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婴儿捂闷综合征
什么是婴儿捂闷综合征
婴儿捂闷综合征又称婴儿捂热综合征,是一组由于保暖过度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甚至出现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等表现的危急状况。
婴儿秋季睡觉盖多少
盖太厚会导致婴儿窒息
蒙被综合征最容易发生在一岁以内的婴儿身上,多发于冬季,中国每年都会遇到十多例。婴儿蒙被综合征又称婴儿猝死综合征,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死亡,几乎所有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死亡都发生在婴儿睡眠中,常见于秋季、冬季和早春时分。
在寒冷的季节,父母因为怕孩子受冻,给孩子穿了过厚的衣物或者盖了过于厚重的被子,结果造成婴儿体温过高、大汗淋漓,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
婴儿秋季睡觉盖多少?
天气转冷给睡觉时孩子适当保暖是很重要,但是婴儿盖被子不宜盖得过度暖和,也不宜给孩子用电热毯,要严防“过热”和“缺氧”这两个导致捂热综合征关键因素的发生。
春秋季节,室内温度10℃~15℃时,爸爸妈妈要护好宝宝的手脚,盖被子时不要让宝宝的小手小脚露出来,把头伸出来就好了。如果温度高了一些,到18℃~25℃时,可以允许宝宝将手放在外头,但其他地方要注意盖好被子。春夏、夏秋之交遇见闷热的天气时,护好宝宝的胸口、腹部就好。春秋季节被子最好在1~1.5千克。
婴儿捂热综合症是什么病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是什么
新生儿捂热综合症是什么?婴儿捂热综合症又称闷热综合症、捂被综合症、蒙被综合症等。这种病主要因为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
在家给孩子盖被过严、过厚;居室内温度过高或在外出时给孩子包裹过多、过紧时均可以发生。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多见。一般都发生在寒冷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患儿多数来自农村。
大多数孩子起病前身体健康,少数有咳嗽、流涕、发热、腹泻等感冒或肠道感染症状。新生儿或小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因此,散热也比成人快,如果捂的过久或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周围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而此时又因包裹太多影响散热而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这时候,人体皮肤上的小血管可出现代偿性扩张,以通过皮肤蒸发也就是出汗和呼吸增快来加速散热,所以孩子会大量出汗,甚至脱水。
宝宝冬天穿得多会捂出病
立冬那天,急诊收治入冬以来第一例“捂热综合征”患儿,6个月大宝宝,入院时昏迷,超高热40.2℃,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双眼眶凹陷、阵发性抽搐。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留下了后遗症,需长时间康复治疗,而导致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家长给孩子穿得太多。
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最易出现此症。在此特别提醒家长,孩子穿衣保暖一定要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
老人穿多少,孩子穿多少
家中的爷爷奶奶通常喜欢按自己的穿衣标准来给小孩穿衣,老人与孩子的代谢速度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不要按照老人对冷暖的判断标准来给孩子着装。
误区二
孩子发烧,捂汗降温
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家长们通常给孩子捂汗退烧,捂着温度散不出去,体温继续升,会造成高热惊厥,严重者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甚至生命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在发烧的时候,如果孩子反映畏寒怕冷,就要给他比平时穿多点;如果手脚发热就跟平时穿得差不多甚至比平时穿得要少。
误区三
天气暖和,不减衣
许多家长,一降温给孩子加衣服非常及时,可气温回升后减衣服却不及时。大人觉得热需要减衣服的时候,也要记得给小孩子减衣服。
误区四
冬天穿得越多越好
并不是穿得越多越暖和,实际上穿衣太多容易导致“闪汗”,更易感冒。6个月以内的宝宝及体质较弱的婴儿冬季着装时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对于体质较好的宝宝,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
误区五
晚上气温低,棉被多而厚
晚上担心宝宝着凉,总会给宝宝盖得厚实而暖和。如果睡觉时盖得过暖和过紧,会令孩子觉得过热,这时就很容易踢被子导致生病。宝宝睡觉时,宜穿宽大柔软的单衣裤,也可让其睡睡袋,既方便又不会着凉。
夏天警惕婴儿捂热综合征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如果家中有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在这个季节要特别警惕婴儿捂热综合征。
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是指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引起的一种急症。近期我国各地空气质量普遍较差,患呼吸道疾病的小儿人数居高不下。一些家长怕孩子感冒,以为家里越热越好,便把孩子包得过紧,且门窗紧闭,使得家中通风不畅、空气污浊,这大大增加了婴儿患捂热综合征的几率。
出现捂热综合征的婴儿往往会出现大汗淋漓、高热、面色苍白或灰白,继而呼吸加快、口唇发绀。如不及时处理,患儿很快会神志不清、双眼凝视、四肢僵直,并发抽搐,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昏迷、持续抽搐等症状。这是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弱,反应能力较差,包裹过严又无力挣脱,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婴儿会很快休克,甚至死亡。侥幸存活的患儿,也可能遗留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聋哑、癫痫等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
一旦发现婴儿患病,降温退热是急救的基本措施。应立即让患儿离开热环境,移至空气新鲜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迅速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浴等。切勿擅自使用发汗药物,以免出汗过多加重虚脱。在降温过程中,患儿可能还会大量出汗,可用干毛巾随时擦拭。做了如上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切莫掉以轻心。平时家长要注意别把婴儿包盖得过紧、过严、过厚;婴儿睡觉时切忌蒙着头或用棉被盖住其口鼻,以免影响呼吸;也不要搂着婴儿睡觉,或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提倡母婴分被睡。
婴儿捂闷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婴儿捂闷综合征发生的基本条件为保暖过度或捂闷过久。由于小婴儿和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重相对小,故散热较快。保暖过度或捂闷过久使周围环境温度迅速升高,机体温度亦随之升高,此时机体会代偿性扩张血管、出汗、加快呼吸频率以促散热。高热可使机体代谢增加,耗氧增多,同时因气道阻塞等可致患儿缺氧。高热大汗引起高渗性脱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和/或休克。通换气障碍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等。高热、严重缺氧又可加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形成恶性循环。另外,被捂闷后可致婴儿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脑代谢及功能障碍,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细胞缺血坏死等而导致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此外,心、肾、胃肠、血液系统等亦可受损甚至出现DIC、肺出血及脏器功能衰竭等。
冬天会中暑吗
“捂热综合征”(也有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冬季中暑”。
专家分析,这和父母养护观念落后、过于担心孩子在冬季里着凉感冒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门时就把孩子捂得过于严实,尤其是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更是被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甚至孩子的头部也被捂着。由于衣物过多、棉被又不易透气,加上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来,无法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发烧、体液丢失甚至脱水等问题,这会导致孩子的脑部神经系统受损。
此外,由于孩子发热后代谢功能加强,需氧量大,但因为被捂得太严实而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还容易出现缺氧窒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出现抽风甚至心、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家长在冬天要注意适当给孩子增减衣物,但不能把孩子捂得太严实。一般来说,新生儿待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3-24摄氏度左右;几个月到1岁的婴儿所处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2摄氏度左右,晚上可适当给孩子添加一床小被子。适宜的湿度对于孩子的健康也很重要,最好把室内温度保持在50%到60%左右。最好不要给孩子用电褥子,否则电褥子持续供热,孩子散热又差,也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
带孩子外出时,更要注意不能捂着孩子的脸部,如果从户外进到车内、室内,要及时解开孩子的棉被或厚实的外套。平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脸色发红、发热、出汗多等问题,首先要看是否环境温度过高,如果室内温度比较适宜,就要考虑是否给孩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厚了,最好把衣被放松点;同时要给孩子补充水分,给孩子喝水、喝奶,最好在水里稍加一点盐。如果孩子尿少,说明孩子存在脱水问题,也要引起家长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婴儿捂热综合征后遗症
高热时机体代谢增快,耗氧量增加,再加上被窝内缺乏新鲜空气,还可导致孩子发生缺氧。由于小婴儿,特别是不满月的新生儿无力挣脱捂热的环境,持续下去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出现内环境失调和多个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一般患儿表现为面色先红后白、哭闹不安、反应迟钝、眼窝凹陷、口唇发青及呼吸急促、费力等。由于受到捂闷后又大量出汗失水,造成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可继发脑水肿。严重者脑细胞缺血坏死,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永久性损害,而遗留癫痫、弱智等后遗症。
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容易影响心、脑、肾、胃肠道等多个器官,病死率可高达18.33%,后遗症也较多,其中以继发性癫痫最常见,其次还有脑性瘫痪、失明、失语、智能低下等。显然,婴儿捂热综合征完全是人为因素所造成,因后果严重,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出生后150天以内的婴儿,产热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热较为缓慢,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捂热过久,影响了机体散热,体温就会急剧上升,患儿处于高热状态。高温时末梢血管会代偿性扩张,出汗增多,高热也使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孩子被困在被窝里,缺乏新鲜空气,导致缺氧。
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根本无力挣脱“捂热”环境,持续下去即可引起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
1岁以下孩子睡觉严防过热
捂热综合征,又叫“蒙被综合征”,多发1岁以内婴儿,未满月婴儿尤其常见。因为家长怕孩子挨冻生病,给孩子穿得过多,有的甚至用被子蒙住头部,导致孩子高热、缺氧,发生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捂热过度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会出现脑水肿。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即便是抢救存活,后遗症也很容易发生。
所以寒冷季节为孩子适当保暖非常重要,婴儿不宜盖得过度暖和,也不宜给孩子用电热毯,要严防“过热”和“缺氧”这两个导致捂热综合征关键因素的发生,时刻保持孩子能呼吸新鲜的空气,不要把头蒙在被子内。
很多宝宝患上捂热综合征,有一个特征就是,孩子穿得多,并且是睡在大人中间,这样大人的热量加速了孩子的不适。家长怎样预防宝宝寒冷季节“中暑”?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胥志跃说,只要宝宝手脚和头部温温的,没有汗,就说明不冷。孩子比成人多一件衣服即可。盖被要适中,夜晚睡觉时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多,不宜用电热毯,不要与大人盖一个被,还要防止宝宝熟睡时头蒙在被子里。发现孩子身体有大汗,体温又过高的情况应警惕,可以立即松解衣扣,擦干汗水,减少包裹衣物,用温水洗澡降温等;切忌用退热药退烧,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病情加剧时要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呼吸不畅而窒息,严重者应即刻送往医院。
宝宝最好别睡在大人中间,以防止体温过高或被熟睡中的父母压住口鼻导致捂热综合征或窒息。最好让宝宝单独睡在父母床边的小床上,穿一件薄棉内衣,盖的被子让宝宝感觉手心温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