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

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

1、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泽泻

泽泻,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利水渗湿药。主治肾炎水肿、肾盂肾炎、肠炎泄泻、小便不利等症。

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3、玉米须

玉米须,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治糖尿病:玉蜀黍须一两。煎服。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

4、香加皮

香加皮,为萝蘑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有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用于治疗下肢浮肿,心悸气短,风寒湿痹,腰膝酸软。不宜过量服用。血热、旰阳上亢者忌用。

5、泽漆

泽漆,中药名,为大戟科草本植物泽漆的地上部份,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入药。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治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菌痢,瘰疬,结核性瘘管,骨髓炎。

6、荠菜

荠菜,俗称地菜,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

便清泄泻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此外,患有目疾、疮疡、热感冒等病症者或体弱者也不宜食用,便溏者慎食。

7、薏苡仁

薏苡仁,别名米仁、六谷、川谷、菩提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种仁。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8、冬瓜皮

冬瓜皮,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治肿胀:用半斤,同冬瓜皮半斤,紫苏根叶半斤,生姜皮三两。煎汤熏洗,暖卧取汗。洗三次,小便清长,自然胀退。跌扑伤损:用干冬瓜皮一两,真牛皮胶一两,锉入锅内炒存性,研末。食用冬瓜时,洗净,削取外层果皮,晒干。

山楂茯苓茶的功效与作用,山楂泡茶放多少片合适 利水渗湿

茯苓性平,入脾、肾经,在中药材分类中就属于利水渗湿药类的利水消肿药,其利水但不伤正气,是利水渗湿的要药,而且黄芪这味药材同样有利水消肿的效果,对于水肿、尿少等水液代谢异常的人群,用茯苓、黄芪一起泡水喝可以有改善水肿、排尿不畅的作用。

15克黄芪泡多少水 黄芪片主治什么病

黄芪片的组成主要是黄芪,它的功效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中医主要是用来治疗气虚引起的自汗、心慌、气短、舌质淡、苔白、脉弱等症状,还可用于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血虚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等,

在应用黄芪片治疗期间,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性及肥甘厚腻性食品,忌烟酒,另外是药三分毒,为了健康,请勿乱用中药,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肾囊肿的中医治疗方法

1、湿热蕴肾证:肾囊肿中医治疗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灼热刺痛。色黄或红,腰背胀痛,口腻纳呆,渴不欲饮,身胀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代表方:四苓散、八正散、小蓟饮子加减。

2、脾肾阳虚水停证:肾囊肿中医治疗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纳呆或便溏,肾囊肿中医治疗小便短少或清长,少腹可荆及水囊样包块,舌嫩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肾囊肿中医治疗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

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

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药食两用,长于利水渗湿,为利水消肿和治痰饮病之要药,又可健脾安神,本品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用治寒热 虚实各种水肿,常配猪苓,泽泻以加强利水渗湿作用;亦善渗水湿以化痰饮,用治痰饮眩悸,常配白术,茯苓以加强健脾利湿之功;配人参,白术,薏苡仁,白扁豆等,治脾虚倦怠,食少便溏;配伍朱砂,酸枣人,远志以宁心安神。

薏苡仁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症。

薏苡仁功效似茯苓,而力缓,长于利水渗湿,又可健脾,除痹,排脓,本品淡渗利湿,兼能健脾,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等水湿症,尤其适宜于脾虚湿盛之泄泻,若治前者,常配茯苓,泽泻,木瓜等,若治后者,则配白术,山药等;亦能渗湿以舒筋脉,缓挛急,用治风湿痹通,经脉挛急。可单用本品煮粥喝,或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白术等,如薏苡仁散;且本品性凉,还能清热排脓,用治肺痈,肠痈。

猪苓

性能: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猪苓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茯苓强,凡水湿滞留者均可用。古方有单用本品为末,热水调服即可治通身肿满。治小便不利,水肿,常配茯苓,泽泻等,若阴虚则配阿胶,滑石等,如猪苓汤。

泽泻

性能: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泽泻利水作用较强,善治痰饮眩晕,兼泄肾及膀胱之热,又可化浊降脂,本品甘淡渗湿,为治水湿诸症常用药,若治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常配茯苓,猪苓,桂枝;若治痰饮眩晕,常配白术;且本品性寒泄肾及膀胱之热,尤宜治下焦湿热,用治热淋,遗精,多配伍敷脸,猪苓等;兼能化浊降脂,用治高脂血症,可配伍决明子,荷叶等。

绿豆汤吃药有影响吗 利水消肿

绿豆汤清凉可口,营养价值高,在绿豆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成分,饮用绿豆汤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对于身体浮肿、湿气重、水肿型肥胖等症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 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药食两用,长于利水渗湿,为利水消肿和治痰饮病之要药,又可健脾安神,本品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用治寒热 虚实各种水肿,常配猪苓,泽泻以加强利水渗湿作用;亦善渗水湿以化痰饮,用治痰饮眩悸,常配白术,茯苓以加强健脾利湿之功;配人参,白术,薏苡仁,白扁豆等,治脾虚倦怠,食少便溏;配伍朱砂,酸枣人,远志以宁心安神。

黄芪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南杏仁又可以称为甜杏仁,有止咳平喘、生津开胃的功效,黄芪是补气中药,有利水消肿、固表止汗的功效,但是两者一起食用,所含化学物质会发生反应,引起身体不适。

玄参性微寒,是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中药,中药配伍关系中有相恶之说,玄参恶黄芪,也就是说黄芪玄参一起服用,黄芪会削弱玄参的药效。

《本草经集注》中有记载,杏仁恶黄芪、黄芪、葛根,黄芪和杏仁相恶,两者一同服用,会降低杏仁的药效。

肾水肿的危害有哪些

中医在诊治此方面效果还是不错的,中医以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排除水肿试试中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服用臌症丸,具有排水消肿、除湿健脾、祛邪扶正的双重功效。

多发肾囊肿该怎么治疗

1. 脾肾阳虚水停证:肾囊肿中医治疗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纳呆或便溏,肾囊肿中医治疗小便短少或清长,少腹可荆及水囊样包块,舌嫩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肾囊肿中医治疗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

2. 湿热蕴肾证:肾囊肿中医治疗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灼热刺痛。色黄或红,腰背胀痛,口腻纳呆,渴不欲饮,身胀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代表方:四苓散、八正散、小蓟饮子加减。

3. 肾虚火旺证:肾囊肿中医治疗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口干咽燥,肾囊肿中医治疗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合小蓟饮子加减。

4. 肾虚血瘀水聚证:肾囊肿中医治疗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腰膝酸软,耳鸣,口唇色暗,眼眶发黑,指甲紫暗,腰胀痛或刺痛,小腹包块有压痛,舌淡暗,脉细涩。肾囊肿中医治疗补肾利水,活血化瘀。代表方:肾囊肿中医治疗右归饮合少腹逐瘀汤,五苓散加减。

中医在治疗多发性肾囊肿上,效果还是非常的不错的,中医针对诱发多发性肾囊肿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药方进行对症治疗,治疗起来效果会更好,而且服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一般都没有副作用,所以患者可以放心的进行治疗。

绿豆汤解药效吗 清热类中药可与绿豆汤同吃

绿豆本身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有中暑,咽喉疼痛,咳嗽且口吐黄痰,口干口苦,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症,在服用这些疾病的中药,如黄连,黄芩,黄栢,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等清热类中药时,同时喝一些绿豆汤,有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推荐

薏米泡多久才能煮粥 吃薏米粥什么好处

1、红豆薏米祛湿功效,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能当饭吃,是祛湿健脾的佳品。 2、薏米红豆高纤维低脂肪的特点,具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解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3、薏米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4、红枣天然的甜味,能使无糖红豆薏仁汤比较容易入口,且其富含钙质和铁质,和红豆、薏仁相互搭配,更能帮助女性补血活血,提高身体耐寒的

桑树根皮是中药

桑树根皮是中药,在中药学里叫桑白皮,可以生用,也可以用蜂蜜炮制后使用,桑白皮的主要功效是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蜂蜜炮制后使用会增加润肺止咳的作用。 桑树根皮是中药,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性甘味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桑树根皮是中药,是中医常用药物,一般药店售中药的都,农村也比较常见。你可以根据医师提供的信息遵医嘱使用。 可以到配中药饮片的药店买,但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配合其它中药一起使用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灰树花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

作为中药,灰树花和猪苓等效,利水消肿的作用,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肝硬化腹水及糖尿病等,是非常宝贵的药用真菌。

红小豆的功效

红小豆的功效: 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通乳。 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酒病,痢疾,黄疸,肠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 红小豆的作用: 赤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或冰棍、雪糕之类。用于菜肴“红豆排骨汤”等。由于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陷料。赤豆还可发制赤豆芽,食用同绿豆芽。 注意事项: 赤豆久食则令人黑瘦结燥。中药一种红黑豆,系广东产的相思子,特点是半粒红半粒黑,注

春天怎么祛湿 茯苓

茯苓是一味中药健脾安神、祛湿利水、消除水肿的功效,尤适合食欲不振、水湿内困、水肿、大便稀烂、失眠多梦等,被称为“四时神药”。

梓实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

梓实具利水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浮肿、慢性肾炎、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等症。《现代实用中药》中记载:“利尿。治浮肿。”

喝什么茶可以去除体内湿气

推荐薏仁茶。 去除体内湿气最好的茶就是薏仁茶,薏仁性甘、微寒、无毒,具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等功效,经常服用薏仁茶,可利水消肿、健脾祛湿。 如果去商超购买的话,最好是买红豆薏仁茶,它由赤小豆、薏仁、冬瓜、玉米须组成,具良好的利水除湿、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等作用。 建议 湿气重的人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芡实、茯苓、厚朴、百合、半夏等祛湿的中药进行调理,同时采取艾灸、拔罐、推拿等方式,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平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个人的体质,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气血亏虚用什么药好呢

1使用阿归养血颗粒,补养气血。用于气血亏虚,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色淡。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2.方中党参为常用补气药,补气、健脾、益肺之功效;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敛疮;当归为补血要药,功效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茯苓为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健脾和宁、宁心安神之效;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诸药合用,共奏养血益气、健脾祛湿、养心安神之功效,故能治气血亏虚之症。气血亏虚者,可以常年服用此方。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大家一点参考,气血两亏想要吃药需要咨询医生,由医生按照个人体

茯苓可以泡酒吗

可以。 茯苓是一味补脾益胃的中药,其性平、味甘淡,利水消肿、宁心安神、健脾和胃的功效。人参、参茸、枸杞等滋补肝肾的中药常用来泡酒,茯苓当然也可以泡酒了,茯苓泡酒的药效更佳。

肾炎水肿吃什么好

1、红豆 红豆中除了含丰富的钾之外,其外皮中所含的皂苷很强的利尿作用,对脚气病和因肾脏功能衰退引起的脸部、脚部浮肿,不错的改善之效。红豆常被做成豆沙馅使用,但若想用于消肿,熬红豆汤是首选,用小火煮,熬到汤的分量只加清水时总量的一半即可盛出饮用。 2、茯苓 茯苓为利水消肿的名药,利水消肿,渗除水湿,健脾宁心之功,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或尿少、心源性水肿及肾炎水肿等患者。 3、西瓜 西瓜含一种氨基酸类的成分,叫做瓜氨酸,不错的利尿功效,同时也是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成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