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幼儿保护身体的隐私
如何教会幼儿保护身体的隐私
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被尊重。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有些部位不宜当众进行。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如果在接触时别人表示反对,应该及时中止。不可接触别人的一些部位。除了父母、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任何人不能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如何任何人的接触让你感到不舒服或"不对",即使是亲友师长,孩子都有权要求中止。让孩子树立隐私感。
父母怎样教会儿童保护身体隐私
关于幼儿被性伤害的事件经常有发生,告诉孩子身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是爸爸妈妈应该重视并要做好的事情。
我在进行儿童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爸爸妈妈们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参考和借鉴:在一张纸上画出男孩和女孩,如果孩子自己能够画出就让孩子自己画,如果孩子年龄小,就由爸爸或妈妈画,画好以后,让孩子用红笔标记出男孩和女孩身体的隐私部位,在用语时不要直接说“隐私部位”,因为孩子不能够听懂,要说“不能够让别人随便看和随便摸的部位”这样孩子就能够听懂了,也能够按照你的指示进行操作。
在我的经验中,一些孩子是能够正确的标出男孩和女孩的隐私部位,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不清楚这些部位,他们标记的隐私部位是眼睛、手和脚等,这些孩子没有建立隐私的概念,所以也就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让孩子做标记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保护身体隐私的概念了。
在孩子标记完成后,如果不正确,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同时告诉孩子:别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你也不能够随便看和随便去摸。
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子的妈妈在一次给孩子冲凉的时候,发现孩子阴部有点擦破皮,就问这个孩子,她还说是睡她旁边的一个男孩子弄得,我们当时真是晕了,还好后来给那个女孩子检查没什么严重问题,我们又再三道歉,那个男孩子的家长还把那个男孩子打了一顿,那个女孩子的家长才罢休。在幼儿园中,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对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可以进行这样的教育了。另外,在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男孩和女孩的父母都没有尽到帮助孩子的责任,男孩被打,女孩也许被骂,他们仍然不知道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也的最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幼儿园应该从这个事件后,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的是:如果有人摸了自己的隐私部位,应该立即告诉爸爸妈妈。很多孩子不知道这样做,所以使罪犯多次对孩子进行性伤害。
目前,对男孩性伤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所以对男孩进行保护隐私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内男女不分厕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厕所不分男女在国内是很普遍的现象,虽然很多家长对此颇有疑虑,但幼儿园出于安全考虑依然会采取男女同厕的做法。
男女该不该分厕
有专家认为男女分厕对孩子的心身发展更有益,便于孩子认识性别之间的差异,是孩子性别意识的启蒙教育。也有人认为,同厕是一种自然、开放的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了解自己的性别、认识男女身体特征的差异。同厕可以让孩子了解男女生理构造不同、小便的姿势不同等,很好地满足幼儿对异性身体的好奇感。
男女最好分时上厕所
如果幼儿园没办法做到男女分厕,那最好要做到男女不同时间段上厕所。例如,让男生和女生排成两队,由老师分批带队进入厕所,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也做到了男宝宝与女宝宝分开入厕。
让孩子明白男女差异
如果男女同厕,孩子难免会发现有的小朋友上厕所的方式不一样,有些站着尿尿,而有些蹲着尿尿。好奇的孩子喜欢尝试其他小朋友的入厕姿势,往往弄得尿了裤子。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和老师不要轻易批评孩子,应该给孩子讲清楚男生和女生生理上的差异,让孩子明白不能随意模仿异性上厕所。
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虽然孩子还很小,但隐私权也应受到尊重。现在的小孩对性别的认知已经提前,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懂得害羞。家长应教育他们在上厕所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要随意给其他小朋友,特别是被异性看到。也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偷看别人上厕所。
不要回避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问起你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是站着尿尿而自己是蹲着尿尿时,家长一定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跟孩子讲就随便敷衍过去,对于孩子提出来的关于性别的各种问题,家长应该以一种和平的口吻讲出来,也不要以为孩子小理解不了就不给孩子讲解。
预防儿童性侵犯家庭性教育先行
近来发生儿童性侵害的案件越来越多,而且受害儿童年龄偏于低龄化,不仅是小女生被侵犯,男童也不放过。因此,父母和学校都应该做好性教育工作,有利于预防这类案件的发生。
湖北7岁男童遭老师性侵害半年感染性病。母亲称儿子说老师每天都买好零食让他在厕所等,性侵害半年之久,孩子被查出患有尖锐湿疣。
看到这事件很是震惊,对孩子伤害的不是陌生人,通常是孩子熟悉、信任、尊重的人。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这说明家长对孩子关心和观察得不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作为监护者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导致孩子被侵犯,也是监护人的失误。
儿童的父母往往忙于打工,无暇顾及年幼子女,常常放任其长时间单独玩耍疏于照顾,缺乏全面保护、管理,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受到侵犯的孩子,遭遇的犯罪对象都是身边看起来无害的熟人——经常给孩子买糖果和小礼物的关心孩子学业的温和老师……。孩子觉得老师是权威,老师总是对的,不会怀疑也不敢得罪,从而不敢反抗。让嫌疑人逍遥法外,甚至多次作案。
有的家长平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太注意回避性别差异,比如父亲给女孩洗澡,母亲给男孩洗澡的现象很普遍。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误解,以为熟人看自己的隐私部位是被允许的,也会降低孩子的性防范意识。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对教师队伍的监督和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男性教师可以随意将学生唤至自己的宿舍单独辅导,或以打扫卫生、看管物品为由,安排学生留校,这极易诱发犯罪。
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高发的原因时,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是直接原因。父母很少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务,对孩子在校情况疏于过问。多数家长往往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与孩子谈心交心,对孩子发生异常情况难以知晓,这也是孩子遭受性侵害的原因之一。
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性侵犯不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对此疏于防范和教导。很少告诉孩子,自己身上的某些部位,是不能让外人碰的,如果被人碰了,更要告诉家长。
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不能随便让别人触碰,只要是衣服遮住的地方都不可以,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不熟悉的人。告诫孩子要提防别人的不良企图,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身体不容侵犯 。
家长如果发现有的男子喜欢单独带孩子去玩耍,就应当多留心了,要多问问孩子去哪里玩了?做了什么事等等。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家长有职责对孩子开展性教育,家长必须告诉孩子,和老师相处也要有所注意,尽量避免和男老师单独待在办公室或教室,如果老师随便触摸自己,要勇敢地举报。
家长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一旦发现孩子受到性侵害,务必第一时间报警。家长要保持冷静,注意保存好孩子受害时的证据!不要自己大张旗鼓教训嫌疑人,避免造成孩子隐私泄露。 家长要充分承担起合格监护人职责,对孩子加强性安全防范教育,尤其要改变传统观念,对男童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随时留意观察孩子,注意发现异常。
性侵犯对儿童青少年可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心理上的伤害,这将严重地影响孩子在未来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保障孩子的安全,教给孩子预防性侵犯的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
怎样让孩子避免性侵害:
1、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部位,对隐私的地方,如胸部、下体是不能被人随意触碰的,要教会孩子有权拒绝最亲的人所触摸。
2、不刻板规定孩子一切要听大人的话,要教他们适当地拒绝别人的要求。
3、侵犯者包括熟人和陌生人,不应教孩子只提防坏人,而是增强他们对事情的分析力和警惕性。
4、从游戏中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以游戏来扮演侦探,记住他人相貌,也可根据情景,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
5、教导孩子的秘密有多种性质,安全的秘密会给你带来惊喜,但危险的秘密则伤害自己,是不应遵守的。
6、评估孩子平时上学路线或玩耍的地方是否安全,这有助于孩子确定哪里比较安全。
7、不要轻易让陌生人得知孩子的名字,免得孩子被误叫时,以为是熟人而减低防范。
8、帮助孩子列出他们认为可以信赖和求助的大人名单,如亲友、老师、邻居等,并写下应急的联络电话。
9、鼓励孩子表达感受,接纳他们有惊慌哭泣和发怒的时候,多了解他们的情绪,建立信任和支持的亲子关系。
10、父母平时多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正常关爱的接触,以区别侵犯性的触摸。
11、父母在平时不要让孩子单独出去,平时要去哪里父母必须清楚。孩子在游戏中也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如“躲猫猫”时,躲得太过隐密,反而给陌生人侵犯的机会。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在遇到性侵害的行为时,要反抗和大声呼救。
12、父母要以自然、正常的态度教导孩子有正确的性观念,并且要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隐私,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入职体检为什么要把乙肝排除在外
除餐饮、幼教等特殊行业外,入职体检应禁查携带乙肝病毒。然而,时至今日,入职体检中强制要求查乙肝的现象仍比比皆是。
九成感染者就业受影响
据了解,由于乙肝病毒感染者频频受歧视,一些学生家长为保住孩子的工作,有的甚至跪着请求医生涂改化验结果,求职者涂改体检证明更是屡见不鲜。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对1519名乙肝感染者调查结果表明,就业未受到乙肝影响的为115人,占8.8%,90%以上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就业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因病不能工作者为123人,占9.4%,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正常工作。另外,44.0%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有工作但不敢告诉单位或同事;参加调查者18.8%因乙肝失业,明显高于城市人口5%以下的失业率,乙肝病毒感染者存在明显的就业困难。
倡议会员单位禁查乙肝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李教授称,乙肝病毒对未注射乙肝疫苗的未成年人影响会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不健全,而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被感染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求职体检时查乙肝“二对半”实属多此一举。
昨日上午,省肝脏病学会向全省会员单位发出通知,除餐饮、幼教等特殊行业外,入职体检应禁查乙肝病毒。肝脏病会员单位及行业学会应当对各医疗机构保护、侵犯、泄露乙肝携带者隐私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泄露乙肝隐私的患者可提出民事诉讼,用法律武器PK乙肝歧视。
李教授同时表示,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期待广州出台相关政策废除职体检乙肝“二对半”检查。当然,对于肝功能不正常的大、小三阳患者应进行治疗。
据了解,近期国家劳动保障部和卫生部联合发文,任职体检不得强行检查乙肝病毒,广东深圳、惠州相继出台政策法规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隐私。从今日起,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网也同步解答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预防、治疗、生育等问题。
小孩子也有隐私吗?
针对这种现象,有家长称:孩子是自己家的,在父母面前不应有隐私。广州有关专家分析, 维护儿童隐私权,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转变观念,积极支持。
孩子:防偷看备真假日记
胡亘周是江门市景贤学校七年级学生,他提案呼吁维护儿童隐私权,保护儿童心理健康。胡亘周首先讲述了一个他所知道的案例:一位少女曾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性幻想,其实这只是青春期发育的正常反映,并非什么不正常的心理。可是她的母亲偷看到以后,不仅不认为自己偷看女儿日记是不对的,反而激烈地责骂女儿,还把日记交给了老师。那个女孩感到没脸见人,最后跳楼自杀。而据胡亘周介绍,如今一些同学为了防备自己父母偷看日记,特意准备了两个日记本,一是写给父母看的,尽是些好好学习之类的假话;另一个则是自己真正的心里话,当然也有对异性同学倾慕的话。
家长 孩子不应对我们有隐私
针对孩子在家庭中保护自己隐私权如此尴尬的现状,广州市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们的隐私权应该由社会保护,但不应该针对父母,在父母面前未成年的孩子应该没有隐私。
汪先生表示,他从来不认为孩子有什么隐私权,他说,自己上初中的儿子天性贪玩,静不下心学习,后来他经常到儿子书房翻阅抽屉信件,掌握儿子心理,还常常察看儿子上网纪录,一发现不良苗头,立即批评教育,在他这种无处不在的压力下,儿子的玩性逐渐收敛,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专家:尊重隐私有利孩子发展
针对隐私权的问题,广州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应该给他们独立的空间,任何人都不应该任意限制他们,也不应该举着各种美丽的幌子去任意揭露他们的隐私。事实证明,那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梁律师介绍,国内国际多项法律已经为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针对儿童的隐私权做了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6条也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
儿童性教育四个小窍门
性教育有窍门可循
不单独去你得不到帮助的地方;不要独自呆在僻静的地方;外出活动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尽量避免黑夜单独外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跟不认识的 人外出……这些都是家庭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家庭性教育一定要涉及到性别、隐私的范畴,这是家长最薄弱的环节,这方面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教育。
1、性教育从两岁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起性别意识,让他们知道男女有别。
性教育可以从两岁开始,爸妈同孩子一起洗澡的时候,就是教孩子分辨男女和怎样保护自己的最佳时间。比如, 就是告诉孩子,这些器官是女宝宝的,那些器官是男宝宝的,不能乱碰别人,也不能让别人碰这些隐私部位。“我一般建议家长跟女宝宝说,你有一个小妹妹,这个小妹妹好脆弱,需要你的保护。”
2、让孩子了解身体
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有些家长会觉得不好意思,说得含含糊糊。“其实,这种关键部位不仅要让孩子有正确认识,还要告诉他们,这些地方除了爸爸妈妈帮你洗澡时以及医生检查时,其他任何人不能看、不能碰。”郭嘉说。
“还要告诉孩子,只要涉及到身体的隐秘部位,大人、老师的话不是都对的,老师的要求不是非要完全要听。”黄家良提醒道。
3、告之孩子什么是不恰当的触摸
家长平时要与孩子讨论不同种类的触摸的区别,让孩子区分清楚什么是好的触摸,什么是不恰当或有害的触摸,还有哪些触摸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
好的触摸是孩子喜欢的,如父母亲的拥抱,朋友的手拉手;不恰当(或有害的)触摸是儿童想停止的触摸,如打、拍、踢或触摸儿童的隐私部位;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触摸,是让孩子感到迷惑或不舒服的触摸。教育孩子,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触摸时,要迅速离开,跑向人多的地方。
4、要坦荡地说性
家长告诉孩子防范**的知识时,郭嘉医师建议家长尽量用科学的语言告诉孩子一些常识,不要用含糊的,遮遮掩掩欲语还休,这样孩子才会很自然地接受知识,才会有坦荡的心态而不会有羞耻感,也不会觉得这个话题不可言说。
如何保护乳牙好呢
1岁以后的幼儿要坚持有杯子喝奶。平时少吃甜食,零食或饮料。不要养成吸吮手指,吸吮嘴唇和吐舌头的习惯。尽量不用安慰奶嘴,如果已经使用,不要超过10个月。应教会幼儿漱口,在进甜食后用清水漱口,天天清洁乳牙。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一般出生后56个月长出的是一副乳牙,牙齿数目少,体积小,咀嚼能力低。长到6岁左右才开始逐渐替换为恒牙。全部乳牙大约在口腔中要工作610年,才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步从口腔中离去。
定期检查,对龋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可轻视小儿的牙病,如果乳牙保护不好,恒牙也难以保证健康。有的恒牙发生釉质发育不良,就是乳牙的根端病变所造成的。所以,保护牙齿应该从乳牙做起。纠正口呼吸、咬手指、咬笔杆等不良习惯。吃饭不挑食,多吃粗糙和含有纤维的食物,如菜梗、甘蔗等,因为这些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正常的咀嚼功对能咀嚼的发育和颅面骨骼的增强起着生理性刺激作用,使咀嚼更发达,骨的结构更坚实。
虐童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如何教会孩子防止性侵
记住“内衣原则”,也就是背心和小裤衩覆盖的地方是隐私部位,不能随意展示给别人看,不能随意让人触摸。
在幼儿期,父母要教会孩子生殖器的名称,不建议用代称,但可以用某些众所周知的说法指代。
比如说到“阴茎”,平常交流时可以用“小鸡鸡”代替。说到“阴道口”,可以说:“这是女孩长大以后做妈妈生孩子的地方,是孩子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出口,里面有一条通道与妈妈肚子里的子宫相连,这是我们的生命通道。”
教会孩子,如果遇到以下的几种情况,要大声说“不”:
有人要看ta的隐私部位
有人谈论ta的隐私部位
有人触碰ta的隐私部位或让ta触碰别人的隐私部位
有人拥抱、背、亲吻ta
①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让别人触摸,男孩子也不例外。
②躲避不掉的话,要对那人说:“我还不到14岁,你想坐牢吗?”
③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要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
孩子也是有底线的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底线四: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底线五:身体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底线六:独处的小天地
幼儿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经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底线七:保存的“私房钱”
尽管幼儿并不爱钱,也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也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加拿大人普遍认为,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须经过大脑“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中无意间就“揭”了孩子的“隐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