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的注意事项
捏脊的注意事项
时间
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效果比较合适,每次捏脊时间以3~5分钟为宜,不宜过长,以免宝宝不适或受凉感冒。
年龄段
捏脊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宝宝太小的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效果。
手法
开始做时手法要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手法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禁忌
如果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的话,不宜捏脊。
羊里脊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羊里脊
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发热期间不宜食用。
2、羊里脊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3、羊里脊的食用禁忌
吃涮肉时务必涮透;夏秋季节气候燥热,不宜吃羊肉;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丝之前应先将其剔除,否则炒熟后肉膜硬,吃起来难以下咽。
推拿按摩提高宝宝免疫力
推拿按摩是可以提高宝宝饿免疫力,但具体的做法却需要妈妈们特别的注意,以免出现反作用。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了解下不同部位的推拿按摩方法吧。
1.捏脊
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宝宝脱去衣裤,伏卧床上,家长站或跪在宝宝的后侧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整个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操作。
具体手法: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
捏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显潮红。此时,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摩2~3次,帮助宝宝背部放松。
用于保健的话,隔天捏脊1次即可。贵在坚持,我曾在多家幼儿园做过对比观察,凡是平时坚持捏脊的孩子,小儿常见病的发病率均低于不捏脊的孩子。
捏脊可以从宝宝出生即开始。对初次接受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往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以免宝宝产生畏惧而不愿配合。
2.轻叩背俞穴
有时,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或者宝宝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可以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
背俞穴分布在背部脊柱的两侧,脊柱旁开1.5寸(肩胛骨内缘至脊柱正中为3寸)。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叩击背俞穴可以调理脏腑气机,气机调顺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要用宝宝手的宽度在他身上量取
具体手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
操作完后,脊柱两侧的皮肤略显潮红,再用手掌轻摩刚叩击过的地方2~3次,以放松皮肤。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小腿的正面能够摸到的最高部分)旁开1横指(宝宝中指的粗细)。
取穴方法:让宝宝屈曲膝关节,在膝盖骨下端能摸到两个凹陷,其中外侧的凹陷叫做外膝眼,由此向下宝宝4指宽度的距离即外膝眼下3寸,再从胫骨前嵴旁开宝宝中指的宽度即为足三里所在。
具体手法:
以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每次300下,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理气消食。
温馨提示:很多时候宝宝的患病特征都是一样的,都是外部因素引起的,而且都是常见的感冒、发烧以及泻肚,有些就是因孩子的身体免疫力低而导致的,这个时候宝妈妈可以采取推拿按摩的方式,给孩子解决这个病患。
小儿推拿捏脊时间 捏脊的注意事项
1.操作者的指甲要剪平,治疗前后均用温水洗净双手。
2.操作前应在捏脊部位涂抹递质,以减少摩擦的阻力,使皮肤光滑,捏脊过程中切勿太用力,防止小儿因疼痛而造成治疗难以进行。
3.捏脊后小儿因喝1杯温开水,以利于新陈代谢。
4.每次捏脊的时间,以30分钟内完成为佳,最长不要超过40分钟。
5.捏脊完毕后因让小儿平躺休息10分钟,若有出汗要及时擦拭,防止当风受凉。
6.捏脊后忌食酸,辣,油腻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宜多饮温开水,淡盐水加强新陈代谢。
小儿捏脊的技巧
小儿捏脊对宝宝好处多多,而且操作简单,没有副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年轻妈妈的推崇。掌握小儿捏脊的一些技巧,可以提高捏脊的效果哦。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另外,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4、在捏脊的过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其中单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5、捏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推荐阅读 神奇的小儿捏脊疗法 为什么给小儿捏脊能治 ...
给幼儿捏脊6大注意事项
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手法: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②要捏捻,不可拧转。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禁忌: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及发高烧时要暂停。
小儿捏脊的注意事项
捏脊要注意什么
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手法: 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②要捏捻,不可拧转。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禁忌: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及发高烧时要暂停。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术中的一种,它适合半岁到7岁的宝宝,它可以帮助宝宝房子防治多种疾病,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小儿捏脊治疗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小儿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小儿捏脊的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两侧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5遍,每日1次。
此外,调整饮食对防治婴幼儿腹泻也很重要。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稍大的幼儿,应给易于消化的粥类。腹泻重者,应暂时禁食6~8小时,使胃肠道得到很好的休息。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小儿捏脊的方法及腹泻的捏脊方法,捏脊对宝宝很有好处,爸爸妈妈们可以学一学,睡前给宝宝捏一捏,宝宝会很舒服的。
捏背要注意哪些事项
捏脊是民间一种常见的保健方法,也是利用中医治疗儿童疾病促进儿童生长的一个好方法,很多人对知道捏脊对预防孩子便秘,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的发展其实都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可以说捏脊就是一种最好的保健方法,捏脊对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积食问题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这方面问题的人来说捏脊就是一个最好的保健方法。
但是捏脊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的话不仅不能起到一个保健的作用,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呢?那么给宝宝捏脊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厌食、积食:从“长强”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1次。
呕吐: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穴。
便秘: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穴。 捏脊时的注意事项 捏脊时,在手上适当涂抹一些爽身粉,不但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又能呵护宝宝娇嫩的皮肤。
将捏脊时间安排在清晨或者入睡前进行,效果不错。但不建议空腹进行,且饭后不能立即拿捏,最好间隔2个小时以后开始。 严格控制每次捏脊的时间,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建议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为宜,且中途最好不要停下。
捏脊疗法只适用于半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宝宝,年龄过小由于皮肤娇嫩,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弄破宝宝的皮肤;年龄过大.此时背部肌肉渐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准从而影响疗效。 对于积食情况较严重的宝宝,捏脊的同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整体疗效。 如果宝宝出现情绪不稳,或者抵抗意识的话,就不要再强行继续了。另外,对初次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会导致宝宝产生恐惧心理.拒绝配合。 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很可能会因为过于哭闹,加重病情或引发意外,家长在捏脊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反应。 对于患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由外伤而导致严重智力不足的宝宝,不适合进行捏脊治疗。 如果宝宝近期或正患有某些急症,如感冒、发烧等,这段时间也不能进行捏脊.直到病情好转。
总之捏脊虽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但是捏脊也是会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其中的注意事项的话,那么也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做捏脊的时候应该了解一下给孩子捏脊都有哪些讲究,孩子适合捏脊吗?
小儿捏脊要看孩子年纪和体质
这几年小儿保健推拿最为中国父母知道的手法,恐怕非捏脊莫属,很多父母非常热衷给自己的孩子捏脊。许多养生书籍及各类形形色色的小儿推拿专家,凡论及小儿捏脊都是高谈阔论,并且都只谈捏脊的好处,比如疏通经络、升阳开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而对于不适宜的捏脊所带来的副反应往往只有只言片语甚至根本就没谈及,这就给父母一个错觉,认为每个孩子都适合做捏脊保健。但事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一般的小儿推拿教材和养生书籍中所说的捏脊指的是上捏脊(即是从下往上捏),但实际应用当中,也会有下捏脊(从上往下),不过因为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较少,所以大多父母就只知道上捏脊。上捏脊还是下捏脊有不同的适应症,要了解其适用症状就得知道捏脊的原理。
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 “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比如实热证的小儿发烧,手上的穴位推拿完后加推背(从大椎穴推至长强)至皮肤发红发热,能有效加快退烧速度。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令脾肾得以运化,同时,捏脊经过后背膀胱经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对肾、脾、肺都有直接影响。因为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补阳气,所以更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对于素体阳虚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而对于实热证或阴虚内热证就不适合经常上捏脊,否则会越捏内火越重,就很可能会出现便秘加重,口舌生疮,盗汗加剧,晚上睡觉烦躁甚至发烧。
有个孩子还不到一岁,纯母乳喂养,妈妈在孩子刚满月的时候就听信当地一个小儿推拿师说捏脊对孩子很有好处,可以增强抵抗力。于是从满月开始就天天给孩子上捏脊,没捏脊前孩子大便都是正常的,但经过几个月的捏脊后,大便变得越来越干且臭,胃口也越来越差,于是这位妈妈请教那个小儿推拿师,推拿师说可能是捏的方法不对,简单教她方法后让她继续捏(还是让这位妈妈给孩子上捏脊),结果孩子便秘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来咨询时已经发展到4~5天大便一次,有时还要开塞露才能解大便,孩子经常因为拉不出大便而大哭,而问到这位妈妈的日常饮食结构时并没发现多大的问题,唯一的可能就是因长时间的上捏脊导致。
还有一个妈妈的孩子长期严重盗汗,便秘,经常扁桃体发炎上火,而且因为盗汗严重又经常感冒,咨询时我不经意问到平时有没经常给孩子上捏脊,结果她说坚持给孩子上捏脊差不多两年了,几乎天天捏,冬天也没停过!妈妈非常不解地问书上不都说捏脊可以增强抵抗力吗?可为什么我天天给孩子捏身体反而越来越差呢?这种因不适当长时间捏脊引发的副反应,我几乎是每个月都能听到看到。所以无论是多好的保健法,也是看个人体质的。
有的专家强调捏脊以七岁(虚岁)为分界线,七岁前的从下往上捏,七岁后的从上往下捏。试问体质会跟年纪有直接关系吗?莫非七岁以下的都是阳虚,而七岁以上的都为阴虚?上捏脊大补阳气,会助热,热就会促使身体机能加速运化,因此要根据孩子体质不同适可而止,每日不可多捏,一般3~9遍就可以,多捏无益。有的家长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就觉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给孩子捏上十几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还继续捏,长期坚持的话反而造成更严重伤害。特别提醒下,因为上捏脊会加重胃火,胃强脾弱的孩子,就是那种非常能吃老感觉吃不饱又容易食积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经常上捏脊,这种孩子现在不少见到。
上捏脊适宜时间
什么时间上捏脊最合适呢?按一天时辰来看,最好是早上,早上旭日东升,也是人体一身阳气生发之时,此时上捏脊顺应了大自然规律,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而晚上是养阴的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阳伤阴,反招实热病患。有些家长反应晚上给孩子上捏脊后睡眠变差甚至烦躁不安,就是这个原因。按照一年时辰看,最好是春、夏,冬季应以藏阳为主,上捏脊会造成阳气外泄,而且因为冬天较冷,阳气外泄就易感染风寒,所以原则上冬季不宜捏脊,父母一定注意。
有父母问到,我家孩子容易感冒,又有点便秘,但又不是很容易上火,或者有的说孩子分不清楚是哪种体质,既不容易上火也算不上虚寒,但很想给孩子做捏脊保健。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父母早晨给孩子上捏脊,而晚上给孩子自上而下推背,或者早晨做完上捏脊后给孩子揉下三阴交和搓下涌泉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捏脊造成的上火。但对于实热很明显的孩子,依然不建议经常给孩子上捏脊。
注意事项
另外需要注意,上面说的那些捏脊的副反应都是长期累积的后果,如果平时偶尔捏一两次,无论哪个方向,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比如有些无汗的高烧,既可以上捏也可以用下捏脊,目的是为了发汗退烧,这种情况下就宜采用重手法去刺激达到解表发汗退热的目的,方向反而不是关键。而平时保健的捏脊,就要看孩子年纪和体质采用相对轻柔的手法。
捏脊诀窍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两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
要点:
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
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
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小儿推拿捏脊的作用有哪些
捏脊疗法,顾名思义,就是捏脊梁骨,通过对小儿而对小儿疾脊柱两旁经络的按摩,达到调理阴阳,梳理经络,畅通血脉的目的,从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捏脊时经过了小儿的督脉及脊柱左右的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能够调五脏六腑,补脾胃,所以捏脊能使孩子的脾胃健旺,饮食增加。
捏脊的方法:捏脊的部位是脊柱,自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的时候让孩子趴伏在大人身上,或趴在床上,露出整个背部,按摩者立于孩子身后,沿小儿脊柱两边,自下而上,从尾椎骨开始,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轻轻捏住提起,沿脊柱上升,边捏边提,同时捻动手指向上推动,但不要松开皮肤,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位置。
宝宝捏脊的好处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很多的家长都会为宝宝捏脊,但是人们却并不了解不过为宝宝捏脊的话是否可以带来一些保健功效,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是需要全面的去了解和对待的,尤其是对宝宝捏脊的这个问题,充分的了解它的好处之后你开可以知道,这种方法对宝宝的一个健康成长是否可以带来保健功效。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避免一些疾病的困扰所以说在平时生活当中各种保健工作,都是有必要的只要我们注意这些保健的原则,才可以帮助宝宝预防疾病的困扰。
继续谈谈捏脊的好处,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我通常比喻它叫做生命之树。从生理解剖来看,脊柱中有脊髓,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丛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
捏脊可以帮助神经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尤其对于特别爱出汗的宝宝,很多时候就是交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很多跟我来学习的妈妈回去给宝宝按摩后都跟我反映说宝宝汗出的少了很多,我想捏脊在这里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偱经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偱经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捏脊的一些好处介绍,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的到其实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保证身体的健康对于宝宝的一个健康成长问题,也可以起到很大的功效,因此希望大家在日常生当中都可以更加的注重这些问题。
小儿捏脊的利弊
1 增强体质 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尤其是现在气温突降,对于孩子受凉、腹泻、食欲不振,如果推拿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小儿捏脊的利弊 2 调理肠胃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小儿捏脊的利弊 3 治愈疾病 对于小儿常见疾病,诸如发烧、拉肚子、感冒、咳嗽、肚子痛等,小儿推拿都有招。 小儿捏脊的利弊 4 小儿捏脊的弊存在于捏脊的方法捏脊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又无副作用,但是小儿脏腑娇嫩,如果家长操作手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损伤。所以,给孩子捏脊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当孩子出现突发高烧、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应先查清病变原因再做有针对性治疗,盲目自行捏脊可能会耽误孩子病情。