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阳虚的虚症食疗
阴虚阳虚的虚症食疗
一、阴虚--忌辛燥,宜枸杞、梨
症状:手足潮热汗出、心烦、口舌生疮
1、脾阴虚:不思饮食,食后不易消化,干恶心,口干、口渴,大便干结,消瘦。
2、肾阴虚:腰困腿软、足跟痛,手足心热或兼有心烦热失眠盗汗,遗精,脱发、齿摇。肝阴虚:头晕、头痛,眼干,怕光,两眼昏花或夜盲,失眠多梦,指甲光泽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肝肾阴虚常常同时并见,肝阴虚可到肾阴虚,肾阴虚常可致肝肾虚。
补阴虚的食品:枸杞、荸荠、生梨、百合、鸭肉、墨鱼、藕、金针菇、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二、阳虚--忌生冷(虾蟹)宜牛羊肉
症状:畏寒怕冷、腹泻、乏力、精神不振
阳虚症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发冷、发凉,口中无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较多,浑身无力,易疲乏等。阳虚症在夏季症状较轻,冬季症状则加重,且常由气虚症进一步发展为阳虚症。
1、脾阳虚症:食欲减退,胃部喜欢温热,按压后胃部舒适,口淡无味,喜欢热饮,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水肿,面色虚白,女性白带清稀而量多,甚至胃痛,得温痛减,遇冷加重。
2、肾阳虚症:腰部、膝部酸困、发冷,肢体怕冷,小便清长或遗尿,浮肿(以腰下多见),阳痿遗精,女性表现为不孕或黎明前脐周围作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轻
3、心阳虚症:心慌,胸闷,胸憋气短,心中空虚,易受惊吓,惊吓后心中惶惶不安,甚至心前区疼痛。
补阳虚的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鳗鱼、鹌鹑、虾、韭菜、桂皮、茴香。
阴虚阳虚的区别
虽然都是虚证,但是阴虚和阳虚是不同的,具体区别如下:
1、阴虚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
2、阳虚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
1、阴虚体质的病因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物质所致。
2、阳虚体质主要有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先天不足、禀赋虚弱;后天起居失常,肾气亏损,劳倦过度,耗损正气等都是体质偏阳虚的成因。
1、阴虚在中医临床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2、阳虚在中医临床上的典型症状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等。
阳虚为什么会内热
多为寒证日久,或者久病气虚,伤及阳气,脾肾阳气亏虚,虚阳外浮,导致阳虚发热。
阳虚发热临床现象与阴虚发热现象有所不同,阴虚发热多由阴液亏虚所致,临床上的表现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而阳虚发热多由阳气虚衰所致,临床上的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苔薄白、少气懒言、背痛腰酸等,经中医把脉,可见阳虚发热者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阳虚和肾阳虚的区别 阳虚会变阴虚吗
可能会。
中医上来说,阴虚和阳虚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存在阴阳两虚的情况,肾阳虚可发展处阴虚,阴虚时间长了也可出现阳虚。所以可以知道,阳虚是可能会变为阴虚的。
对于阳虚者来说,生活中应当做好生活保健,同时注意保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补肾阳虚又补肾阴虚的食疗
一、既补肾阳虚又补肾阴虚的食疗
补肾,由于肾有阴虚、阳虚、精虚、气虚的不同,补肾就有补肾阳、滋肾阴、益肾气、填肾精等等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用药。中医补肾方面有很多种,最提倡,见效最快的,简单易掌握的中医补肾壮阳食物,具体如下。
1、中医补肾壮阳茶
原料:须花参1-2克、枸杞10粒、红茶2-3克。
做法:将三种原料开水闷泡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每天只放一次作料可反复冲泡,直到水无色无味。
功效:连服10天为一个食疗周期,连服10天后,停服5天。一般坚持使用一个月,肾虚阳痿疲软不举腰膝酸软现象可得到显著改善,性欲望强烈,时间延长,性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房事可获得充分满足感。
优点:操作简单、天然无副作用,持续服用从根本上提高肾功能,温肾壮阳、大补元气。
温馨提醒:为达到更好效果,建议使用特级须花参,正品须花参都带有“防伪验证码”,可以查询真伪。须花参每天不可超过3克、枸杞一定要饱满、红茶可以用袋装红茶或者茶叶,只要属于红茶范畴,例如金骏眉、正山小种等。在服用此壮阳茶时不宜与萝卜、藜芦一同食用。
2、黑色食物类
凡是黑颜色的食物一般都具有补肾的功能,例如黑豆。黑豆含有很多维生素E,维生素E是认为抗衰老最重要的营养素,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大家记住,补肾吃什么,先找黑色的东西吃,比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黑米等。
3、海鲜
咸味食物对肾是很重要的,而海产品都是咸的,像海带、海参、虾这类食物都是咸的。在富人里就很流行吃海参,就是因为滋补效果好才流行开来。
4、豆类
大豆和肾有密切的关系,大豆是所有植物里面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最全面的,它含有很多不饱和的油脂,能够在人体转换成脑磷脂,就是人体大脑营养所需要的成份,可以抑制抗衰老。
二、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症状
1、肾阴虚
包括结核病、糖尿病、尿崩症、久病体虚、神经性耳聋、不孕症等具有下述症候者。
主证:低热、手足心烦,颧红,口干,盗汗,久病体虚,腰酸遗精,尿量多,或尿如脂膏;或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视力减退,或女子闭经不孕,男子精少不育,舌质红,脉细数。
病机:肾阴不足,内热由生,故有低热、颧红等阴虚证;阴虚者,睡后阳无所附,汗液随之外越,故有盗汗。腰为肾之府,肾虚故有腰痛。相火扰动精室,故遗精;肾阳偏亢,蒸动肾关,故多尿。精微因肾关不固,随尿排出,则尿如脂膏。阴虚肝旺,则头晕目昡;肾阴不足,上不养清窍,则耳鸣耳聋,视力减退。肾精空虛,则精少不育;冲任不足,则经闭不孕。
2、肾阳虚
包括某些衰弱症、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性神经衰弱等病症中具有下述证候者。
主证:肾虚兼虚寒证候,如怕冷肢凉,腰脊酸痛,阳萎早泄,性欲减退;或尿少浮肿,或食少便溏,面色晄白。脉沉细,苔白,舌体胖或有齿痕。
病机:肾阳虚,阳气不外达,故怕冷肢凉,面色晄白。腰为肾之府,督脉贯脊络肾而督诸阳,肾阳不足,故腰脊疲痛。相火衰微故阳事不举,性欲减退;精关不固故早泄;阳虚肾关不开,水液不能外排,则尿少浮肿,舌体胖而有齿痕;肾阳衰不能温养脾胃,则食少便溏。
三、怕冷是阴虚还是阳虚
怕冷是阳虚。如果只是偶尔感觉怕冷,可能只是感冒寒邪,风寒感冒了。如果人体常常感觉怕冷,四肢冰凉,这是阳虚。阳虚则外寒,阳气不足,体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人就特别容易怕冷。
另外,因为气虚、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也是引起怕冷。
阳虚饮食调理:
阳虚怕冷的人群应该注意温补阳气。可以吃些羊肉、狗肉、枸杞、生姜、韭菜等食物以及辣椒、虾米、核桃、黑豆、红薯、燕麦等抗寒暖身的食物。
另外,要少吃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滋腻难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豆腐、猪肉、花生、黑木耳、苦瓜、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香蕉等。
高血压不能吃什么 狗肉
高血压病病因虽多,但大部分属阴虚阳亢性质,狗肉温肾助阳,能加重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病情。
其他类型的高血压,或为肾阳虚,虚阳上扰,痰火内积,瘀血阻络等,食用狗肉或躁动浮阳或加重痰火或助火燥血,均与病情不利。所以不宜食用。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就用它! 阳虚吃什么
1、特征表现:阳气不足,肌肉松软、特别是胃、胳膊和膝盖处容易感到凉飕飕的,经常手脚冰凉。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苔淡、胖、嫩,舌苔边有齿痕,脉象沉迟(脉象沉而且迟,只有深按才能摸到,而且脉搏小于每分钟60次)。
2、其他表现:面色苍白,眼睛无华,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长。
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古代有“神草”的称谓,也有“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说法。平时肺气虚弱,感觉劳累不太想说话,常失眠、记性不太好的人可适当服用。
人参的补气功效根据不同种类,又有所区别。野山参的补气效果最好,但现在已很少见;移山参的补虚作用仅次于野山参;园参中的红参偏于温补,作用强于糖参;白参(生晒参)作用平和。
让患有寒症的女性连续两个月服用当归,85%的人会感到手脚和后背的发冷症状减轻。 阳虚体质者需要温经通络,补气血。当归,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润肠,又兼能散寒止痛,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之为“女科之圣药”。
阴虚和阳虚的症状
什么是气虚和血虚、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及症状
1.阴虚体质的人常有虚火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
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
头顶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
烦热,盗汗,腰酸背
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2.阳虚体质的人火力不足
所谓阳虚,
是指机体阳气不足,
即俗称
火力不足
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
机能减退或衰退,
反应能力低下,
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临床表
现为平素怕寒喜暖,
手足不温,
口淡不渴,
喜热饮食,
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
或胃脘冷痛,
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象沉溺等。
3.气虚体质表现为疲劳乏力
气虚体质是指气力不足,
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
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
机体免疫功能和
抗病能力低下。
常表现为少气懒言,
语声低微,
疲倦乏力,
常自汗出,
动则尤甚,
舌淡苔白,
脉虚弱等。
4.血虚体质常为面苍色白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
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
则出现面色无
华,
视物不明,
四肢麻木,
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
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
血虚体质之人,
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
口唇淡白、
头晕眼花、
舌质淡白、
脉细无力、
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5.阴阳两虚
既有阴虚又有阳虚,
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
冬天特别怕冷,
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
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6.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
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
并补。
7.气阴两虚
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
舌红等阴虚表现,
但没有慢性疾病,
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
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
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根据不同的体质,要使用不同的食补方法:
1、平补:不论健康人或病人都可以食用。
可以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
如谷类、
豆类、
乳类、
水果和蔬菜类。
这类食品性能平和,
阴虚、
阳虚、气虚、血虚的女性均可食用。
2、温补: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辛
辣之品等。冬令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觉,从而增强体质。
3、清补:指食性寒凉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绿豆、黄瓜、甲鱼、螺蛳等,有
清火作用。
4、温散:指性味辛热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
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常用来御寒和除湿。
阳虚与阴虚的症状区别 阳虚与阴虚会同时存在吗
是有可能会的。
在中医里面,认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相互促进、制约、助长的,所以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独阴不生,孤阳不长。
因此阳虚和阴虚是有可能会同时存在的,如果一方面长时间的虚,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另一方面的虚,最终变成阴阳两虚的情况,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来说,建议最好是及时地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