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女性未来易患糖尿病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女性未来易患糖尿病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妇女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它与将来发生肝胆疾病相关,包括丙型肝炎,瑞典学者进行了ICP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性研究,并在第64届AASLD年会上公布。
这项研究基于125 281例瑞典女性队列,分析了1973~2009年在瑞典医学出生登记系统中的生育妇女(11 388名),并与瑞典患者登记系统相关联。研究对象已经存在或者后来诊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数据来自患者登记系统。研究者计算了ICP诊断时间小于1年、1 年到5年,以及5年以上3个亚组后来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HR以及已经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后来发生ICP的比值比(OR),并用COX回归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风险。
相比未诊断ICP的妇女而言,发生ICP的妇女将来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HR为1.25),尤其是糖尿病(HR为1.46),其中1型糖尿病HR为1.54,2型糖尿病HR为1.34。其他如甲状腺疾病HR为1.26,克鲁病HR为1.55,银屑病HR为1.23,炎性关节病HR为1.32。同样,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似乎更容易患ICP,HR为2.44。
此项研究提示,患有ICP的妇女将来发生自身免疫性病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糖尿病,在之前的观察也发现患ICP的女性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皮肤瘙痒症有哪些
1.妊娠瘙痒症
即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表现为在妊娠中、晚期出现瘙痒,或瘙痒与黄疸同时共存。特别在胸部、腹部、下肢更为敏感,严重的还会出现皮疹——— 红色的丘疹。因为胆汁淤积,使得胎盘的绒毛间隙变窄,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和氧的供应,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出生体重低于同孕龄的新生儿体重,早产、死胎、死产,使围产儿死亡率增加。该疾病及早诊断、治疗十分重要。如果发生了肝内胆汁淤积症,绝不能泰然处之,必须及时就医。当然,分娩之后皮疹和肝内胆汁淤积症就会自然消退,但是再次妊娠时,重复发生的机会仍然较高。
孕妇应尽量穿棉制品内衣,化纤衣物会刺激皮肤,导致症状加重。同时应注意皮肤的清洁,不用碱性浴皂,切勿抓破皮肤,以防止继发感染。
2.妊娠痒疹
多于妊娠3~4个月发生,皮损为全身散在丘疹,伴剧痒,夜间尤甚。搔抓后常有表皮剥脱及血痂等继发性改变。一般于产后3周内自行消退,但下次妊娠仍会再发。皮疹严重者可有死胎出现。
3.妊娠疱疹
于妊娠3~6个月发生,开始有全身不适、发热、皮肤发痒等症状,数天后可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等损害,往往聚集成群,呈环状排列。泡破后结痂,愈后留下色素沉着。在妊娠期,病情往往反复减轻或加重。有时可伴有蛋白尿和血尿。一般在分娩前后皮疹开始消退,有时直到月经再来时才痊愈。此病对母亲一般无危险,但死胎、婴儿先天性异常和新生儿死亡率可高达50%。
4.疱疹样脓包病
发生于妊娠期及产褥期,是一种少见的急性危重皮肤病,常突然发生。开始时成群的小脓包发生于成片的红斑上,以后脓包陆续出现,常排列成环形,脓包干涸后结痂,但其边缘可有新脓包发生,严重者可波及全身,有寒颤、发热等全身症状,也有呕吐、腹泻及蛋白尿等。血钙含量往往降低,孕妇常发生流产、死胎或婴儿出生数日后死亡。
孕妇湿疹和胆淤的区别 易感人群不同
孕妇胆汁淤积只有孕妇才会发生,并且发病的人群相对较小,每100例孕妇中有2.3~3.4人发生。容易出现胆汁淤积的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人群:
1.家族里有发生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女性;
2.有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史的妇女;
3.怀有双胎或多胎;
4.人工受精的孕妇。
1、过敏体质的孕妇:这类孕妇很容易在妊娠期出现湿疹等皮肤疾病。而且宝宝往往也会遗传这种体质,出现婴儿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患。
2、有慢性感染病灶的孕妇:如患有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等。
3、有静脉曲张的孕妇:妊娠期由于子宫压迫,部分孕妇出现阴部、阴道黏膜、肛门、直肠和下肢浅表静脉怒张, 血液淤滞,形成静脉曲张,这与外阴部湿疹的发病有密切联系。
4、神经精深紧张的孕妇:妊娠时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如过分焦虑和担心等也会成为湿疹发生的导火线。
阴部搔痒全身性原因
(1)糖尿病:由于糖尿对外阴皮肤的刺激,特别是伴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时,外阴瘙痒特别严重。不少患者均是先因外阴瘙痒和发红而就医,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糖尿病。
(2)黄疸,维生素A、维生素B缺乏。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出现外阴痒时,常为全身瘙痒的一部分。
(3)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亦可出现包括外阴在内的全身皮肤瘙痒。
(4)妊娠期和经前期外阴部充血,偶可导致外阴瘙痒不适。
(5)不明原因外阴瘙痒:部分患者外阴瘙痒十分严重,甚至萌发自杀念头,但找不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原因。目前有学者认为此可能与精神或心理方面因素有关。
什么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预防措施
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而且这样的疾病如何预防呢,也都是有着一些方法,那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让女性在怀孕的时候,都是避免出现这样情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现已广泛地引起临床的重视。
外阴瘙痒的全身性原因
(1)糖尿病:由于糖尿对外阴皮肤的刺激,特别是伴发念珠菌外阴炎时,外阴瘙痒严重。不少患者均是先因外阴瘙痒和发红而就医,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糖尿病。
(2)黄疸,维生素A、B缺乏,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出现外阴痒时,常为全身瘙痒的一部分。
(3)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亦可出现包括外阴在内的全身皮肤瘙痒。
(4)妊娠期和经前期外阴部充血,偶可导致外阴瘙痒不适。
(5)不明原因外阴瘙痒:部分患者外阴瘙痒十分严重,但找不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原因。目前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精神或心理方面因素有关。
外阴瘙痒的病因
1、糖尿病
由于糖尿对外阴皮肤的刺激,特别是伴发念珠菌外阴炎时,外阴瘙痒特别严重。不少患者均是先因外阴瘙痒和发红而就医,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糖尿病。
2、缺乏维生素
黄疸,维生素A、B族缺乏,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出现外阴痒时,常为全身瘙痒的一部分。
3、胆汁淤积症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也可出现包括外阴在内的全身皮肤瘙痒。
4、外阴部充血
妊娠期和经前期外阴部充血,偶可导致外阴瘙痒不适。
5、不明原因外阴瘙痒
部分患者外阴瘙痒十分严重,但找不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原因。目前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精神或心理方面因素有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预防
1、有研究表明,通过补充一定量的钙、维生素C、维生素E、硒,都有利于ICP的预防。一般来说,营养良好的准妈妈发病率明显会低于营养欠佳的准妈妈。
2、经常按摩双脚的十二指肠(位于双足底第跖骨近端)与右脚的胆管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因为胆汁是通过十二指肠进入肠道,如果这个区域出现功能状态不佳就会导致肝胆排泄不畅而使胆汁淤积。
3、准妈妈要保持情绪平稳,饮食要清淡,不乱用药。
孕期皮肤瘙痒不可小视
根据对母儿的危害程度不同,妊娠期皮肤瘙痒可大体分为2大类,一类是对胎儿危害较小的,主要由皮肤干燥、长妊娠纹、妊娠痒疹引起的;另一类是对胎儿危害较大的,主要是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引起的。
一、 对胎儿危害较小的皮肤瘙痒
1.常见原因
皮肤干燥 皮肤油脂及汗液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因干燥而出现瘙痒。
长妊娠纹 随着孕周的增大,腹部隆起,在腹部、下肢、臀部等多处可发生皮肤真皮层断裂,出现妊娠纹而感觉皮肤瘙痒。
妊娠痒疹 妊娠后由于激素、生理变化以及过敏等原因,在腹部、四肢及躯干会出现凸起于表皮的小红丘疹或斑丘疹,这就是所谓的妊娠痒疹,会使孕妈妈感到皮肤瘙痒。
2.治疗方法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及化验检查明确诊断,对症处理。
外用药物 瘙痒严重的可以用一些外用止痒液,常用的有甘油洗剂、炉甘石洗剂等。
口服药物 孕晚期还可以应用抗组胺类药物,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口服药对胎儿也是安全的。另外,也可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3.生活注意事项
这三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对母儿危害较小,孕妈妈不必太紧张。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问题,可减轻皮肤瘙痒的症状。
精神方面 首先孕妈妈要注意减轻精神负担,避免烦躁和焦虑不安,好的心情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宝宝的健康。
饮食方面 在饮食上,孕妈妈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若对鱼虾类过敏,要避免食用。
穿着方面 孕妈妈尽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棉质吸汗材质的最好,还要记得勤换内衣、内裤。
沐浴方面 孕妈妈不要因为皮肤瘙痒而过勤地洗澡,洗澡时的水温也不能太热。若是肌肤比较干燥,建议以温和的弱酸性洁肤品沐浴。沐浴后涂抹滋润的护肤品或橄榄油,但不要用力搔抓,以免损伤皮肤,造成皮肤感染。
二、对胎儿危害大的皮肤瘙痒
孕期皮肤瘙痒的原因中最严重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这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增高为特征,主要危及胎儿安全,发病率为0.8%~12%。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雌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高危因素
导致此病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点:
孕妈妈年龄>35岁
有慢性肝胆疾病
家族中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者
前次妊娠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史
双胎妊娠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表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于妊娠晚期,少数发生在孕中期,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先从手掌、脚掌开始,逐渐加剧延及四肢、躯干,瘙痒程度各有不同,夜间较重,皮肤常因抓挠出现抓痕。瘙痒发生后数日至数周内10%~15%的患者出现轻度黄疸,少数人可有消化道症状、腹泻等,极少数出现体重降低,大多数人全身状况良好。化验检查会发现血中胆汁酸增高、肝功异常、肝酶及胆红素轻到中度升高。产后皮肤瘙痒、黄疸迅速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危害极大,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严重的出现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新生儿可能发生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等;同时可导致孕妇凝血功能异常,增加产后出血的概率,孕妇也可能发生糖、脂代谢的异常,故应十分重视,及时诊治。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水平、恢复肝功能,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左侧卧位休息
孕妈妈应适当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最好,因为这样有利于增加胎盘的血供。
药物治疗
并给予药物治疗,可用消胆胺、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等可降低血清中胆汁酸的浓度,减轻胆汁酸的淤积,改善肝功能并促进胎儿肺发育成熟,还可以减轻皮肤瘙痒症状。
注意观察胎动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各项化验指标及胎儿情况,孕妈妈要自己认真观察胎动,每天早、中、晚各数一小时胎动,三次数值相加乘以4,如胎动<10次/12小时或<3次/小时,应警惕胎儿宫内缺氧。
加强胎心监测
加强胎心监测及B超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羊水过少等异常。
小贴士 3种情况应提前终止妊娠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提前终止妊娠,确保母子平安:
1.孕妈妈出现黄疸症状,胎龄已达36周。
2.胎儿宫内窘迫,羊水量逐渐减少。
3.孕妈妈无黄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
终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宫产为宜,因阴道分娩产程中可能加重胎儿缺氧,发生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情绪有关吗
在我国,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常见病,那么,怀孕的准妈妈们对此病了解多少呢?实际上,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一些孕妇的认识并不正确。
误区一:孕期皮肤瘙痒仅是 皮肤病 许多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甚至妊娠早期就出现皮肤瘙痒,最典型是首发于手掌和脚掌,然后逐步延及小腿,大腿,上肢,后背,前胸及腹部,除了抓痕以外还伴有皮损,瘙痒程度各有不同,可从轻度偶然的瘙痒到严重的全身瘙痒,个别甚至无法入眠,一些孕妇及家属简单地认为是患了一般皮肤病。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是否得了妊娠胆汁淤积症。它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为主,严重时出现黄疸,少数患者感乏力, 腹泻 ,腹胀。孕妇出现了这些警示信号,应该及时就诊,以免病情继续发展。
误区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许多孕妇患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因临床症状比较轻,所以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无关紧要,生了孩子就没事了。的确,皮肤瘙痒,黄疸这些表现在分娩之后都会自然消失,肝功能也恢复正常,但该病对胎儿有很大影响,可引起早产,死胎。据报道,在未发现此病以前,有很多不明原因早产,死胎,其实是因该病引起的。所以,孕妇一旦患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必须严密观察胎儿情况,勤数胎动,由家属听胎心,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 医生 联系,遵医嘱服用中西药,以确保宝宝安全度过难关。
孕妇胆酸高有什么症状 孕妇胆酸高怎么办
1、总胆汁酸高有可能患胆汁淤积症,对胎儿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吃些治疗胆汁淤积症的药,如积极治疗会好转,治疗后再复查胆汁酸。
2、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见于妊娠中、晚期的妇女,主要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主。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3、孕妇皮肤瘙痒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在孕妇中的发病率大约是2%~4%。它有复发的特点,如第一胎发生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娩后自然痊愈了,不留下后遗症,但第二胎怀孕到7个月左右时,此病又会复发,分娩后还会再好。这种病又有家族性的倾向,有的时候母女、姐妹在妊娠时都会发生这种病。
4、妊娠妇女为什么会发生瘙痒,肝转氨酶升高甚至发生黄疸呢?研究证明,由于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功能,肝脏内排泄胆汁的功能减弱,胆汁发生了淤积,所以产生了这种病。其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宫内死亡率,并增加孕妇产后出血发生。
孕期注意事项 瘙痒
产生瘙痒的原因可能与皮肤本身有关,也可能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关。如果孕妈全身广泛瘙痒,腹部、掌、趾部瘙痒相对严重,伴有轻度黄疸、肝功能检查GPT升高,就可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液瘀积症。孕妈若患有此症,一定要赶快诊治,此病可引起胎儿窒息、早产、死胎、产后大出血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原因
1、女性激素:临床研究发现,ICP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双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及既往使用口服复方避孕药者,以上均为高雌激素水平状态。雌激素可使Na+、K+-ATP酶活性下降,能量提供减少,导致胆汁酸代谢障碍;雌激素可使肝细胞膜中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上升,胆汁流出受阻;雌激素作用于干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胆汁回流增加。
2、遗传因素:包括智利和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地ICP发病率明显不同,且在母亲或姐妹中有ICP病史的妇女中发生率明显增高。ICP的种族差异、地区分布性、家族聚集性和再次妊娠的高复发率都支持遗传因素在ICP发病中的作用。
3、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CP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冬季高于夏季。近年研究发现智利妊娠妇女血硒浓度与9年前相比增加,且夏季妊娠妇女血硒水平明显升高,硒是一种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成分。这可能与近年来智利ICP发生率下降以及夏季ICP发生率降低有关。
外阴瘙痒的病因
1、糖尿病
由于糖尿对外阴皮肤的刺激,特别是伴发念珠菌外阴炎时,外阴瘙痒特别严重。不少患者均是先因外阴瘙痒和发红而就医,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糖尿病。
2、缺乏维生素
黄疸,维生素A、B族缺乏,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出现外阴痒时,常为全身瘙痒的一部分。
3、胆汁淤积症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也可出现包括外阴在内的全身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