧缘(大鱼际赤白肉交际处),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成一直线反向直推。
方法:推拿者一手拇指,食指二指固定小儿拇指及其掌指关节,另一手拇指指腹或绕侧面,自小儿拇指指根推向掌根,即推大鱼际外侧缘50—100次。
位置:中指从指根到指尖成一直线或中指末节罗纹面。
方法:推拿者以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螺纹面自小儿中指指端向指根方向推中指末节掌面螺纹面50—100次。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四寸处。
方法:推拿者以右手中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揉小儿中脘穴(肚脐直上4寸)50—100次。
位置:肚脐处。
方法:推拿者用中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或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其肚脐抖50—100次。
位置: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
方法:推拿者用拇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动小儿天枢穴(肚脐两侧旁开2寸)50—100次。
位置: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
方法:推拿者以拇指指腹轻揉小儿丹田穴(肚脐下3寸)揉3—5分钟,或者50—100次。
位置: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方法:推拿者用拇指按揉小儿足三里(膝盖外侧陷凹下3寸),揉3—5次或50—100次。
位置:脊背处。
方法:以拇指指面与其余四指指面相对用力,由尾骶部向颈部大椎,沿正中线以及两旁的膀胱经上提捏皮肤,共3—5遍。
功效:上述推拿穴位配合使用,具有健脾胃、助运化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呕吐、呃逆、厌食等症。
穴位按摩助宝宝消化不良
第一步:补脾经
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行推拿时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第二步:推大肠
大肠穴位于小儿食指的桡侧缘,从指尖开始到指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上。推大肠可以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调理小儿肠道功能。在进行推拿时可将小儿的食指固定,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端沿着穴位推,注意推的时候应当向从指尖推向指根部100次,然后再从指根部推向指尖处100次。
第三步: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为小儿推拿中的特殊手法,进行推拿的时候需要用左手拿住小儿的四指,将其手心向上,然后再用右手的拇指指端由小儿的拇指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穴、掌小横纹到达小手指根为一次。连续推拿50次即可。
第四步:揉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的大鱼际处,按摩板门穴具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具体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腹着力,按揉大鱼际处50次。
推拿和按摩的区别在哪
在综合医院或中医院里,没有按摩科,只有推拿科。 推拿与按摩真的不一样吗?两者间有什么不同?1)从历史沿革变化看:按摩是古称,在我国明代就把按摩的名称改为推拿了,当时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这不单是名称的改变,而是表示这一疗法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法认识的提高。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很少,常用的是按和摩两种手法,按法是单纯的向下用力,即所谓“按而留之”,摩法则是在体表作环行摩擦,属平动的范围。以后随着治疗范围的扩大,手法也相应有了发展,除了按法、摩法等常用手法外,又出现了推法。推法虽也属平动类手法,但却是一种有方向性选择的直线摩擦手法,因此对疾病的治疗更有针对性。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手法用力方向的不同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各种用力方向不同的手法。除向下的压力外,还有向上的提力以及相对用力的挤压等。手法的分类也逐渐合理,适应症也逐渐扩大,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的概念所取代。可以说由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的飞跃。2)从手法变化看:按摩只有四五种手法,原始时就只有按和摩,推拿的手法三十余种,在清代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如《医宗金鉴》一书,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按摩从业人员手法始终还停留在基本手法上。3)从小儿按摩看:明代不仅设有按摩科,而且按摩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如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也有线(如前臂的“三关”、“六腑”)和面(如手指指面部的“脾”、“肝”、“心”、“肺”、“肾”等)。在小儿推拿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其中《小儿按摩经》可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推拿正是从这时小儿推拿的名称沿革而开始的。《香案牍》中记载“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摸先生”。此处摸先生就是指治病疗效很好的民间推拿医生。4)从治疗范围看:按摩只是保健和消除疲劳,而推拿是治疗疾病。当代推拿科治疗的疾病有:腰背痛、腱鞘炎、滑囊炎、感冒、便秘、泄泻、胃下垂、痛经、闭经、半身不遂、高血压、哮喘等等。5)从从业人员看:由于两者目的作用不同。其服务场所名称和构成人员也不同,保健按摩是以盲人按摩师为主体,或经过短时间训练的按摩师,推拿或叫治疗按摩以医疗机构、诊所为主体。(1)盲人保健按摩的审批权在工商局和残联,其按摩师只需经专业培训,并获得劳动局颁发的上岗证即可,一般均为非医务人员;开诊所的审批权是卫生局,推拿医师需要专科学历,他们大都是医专、医学院、中医学院毕业的学士,还有硕士、博士、博士后,他们当中有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还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取得行医资格。(2)按摩师有保健的能力,但难诊断和治疗疾病,既使能在按摩时发现客人身体上存在的疾病,也不提供治疗,而应告知病人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按摩师及其机构只能被视为一种保健服务场所,不是医疗机构。(3)目的和方法也完全不同。保健按摩是用按摩手法达到养身保健目,是中医保健方法之一,以健身防病为主,诊治病伤为辅。推拿(治疗按摩)包括伤科推拿,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是应用推拿手法达到治病目的的物理疗法,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以诊治疾病为主,健身防病为辅。(4)其手法有明显区别:A、推拿就是用手推或者拿捏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它主要通过手法功力,配合经络系统发挥的调整作用,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外治疗法。其治疗范围广,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如落枕、扭伤、肩周炎、腰腿痛、感冒、慢性腹泻、失眠等。手法包括滚、揉、刮、摩、擦等,方法很多,不是简单的用手推或者按捏。推拿手法的要求是柔和、均匀、有力、持久,针对穴位达到深透。针对不同的疾病,身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推拿手法和技巧。推拿具有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润滑关节、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对一些慢性病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如消化不良、便秘、胃病等。要求推拿医师都应具备完整的医学常识如解剖、生理、放射医学等和专业知识,不是人人皆可为之的。B、按摩院或街头按摩摊点的推拿是预防或保健或消除疲劳,方法是用手或肌体的其他部分接触人体,进行技巧性的机械动作。手法简单,主要是按、摩、揉、弹、叩、敲。家庭成员学会也可以相互按摩,达到保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