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对健康的影响 呼吸道疾病
倒春寒对健康的影响 呼吸道疾病
初春时节,气温多变,同时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倒春寒之前的温暖气温为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提供孳生环境,一旦气温突然变冷,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机体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同时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会乘机捣乱,这样会导致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老人需防倒春寒
春节前后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升降幅度大,医生提醒人们预防“倒春寒”,尤其是体弱人群、老人和孩子。
“倒春寒”是一种天气现象,它是指春暖花开的季节寒气突袭,致使气温骤然下降,使人感到寒意。春节过后气温逐步回升,气温最高的时候在户外都不需要穿棉衣,可是进入2月中旬后气温突然下降,刚刚脱掉冬装的市民猝不及防,很多人因此患上感冒等疾病。
对此,医师提醒说,“倒春寒”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天气突然变冷会导致呼吸道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为预防“倒春寒”,当气温骤降时,老人和孩子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呼吸道的保暖。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平日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
2019年有倒春寒吗 倒春寒几年一次
倒春寒基本上每年都有,但是受气象因素影响每年的程度都不一样。
南北方发生的倒春寒时间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南方要早些,北方稍晚些。倒春寒的基本标准为: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
回南天怎么保持室内干燥 回南天对身体的影响
潮湿多雾的天气容易引起风湿病、关节痛、肌肉痛的复发,有这些疾病的人群在回南天要注意保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病人应该按时服药、定期监测,注意预防脑中风等疾病的出现。
此外,“倒春寒”的天气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而潮湿的天气也是湿疹、皲裂、皮炎、脚气等皮肤疾病多发的时节,有相关病史的人群也应注意预防。
2018倒春寒是什么时候 倒春寒对身体的影响
倒春寒时,人体受到低温刺激,交感神经变得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导致心、脑符合加重引起血压身高,脑补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形成。
同时,初春时节的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消耗较大,容易导致血液粘稠,血流减慢。
怎么办
倒春寒到来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时刻注意血压的变化,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按时服用降压药。
春季回暖时很多女性自早早就把薄薄的裙子、丝袜拿出来穿,当倒春寒到来时也舍不得再更换。这样就大大刺激了人体的膝关节,从而出现麻木、酸痛的感觉,时间长了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怎么办
3月初的气温虽然有回暖,但不要过早的把保暖的衣裤藏起来,随时备一套保暖的衣服,以便抵御倒春寒的到来。
倒春寒时不仅气候寒冷,空气也比较干燥,对人体的呼吸道尿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一些病毒、细菌容易趁机入侵身体,特别是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流行性传染疾病,病毒性肝炎、伤寒等传染病也很容易出现和传播。像白喉、麻疹、百日咳、气管炎、猩红热等一些呼吸道疾病,在春季的发病率往往高于其他季节。
因此,倒春寒时一定要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
怎么办
外出时佩戴好口罩,室内保持通风,出现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预防和治疗。
2022年会出现倒春寒吗 倒春寒如何养生
进入春季之后很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嘴角开裂等现象且皮肤容易变得干燥,这很多是缺乏维生素的表现,因此此时要多吃蔬菜来为身体补充维生素。
倒春寒期间气温非常低,果人们平日里不注意春捂的话,很容易导致身体着凉,进而诱发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所以在倒春寒期间要适当的多穿一点衣服,注意保暖,尤其是脖颈、腰腹部、双脚等部位,一定要保暖到位,以免寒气入侵。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
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
倒春寒的标准: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立春需要注意“倒春寒”的危害
严寒的冬季使得空气变得干燥,而干燥的气候会大大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早春天气冷暖不定,很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此外,在“倒春寒”的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同时,由于立春季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因此,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中风发生时往往有一些早期征兆,如有一过性黑蒙现象,出现有短暂性视力障碍等,凡出现这些征兆之一者,应该引起重视,及早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立春季节应注意饮食调理,可以适量喝茶和姜汤,增加芹菜、大蒜、洋葱、蘑菇和黑木耳等蔬菜的摄入,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等元素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定期体检是一种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能够早期发现一些无痛或症状不明显的疾病。
倒春寒的意思 倒春寒的危害
每年发生的倒春寒不仅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带来诸多呼吸系统疾病。这是因为春季气候的多变引起的,春天气温昼夜温差大且冷空气活动频繁。在春季一定要要注意防范呼吸道疾病。
天气转暖对人体的抗寒能力、抗病能力起到削弱效果,如果此时冷空气来袭,刺激人体很容易感冒。春天不宜过早换上春装,以免诱发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疾病。
天气的骤变对于人体呼吸道的影响很大,不仅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还会导致原本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出现病情反复。
春季倒春寒出现之前多有暖冬出现,且这两种不正常天气的转变较快,很容易造成身体血管出现不规律的舒张和收缩,这样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抵御倒春寒吃点味冲食物
抵御“倒春寒” 吃点味冲食物
气候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在“倒春寒”天气里,最大特点是春季的多发传染病与低气温交织,极易导致各种伤寒、感冒病症,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发病。
一般老人或原来患病的,常发作的有哮喘、支气管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小孩,则更多表现为各种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患上重感冒、支气管炎、鼻炎等疾病的。
这个季节里,吃点什么能够抵抗倒春寒对我们的伤害呢?医生表示,在“倒春寒”的天气里,不妨吃点味儿冲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倒春寒”的气候条件下,要预防伤寒、感冒,不但要做好保暖防寒,而且要在饮食上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这样能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益处。洋葱、姜、蒜、芹菜这些菜类食物,中医认为,食可疏风散寒,帮助人体杀菌防病。特别是大蒜,作用更大。
医生介绍,现代科学证明,大蒜里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质。洋葱里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其中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能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里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
这些食物都是好东西,就是气味儿比较冲。我们可以用芹菜、姜末做成饺子馅吃,可以用碎洋葱做成蛋炒饭吃。在做菜过程,洋葱、蒜、芹菜等也会通过加热减少气味,注意烹饪时间不可过长,那气味就是健康的物质。
苦味食物也有不错的“祛火”功效,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蓝等。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
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祛火”的目的。
冠心病人多喝“安心”茶
初春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常使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专家建议冠心病患者不妨自己调配两杯“安心茶”。
第一杯 洋参五味茶
作用:定心神、止心痛、益气除烦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之心烦失眠、健忘多梦、夜间盗汗、心悸气短、倦怠懒言等症。
冲泡方法:西洋参3克、五味子5克、丹参5克、田七2克、郁金5克。将上述药物捣烂切细,用开水冲泡两分钟后即可代茶饮服,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服1服。
第二杯 丹参山楂茶
作用:安神镇静、活血止痛。适用于治疗心血虚、心血淤阻之心悸怔忡等,对很多年轻人出现的春困也有作用。
冲泡方法:丹参5克、山楂5克、桂圆5克、当归5克、夜交藤5克、柏子仁5克、延胡索5克。将上述药物切碎,开水浸泡20分钟代茶饮用,次数不限。
倒春寒是什么时候 如何预防倒春寒
我国属于季风性气候,春天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响,预防倒春寒的袭击,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物。
春天外部环境的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人体内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实际的天气增添衣物。特别是春天乍暖还寒,一定要注意进行“春捂”,以帮助身体慢慢适应快速变化的天气。但是春捂不可过厚过严,以免适得其反。
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利于对抗“倒春寒”的侵袭,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春天进行锻炼,能够使人精力充肺,还能够帮助预防春困呢。
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预防倒春寒。冬天人们室内活动为主,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让人产生郁闷不畅的感觉。春天来临时,根据自身的爱好,对生活进行有趣的调整,保持身心的健康,能够内在提高人体抵抗力。
春天阳气上升,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这个时候一定要多补充营养以供身体之需。春天预防倒春寒不妨多注意饮茶,茶叶中的茶色素能够帮助对抗纤维蛋白的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集聚;或者是多喝姜茶、食用菌类、菇类等。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等等。这些都能帮助身体对抗倒春寒。
雨水节气“倒春寒”怎么办
气象医学家解释,暖冬气候使得大地水分蒸发快,气候变得异常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和发痒等症状,加之干燥的气候会大大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忽冷忽热的气候还易使儿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疾病。
养生专家提醒,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市民应该注意身体保健,避免在这个时候招病。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容易出汗,这时候脱衣服容易着凉,不减衣服闷热难受。养生专家建议,体热的市民出门在外可多带一件轻便的衣服,避免着凉。“因为春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容易伤骨关节致病。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自恃身体好,却不知道这些疾病会一直潜伏体内,年老时聚积爆发。”
对于年老体弱者,春季不宜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尽管养生道上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另外,在春季时期,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尤其是洗完头就赶着出去,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很容易出现“偏头风”的症状。
倒春寒如何预防
1、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2、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3.要保证室内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4、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5、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春季养生也要防“倒春寒” 春季是养生的大好季节,很多人在这个季节,就不会像冬季已经那样大大的进补了,但是,春季容易发生“倒春寒”的现象,会出现不亚于冬季的寒冷。所以,在出现“倒春寒”现象的时候也要注意进补,这时多吃一些除湿祛寒的食物,保证身体对抗寒冷的能力,防止疾病的侵扰。
春分气温一般多少度 倒春寒一般持续多久
一般在5天左右。
倒春寒是指在初春气温回升较快的时候,气温突然出现降低的情况,而一般倒春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上一阶段气温低很多,二是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持续五天,因此倒春寒一般持续是在5天左右,建议在此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出现感冒等情况,影响自身健康。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注意事项
倒春寒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较大,除了以上从饮食、运动、精神、起居等方面积极预防倒春寒之外,下面的几点注意事项也是需要我们牢记的,以让自己更好的适应倒春寒式的天气,避免让倒春寒伤了自己。
倒春寒来袭,气温骤降,这个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较为敏感的脸部保暖。比如可以随时带好口罩,帮助防止呼吸道受到细菌感染而诱发疾病。
倒春寒来临,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御寒能力下降,很容易遭受病毒的袭击,而人群密集的地方是流感病菌聚集地,很容易感染病毒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春季进行锻炼能够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力对抗倒春寒。但是要注意各种细菌在春季活跃繁殖,如果是锻炼过早,人体很容易吸入迷茫在雾气中的细菌而引发身体不适。春季想要锻炼可以选择在出太阳之后进行。另外春季进行锻炼最好能够选择温和的运动,避免运动伤害。
倒春寒是因为寒冷干燥的冷空气来袭引起,这个时候补充身体所需的充足水分维持血液的流通,还能帮助预防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